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BBC評出本世紀最偉大100部電影
《花樣年華》(第2名)
《一一》(第8名)
《臥虎藏龍》(第35名)
《刺客聶隱娘》(第50名)
英國廣播電視臺BBC,日前發表了一份經全世界177位影評人投票產生的「21世紀最偉大電影100部」名單。百部電影名單可謂星光熠熠,位列榜單首位的影片是大衛·林奇執導的《穆赫蘭道》。王家衛導演執導《花樣年華》位列第2,保羅·託馬斯·安德森執導《血色將至》位列第3名。
百大影片裡,共四部華語電影上榜,除《花樣年華》之外,還有楊德昌的《一一》(第8名)、李安的《臥虎藏龍》(第35名)以及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第50名)。
華語影片上榜四部 無一來自中國內地
最近BBC文化頻道又發起了21新世紀百佳電影投票,他們邀請了來自36個國家的177位影評人,請他們擬出自己的的十佳片單,百佳榜單基於各影評人的十佳單子綜合排序後給出。現在結果公布,大衛·林奇2001年的超現實名作《穆赫蘭道》名列榜首,王家衛的《花樣年華》位列第二。除了《花樣年華》之外,還有三部華語片上榜:楊德昌的《一一》(第8名)、李安的《臥虎藏龍》(第35名)以及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第50名)。
值得一提的是這177位影評人裡,有100個美英影評人+5x(加拿大+古巴+法國+德國)+4x(澳洲+哥倫比亞+印度+以色列+義大利)+其他國家影評人。幾乎沒有亞洲的影評人,而王家衛導演和楊德昌導演的電影均挺進了前10。
亞洲其他國家方面,樸贊鬱導演執導《老男孩》(2003年)位列榜單第30位,金基德導演執導《春夏秋冬又一春》位列第66位。
上榜作品最多的導演包括:維斯·安德森、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克里斯多福·諾蘭、麥可·哈內克、保羅·託馬斯·安德森和科恩兄弟,這幾位導演均有三部影片上榜。
繼「百大影片」之後 又一飽受爭議榜單
去年7月,英國BBC邀請來自全球的62位知名影評人票選影史百大美國影片,由奧遜·威爾斯於1940年所執導的傳記體影片《公民凱恩》再次登頂, 《教父》與《迷魂記》則緊隨其後,分列二三名。100部佳片中,約有1/3的影片產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其中,《安妮·霍爾》《大白鯊》《飛越瘋人院》 《閃靈》《奪寶奇兵》等不同題材的佳作均榜上有名。
不過這百部電影中,只有6部是21世紀的影片,分別是:大衛·林奇的懸疑驚悚片《穆赫蘭道》(第21名)、泰倫斯·馬力克的劇情片《生命之樹》(第79名)、米歇爾·岡瑞的愛情片《暖暖內含光》(第87名)、斯派克·李的犯罪劇情片《第25 小時》(第94名)、克里斯多福·諾蘭的超級英雄電影《黑暗騎士》(第96名)以及史蒂夫·麥奎因的劇情片《為奴十二年》(第99名)。
現在重新評選21世紀百大佳片,不知是否是因為21世紀電影成績太過慘澹,所以特地來彌補?反正上次爭議挺多,這次爭議也挺多的。
對於上榜華語片 看看外媒怎麼評
Justin Chang, LosAngeles Times點評《花樣年華》:「王家衛是世界影壇最臭名昭著的完美主義者,不過他耗在剪輯室裡的每一個無法決斷的瞬間,在《花樣年華》中都值了。這是一部罕見的用留白來積蓄憂鬱力量的電影。我們從未見到那兩個出軌的配偶,正是他們的婚外情把兩個孤獨的鄰居捲入一場意亂情迷的浪漫旋渦。我們也從未看到王家衛拍了又剪掉的床戲,這讓每一次腰肢的搖曳和撩人的鏡頭都充滿情色張力。我們也從沒聽到過高潮部分那些無從知曉的喃喃細語,就算聽到了,也是多餘,因為從來沒有哪部電影能將失落和欲望的普遍主題講述得如此流暢。」
Oggs Cruz, Rappler, Philippines點評《一一》:「2000年的觀眾都為《一一》所震撼——楊德昌如何能將一個臺北家庭中各個成員的不同故事混疊在一起敘述,卻極其自然流暢地刻畫出了當代生活。故事裡,一家人因陷入不同生命階段的特殊困境而互相隔絕。《一一》是一部用心至極的精緻電影,頗費心思地細膩抒情,當中涉及的儀式場景帶有地方性特色,貼合人物生活環境的習俗。但同時,這部電影卻又具有普遍性意義。不論觀者與電影中的人事隔著怎樣的年代與文化差異,它那極安靜的、對於生命、家庭與死亡的映射都是那樣美而有感染力。」
21世紀百大佳片前25名榜單
1、《穆赫蘭道》(大衛·林奇)
2、《花樣年華》(王家衛)
3、《血色將至》(保羅·託馬斯·安德森)
4、《千與千尋》(宮崎駿)
5、《少年時代》(理察·林克萊特)
6、《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米歇爾·岡瑞)
7、《生命之樹》(泰倫斯·馬力克)
8、《一一》(楊德昌)
9、《一次別離》(阿斯哈·法哈蒂)
10、《老無所依》(伊桑·科恩/喬爾·科恩)
11、《醉鄉民謠》(伊桑·科恩/喬爾·科恩)
12、《十二宮》(大衛·芬奇)
13、《人類之子》(阿方索·卡隆)
14、《殺戮演繹》(喬什·奧本海默)
15、《四月三周兩天》(克裡斯蒂安·蒙久)
16、《神聖車行》(萊奧·卡拉克斯)
17、《潘神的迷宮》(吉爾莫·德爾·託羅)
18、《白絲帶》(麥可·哈內克)
19、《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喬治·米勒)
20、《紐約提喻法》(查理·考夫曼)
21、《布達佩斯大飯店》(韋斯·安德森)
22、《迷失東京》(索菲亞·科波拉)
23、《隱藏攝像機》(麥可·哈內克)
24、《大師》(保羅·託馬斯·安德森)
25、《記憶碎片》(克里斯多福·諾蘭)
(責編:鄒菁、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