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讀文獻?Science 分享學者寶貴經驗

2021-01-07 丁香園

關於如何讀科研論文,或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我們來看看 Science 上來自不同領域,處於不同職業階段的十幾位科學家,他們介紹的自己閱讀文獻的方法。

Jesse Shanahan:衛斯理大學天文系碩士

我會先讀摘要。然後瀏覽前言,略讀全文,查看圖表。我會嘗試找出最重要的一兩張圖,並且確定我真正地看懂了它們。接下來,我會閱讀結論/總結。只有當這些都做完了,我才返回去看技術細節去搞清楚我可能存在的疑問。

Cecilia Tubiana: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科學家

我首先閱讀摘要和結論了解全文的大意。論文的結論讓我知道摘要中概括的目的是否達成,以及描述的工作是否和我的相關研究有關並能激起我的興趣。我經常會看圖片,以便形成對文章的第一印象,但我通常還是會從頭到尾把論文看完,以便真正理解作者想要展示的思路。

如果你想高效閱讀,你必須清楚你最想從這篇文章裡得到的信息是什麼,並把注意力集中在這裡。你還可以拿自己的結果和作者的比較,或者帶入自己的想法,或者嘗試把作者的思路和方法等擴展到新發表的數據。

了解這篇文章被引用情況,可以讓你看到和你從事類似研究的科學家怎樣使用這篇文章,會幫助你明白其中哪部分和你的研究相關,為什麼相關。

Jeremy C. Borniger:俄亥俄州立大學神經科學博士

當我只是想要了解文章的主要觀點時,我會略讀摘要和圖表,瀏覽討論,尋找重要的論點。我認為圖表才是一篇論文中最重要的,因為作者有可能把摘要和文章主體包裝成一個吸引人的故事。如果有不清楚的部分,我就轉而去看方法。

當我想深入鑽研某篇文章,我會完整地閱讀,還會去查閱這個研究小組之前的文章,或者其他相同主題的論文。如果文章中特別有趣或者存在爭議地方有參考論文,我也會找出來讀一讀。當我想知道更多細節,我就會去查閱文章提供的資料庫或補充信息。

當作者的研究與我的類似,我就會去看文中的相關數據,判斷是否與我們的發現一致。當我們的結果矛盾,我會去思考其原因。另外,我還會設想如果在我們的模型中使用他們的方法會得到什麼結果以及能學到什麼。有時候需要注意作者對於特定方法的選擇。為何作者棄而不用常規方法,而選擇了一種不為人知的實驗?

Kevin Boehnke:密西根大學環境健康學博士

我總是先從標題和摘要讀起。這讓我知道我是否對這篇文章感興趣,我是否真正能夠從語言和科學性方面理解它。然後,我會看介紹,這樣我可以明白作者提出的問題,並直接跳到圖和表,這樣我對數據就有一定感知。然後我讀討論,看這些學術想法是如何融入到文章主體中。

我會深入閱讀爭論、數據、討論,思考哪些是讓我覺得振奮的,哪些是生物學上或邏輯上相關的,哪些是最受文獻支持的。我還會去考慮哪些和我我原先的假設和研究問題是一致的。

Rima Wilkes:哥倫畢業大學社會學教授

要認識到閱讀文獻是有捷徑的,這樣我們就可以節約時間去完成實驗、批改論文、參加會議、寫論文等。剛開始讀博士的時候,我傾向於讀學術期刊文章和書本章節的結論和方法,而不是全文。

Marcia K. McNutt:科學期刊主編

作為科學期刊的主編,,我經常要閱讀和理解我研究領域之外的論文。通常情況下,我會從相應編輯們的總結開始,這都是為了我這樣的人:一個科學通才,對一切都很感興趣,但只能在一個領域深入研究。接下來,我會看看是否有人已發表過相關的新聞。然後我會看看其他科學家是否有發表看法。

然後我會看摘要,看看是否對廣大讀者來說,組織得體。最後,我看文章本身,閱讀介紹、結論部分,瀏覽數據,然後通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生物學霸   編譯:霸霸)


相關焦點

  • 贈書福利 | 如何查找、整理、閱讀外文文獻?科研大牛經驗分享
    面對海量的文獻信息我們往往會感覺無從下手,更不用提閱讀外國文獻了。但是閱讀外國文獻對於把握最新科研動態,擴充自己的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閱讀外文文獻的經驗。不一定完全正確,僅作參考。通過檢索某個學者:查SCI,知道了某個在這個領域有建樹的學者,找他近期發表的文章。
  • 乾貨|留學生如何高效閱讀文獻?
    閱讀大量的Paper可以說是留學小夥伴們的日常但當老師給你甩了一堆Reading List的時候,瞬間感覺心裡一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因為一提到看文獻,尤其是滿篇的英文,許多小夥伴就開始頭疼...本文HotEssay為同學們準備了一篇如何高效閱讀文獻的實用乾貨,快來認真做筆記吧!搜集文獻的途徑有哪些?
  • 如何高效快速掌握論文研究方向和文獻?
    剛開始接觸論文的同學往往都有種不知從何下手的感覺,總感覺沒辦法完整地把一篇論文從頭到尾認真看一遍,即使看完一遍之後,也總會立馬忘記,而對於那些馬上要著手畢業論文寫作的同學來說,他們要短時間內看大量的文獻,一方面要求通過文獻閱讀能掌握足夠的文章寫作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大量文獻的積累,
  • 這樣讀文獻,你才能進行「再創造」
    作者不在你身邊,你只是和他的文字打交道,「他」如何教你呢?根據個人的閱讀經驗來看,閱讀的過程似乎是兩個人之間的對話,作者和自己的互動的問答過程。在這裡,我更願意承認在閱讀的時候我們的個人人格實際上「分裂」為了兩個人,一個代表作者,一個代表自己。
  • 如何有效地跟蹤文獻
    相較於此,如何有效地跟蹤文獻卻非常少見。本文作者通過跟蹤目標期刊、跟蹤同行學者、跟蹤相關主題這三個層面10種方法,闡述了他是如何有效的跟蹤文獻。敬請閱讀。文/花曉波(日本京都大學在讀博士)  目前,網絡上有許多關於如何檢索、如何有效閱讀、如何高效管理科研文獻的文章。相比而言,介紹或討論如何有效地跟蹤文獻的文章並不多。
  • 中國科學院-愛思唯爾期刊收錄經驗分享及戰略合作交流會舉行
    為了進一步推動和深化中國科學院與愛思唯爾(ELSEVIER)的合作,加強雙方在知識服務與科技創新領域的交流和探討,11月12日,由愛思唯爾科學技術部主辦,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承辦的中國科學院-愛思唯爾期刊收錄經驗分享及戰略合作交流會在瀋陽舉行。
  • 「最新乾貨教程」2020免費下載高權限web of science、PubMed文獻
    如何免費下載web of science、PubMed、Wiley等論文期刊,最新教程,請查收~ISI Web of Science 是全球最大、覆蓋學科最多的綜合性學術信息資源,收錄了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生物醫學等各個研究領域最具影響力的超過
  • 碩/博不得不知道的文獻查詢工具-web of science
    1 Web of science界面簡介對web of science 的界面進行了一個簡單的介紹,大家就直接看圖吧,話不多說,我們以一個例子進行說明:在web of science上搜索:celestial navigation2.對搜索結果進行篩選
  • 不黑不吹~如何用Google檢索外文文獻
    許多的同學或者學者在撰寫學術性論文時經常需要使用一些外語著作或外語文獻。下意識會選擇像中國知網啊、維普數據服務啊、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等這些門戶網站的外文文獻資料庫內查找文獻。如何快速的、準確的找到適合自己的外文文獻,可以更加高效快捷地完成論文撰寫工作,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技能。
  • 馬克思數學手稿:寶貴的歷史文獻
    馬克思對數學的興趣和鑽研程度如何,他到底懂多少數學?本文摘編自孫小禮《馬克思數學手稿:寶貴的歷史文獻》。馬克思數學手稿(部分)在我國翻譯出後,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是過分抬高,認為馬克思運用辯證法為微積分奠定了理論基礎;另一相反的看法,認為馬克思不懂微積分,其數學手稿沒有什麼學術價值。
  • 如何查找,整理,閱讀外文文獻?學術牛人教你幾招
    來源:科學網   編輯:學妹   面對海量的文獻信息我們往往會感覺無從下手,更不用提閱讀外文文獻了。但是閱讀外文文獻對於把握最新科研動態,擴充自己的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閱讀外文文獻的經驗。不一定完全正確,僅作參考。
  • 【論文黨必看】一分鐘學會如何快速引用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到底有多重要?從一定意義上說,論文的學術性和權威性,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從參考文獻中表現出來。科學史上的任何研究成果,都是在前人或旁人的勞動成果基礎上創造出來的,通過學者間的相互引用得以代代相傳。
  • 碧藍航線後宅掛機如何高效獲取經驗
    導 讀 碧藍航線後宅掛機如何高效獲取經驗,碧藍航線中後宅是艦娘們練級的去處之一,玩家只需要添加食物把想要練的艦娘放進後宅就可以獲得經驗
  • 閱讀英文文獻的訣竅,就在這裡!
    檢索某個學者了解研究領域有建樹的學者,找他近期發表的文章。3. 參考綜述檢索如果有與自己課題相關或有切入點的綜述,可以根據相應的參考文獻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論文。但要注意引用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評價這篇文章的.
  • 原來讀論文不能先讀摘要,教你如何正確閱讀一篇文獻
    閱讀一篇論文的時候,相信很多朋友都是直接從摘要開始讀起的,但是呢,這種閱讀方法其實是很糟糕的,摘要一般是整篇論文的概況,看完摘要,對於後面的內容,我們就容易帶著先入為主的態度進行閱讀了。 那麼如何正確、高效的閱讀一篇文獻呢?別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分享以下科研及論文寫作經驗
    經驗訪談與科研之路在去年年底,劉大一恆被評選為川大計算機學院的「學術之星」之一,他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心得:1.在閱讀外文文獻方面有沒有什麼技巧呢?記得剛讀研的時候,我對讀英文文獻非常不適應,感覺這可能是我做科研最大的障礙。後來強迫自己讀英文文獻,到現在我幾乎可以幾分鐘看完一篇文章。
  • 顏寧與五位女科學家分享自身經歷:博士該怎麼讀?
    博士該在國內還是國外讀…… 六位年齡跨度相差幾十歲、成長背景截然不同的嘉賓根據提問分享了她們的科研經歷和人生故事。儘管幾位科學家分享的是科研行業的經驗,但是價值觀和方法論是普適的,不僅僅能給予女性鼓勵,也能給每一位在事業發展中有困惑的讀者以啟迪。 出席2019年Women in Science論壇的科學家。
  • 論文如何閱讀英文文獻?3分鐘了解學術大佬不會告訴你的5個秘密!
    一.用自己的話概括和梳理文獻 及時回顧每天保持至少讀2-3 篇的文獻的習慣。讀文獻有不同的讀法,但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總結概括這篇文獻到底說了什麼,否則就是白讀。譬如讀的時候好像全都明白,一合上就什麼都不知道了,這是讀文獻的大忌,既浪費時間,也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導致以後不願意讀文獻。
  • SCI學術文獻怎麼讀?學術圈的菜鳥應該了解一下-英輯官網
    如今的做學術研究的人,最需要的就是閱讀大量的文獻,但是對於剛剛進入研究這個圈子的人來說,這些英文文獻就不知道該怎麼去讀了,因為看了半天,也沒搞懂是什麼意思,小易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高效閱讀學術文獻。閱讀大量文獻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記一些經典的語句,這能給我們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對於我們母語不是英語的人來說,有必要通過閱讀來增加我們英語的寫作能力。
  • Horticulture Research主編程宗明主講||園藝研究辦刊經驗分享會
    園藝研究辦刊經驗分享會會議時間:2020.4.24上午9:00-11:00會議形式:騰訊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