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遊弋在海洋中的「透明傘」

2020-11-23 新華網客戶端

水母:遊弋在海洋中的「透明傘」

2017-09-26 13:13 來源: 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水母是一種低等的水生動物,它們常常漂浮在海面上,隨著海浪四處遊動。由於它們的身體裡含有95%以上的水分,因此看上去就像無色透明的一樣,顯得十分有趣。不過,水母並不像外表看上去那樣柔弱,如果有人用手去觸碰它們,就會被螫得又紅又腫,非常難受。

 

美麗而可怕的「透明傘」

 

水母的身體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露在水面上的「傘」,另一部分是淹沒在水中的腕部。有一些水母在「傘」的周圍還長著許多小觸手,有的在口腕處長著觸手。

這些觸手看上去柔軟而美麗,事實上卻暗藏殺機,因為觸手表面長著無數刺細胞,裡面有無數刺絲囊,刺絲囊裡裝備著一盤細長的刺絲以及毒液。如果有天敵或獵物靠近水母的身體,那些刺絲就會像彈簧一樣彈射出來,如同利劍一樣刺向對方的身體。與此同時,囊中的毒液也會從空心的刺絲中射出來,注入對方的體內。如果對方體型不大,就會直接中毒麻痺;如果對方體形較大,也會受到驚嚇,從而立刻逃跑。

水母的這種防禦和攻擊手段,連可怕的毒蛇都比不上!

有一些小魚兒遇到水母就想逃跑,可是水母的觸手卻會主動出擊,用觸手將小魚「逮」住,然後用麻痺將其麻痺,最後變成自己的食物。

世界上最可怕的水母可能就要數北極霸水母了,它的「傘」徑約有2米,「傘」的下沿長著8組觸手,每組觸手150根,每根觸手上又有無數刺細胞。更讓膽顫心驚的是,它們的觸手可以伸到40米以上,如果將所有觸手都張開,覆蓋範圍可以達到500平方米。這時候,如果有人不小心掉入這個範圍,後果將不堪設想。

不過,這種可憐的水母只生活在人跡罕至的北極海域中。

 

 北極霸水母

 

小牧魚的避難所

 

如果只看外表,水母確實顯得美麗而溫順,可事實上它們十分兇猛。由於它們沒有呼吸器官和循環系統,只有原始的消化器官,因此捕獲獵物後會立即在腔腸內進行消化吸收。

正如犀牛與那些為它清理寄生蟲的小鳥共存一樣,水母也有自己的共生夥伴,它們便是「小牧魚」。

「小牧魚」的體長不過7釐米左右,可以自由地遊弋在水母的觸鬚之間,而且一點也不害怕。如果遇到大魚的追捕,「小牧魚」便會躲進水母的巨傘之下,在水母的觸手間遊來遊去,當成一個安全的「避難所」,利用水母的觸手來保護自己。

另外,「小牧魚」還能夠將大魚引誘到水母身邊,讓大魚變成水母的獵物。這樣,「小牧魚」還能享受到水母吃剩下的零星碎片。為什麼水母觸手上的刺細胞不會傷害「小牧魚」呢?這是因為「小牧魚」的遊動速度很快,不會輕易碰到水母的身上的毒絲。

「小牧魚」和水母共生在一起,水母為「小牧魚」提供了避難所,而「小牧魚」又吞掉了水母身上棲息的小生物,簡直就是天衣無縫的好夥伴。

 

有趣的水母燈具

 

水母的身體構造十分簡單,沒有骨骼和肌肉,體內95%以上都是水。不過,有一些種類的水母卻可以發光,比如櫛水母在海水中遊去時,會發出球形的藍光,身後還託著無數細長的光帶,看上去非常優美。那麼,櫛水母為什麼會發光呢?

這是因為水母體內含有一種特殊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名叫埃奎林,只要遇到鈣離子就會發出藍色的強光。生物學家研究發現,每隻水母大約含有50微克的發光蛋白質。

有一些創意產生公司看準了水母會發光的特性,製作出能夠在夜間發光的水母燈具,並且受到人們的喜歡與稱讚。水母燈具的製作過程也很簡單,就是將自然死亡的水母清洗乾淨,然後放置在液態的環境中冷凍定型,再用氧樹脂在水母周圍包裹一圈。這種特殊的樹脂材料可以防止水母腐爛,還具有極強的抗摔打性。

水母燈具不需要充電,因為它們體內的特殊蛋白質具有吸光性,只要在白天將它們放在陽光下聚光,就能夠在晚上散發出各種顏色的光亮了。

 

水母燈具

 

海洋天氣預報員

 

經常出海的人對於海上風暴都很恐懼,如果遇到就有可能被風暴吞食了。讓人感到驚奇的是,水母居然能夠預知風暴的來臨,在風暴來臨前便迅速做出反應。

為什麼水母能夠預知風暴的來臨呢?原來,在風暴真正來臨之前,會有一種次聲波傳來,它比風暴的速度更快。人類無法感知到這種次聲波,可是水母卻能夠明顯感受到。所以,它們會在風暴來臨之前,就深入大海深處,以逃避風暴的襲擊。

人類也從水母的這種特性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風暴預測儀。這種儀器被安裝在船艦的甲板上,能夠提前15小時接收到海上傳來的次聲波,從而預知海上風暴來臨的方向和時間。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 呂芮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雨天愛打透明傘?原來是......
    文章來源:日本村外教網(ID:ribencunwj)在日本待一段時間後,很容易就會發現,下雨天大街上打著透明傘的人特別多。設計簡單、材料普通的透明傘,為何會受到大部分日本人的青睞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日本透明傘的那些事。說起日本最早的透明傘要追溯到二戰時期,有一家叫「白玫瑰」的傳統雨具公司,須藤三男是這家公司的第九代傳人。在那個技術不發達的時期,普通人家使用的還是布傘。這種傘的缺點就是打溼的時候會掉色還會染壞衣服。
  • 沒有大腦的水母如何統治海洋?
    在南非桌山附近的水域中,漂浮著一群箱形水母,它們擁有地球上最致命的毒液。攝影:THOMAS P. PESCHAK,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撰文:Liz Langley提到危險的動物,你肯定不會想到水母,因為它沒有大腦,身體大部分還都是無害的水。
  • 《海洋中的水母》錦豹子-協助拍攝
    水母(英文名稱:Jelly Fish):是水生環境中重要的浮遊生物,屬於刺絲胞動物缽水母綱。水母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水生動物。它的身體外形就像一把透明傘,傘狀體的直徑有大有小,大水母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海洋中的水母【第1幅圖】此作品由濟寧攝影愛好者戴先生在著名的廊坊地區拍攝
  • 海洋中的透明殺手--澳大利亞箱形水母
    瑞典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箱水母已發展出一套與人類相似的特殊眼睛,這些眼睛能讓箱水母在海洋中靈巧避開障礙物。而箱水母中最具代表性的澳大利亞箱型水母(又名海黃蜂,海胡蜂)屬腔腸動物,一隻箱水母的素毒足以毒死60位成年人,如中了箱水母的毒後,0秒到4分鐘內不救治的話必將死亡。是世界上毒素致死時間最短的動物。
  • 《海洋中自由飄蕩的水母》鐵臂膊-協助拍攝
    海洋中自由飄蕩的水母【第1幅圖】此作品由廣西攝影愛好者褚先生在著名的甘肅地區拍攝海洋中自由飄蕩的水母【第2幅圖】此作品由青海攝影愛好者利先生在著名的廊坊地區拍攝海洋中自由飄蕩的水母【第3幅圖】此作品由廣安攝影愛好者封先生在著名的吉林地區拍攝
  • 海洋「透明人」—水母
    在蔚藍色的海洋裡,棲息著許多美麗透明的水母,它們像一個個降落傘似的懸浮在水中。水母在遊動的時候還會向四周伸出很長的觸手,姿態優美,仿佛海洋中的舞蹈家多種多樣的水母水母有各種各樣的形態和顏色,十分美麗。天藍色的帆水母背著一個透明的「帆」,像一隻小船在海洋裡前進。浮在海面的海月水母就像落入水中的月亮,透明而耀眼。在北方的海洋中,有一種霞水母,它的觸手可以伸展到幾十米長。
  • 海中「毒王」獅鬃水母變「大哥」 魚群躲避天敵求庇護
    2018年7月19日訊(具體拍攝時間不詳),泰國,水下攝影師記錄下一隻獅鬃水母被一群鰺魚環繞的畫面。小魚們為了躲避天敵,躲在獅鬃水母的觸鬚間隙遊弋。獅鬃水母(學名:Cyanea capillata)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水母之一,其傘形軀體可達兩米,觸手有八組,最多有150條,可長逾35米,觸鬚有劇毒。聲明:圖片由CFP視覺中國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視覺中國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 水母,海洋中的隱形殺手!夏天下海小心它!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周末了,帶孩子去飯店吃飯,席間上了一道老醋蟄頭,孩子很愛吃,於是問我,這個是什麼?我回答他是海蜇。回到家,孩子自己去查了百度,發現原來海蜇就是水母,大驚失色(去年在海邊被水母蜇過),有種要中毒的感覺!為了安慰他(也許會更害怕?),今天就發幾個關於水母的郵票來欣賞一下吧!水母(jellyFish):水母是水生環境中重要的浮遊生物。水母外形就通常像一把透明傘,傘狀體的直徑有大有小,大水母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
  • 海洋中6種最怪異的水母帶你大開眼界!
    1.煎蛋水母: 這種水母在地中海水域很常見,它能長到35 釐米寬,形狀就像個煎蛋。跟它相像的荷包蛋水母能長到60 釐米寬,它有時候也被叫做煎蛋 水母或蛋黃水母。2.警報水母: 這種深海的棕色水母居住在世界的各個海洋,而且能夠產生生物 性發光。
  • 六種水母已是「土生土長」 記者探訪合肥海洋世界水母繁育室
    在合肥海洋世界遊覽,五彩斑斕的水母總讓人過目不忘。以前,這些小傢伙們需要漂洋過海,才能來到合肥。如今,海洋世界搭建起了水母繁育室,館內6種在展水母已是「土生土長」的「合肥籍」。在一缸水母中,最終被選出「保種」的數量並不多。「水母可以進行無性繁殖,在水螅體長成之後,我們把它移植到繁育室裡,讓它自己分裂、增長。」  以最好繁殖的海月水母為例,它的「保種」環境是22℃的水溫和強光照射,這段時間主要供它積累營養。隨後,它會被帶到13℃的低溫環境,培育1個月。周園園說,  在這段時間裡,它會成為「橫裂體」不斷分裂,長成碟狀幼體。
  • SCP-312|空中水母:飄蕩在高空的獵殺者
    遊弋在海洋裡的水母SCP-312能夠通過釋放水蒸氣並操縱氣流在身體周圍創造出小型莢狀雲在繚繞的雲霧裡SCP-312看上去就是一隻巨型水母,它的傘蓋能達到2.5米的直徑,而觸鬚長度則是25米。斑斑說:簡單來說,SCP-312是一種生活在空中的巨型水母,它會通過追蹤並操縱氣流的方式捕獵獵物,而一旦獵物與其核心球體進行了視線接觸,就會激發捕獵行為。
  • 科學網—海洋動物的生存智慧
    一群座頭鯨在魚群下方和周圍呈收縮狀的圓形遊弋,同時吐出空泡,形成直徑可高達30米的空泡網,從而將魚群限制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中進行捕食。 通過將一個小型的設備植入座頭鯨的背部,人們得以詳細了解座頭鯨的捕食秘密。首先,一群座頭鯨下潛到目標魚群的下方並呈現一個收縮的圓形的分布。接著,座頭鯨吐出空泡形成空泡網包圍魚群。最後,座頭鯨快速地自下而上地衝向魚群,並張開大口,吞下大量的魚,完成捕食。
  • 水母,居然有毀滅人類世界的潛力?
    顯微鏡下水滴中,重回「水螅型」的燈塔水母攝影:DAVID LIITTSCHWAGER它們可從成熟階段恢復到幼蟲階段;一般水母會在有性繁殖之後死去,而燈塔水母卻可以回到「水螅型」,在日本卡莫水族館,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在水池裡遊弋。攝影:DAVID LIITTSCHWAGER所以,你真的了解那些看似迷人的小東西嗎?
  • 水母對海洋食物鏈有重要意義
    在科考船Skookum發出的隆隆聲中,Jennifer Purcell專注地盯著這艘船緩緩地將3米長的浮遊生物網拉出美國華盛頓州奧林比亞附近的普吉特海灣。這位海洋生物學家將大多數職業生涯鎖定在尋找資金以及讓海洋研究人員相信水母也值得關注的「戰鬥」上。但她並不走運。其中一個問題是,她嘗試研究的這種生物95%由水構成,打撈其他海洋動物的網很容易將它們撕成碎片。
  • 水母,最大的浮遊生物,美味的海蜇
    帶孩子去海洋極地世界,本來可有可無。沒想到,水母的世界,給了我極大的震撼。我在其它的海洋館看過水母,也在大海邊抓過水母。水母,在海水中飄來飄去,像一把把打開的傘。我卻從來沒有關注過,它們屬於什麼。水母是魚、是哺乳還是兩棲動物?我沒想過。原來,它與上述幾種都沒關係。它屬於浮遊生物。沒看錯,是浮遊生物,世界上最大的浮遊生物。為什麼?因為最大水母的「傘蓋」,其直徑能達到兩米。
  • 一組色彩斑斕的水母圖,帶你領略不一樣的水母世界
    海月水母:宛若海底的月亮,投過燈光散發著皎潔的藍光。它是一種典型的漂流水母,身體表面有無數的纖毛,用來遊泳,體型靚麗,堪稱月亮公主!海月水母:通透的身體,幽美的輪廓,在黑色的水底,我就是那皎潔的月光。海月水母:中心如同一株閃亮的四葉草,一閃一閃中,給觀賞它的人帶來幸運。海月水母:紫紅色的燈光下,它如同紫霞仙子,尋找著屬於她的七色雲彩。巴布亞硝水母:呈傘狀半球形,身體上散布著大小白色斑點,口腕一般為短條型。漂亮的外觀如同帶斑點的彩色小蘑菇。巴布亞硝水母:成對的水母,湧動著它們口腕,不緊不慢的遊弋在淡紫的水中。
  • 箱形水母或將摧毀未來海洋—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Nature Production / NaturePL 隨著海洋變得愈發酸化,箱形水母可能開始吃更多東西
  • 【海洋科普】顏值超高的海底殺手——獅鬃水母
    【海洋科普】顏值超高的海底殺手——獅鬃水母 2020-07-10 1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潮間帶的秘密和水母的約會裡,看到嚮往的海洋
    」暑期公益科學營,帶領大家在潮間帶、在水母的世界裡與海洋來了一場親密接觸——Part 1探索潮間帶的秘密這種特殊的環境中生活著很多「濱海居民」,它們有著超強的適應性,在這個環境中扮演者特定的角色,共同構成了濱海潮間帶的生物群落。
  • 200公斤的野村水母多強大?常與漁民搶食,漁民根本鬥不過它們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根據《science alert》期刊的研究報告,科學家注意到了一種長年潛伏在海洋深處的巨大水母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內水母的種類超過250種。雖然不同綱不同目的水母其在形態方面有所區別,但大多數水母都形如透明傘,看起來晶瑩剔透,十分美麗。圖片上傳處理中...從身體組成成分來看,水母的主要組成成分為水。同時,它們還擁有內外兩胚層,兩胚層之間還存在一塊厚度較大的中膠層,中膠層主要起到飄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