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從幾千年前的聖經到現在的哈利波特,從農夫與蛇到「蛇在量你的體長看能不能把你吞下」,古今中外,蛇一直被描述為邪惡、無情、冷血的形象。各種媒體更是喜歡添油加醋,拿各類所謂的「冷血動物」來寫新聞,以搏人眼球。
熱愛爬行動物的我們從不苟同於這種無知而又主觀的言論。在我們眼裡,它們是可愛的、呆萌的。但不可否認的是,爬行動物確實是變溫動物,而且它們總不如貓貓狗狗們粘人,因此每當我們看到有人污衊爬行動物的時候,除了心中的鄙夷和暗暗發自心中的幾句怒罵,我們總拿不出很好的證據來反駁他們。
今天,最新的研究將刷新我們的三觀。來自南非的科學家Graham Alexander最近在《Journal of Zoology》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揭示了納塔爾巖蟒(Python natalensis)擁有母性育幼行為。
育幼行為在哺乳動物和鳥類中是非常常見的,但在爬行動物中鮮有報導。Graham花了7年的時間跟蹤在野外散養的37條納達爾巖蟒,並在洞穴中放置紅外攝像機,以了解它們的繁殖習性。
納塔爾巖蟒的交配發生在冬季,雄蛇會追隨雌蛇超過2個月。雌蛇在產蛋前後以及蛋孵化的過程中不吃不喝,這會導致它們的體重下降40%。在蛇寶寶出殼之後,納塔爾巖蟒媽媽依舊守護在蛇寶寶們的身邊,同樣不吃不喝。但這個時候,蛇媽媽的身體正在發生有趣的變化。
蛇媽媽皮膚中的黑色素會大量地增加,這導致雌蛇的皮膚從原本的土灰色變成了暗黑色。黑色是最吸熱的顏色,蛇媽媽變黑的原因也正是為了讓自己更加吸熱。
正在烈日下暴曬的納塔爾巖蟒
孕期結束的納達爾巖蟒
緊接著,蛇媽媽就會在洞口附近接受陽光的暴曬,此時它的體溫急劇上升,升到接近40℃的高溫,然後就會返回洞穴中把幼蛇緊緊抱住。幼蛇的體色也是暗黑色的,這有利於它們從母親身體中快速吸收熱量。蛇媽媽平均每天要在太陽下暴曬兩次,這是為了維持洞穴中的溫度,讓幼蛇正常發育。
這樣的行為要持續將近兩個禮拜。這樣的高溫,對納塔爾巖蟒來說是相當危險的,如果它們在暴曬的時候沒來得及回到洞穴中,讓自己的溫度再繼續上升1-2℃,它們就很要可能會死去。這種行為對納塔爾巖蟒來說消耗十分巨大,因此雌蛇在產卵後的第二年不會再交配懷孕。
納塔爾巖蟒平均每天暴曬兩次(兩個峰),而且持續兩周。
其實納塔爾巖蟒媽媽們並不孤獨,最近的一些研究發現,很多種類的響尾蛇都有母親育幼的行為,一些種類的響尾蛇母親甚至會輪流值班照顧幼蛇。但這些響尾蛇是胎生的,因此納塔爾巖蟒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種卵生且有育幼行為的蛇類。
爬行動物一直都被認為是冷漠的父母,但也許這也許是因為我們對它們的了解還不夠多。
也許有人認為這種所謂的母愛只是本能行為,只是刻錄在納塔爾巖蟒基因組中的一段程序,可人又何嘗不是這樣?納塔爾巖蟒冒死吸熱照顧幼蛇的行為可以說是相當有良心,至少比那些固執己見、惡意評價我們圈子的人有良心。
淘寶搜索店鋪:
爬行天下寵物用品銷售總店
http://pxtx0412.taobao.com
總有一款是你需要的
-點擊閱讀原文,給你的寶貝爬寵請個管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