PECVD工藝後不良矽片檢測

2020-11-22 索比光伏網

摘要:等離子化學氣相沉積工藝是太陽能電池片製造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其SiN膜的質量直接影響著電池片的轉換效率和長期可靠性。針對目前面臨的檢測難題,設計出矽片自動檢測系統,以此來達到提高電池片質量及生產效率的目的。

等離子化學氣相沉積(即PECVD),是太陽能電池片製造過程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藝。通過使用PECVD爐子將SiH4、NH3氣體進行350℃高溫放電,由於熱運動加劇,氣體分子相互間的碰撞就會產生電離,形成自由運動並且相互作用的等離子體,等離子體沉積到矽片表面形成一層深藍色SiN薄膜。這層SiN薄膜具有很好的光學特性,良好的膜厚和折射率可以促進太陽光的吸收,使電池片上光的反射大大減少,提高了電池片的轉換效率,因此又稱SiN減反射膜;由於SiN膜中含有一定比例的H原子,因此矽片表面結構緻密,具有非常好的抗氧化性和絕緣性,可以阻擋金屬離子及水蒸氣的侵蝕,還可以耐酸鹼腐蝕,因此沉積SiN膜就成為太陽能電池片製造的重要環節。

PECVD工藝沉積的SiN膜,標準膜厚為73nm±8nm、膜厚均勻呈深藍色、折射率2.1±0.1。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這些指標會受PECVD工藝溫度、氣體流量比、氣體總流量、射頻功率、工藝時間等參數的影響,出現膜層薄厚不均勻、折射率不合格;還會因為某些原因產生劃痕、水痕、髒汙、手印、崩邊、缺角等缺陷。

如果不良品流入下一道絲印工序,將導致電池片成品質量下降。為此,電池片生產線都具有檢驗PECVD工藝後矽片不良品的環節,並制定出相應的檢驗標準。檢驗的方法是:鍍膜顏色及外觀採用人工目測的方式全檢;膜厚與折射率採用SWE橢圓偏振測試儀進行抽檢,從不同位置等間距抽取3張矽片進行檢驗。即使這樣,還是很難保證能夠檢驗出所有不良品,導致電池片成品質量難以控制,成為困擾電池片製造商的大問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們設計了PECVD工藝後矽片自動檢測系統,成功應用在我們全自動石墨舟上下料機上,並在實際生產使用中得到客戶的好評。

1檢測系統功能

本系統用於對PECVD鍍膜工藝後的矽片進行缺陷自動檢測,包括膜厚、折射率、色斑、劃痕、髒汙殘留、破損等不良項目。使用高解析度相機對待檢測的矽片進行成像處理,通過對比和標準矽

片圖形之間的膜厚、色差、完整性等差異,判斷出不良區域並加以標示,並將檢測結果反饋給自動化系統。自動化系統將有缺陷的矽片自動分揀到收片盒內,從而達到分選良品及不良品的目的。檢測結果會同步呈現在顯示器上,方便操作人員隨時查看檢測結果。系統具有數據記錄備份功能,當天或者多天的數據可以隨時導出,方便工藝人員進行分析。

2檢測系統構成

矽片自動檢測系統在原有自動化設備的基礎上,增加了視覺模塊、工控機及顯示器、IO通訊端子臺、矽片抓取組件、收片盒,如圖1所示。


2.1視覺模塊

檢測系統配備4MP高解析度矩陣相機、高透光率鏡頭、白色穹頂式LED上光源、紅色平板式LED下光源、設備支架及24V電源控制系統。該模塊的優勢在於具有高解析度相機、高覆蓋性光源、LED壽命可達50000h+。

2.2工控機及顯示器

檢測系統配備西門子工控機及飛利浦475mm(19英寸)LED背光源液晶顯示器,時時顯示當前檢測結果,如圖2所示。良品矽片顯示綠色、不良品矽片顯示紅色,具體不良項目會在矽片圖形表面進行標示,方便操作人員查看。


2.3矽片抓取組件

矽片抓取組件由電動執行器、氣缸、非接觸吸盤、傳感器組成,電動執行器帶動非接觸吸盤做往復運動,將不良品矽片從檢測結果讀取位置抓取到收片盒內;氣缸使非接觸吸盤可以上下運動,確保吸片時,吸盤與矽片之間保持合理的高度,不會造成矽片隱裂;傳感器檢測電動執行器到位信號及吸盤吸片完成信號,安全可靠。

3檢測系統設計

3.1檢測系統檢測項目

針對實際生產中,PECVD工藝後矽片的缺陷情況,設計了檢測系統的相關檢測項目,包括崩邊缺角總數、崩邊缺角總面積、色斑總數、色斑總面積、片內鍍膜平均厚度、片內鍍膜最小厚度、邊緣鍍膜平均厚度、邊緣鍍膜最小厚度等類別,客戶可以根據實際生產工藝情況進行檢測範圍的設置。

3.2檢測系統通訊信號定義

檢測系統與自動化設備之間通過數位訊號的方式進行通訊,根據使用需要,定義的信號如表1所示。


3.3檢測系統流程設計

檢測系統動作流程,如圖3所示。檢測系統進入自動生產模式後,置SystemOn信號高位,以通知自動化系統準備好;自動化將矽片傳送至檢測系統下,置Trigger信號高位,檢測系統準備抓取以及處理圖片;一旦抓取到圖片,Cambusy信號被置高位,當該信號在高位時,矽片不可以移動。Cambusy信號的上升沿是重置Trigger的確認信號,Cambusy信號在高位時,不可以有新的Trigger信號。當Cambusy重置後,自動化可以移進下一矽片至檢測系統下,上一片的檢測數據會轉入後臺進行處理。


一旦檢測結果處理完畢,檢測系統將置ResultReady信號高位,同時會給出ResultOK信號或ResultNOK信號。自動化系統收到ResultOK信號後,不做處理;收到ResultNOK信號後,將觸發一次不良矽片抓取動作。一旦檢測結果被讀取,自動化系統將發送一個ACK確認信號,表明檢測結果已經讀取完成。當檢測系統收到ACK信號,將重置ResultReady、ResultOK或ResultNOK信號。

4檢測系統校準

準備4張指標合格的矽片作為標準片,校準的步驟是:粗調相機視野範圍(保證視野範圍內四個角大小一致)———第一次調焦距(FocusDegree值相對最大就是對焦正確)———細調相機視野和

相機相對皮帶的位置———再次確認焦距———調節背光———調節前光———調節白平衡———檢驗白平衡效果———用大灰板再次確認前光源亮度在132左右———連接好前後光源,用大灰板做光分布校正———創建Background圖像,BMP格式———用4張標準片做膜厚、折射率、完整性校正。

5應用效果

矽片自動檢測系統自投入使用以來,嚴格控制了PECVD工藝後不良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數據跟蹤顯示,本系統檢測結果準確率達99.99%,檢測效率可達3600片/h以上,遠高於抽檢及人工肉眼檢測時的準確性和效率,能夠滿足客戶的使用要求。

6總結

PECVD工藝後矽片自動檢測系統的設計,有效地解決了以往抽檢及人工肉眼判斷不準確帶來的誤差;有力地提高了電池片成品合格率及生產效率;減少了用工量,降低了人工成本及管理成本,因此投入使用後就得到了客戶的充分認可與好評。矽片自動檢測系統成功應用在全自動石墨舟上下料機上,提高了設備整體自動化程度,因此本檢測系統的設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

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掃碼關注

相關焦點

  • 管式PECVD如何應對大尺寸矽片
    從156.75 mm到166 mm,大尺寸矽片已經悄然進入市場,矽片尺寸增大在電池片製造、組件封裝等環節能夠實現成本節約,據了解M6電池片各製程的工藝時間與M2製程時間相差不大,因此在電池製造過程中每片大約可降低0.05元成本。
  • 太陽能矽片生產工藝分析_太陽能矽片有輻射有毒嗎
    打開APP 太陽能矽片生產工藝分析_太陽能矽片有輻射有毒嗎 發表於 2018-03-07 10:50:05   什麼是太陽能矽片
  • 大尺寸矽片管式PECVD設備應用需面臨哪些挑戰
    ,矽片尺寸增大在電池片製造、組件封裝等環節能夠實現成本節約,據了解M6電池片各製程的工藝時間與M2製程時間相差不大,因此在電池製造過程中每片大約可降低0.05元成本。 但我們也要認識到現有的設備可能無法兼容大尺寸的矽片,矽片增大後又會給設備製造商帶來新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整個製造環節都需要技術升級和突破,在這裡以管式PECVD設備(如圖1所示)為例討論M6、M12矽片鍍膜時需要做哪些準備和考慮。
  • 單晶PECVD工藝
    單晶PECVD工藝
  • 對PECVD工序鍍膜工藝的優化分析
    在PECVD工序石墨膜參與生產到一定的次數後,都必須經過清洗、烘乾、飽合等一系列的處理之後才能再次進行生產使用。  在現行的鍍膜工藝中要使用矽片鍍膜,需進行兩次鍍膜才能完成飽合的過程,詳細步驟如下圖。
  • 半導體矽片檢測標準匯總 涉氣相色譜、二次離子質譜等多類儀器
    矽基半導體材料是目前產量最大、應用最廣的半導體材料,90%以上的半導體產品都離不開矽片。矽片行業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壟斷度極高,目前前四廠商市場佔有率佔比超過80%,分別是日本信越、日本SUMCO、臺灣環球晶圓、德國世創。
  • 管式PECVD如何退火 氮化矽薄膜工藝參數最佳?
    摘要:研究了在真空與氮氣兩種環境中不同的退火溫度和退火時間對氮化膜薄膜性能影響,測試了退火後氮化矽薄膜的膜厚、折射率、少子壽命以及電性能參數。結果表明,多晶矽管式PECVD真空退火環境優於氮氣,並確定當退火溫度在450℃、退火時間20min時,工藝參數最佳。當溫度過高過低均不利於膜厚的增加也不利於形成良好的歐姆接觸,且此時光電轉換效率較差。
  • 十五種分析儀器助力半導體工藝檢測
    為了確保產品性能合格、穩定可靠,並有高的成品率,根據各種產品的生產情況,對所有工藝步驟都要有嚴格的具體要求。因而,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建立相應的系統和精確的監控措施,首先要從半導體工藝檢測著手。半導體工藝檢測的項目繁多,內容廣泛,方法多種多樣,可粗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半導體晶片在經歷每步工藝加工前後或加工過程中進行的檢測,也就是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的半成品或成品的檢測。
  • 太陽能電池片科普系列——(鍍膜)PECVD篇
    據測算,光在矽表面的反射損失率高達35%左右,減反膜可以極高地提高電池片對太陽光的利用率,有助於提高光生電流密度,進而提高轉換效率,同時薄膜中的氫對於電池片表面的鈍化降低了發射結的表面複合速率,減小了暗電流,提升了開路電壓,提高了光電轉換效率;在燒穿工藝中的高溫瞬時退火斷裂了一些
  • 【專利解密】「吹毛求疵」 天準科技太陽能光伏矽片瑕疵檢測方案
    【嘉德點評】天準科技發明的基於機器視覺以及深度學習的太陽能光伏矽片瑕疵檢測系統,可以通過深度學習技術自動統計矽片瑕疵特徵,且當產品更換後,算法無需重新耗費人力開發,能大幅提高產品瑕疵檢測的準確性和識別率。
  • 光致發光檢測提高太陽能矽片的光電效率
    為了切實避免耗材的浪費和缺陷產品時間上的浪費,需要對每一個相關矽片的特性進行全面的在線檢測。YIELDMASTER PL–Wafer是ISRA VISION和GP Solar推出的新一代非接觸式光致發光檢測系統,為太陽能矽片提供高精度、高速度的質量保證。憑藉其先進的技術特點,該系統可以準確預測基於原始矽片分析的電池效率。
  • 如何降低PERC電池EL不良品?
    如何降低PERC電池EL不良品?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生產過程中,PERC電池鈍化膜損傷及各種EL缺陷等造成成品率下降頗為嚴重。本文通過對PERC電池片生產工藝、設備、生產管理上探究一定優化解決方案。,該工藝用到為帝爾雷射儀;七是絲網印刷,此工藝採用ASYS印刷機;八是烘乾、燒結、光照加退火工藝,此工藝用到Despatch燒結退火爐;九是測試分析,主要儀器為ASYS分選機、BERGER測試機。
  • 「專利解密」「吹毛求疵」 天準科技太陽能光伏矽片瑕疵檢測方案
    【嘉德點評】天準科技發明的基於機器視覺以及深度學習的太陽能光伏矽片瑕疵檢測系統,可以通過深度學習技術自動統計矽片瑕疵特徵,且當產品更換後,算法無需重新耗費人力開發,能大幅提高產品瑕疵檢測的準確性和識別率。
  • 是什麼造成了管式PECVD氮化矽膜出現色差?
    在實際商業運用中,用PECVD沉積氮化矽薄膜的技術已較為成熟,光伏太陽電池行業廣泛使用板式PECVD和管式PECVD,但管式PECVD法製備的氮化矽薄膜色差問題難以解決,色差會使太陽電池的外觀不良,必須重新晶矽太陽電池氮化矽膜產生色差的影響因素研究返工,使得生產成本高居不下。本文將對此問題進行實驗分析。
  • 光致發光檢測:使產量最大化的矽片自動質量分級技術
    為了切實避免耗材的浪費和缺陷產品時間上的浪費,需要對每一個相關矽片的特性進行全面的在線檢測。YIELDMASTER PL – Wafer是ISRA VISION和GP Solar推出的新一代非接觸式光致發光檢測系統,為太陽能矽片提供高精度、高速度的質量保證。憑藉其先進的技術特點,該系統可以準確預測基於原始矽片分析的電池效率。由於只需投資於加工良好的矽片,操作者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 制絨、擴散、後清洗(刻蝕/去PSG)工藝與異常處理
    制絨、擴散、後清洗(刻蝕/去PSG)工藝與異常處理 制絨的目的是在矽片表面形成絨面面,以減少電池片的反射率,絨面凹凸不平可以增加二次反射,改變光程及入射方式。
  • 晶圓和矽片的區別
    首先是矽提純,將沙石原料放入一個溫度約為2000℃,並且有碳源存在的電弧熔爐中,在高溫下,碳和沙石中的二氧化矽進行化學反應(碳與氧結合,剩下矽),得到純度約為98%的純矽,又稱作冶金級矽,這對微電子器件來說不夠純,因為半導體材料的電學特性對雜質的濃度非常敏感,因此對冶金級矽進行進一步提純:將粉碎的冶金級矽與氣態的氯化氫進行氯化反應,生成液態的矽烷,然後通過蒸餾和化學還原工藝,得到了高純度的多晶矽
  • 矽片腐蝕工藝的化學原理和拋光工藝的化學原理你了解多少?
    其配置為:濃度為70%的HNO3 和濃度為50%的HF 以體積比10~2:1,有關的化學反應如下:3Si+4HNO3=3SiO2↓+2H2O+4NO↑ 矽被氧化後形成一層緻密的二氧化矽薄膜,不溶於水和硝酸,但能溶於氫氟酸,這樣腐蝕過程連續不斷地進行。
  • 光伏組件加工 — 七大工藝步驟及不良分析
    光伏組件加工 — 七大工藝步驟及不良分析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光伏組件加工工藝是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將一片一片薄薄的太陽能電池片封裝,使其可在惡劣的戶外環境下可靠運行。當前主流光伏組件的加工工藝採用的封裝形式是EVA膠膜封裝,它由電池片檢測、電池片單焊、電池片串焊、組件層疊、組件層壓、安裝邊框和安裝接線盒、成品測試和包裝入庫等多道工序構成。各道工序環環相扣,因此,各道工序工藝水平高低都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光伏組件加工工藝第1道工序為電池片檢測。
  • 半導體材料專題報告:矽片,集成電路大廈之基石
    概括來說,矽片的製造步驟首先由普通矽砂拉制提煉,進而氯化並經蒸餾後製成電子級高純度多晶矽,該步驟主流工藝為改良西門子法;再經一系列措施製成單晶矽棒,單晶矽棒經過切片、拋光之後,便得到單晶矽圓片,也即矽片。通常意義上的晶圓製造環節包括製成高純矽後的「拉晶-切片-磨片-倒角-刻蝕-拋光-清洗-檢測」等步驟,而不包含晶片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等下遊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