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航局榮獲「海上風電白海豚獎」

2021-01-11 中國港口網

12月18日,「中廣核陽江南鵬島400兆瓦海上風電場投產」總結表彰大會在廣東省陽江市召開,三航局榮獲「海上風電白海豚獎」。

中廣核陽江南鵬島4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作為國內首個單體大容量在運海上風電項目、廣東省首個「雙十」海上風電項目,是全國首次在深水複雜海域採用四樁導管架基礎的海上風電項目。

其中,三航局承建了73臺5.5兆瓦風機安裝和18臺四樁導管架形式的風機基礎以及一座220千伏升壓站基礎的施工工作。

該項目具有離岸遠、地形地貌複雜等不利因素,還需要克服水下導管架安裝、樁位垂直度和平面位置控制等複雜技術難題。

為此,項目部強化風險預控手段,上報並通過了7項專項施工方案,共召開5次專家評審會,逐一分析並優化了此方案,力求從源頭上把控,消減風險源。

針對樁基施工問題,項目部研究設計了海上導管架式風機基礎鋼管樁施工的浮式穩樁平臺和鋼管樁翻身的翻樁器兩項裝備,使吊樁、穩樁、沉樁一氣呵成。

三航局項目團隊堅持科技創新、攻堅克難,提前2個月完成施工任務,受到業主高度肯定。

 

相關焦點

  • 來2019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 聽聽海上風電發展「最強音」
    但我國海上風電領域起步較晚,與國際上先進的海上風電發展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如海上風電建設風險高、難度大、建設經驗不足,海上風電核心技術有待進一步創新,需要各方面積極配合、共同合作,以務實態度推進海上風電產業的進步。 海上風電建設發展要完善海上風電產業體系建設,著重打造高精度、高可靠性技術產業鏈,真正推動海上風電健康發展。
  • 蔡英文當局推動海上發電機 加速白海豚絕跡
    中華白海豚是瀕臨絕種的第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全臺數量不到百隻。(陳慶居翻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再生能源建置是蔡英文當局重大政策,並全力推動海上陸上風力發電機組,但不論是在新北、苗慄、彰化或澎湖新建或擴建風機,幾乎全遭在地居民反對,分指風機噪音幹擾生活質量、漁民生計,環團甚至直指海上風機恐加速瀕絕的中華白海豚絕跡。
  • 我國海上風電起步晚發展快 裝機規模已達全球第三
    我國海上風電起步晚、發展快,面臨著成本更低的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等其他新能源的激烈競爭。在近日舉行的2018海上風電峰會上,與會專家表示,在我國海上風電的下一階段發展中,須通過技術創新和規模化開發,儘快擺脫補貼依賴,通過市場化方式發展。
  • 保護「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
    當地民警與江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迅速展開救援,頂著34℃高溫,在淤泥裡守護7小時,最終成功助其返回大海。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太駝海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海上大熊貓」。目前認為,全球駝海豚屬動物共包含4個物種,分別為大西洋駝海豚、印度洋駝海豚、印太駝海豚以及澳大利亞駝海豚,它們廣泛分布於東大西洋、印度洋、西太平洋沿岸水域。
  • 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巨無霸定樁臺灣 海上風電競爭加速
    這意味著亞太地區和美國大西洋海岸海上風電,進一步加速進入西門子歌美颯的全球競爭版圖。發力美國和亞太主戰場,全球海上風電競爭加劇西門子歌美颯海上風電亞太區執行總經理Niels Steenberg則表示,雙方一起宣布在中國臺灣地區部署SG 14-222 DD海上風電巨無霸,符合雙方的共同願景,即在亞太地區建立具有競爭力和可持續性的海上風能中心。
  • 易躍春:中國海上風電「十四五」發展研究規劃( 完整PPT)
    6月8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南通市人民政府主辦,南通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南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如東縣人民政府承辦的2020中國(南通)海上風電產業鏈發展大會在如東縣成功舉辦。截至「十三五」末,近海海域已核准、未建成的風電場容量約2500萬千瓦。
  • 「中船海工101」海上風電安裝平臺正式交付
    7月31日,大船集團山船重工為中船海上風電公司建造的風電安裝平臺W1000-1舉行命名交付儀式。該平臺被命名為「中船海工101」。  中船海上風電公司董事長李智,華能遼寧清潔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健,秦皇島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王京,中國鐵建港航局集團有限公司副局長王永東,中船重工船舶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忠剛,中國船級社實業公司總經理吳敏華、秦皇島分社總經理姚學存,山船重工執行董事、總經理姚洪山,副總經理高福泉等出席了儀式。
  • 「十四五」海上風電「風向」在哪兒?
    我國第一個海上風電項目——上海東海大橋項目機組全部併網以來,經過10年的發展,海上風電發展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如今,我國近海海上風電已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十四五」期間,我國海上風電發展趨勢將呈現出電價補貼退坡、深遠海開發、海洋綜合利用三大特點。
  • 中能電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匠心獨運」打造海上風電「大動脈」
    近日,龍源福建南日海上40萬千瓦風電一期項目順利完成220kV海底電纜倒送電,標誌著由龍源中能公司負責打造的國產首條220kV海上風電「大動脈」成功投入運行,實現了國產220kV海底電纜敷設工程的歷史性突破。
  • 廣東將扶持海上風電發展
    本報訊 廣東省昨日印發廣東省培育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計劃提到,爭取國家支持建設專屬經濟區近海深水區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出臺省扶持海上風電發展的相關政策,爭取2025年前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平價上網,到2025年底累計投產海上風電約1500萬千瓦
  • PPT|《海上風電及相關技術趨勢》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6月24日,北京時間15:00-17:00,乘風破浪激揚「創新力量」,全球海上風電大會線上活動「走進海上風電」第二期「全球海上風電技術創新之路」成功舉辦。
  • 廣東:未來五年重點發展海上風電、先進核能、氫能等八大工程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廣東:未來五年重點發展海上風電、先進核能、氫能等八大工程廣東省發改委、能源局、科技廳等六部門近日下發《廣東省培育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下稱《行動計劃》),首次全面系統地對該省新能源產業集群進行布局,並提出各領域的發展目標和任務
  • 實力鑄就品牌,潤邦海洋榮獲2020中國風電產業50強「十佳優秀企業」
    近日,由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中國長江經濟帶可再生能源裝備製造業產業聯盟、南京新型電力(智能電網)裝備集群共同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江蘇)國際風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江蘇省南京市拉開帷幕。論壇舉辦期間,由主辦方聯合發起的「2020中國風電產業50強」評選結果正式揭曉。
  • 國內海上風電發展,供應鏈先行!
    反觀未來兩年多中國海上風電的搶裝潮,單薄的供應鏈體系能否支持國內主機廠和開發商走完這段荊棘之路……政策刺激,海上風電訂單激增2018 年,中國海上風電發展提速,新增裝機 436 臺,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65.5 萬千瓦,同比增長 42.7%;累計裝機達到444.5 萬千瓦。
  • 海上風電用海底電纜的選擇
    風能的開發、利用主要有兩種形式,分別是陸地風能和海上風能。近年來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以年均100%的速度在高速發展,但風電開發主要集中在陸地,海上風電資源開發則剛剛起步。
  • 6.4GW海上風電項目延期核准一年!或受各方面原因影響
    本次核准延期的風電項目包括國家電投揭陽神泉二海上風電項目(500MW)、國家電投揭陽前詹一海上風電場項目(1200MW)、國家電投揭陽前詹一海上風電場項目(500MW)、中廣核揭陽惠來一海上風電場項目(800MW)、中廣核揭陽惠來四海上風電場項目(1000MW)、中廣核揭陽惠來五海上風電場項目(1000MW)、明陽揭陽前詹三海上風電場項目(500MW)和明陽揭陽惠來三海上風電場項目
  • 華銳風電布局海上風電後運維市場 全力打造利潤增長點
    其中,以海上風電為代表的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高速發展。根據GWEC的統計,2019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創歷史新高,首次突破6GW。海上風電在「十四五」期間將進入平緩發展階段,行業也將關注力逐步轉向項目運營和效益表現,海上風電運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
  • 英國政府大力支持浮式海上風電技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年來,浮式海上風電項目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英國作為全球最早開發海上風電的國家之一,已開始為2021年新一輪海上風電招標引入浮式技術鋪平道路。在業內人士看來,英國目前的風電招標體系能夠有效地支持產業發展,而隨著英國固定式海上風電得到了快速擴張,浮式海上風電技術則成為了下一片「藍海」。根據英國政府新發布的文件,其有意將新增一個資金扶持的平臺,為現有標準化海上風電項目提供支持,並將浮式海上風電設置為獨立的合格技術引入競標體系,提升浮式海上風電產業的競爭力。
  • 三川風電「定海神針」成功植入海底國內海上風電最大直徑Ⅲ型單柱...
    工程人員合影中國日報福州4月1日電 3月27日,福能三川風電傳來好消息:莆田平海灣海上風電場F區項目首個單樁風機基礎工程鋼管樁順利植入海底。該樁長62米、直徑6.7米、重約740噸,是目前國內海上風電領域最大直徑Ⅲ型單柱嵌巖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