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P型摻鎵單晶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1-01-09 青海新聞網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2月5日,記者從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獲悉,陽光能源(青海)有限公司承擔的青海省重點研發與轉化計劃企業研究轉化與產業化專項「P型摻鎵單晶研發與示範」項目通過驗收。

該項目針對P型摻硼太陽能晶體矽電池因自身硼氧複合體造成衰減導致光伏電池效率差異較大的技術瓶頸,通過與青海大學產學研協同攻關的合作模式,依據理論上摻鎵太陽能晶體矽電池穩定的原理和特性,利用單晶爐熱場控制系統數學模型,通過對設計熱場系統結構以及材料選型的進一步仿真分析,探索出適合摻鎵單晶生長的熱場系統和摻鎵單晶製造工藝,在原有的單晶爐生產線上,對單晶爐熱場結構進行了優化,對工藝參數等進行了驗證實驗和優化調整,提升了P型摻鎵單晶矽轉換效率並降低了能耗,完成了年產600餘噸合格P型摻鎵單晶矽產品,生產規模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

P型摻鎵單晶的研發與示範有利於青海省光伏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將為清潔能源示範省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相關焦點

  • 光伏摻鎵矽片 PERC路線的又一次跨越
    光伏摻鎵矽片 PERC路線的又一次跨越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1 前言:摻鎵矽片成為行業新風向近期,關於光伏摻鎵矽片有兩條頭條新聞(分別來源於晶澳太陽能和隆基股份的官網):第一是晶澳太陽能宣布,自產高效多柵電池和組件產線全部具備切換摻鎵矽片能力。
  • 浙江大學矽材料楊德仁:摻鎵矽晶體及其光伏作用
    太陽能矽材料選用P型矽,起初第一個太陽能電池選用N型,為什麼把N型變成P型?因P型做擴散磷時做PN節,它的溫度低,時間短,能耗低。最早的一篇報導,1956年美國海軍實驗時期,當時研究的是矽中摻鎵研究它的紅外吸收,1990年,楊啟基教授也專門做了一篇研究,他是在區熔矽裡面摻鎵,是做探測器的,到2002年前後,日本做了一批的專利,說我們在矽晶裡面摻鎵,可以用在太陽能電池當中,實際上到了2003年,日本東京大學發了第一篇文章,在鑄造多晶矽當中說摻鎵可以沒有光衰減,所以摻鎵用在光衰減到了2008年,中國用過一波,當時的尚德太陽能用摻鎵做太陽能電池
  • 【本期關注】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在單晶熱電纖維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為此,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儲能研發中心聯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研究團隊報導了一種新型的基於纖維熱拉法和雷射重結晶效應的單晶SnSe熱電纖維製造技術,突破了高品質單晶柔性熱電纖維的製備困難,實現了纖維單晶材料的大規模生長,為研發複雜而高效的熱電單晶纖維及其織物提供了新思路。
  • 青海省藏藥研究重點實驗室建設取得新進展
    近日,青海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青海省藏藥研究重點實驗室」項目進行了驗收。專家組對實驗室項目取得的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評價等次為優秀,並對未來實驗室發展提出了意見建議。實驗室團隊持續開展唐古特白刺、細果角茴香、異葉青蘭等20餘種藏藥植物降血脂、降血糖、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抗炎、抗氧化物質基礎研究,分離鑑定化合物500餘個。篩選出降血脂、降血糖、抗炎、抗氧化活性組分20餘種,活性單體化合物30餘個。
  • 進展|HgCr2Se4的高壓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隨後,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的石友國研究員與合作者利用氣相輸運法生長了高質量的n型HgCr2Se4單晶[J. Low. Temp. Phys. 171, 127 (2013)]。在這些前期研究基礎上,最近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的程金光研究組(EX6組)在HgCr2Se4單晶的高壓調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EX6組的孫建平博士、焦媛媛博士、程金光研究員與EX1組的伊長江博士、石友國研究員、納米物理與器件重點實驗室的李永慶研究員、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重點實驗室的方忠研究員,聯合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M. Matsuda博士和日本東京大學的Y.
  • 晶澳太陽能為西班牙100MW無補貼光伏項目供貨高效單晶PERC組件
    北京2020年3月2日 /美通社/ -- 全球領先的高性能光伏產品製造商晶澳太陽能近日公布,為西班牙100MW無補貼光伏項目供貨全部高效單晶PERC組件。此次供應的組件將用於西班牙埃斯特雷馬杜拉自治區兩個50MW規模光伏電站的建設。
  • 中科院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催化與原位表徵研究組(503組)李燦院士、張文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太陽能電池新材料硒化錫(SnSe)的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 P型單晶EL黑斑分析
    摘要:p型單晶矽太陽電池在el檢測過程中,部分電池片出現黑斑現象。結合x射線能譜分析(eds),對黑斑片與正常片進行對比分析,發現黑斑片電池與正常電池片大部分表面的成分相同,排除了鍍膜及絲網印刷過程中產生黑斑的可能。利用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xrf)測試了同一電池片的黑斑區域與正常區域,發現黑斑處ca含量較大,並出現sr、ge和s等雜質元素。
  • 武漢理工大學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複合材料團隊陳麗華研究員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將大孔和介孔同時引入到分子篩材料中,通過等級孔道結構的設計,實現分子篩催化劑孔道結構的跨尺度貫通複合,開發等級孔大孔-介孔-微孔分子篩單晶材料,同時涵蓋大孔-介孔結構的高流通擴散性能和介孔-微孔結構的選擇性催化性能及高穩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是解決當前工業應用過程中分子篩催化劑存在的等級孔道結構跨尺度貫通性和等級孔沸石分子篩材料結構穩定性難題的關鍵科學途徑。
  • P型單晶電池黑斑怎麼產生的?
    摘要:p型單晶矽太陽電池在el檢測過程中,部分電池片出現黑斑現象。結合x射線能譜分析(eds),對黑斑片與正常片進行對比分析,發現黑斑片電池與正常電池片大部分表面的成分相同,排除了鍍膜及絲網印刷過程中產生黑斑的可能。利用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xrf)測試了同一電池片的黑斑區域與正常區域,發現黑斑處ca含量較大,並出現sr、ge和s等雜質元素。
  • 中國科大二維材料系列研究取得新進展:預言單層藍磷「半層-半層...
    近日,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在二維材料系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理論上預言了在GaN(001)襯底上可外延生長單層藍磷,並提出非常規的「半層-半層」生長機制。該研究成果以「Half Layer By Half Layer Growth of a Blue Phosphorene Monolayer on a GaN (001) Substrate」為題於2017年1月27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物理學雜誌《物理評論快報》上,並被選為編輯推薦(Editors' Suggestion)。博士生曾犟為第一作者,崔萍博士與張振宇教授為通訊作者。
  • 多晶黑矽、N型單晶雙面及P型單晶PERC技術優劣分析對比
    光致衰減方面,多晶黑矽光衰約為1.5%,N型單晶基本沒有光衰,而PERC單晶的光衰在2-10%之間,從而導致PERC單晶組件應用在光伏電站後很可能光電轉換效率大幅下降,光伏電站發電量和收益率而隨之大幅下降。2、PERC單晶雙面電池
  • 科學網—弛豫鐵電單晶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記者張行勇)西安交大李飛與中國、美國以及澳大利亞等國內外科學家合作,近日在弛豫鐵電單晶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 基礎研究新進展和新成果
    3.量子信息和通信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國際影響的重要創新成果  多粒子糾纏態的製備與操縱研究方面,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五粒子糾纏態的製備與操縱,並利用五光子糾纏源在實驗上演示了「終端開放」的量子態隱形傳輸,被美國物理學會和歐洲物理學會同時評選為2004年度國際物理學十大進展之一。
  • 鈣鈦礦單晶中光生載流子擴散動力學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organolead halide perovskite)單晶光生載流子擴散動力學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成功實現了對單個鈣鈦礦單晶納米線/納米片中載流子擴散過程的可視化和定量研究。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   近年來,金屬有機鈣鈦礦材料CH3NH3PbX3(X=Cl, Br, I)在構建高效、廉價太陽能電池和其他光電器件等方面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價值,成為國際上尤為重要的研究熱點材料之一。此類鈣鈦礦的納米結構材料(如納米線和納米片),在保留優越光物理性質的同時,其微納尺寸也使得該類材料在微型光電/光學器件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鈣鈦礦納米線中載流子定向輸運研究取得新進展
    鈣鈦礦納米線中載流子定向輸運研究取得新進展   記者劉萬生
  • 重慶研究院單晶二維材料GeSe大面積單原子層研究獲新進展
    重慶研究院單晶二維材料GeSe大面積單原子層研究獲新進展 2017-12-13 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量子信息技術中心團隊在以GeSe為代表的IVAVIB大面積單原子層材料製備和能帶結構確定,及其器件測試分析研究中取得最新進展
  • 物理所等在黑磷單晶的高壓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同時,也激發了人們對黑磷單晶重新研究的興趣,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多個課題組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其開展了實驗和理論的研究。早期的高壓研究顯示,黑磷在常壓下具有正交結構(A17相),高壓下會經歷兩個結構相變,分別在約5GPa和10GPa依次轉變為菱方結構(A7相)和簡單立方結構(SC),而且這兩個高壓相在低溫下都出現超導電性。
  • 鐵電反常光伏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鐵電光伏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研究鐵電材料的光電子學性質時發現的一種新的重要的物理效應。因與常規的p-n結型太陽能電池的光伏效應存在根本差別,這種現象常被稱為反常光伏效應或者體光伏效應。近年來,隨著人類社會對能源環境問題的持續關注,關於鐵電光伏效應的研究持續升溫。
  • 武漢理工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反應器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複合材料實驗室陳麗華研究員所在科研團隊聯合納微結構研究中心,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反應器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Hierarchical Zeolite Single-Crystal Reactor for Excellent Catalytic Efficiency 」(具有優異催化效率的多級沸石單晶反應器)為題,在國際著名期刊Cell姊妹刊材料類旗艦期刊《Matter》上在線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