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晶PECVD工藝

2021-01-15 光伏技術



單晶PECVD工藝


1. PECVD的定義

2. PECVD的原理

2.1 PECVD的方法

2.2 PECVD工作原理

PECVD法生長氮化矽薄膜是利用非平衡等離子體的特性,即等離子體分子、原子、離子或激活基團與周圍環境相同,而其中非平衡電子由於電子質量很小,其平均溫度可以比其他粒子大一二個數量級,所以通常條件下,要高溫(300℃-450℃)才能實現許多反應。在沉積過程中,特氣NH3與SiH4分子在高頻的作用下熱運動劇烈,相互間碰撞使其分子電離,進而生成SiNx。

2.3 工作原理—SINA板P

1. SiNA系統採用的是一種間接微波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的方法。

2. 優點:具有很好的薄膜均勻性,而且具有大規模生產的能力。等離子體中的H(氫)對矽片表面的鈍化和在燒結工序中SiN的氫原子向矽內擴散,使H(氫)鈍化矽表面和體內的晶界,懸掛鍵等缺陷,使不再起複合中心的作用,較少了少數載流子的複合,提高了少子壽命,從而改善了矽片質量,提高了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2.4 工作原理—管P

1. 管式PECVD系統是一組利用平行板鍍膜舟和低頻等離子激發器的系列發生器。在低溫和升溫的情況下,等離子發生器直接在裝在鍍膜板中間的介質中間發生反應。


2. 優點:在沉積工藝中,伴有大量的氫原子和氫離子的產生,使得矽片的氫鈍化性十分良好,且可以改變矽烷對氨氣的比率,來得到不同的折射率。

3. PECVD的作用

3.1 PEVCD的作用

採用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技術在矽片表面沉積一層理想的氮化矽減反射膜,在成膜的同時還有加氫作用,對矽片體內懸掛鍵進行飽和,因此在增強對光的吸收性的同時,對太陽電池起到很好的表面和體內鈍化作用,同時提高短路電流和開路電壓,進而提高轉換效率。

3.2 減反射薄膜

1. 與絨面結合,鍍減反射膜可以有效降低光的反射;

2. 光照射在矽片表面時,因為反射會使光損失約三分之一。如果在矽表面有一層或多層合適的薄膜,利用薄膜幹涉原理,可以使光的反射大為減少,這種膜稱為太陽電池的減反射膜(ARC,antireflection coating)。

3.3 表面鈍化作用

1. 太陽能級矽單晶和多晶矽材料存在著大量的雜質和缺陷,這些雜質和缺陷在晶體矽中引入深能級,顯著降低矽中的少數載流子壽命,從而影響太陽電池的短路電流和電池的轉換效率;

2. PECVD沉積氮化矽薄膜鈍化太陽電池的作用從原理看實際上是薄膜中富含的氫對襯底矽中的雜質和缺陷的鈍化;

3. 薄膜中的H能夠進入矽晶體中,鈍化矽中的缺陷,降低表面態密度,抑制電池表面複合,增加少子壽命,從而提高太陽電池Isc和Voc;

4. 氫原子與缺陷或晶界處的懸掛鍵結合,從而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晶界的活性。

3.4 優良的化學穩定性,卓越的抗氧化和絕緣性能

在表面形成一道膜,有助於在燒結中保護PN結。

3.5 良好的阻擋鈉離子、掩蔽金屬和水蒸汽擴散的能力

1. 氮化矽薄膜能有效地阻止B、P、Na、As、Sb、Ge、Al、Zn等雜質的擴散,尤其是對Na+。有實驗表明,氮化矽薄膜對Na+擴散有很強的屏障作用。在600℃下熱擴散22小時後,Na+擴散長度小於200Å,而在相同條件下Na+貫穿了SiO2薄膜,在矽和二氧化矽的界面上出現了Na+堆積。

2. 在相同條件下製得的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薄膜中,水汽在氮化矽薄膜中的滲透係數最小。

4. PECVD的參數與影響因素

4.1 薄膜質量參數

1. 薄膜厚度  83-92 nm

2. 折射率  2.07-2.13

3. 膜厚均勻性 (色差)

4. 反射率

4.2 影響因素

1. 微波功率

2. 反應室溫度和壓力

3. 傳輸速率

4. 氣體流量

4.3 工藝調整趨勢參考

4.4 產線常見的薄膜缺陷


以上內容是通過自身的經驗,並結合、查找相關資料進行的匯總、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錯誤,請各位指出修正、留言,共同交流進步,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進行刪除,謝謝。


·  2019年03月08日

光伏技術前身為萍水相峰V

相關焦點

  • 單晶氧化鎂高溫超導基片CMP工藝的研究
    單晶氧化鎂(氧化鎂)在高溫下具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熱傳導性和絕緣性,在高頻時具有很小的介電常數和損耗,是一種可產業化的重要的高溫超導薄膜單晶基片。單晶氧化鎂是典型的硬脆材料,目前實際生產所採用的機械拋光工藝存在拋光效率低、加工質量不穩定、碎片率高等問題。
  • 單晶VS多晶對比:單晶穩步提升市場份額
    然而,單晶比多晶畢竟擁有更多的技術進步空間,且技術進步速度不斷加快,導致單晶逐步在低端市場擴大應用,特別是隨著單晶產能的提升和矽片價格的持續下降,來自發電端投資回報意識的提升降低了盲目搶裝,單晶組件最近幾年在國內開始持續擴大裝機量,並以發電端實實在在的對比優勢逐步呈現,使得國內外光伏主流企業和投資商開始注意到單晶矽片相比多晶矽片具有更高的性價比,單晶代表著未來的趨勢,這種認可度2015年以來開始呈現爆發之勢
  • 多晶黑矽、N型單晶雙面及P型單晶PERC技術優劣分析對比
    為了使PERC電池均有雙面光電轉換功能,行業改變了PERC電池的印刷工藝,將背面全Al層印刷工藝修改為背面局部Al層印刷工藝。該工藝是儘量保證背面Al漿印刷在雷射開孔點處,以使光生電流仍然可以通過雷射開孔點的Al層導出。
  • 應用材料公司推出全新PECVD系統
    欲了解更多關於應用材料LTPS創新技術的詳細情況,請訪問:http://www.appliedmaterials.com/technologies/library/akt-20k-px-pecvd.  應用材料公司將於3月15日至17日在上海舉行的2011中國國際平板顯示器件、設備材料及配套件展覽會期間展示AKT-20K PX 系統。
  • 大尺寸柔性單晶鈣鈦礦薄膜技術
    由於單晶的取向性與遷移行為和較低的缺陷濃度的依賴性,使得單晶雜化鈣鈦礦比多晶相具有更好的載流子輸運行為和更高的穩定性。然而,目前現有的許多方法多集中在多晶鈣鈦礦材料的研究上,在單晶雜化鈣鈦礦半導體器件的半導體製造工藝中實現製造厚度、形態面積和組成成分的同時控制上這一難題十分具有挑戰性。
  • 鈣鈦礦單晶 柔性?
    當前研究較多是多晶材料,但與之相比,單晶雜化鈣鈦礦材料的缺陷和晶界更少,具有更優的光生載流子輸運能力和穩定性。因此,鈣鈦礦單晶薄膜的製備一直是材料研究的熱點話題。不過,在製備過程中控制單晶鈣鈦礦的形貌和組成非常困難,低成本、滿足現有工業標準的製備過程更是未見報導,這些都制約了單晶鈣鈦礦材料的進一步發展。
  • 鑄造單晶難點和成本分析
    鑄造單晶雖然雷聲隆隆,但是除了協鑫外,小編暫時還沒有聽說還有哪家矽片企業開始了量產,那麼鑄造單晶的難點在哪呢?一、鑄造單晶的背景鑄造單晶技術不是一個新鮮技術,早在二十年前GTsolar公司為了開發鑄造單晶技術專門研發了GT爐,這爐子就是GT鑄錠爐的前身。
  • 太陽能矽材料類單晶鑄錠現狀和發展趨勢
    類單晶鑄錠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平均效率17.2-3%(一類)最高達18.2%;第二階段平均效率17.7%(一類)最高達18.7%,;第三階段平均效率18.2%(一類)最高達19%。再利用高效電池技術,效率可達20%第一階段,工藝像多晶工藝,用大縱向溫度梯度(TC2溫度低),較易控制化料保籽晶,強調單晶率。但橫向和縱向應力大,導致位錯密度大,頂部可見開花現象(從亞晶界變為晶界)。
  • 新製造方法:讓單晶鈣鈦礦器件更具可行性
    >他們的製造方法,採用標準的半導體製造工藝,最終生成面積、厚度以及成分受控的柔性單晶鈣鈦礦薄膜。納米工程研究生、論文第一作者雷宇生(音譯)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克服實現單晶鈣鈦礦器件過程中的挑戰。我們的方法是首個能夠高效、精確地控制單晶器件的生長和製造的方法。該方法不需要奢華的設備或技術,整個工藝基於傳統的半導體製造技術,進一步表明了它與現有工業製程的兼容性。」
  • 從結構、衰減、性能透析單晶與多晶本質
    多晶晶體的生長工藝本身決定了它無法生長出大面積單一晶向的晶體(單晶),多晶的本質就是大量的小單晶的集合體,如下圖所示:多晶鑄錠的小單晶顆粒之間的晶界會降低電池的發電能力,多晶鑄錠本身簡單粗暴的工藝使得它更容易大規模擴張,但是卻無法將位錯缺陷和雜質密度控制在較低水平,這些要素無一不在影響著多晶的少數載流子壽命。
  • Nature:鈣鈦礦單晶,柔性?
    當前研究較多是多晶材料,但與之相比,單晶雜化鈣鈦礦材料的缺陷和晶界更少,具有更優的光生載流子輸運能力和穩定性。因此,鈣鈦礦單晶薄膜的製備一直是材料研究的熱點話題。不過,在製備過程中控制單晶鈣鈦礦的形貌和組成非常困難,低成本、滿足現有工業標準的製備過程更是未見報導,這些都制約了單晶鈣鈦礦材料的進一步發展。
  • 單晶PERC工藝優化有哪些容易忽視的細節?
    為了進一步優化其生產工藝、提高晶體矽電池片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此前已有諸多研究,20世紀80年代,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光伏實驗室提出了PERC結構太陽電池,打破了當時晶體矽太陽電池轉換效率的記錄,也是目前唯一產業化的高效太陽電池技術[1,2]。PERC電池在常規電池基礎上增加了背面Al2O3/SiNxHy層疊鈍化與雷射開孔工藝。
  • 光伏組件選型:單晶、多晶的可靠性與經濟性比較分析
    如圖中紅色邊框標示,單晶和多晶的差別主要在於原材料的製備方面,單晶是直拉提升法,多晶是鑄錠方法,後端製造工藝只有一些細微差別。                         圖2 單晶矽片與多晶矽片外觀圖示       單晶是一種完整的晶格排列,在同樣的切片工藝條件下表面缺陷少於多晶,在電池製造環節,單晶電池的碎片率也是小於1%的,通常情況下是0.8%左右。單晶矽片可以穩定應用金剛線切割工藝,顯著降低切片成本,並提高電池轉換效率。
  • 結構、衰減與性能——單晶與多晶的本質透析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多晶的本質是一種有瑕疵的單晶歷史上最早用於生產太陽能電池的矽片並不像今日使用專門的設備生產的單晶矽片或者多晶矽片,而是使用半導體晶圓的邊角餘料或者殘次品,價格相當昂貴。隨著半導體晶圓的合格率逐漸提高,市場可供應的殘次品晶圓越來越少。
  • 專注N型單晶高效技術 中來光電攜三款單晶組件強勢亮相PV EXPO 2017
    作為國內領先的高效太陽能電池製造企業,泰州中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來光電」)攜雙面雙玻單晶組件、IBC單晶組件與雙面疊片單晶組件三大主推新品強勢亮相此次盛會,博得現場觀眾的廣泛關注與高度肯定。在本屆展會上,中來光電推出了其採用最新半片電池片技術的雙面雙玻單晶組件,可通過降低電池電流,減少封裝損耗,從而提升組件功率。相對常規組件,中來雙玻半片單晶組件可適用於隔音牆、光伏大棚等各類應用項目。
  • 【深度】2016最新單晶VS多晶對比分析
    另外,在品質方面,以往B-O複合體的存在導致P型電池中單晶電池的衰減高於多晶電池,目前隨著低氧P型單晶的成功研發和推廣應用成為歷史。近年來,隨著單晶降氧工藝技術的進步,單晶中的氧含量大幅降低,低氧單晶的衰減優於多晶。如下圖4所示,低氧單晶組件平均光衰低於普通多晶組件40.5%,低於普通單晶組件62.1%。
  • 繼往開來——單晶技術引領光伏行業新時代
    目前看,單晶技術路線製造的光伏電池組件,具有更高的光電轉換效率,但以單晶為原材料的各類光伏產品價格較高。從全球市場份額來看,2017年全球單晶產品市場份額僅為28%,但2018年快速攀升至46%。根據PV Info Link的預測,2019年全年全球單晶產品市場份額將達到62%,市場佔有率將首次超越多晶產品。
  • 青海省P型摻鎵單晶研究取得新進展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2月5日,記者從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獲悉,陽光能源(青海)有限公司承擔的青海省重點研發與轉化計劃企業研究轉化與產業化專項「P型摻鎵單晶研發與示範」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針對P型摻硼太陽能晶體矽電池因自身硼氧複合體造成衰減導致光伏電池效率差異較大的技術瓶頸,通過與青海大學產學研協同攻關的合作模式,依據理論上摻鎵太陽能晶體矽電池穩定的原理和特性,利用單晶爐熱場控制系統數學模型,通過對設計熱場系統結構以及材料選型的進一步仿真分析,探索出適合摻鎵單晶生長的熱場系統和摻鎵單晶製造工藝,在原有的單晶爐生產線上,對單晶爐熱場結構進行了優化,對工藝參數等進行了驗證實驗和優化調整
  • 鑄錠多晶與單晶成本核算對比
    即便到了現在,單晶爐的自動化水平進步了很多,仍然出現這樣的情況:90爐的月產量比120爐的月產量高,其根本原因是操作90爐的員工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員工,而操作120爐的員工基本是新員工。單晶在生產過程中對人工經驗要求比較高的工藝步驟有:找溫度、引晶、放肩、收尾。
  • 單晶光伏組件和多晶光伏組件有什麼不同?
    單晶光伏組件和多晶光伏組件有什麼不同?目前,光伏組件主要以單晶矽片和多晶矽片為主,那麼,該選擇單晶矽還是多晶矽呢?它們有什麼不同?1.外觀上從外觀上面看的話,單晶矽電池片的四個角呈現圓弧狀,表面沒有花紋。而多晶矽電池片的四個角呈現方角,表面有類似冰花一樣的花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