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總統」將成為一個帶有貶義的標籤伴隨著馬斯克的火星夢,但不妨礙他的探索。
埃隆·馬斯克的成就能有多高?沒人能給出答案。
在他的身上籠罩著太多光環:發明家、創業家、億萬富翁,甚至還是「鋼鐵俠」託尼·斯塔克的原型,現在人們又給他加上了「火星總統」的標籤。
根據星鏈測試用戶的爆料,本次內測要求參與者承認火星是一個「自由政權」。與巴菲特進餐的孫宇晨更是直接將馬斯克成為「火星共和國的總統」。
是的,馬斯克的火星夢從來都不是秘密,哪怕被人懷疑、被人批評,但不可否認,殖民火星就是他的野心!
早在2013年,馬斯克就透露出飛向火星的設想,彼時的SpaceX還只是一家低調的私營火箭公司。
「對我來說,關鍵在於發展一種技術,將大量的人和貨物送往火星,這是最精彩的事。」
時間來到2016年,在墨西哥的國際宇航大會上,馬斯克在他的演講裡透露了他的終極目標——有生之年減少全球氣候變化,並且讓人類成為一個多星球的物種。
更深入一點:馬斯克想要帶著人類殖民火星,並且有機會在火星退休。
為了實現這個大目標,馬斯克將它分解成一個可以執行的小目標:先將100萬人送到火星,並且不斷完善火星相關設施,最終達成目標。
如果不是因為他是馬斯克,我們完全有理由否認這個瘋狂的計劃:火星極其寒冷、極少的水資源、惡劣的環境、沒有氧氣。
而這些只能存在科幻片裡的情節,卻被馬斯克描繪成近在咫尺的目標。
在會上,馬斯克公布了一項霸氣的箭船概念——ITS(Interplanetary Transport System,行星間運輸系統)。從技術上講,用一根無助推、可重複利用核心的大型Falcon 9火箭,將100噸的貨物和乘客送入軌道。當每個主火箭重複使用 1000 次、加油艙 100 次、載貨艙 12 次的話,一個人到火星的費用可以降至 20 萬美元,形成規模後可以再降到 10 萬美元。載貨艙一次可以帶 100 個人去火星,並且提供旅途上的各種娛樂。
由於這個項目過於超期,在第二年的國際太空會議上,馬斯克推出了縮水版的ITS——BFR(Big Falcon Rocket,大獵鷹火箭系統)。其主要區別在於縮小了火箭的規模,並且提出要在2024年送第一批殖民者到火星,建立一個簡單的基地,然後接收一批又一批移民。為了凸顯BFR的優秀,馬斯克又推出了全球「點對點」客運:乘坐SpaceX的飛船,人們在一個小時內在地球上任意兩個城市之間自由來去,從紐約到上海,僅需39分鐘。
在往後,BFR逐漸演化成如今的星艦計劃,但一切都在強調一點:我們SpaceX造火箭,就是為了將人類送到火星上去。
縱觀馬斯克的商業布局,追根究底都是為了在技術上支持火星殖民的終極目標。
首先是號稱「為了減少全球氣候變化」的特斯拉,在未來可以解決登陸火星後的交通問題。
在空氣稀薄、沒有氧氣的火星,以化石燃料為主的汽油車顯然無法正常工作,但特斯拉生產的電動汽車可以。馬斯克在個人推特上也毫不避諱地指出:「特斯拉Model電池組是SpaceX重返地球的關鍵」。這些電池組為驅動星際飛船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包括巨大的尾翼和鰭翼。
再來看特斯拉電動皮卡Cyberpunk的外觀,怎麼看這輛極具未來感的人員運輸車都跟科幻片裡的火星車沒有區別。
不單單是特斯拉,馬斯克旗下其他公司都在為火星計劃服務:
1、SpaceX可以降低太空運輸成本,讓更多人有機會前往火星;
2、SolarCity可以解決火星上的能源問題,通過取之不盡的太陽能,可以用遠低於電力公司的價格向客戶供電;
3、The Boring Company提供的Hyperloop(超級高鐵)技術,運輸艙運行於減壓、近真空的管路中,以太陽能供應的電磁懸浮原理軌道中行駛,運輸艙則使用線性感應馬達和空氣壓縮機推進,能達到1220公裡/時的超高速度。目前超級高鐵在在內華達州的測試軌道就已經完全幾近於成品。在火星這樣的真空環境下,超級高鐵更利於布局;
4、Starlink(星鏈)可以解決火星移民後的通訊問題。有了能源和交通運輸,位於低軌未知的星鏈網絡可以有效提供天基網際網路服務。
目前Starlink已經在小範圍內測階段,一旦在全球範圍內推廣,Starlink至少能賺到 300 億美元,馬斯克也表示:「我們相信可以利用Starlink獲得的收入為星際飛船項目提供資金。」
除此以外,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技術在未來也能讓人類能更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星球。
從現在來看,這些都像是科幻一般的幻想,對於馬斯拉來說,有什麼不可能的呢?
除了在商業布局上的野心外,馬斯克似乎直接將殖民火星的想法寫進了計劃裡。
近日,一位Starlink的內測用戶貼出了一張截圖,聲稱馬斯克已經開始為火星殖民地制定法律框架。Starlink的BETA 測試要求參與者承認火星是一個「自由的星球」。所謂自由星球,其意義遠遠超越了保障地球上的「網際網路安全」。
截圖是來自星鏈(Starlink)衛星網際網路服務的第九項條款——管制法律。
凡是享受星鏈衛星服務的用戶必須同意以下條款內容:
1、對於提供給地球或月球、繞地球或月球的服務,這些條款以及我們之間因這些條款引起的或與之相關的任何爭議,包括有關可仲裁性的爭議,均應受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法律的管轄和解釋;
2、而對於在火星上提供的服務,或通過星艦或其他殖民化宇宙飛船向火星提供的服務,當事方應承認火星是自由星球,沒有任何一個地球上的政府對火星活動擁有管轄權或主權;
3、因此在火星上,解決一切爭端都將奉行真誠建議的自治原則。
以上內容馬斯克都旨在表達一個觀點:馬斯克要在火星打造一個不同於地球的新世界,這裡人人平等且自由,不受任何法律約束。
徵服人類最後的邊界是馬斯克兒時的夢想,現在來看,馬斯克的願望真的就是去火星當總統了?
2013年,馬斯克帶領的特斯拉一度處在崩潰的邊緣,而2020年的馬斯克一躍躋身到世界第三富豪。
他模糊了科學和商業的邊界,取得了其他人眼中不可思議的成績。在推出了最新的腦機接口技術、實現了星鏈內測之後,他離他的火星夢似乎更近了一步。
如今關於他的批評聲音愈來愈多,「火星總統」也將成為一個帶有貶義的標籤伴隨著馬斯克的火星夢。
如果一切進展順利,他本人也將前往火星,作為一名老人在火星上退休,這或許是一個一去不返的旅程。
如果他在火星去世,那麼他會在墓碑上刻上什麼?大概會記錄一下人類徵服火星的夢想進程。
距離2024年還有四年時間,關於馬斯克的驚喜還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