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BC Culture
譯者:易二三
校對:陳思航
來源:BBC
三年前,BBC文化頻道推出了影評人票選的影史百佳美國電影。後來又陸續推出了二十一世紀百佳電影和影史喜劇電影百佳的榜單——而這兩個榜單也都被美國電影霸佔了前列的位置。
今年,我們認為是時候將眼光投放到好萊塢之外的世界電影舞臺,選出世界範圍內最優秀的電影。
因此,我們邀請了世界各地的影評人選出他們心中最喜愛的外語片(非英語片),經過統計,構成了下文要發布的BBC百佳外語片榜單。
作為一家英文網站,我們必須說清楚的是,對於參與票選的一些影評人來說,他們選出的某些電影所用的語言可能是他們的母語,並非我們字面意義指稱的「外語片」。
為了保證此榜單的多元性和豐富性,我們邀請了來自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使用41種語言的209名影評人參與到這次票選中來。
以下是大致的票選結果:百佳外語片出自67位導演之手,他們來自24個國家,使用19種語言。法語片以27部的強大實力傲視群雄,華語片以13部的成績緊隨其後,義大利語和日語片各11部。
也有一些語種的電影在榜單上佔據了「一席」之地,孤單地書寫榮光,例如白俄羅斯語的《自己去看》、羅馬尼亞語的《四月三周兩天》,和沃洛夫語的《土狼之旅》。(譯者註:沃洛夫語是塞內加爾使用最廣的語言。)
《自己去看》
《四月三周兩天》
《土狼之旅》
如果說這份榜單有什麼令人失望之處,那一定是女性影人的缺席(由女性導演執導/聯合執導的電影只有4部上榜)。實際上我們已經儘可能地將女性影評人攬入了這次的票選,有94名(佔總人數的45%)女性影評人最終給予了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榜單上四分之一的影片來自東亞地區:日本11部,中國內地6部,中國臺灣4部,中國香港3部,以及韓國1部。
黑澤明的《七武士》榮登榜首,受到了世界各地(除了日本國內的)影評人的推崇。六位日本影評人不僅沒有為《七武士》投票,他們的榜單上甚至不見黑澤明任何一部影片的蹤影。
《七武士》
但顯而易見,文化並不能簡單地用地域來區分,語言也不一定是欣賞電影的壁壘。出自某一國家的電影必然會帶有其獨特的身份認同或歷史痕跡,但鏡頭語言是無國界的。
還需要交代一點,BBC發起票選活動的初衷並不是為了蓋棺定論,而是想激發大家關於電影的討論和對優秀電影的發現,所以如果你心中的最佳電影成為了遺珠,可以用標籤# WorldFilm100在我們的Facebook帳號上評論,接下來的幾周我們也會陸續推出關於百佳外語片的特稿,敬請期待。
從這份榜單中,譯者也提取了幾個有趣的點,跟各位讀者分享,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有趣的數據及自己的觀點。
由女性導演執導/聯合執導的入選電影是:香特爾·阿克曼的《讓娜·迪爾曼》,卡迪亞·蘭德的《上帝之城》(與費爾南多·梅裡爾斯聯合執導),克萊爾·德尼的《軍中禁戀》和阿涅斯·瓦爾達的《五至七時的克萊奧》。
《讓娜·迪爾曼》
《上帝之城》
《軍中禁戀》
《五至七時的克萊奧》
2. 13部入選的華語片中,排名最高的是墨鏡王的《花樣年華》(第9名),他入選的三部電影都有梁朝偉的出演,梁朝偉主演的《悲情城市》也高居第18名,偉仔可以說是真正的國際巨星。
《花樣年華》
《悲情城市》
3. 入選電影數量最多的導演是布努埃爾和伯格曼,各有5部,黑澤明、塔可夫斯基和費裡尼也各有4部入帳。
4. 法國新浪潮在世界範圍內影響深遠,特呂弗、戈達爾、瓦爾達、德米、裡維特、雷乃等新浪潮旗手都有作品入圍。
5. 近幾年叱吒各大電影節的墨西哥三傑中,只有兩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的伊納裡圖掉隊了。
6. 入選電影最多的年份是1962年,共有5部,其次,1955、1966、1973、1994年也各有4部。
7. 入選最老的電影是愛森斯坦1925年的《戰艦波將金號》,最新的是哈內克2012年的《愛》,新千年後的電影共有13部。
《戰艦波將金號》
註:本文的影片年份若與豆瓣不符,均以BBC採用的為準。
以下是BBC百佳外語片(非英語片)的名單:
100.《霧中風景》(西奧·安哲羅普洛斯,1988)
99.《灰燼與鑽石》(安傑伊·瓦伊達,1958)
98.《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1994)
97.《櫻桃的滋味》(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1997)
96.《浩劫》(克洛德·朗茲曼,1985)
95.《浮雲》(成瀨巳喜男,1955)
94.《何處是我朋友的家》(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1987)
93.《大紅燈籠高高掛》(張藝謀,1991)
92.《婚姻生活》(英格瑪·伯格曼,1973)
91.《男人的爭鬥》(朱爾斯·達辛,1955)
90.《廣島之戀》(阿倫·雷乃,1959)
89.《野草莓》(英格瑪·伯格曼,1957)
88.《殘菊物語》(溝口健二,1939)
87.《卡比利亞之夜》(費德裡科·費裡尼,1957)
86.《堤》(克裡斯·馬克,1962)
85.《風燭淚》(維託裡奧·德·西卡,1952)
84.《資產階級的審慎魅力》(路易斯·布努埃爾,1972)
83.《大路》(費德裡科·費裡尼,1954)
82.《天使愛美麗》(讓-皮埃爾·熱內,2001)
81.《塞琳和朱莉出航記》(雅克·裡維特,1974)
80.《被遺忘的人們》(路易斯·布努埃爾,1950)
79.《亂》(黑澤明,1985)
78.《臥虎藏龍》(李安,2000)
77.《同流者》(貝爾納多·貝託魯奇,1970)
76.《你媽媽也一樣》(阿方索·卡隆,2001)
75.《白日美人》(路易斯·布努埃爾,1967)
74.《狂人皮埃羅》(讓-呂克·戈達爾,1965)
73.《持攝影機的人》(吉加·維爾託夫,1929)
72.《生之欲》(黑澤明,1952)
71.《春光乍洩》(王家衛,1997)
70.《蝕》(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1962)
69.《愛》(麥可·哈內克,2012)
68.《雨月物語》(溝口健二,1953)
67.《泯滅天使》(路易斯·布努埃爾,1962)
66.《恐懼吞噬靈魂》(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1973)
65.《詞語》(卡爾·西奧多·德萊葉,1955)
64.《藍白紅三部曲之藍》(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1993)
63.《小城之春》(費穆,1948)
62.《土狼之旅》(迪吉布利爾·迪奧普·曼貝提,1973)
61.《山椒大夫》(溝口健二,1954)
60.《蔑視》(讓-呂克·戈達爾,1963)
59.《自己去看》(依萊姆·克裡莫夫,1985)
58.《伯爵夫人的耳環》(馬克斯·奧菲爾斯,1953)
57.《 Solaris (Andrei Tarkovsky, 1972)
飛向太空》(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72)
56.《 重慶森林》(王家衛,1994)
55.《祖與佔》(弗朗索瓦·特呂弗,1962)
54.《飲食男女》(李安,1994)
53.《晚春》(小津安二郎,1949)
52.《驢子巴特薩》(羅伯特·布列松,1966)
51.《瑟堡的雨傘》(雅克·德米,1964)
50.《亞特蘭大號》(讓·維果,1934)
49.《潛行者》(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79)
48.《維莉蒂安娜》(路易斯·布努埃爾,1961)
47.《四月三周兩天》(克裡斯蒂安·蒙吉,2007)
46.《天堂的孩子》(馬塞爾·卡爾內,1945)
45.《奇遇》(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1960)
44.《五至七時的克萊奧》(阿涅斯·瓦爾達)
43.《軍中禁戀》(克萊爾·德尼,1999)
42.《上帝之城》(費爾南多·梅裡爾斯 / 卡迪亞·蘭德,2002)
41.《活著》(張藝謀,1994)
40.《安德烈·盧布廖夫》(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66)
39.《特寫》(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1990)
38.《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楊德昌,1991)
37.《千與千尋》(宮崎駿,2001)
36.《大幻影》(讓·雷諾瓦,1937)
35.《豹》(盧基諾·維斯康蒂,1963)
34.《柏林蒼穹下》(維姆·文德斯,1987)
33.《玩樂時間》(雅克·塔蒂,1967)
32.《關於我母親的一切》(佩德羅·阿莫多瓦,1999)
31.《竊聽風暴》(弗洛裡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爾克,2006)
30.《第七封印》(英格瑪·伯格曼,1957)
29.《老男孩》(樸贊鬱,2003)
28.《芬妮與亞歷山大》(英格瑪·伯格曼,1982)
27.《蜂巢幽靈》(維克多·艾裡斯,1973)
26.《天堂電影院》(朱塞佩·託納多雷,1988)
25.《一一》(楊德昌,2000)
24.《戰艦波將金號》(謝爾蓋·愛森斯坦,1925)
23.《聖女貞德蒙難記》(卡爾·西奧多·德萊葉,1928)
22.《潘神的迷宮》(吉爾莫·德爾·託羅,2006)
21.《一次別離》(阿斯哈·法哈蒂,2011)
20.《鏡子》(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74)
19.《阿爾及爾之戰》(吉洛·彭泰科沃,1966)
18.《悲情城市》(侯孝賢,1989)
17.《阿基爾,上帝的憤怒》(沃納·赫爾佐格,1972)
16.《大都會》(弗裡茨·朗,1927)
15.《大地之歌》(薩蒂亞吉特·雷伊,1955)
14.《讓娜·迪爾曼》(香特爾·阿克曼,1975)
13.《 M就是兇手》(弗裡茨·朗,1931)
12.《霸王別姬》(陳凱歌,1993)
11.《精疲力盡》(讓-呂克·戈達爾,1960)
10.《甜蜜的生活》(弗德裡科·費裡尼,1960)
9.《花樣年華》(王家衛,2000)
8.《四百擊》(弗朗索瓦·特呂弗,1959)
7.《八部半》(弗德裡科·費裡尼,1963)
6.《假面》(英格瑪·伯格曼,1966)
5.《遊戲規則》(讓·雷諾瓦,1939)
4.《羅生門》(黑澤明,1950)
3.《東京物語》(小津安二郎,1953)
2.《偷自行車的人》(維託裡奧·德·西卡,1948)
1.《七武士》(黑澤明,1954)
《電影日子·2019電影歷》
365天,365部電影
極致美學設計,增加生活的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