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從約翰尼斯堡到深圳,我們親歷1.1萬公裡全程防疫

2021-01-09 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萬宇】幾天前,《環球時報》駐南非記者因家事返回中國。從約翰尼斯堡接受核酸檢測,到入境深圳,這是超過11000公裡的一趟特殊行程。一下飛機,記者和同機200多名乘客感受最強烈的就是心裡踏實和「深圳速度」。

由於嚴格執行大範圍篩查、佩帶口罩等防護物品、禁止人群聚集等措施,南非疫情開始逐步緩和,從每日新增過萬下降到9月份的千人以內。時隔半年,南非政府宣布10月重開國際航班,恢復與各國的定期航線。《環球時報》記者10月7日趕上了首次恢復的中南兩國商業航班。8月開始,經過中國駐南非使館協調爭取,中國國航已按照參照「五個一」標準每周三執飛一個包機撤僑航班,從約翰尼斯堡出發入境深圳。

按照中國駐南非大使館網站發布的要求,《環球時報》記者首先驅車前往住家附近的南非柳葉刀檢測中心做核酸檢測。由於網點很多,檢測不需要預約。檢測中心在一個購物廣場裡,來來往往的顧客都戴著口罩,記者發現,或許是藍色的醫用口罩沒有個性,許多南非人都戴上了有非洲特色圖案花紋的布口罩,有的是南非國旗,有的是南非國家橄欖球隊隊徽。

檢測中心面積不大,來檢測者雙手在門口消毒後,工作人員會發一張表,需要在門外填好排隊。《環球時報》記者在花壇邊填表時,陸陸續續來了三四個人,看起來也是為搭乘航班來檢測的。有一位40多歲女性一邊填表,一邊還在用筆記本電腦視頻會議。表格內容是個人信息和是否有接觸史。工作人員是個男護士,叫記者進入中心,先付款850蘭特(約合350元人民幣),之後坐著等待檢測。咽拭子檢測很順利,男護士說一天後可以在任一柳葉刀網點獲得檢測報告,也可以用手機應用查看。

第二天上午,《環球時報》記者打開手機上的應用程式,登錄時需要手機驗證碼,但錄入號碼的時候手機最後兩位顛倒了。收不到驗證碼就沒辦法登錄,於是又打客服電話修改。終於在當天下午看到了未檢測結果為陰性的核酸報告。接下來需要通過「防疫健康碼國際版」微信小程序,申報個人情況並拍照上傳核酸檢測證明。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照片上傳總有問題,使領館覆核一直不通過,直到登機當天上午才由別人代為申報上傳後合格,從黃色碼變成可登機的綠碼。

第三天下午,《環球時報》記者早早來到過去熙熙攘攘的約翰尼斯堡國際機場。機場停車場入口有警察檢查證件和機票,僅限乘客進入。在值機櫃檯前,許多一身防護服的乘客已在等候,其他人基本上也是戴著口罩和手套。看面孔大部分是國人,還有一些南非乘客。國航的工作人員穿著全套防護服維持隊伍秩序。南非已進入初夏,穿著防護服走來走去,一天下來,滋味肯定不好受。辦理行李的南非工作人員不僅戴著口罩,還有透明面罩和櫃檯前的玻璃板。乘客在託運行李前,也要先出示檢測證明。

雖然排隊人員比較密集,但大家都戴了口罩,也在儘量保持距離,所以並不很讓人擔心。進入機場安檢人也不多,南非機場服務人員沒有防護服,工作很有幹勁,乘客過安檢、出境都非常順利。機場裡面還是非常冷清,大多數店鋪關著,只有一個化妝品和酒類超市開著,但酒禁止出售。機場的垃圾桶都換成紙質的,寫著「生化廢棄物」和圓形標誌,提醒乘客別忘了正身處疫情期間。

在登機口等待時,《環球時報》記者按照要求,繼續用手機填寫海關的「旅客指尖服務」,再次進行健康申報,得到一個需要在入境時提交的新二維碼。這次回國的航班,有不少人扶老攜幼,臨近登機時間,許多人開始「變裝」——換上準備好的防護服,甚至連小朋友都有小號的防護服。記者由於走得匆忙沒有準備,不過相信戴口罩、勤洗手,這些防護舉措應該已經足夠。

登機前再次檢查體溫和二維碼,看到機身上印著中文的客機,《環球時報》記者一下子感到很激動。航班上的工作人員也是全身防護服,可能是為了相互辨認,白色的防護背上寫著字母和數字。14個小時的旅途一開始,空乘人員就把餐食發放給每個乘客,包括麵包、八寶粥、火腿腸、滷蛋、甜食等,瓶裝水管夠。所有乘客都隔開一個空位坐,禁止換座位。終於搭上了回國的航班,記者很快就進入夢鄉,只有途中空姐叫醒幾次測量體溫。航班全程,空乘人員全程十幾個小時都要穿著防護服,不能喝水吃飯上廁所,還要往返給乘客送水、測體溫……飛機快降落前,記者看到有空乘人員摘下眼罩,扇扇風。

這一路上,《環球時報》記者最感謝的就是這些「白衣天使」。自6月底至今,國航已執飛包括撤僑包機在內的13班次,安全運送3100多名旅客歸國,僅出現兩例無症狀感染者。國航南非分公司總經理胡正君說,這些航班上老、幼、病、孕旅客佔大多數,疫情期間撤僑航班旅客需要在集結點統一集合,再由大巴統一運送至機場。國航約翰尼斯堡營業部全體人員身著防護服在集結點、轉機區、機場酒店、值機櫃檯、候機區奔走往返,灑下汗水。不久前,一名旅客攜帶兩名幼子回國,未注意到自己的護照已過期,到機場值機時才被發現,無法通過南非海關查驗,急得在海關直哭。這時,國航航站經理李家友主動與南非海關緊急協調,在領館保障後,海關終於同意她離境。

航班安全在深圳落地後,所有乘客下機,按照飛機上的座位號在大廳稍作等候,然後掃碼接受防疫人員調查,填寫近期到訪地點等。之後檢測體溫通過入境程序,在檢測室分批進行檢查,分別抽血、做鼻拭子和咽拭子,護士手很輕,沒什麼不適感。完成後乘大巴在站外等候託運行李。這些複雜流程都是在落地後一個多小時內完成的。這讓熟悉國外辦事效率的《環球時報》記者由衷感受到什麼是「深圳速度」。

據了解,與《環球時報》記者同機抵達深圳的200多名乘客目前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目前,記者仍在深圳的一家酒店隔離,一日三餐送到門口,網速不錯,雖然不能叫餐飲外賣,但可以網購一些必需品。這裡有個好聽的名字——健康驛站。在入住酒店前,記者曾和同機的南非旅客雅各布聊天,他感慨說:「中國現在是最安全的地方,中國的管理和效率實在讓人佩服,我非常願意接受這兩周的隔離。」

相關焦點

  • 記者手記:巴西蛇島探秘
    新華社巴西大凱馬達島11月19日電  記者手記:巴西蛇島探秘  新華社記者趙焱  這裡是一座沒有哺乳動物、沒有淡水、沒有長期生活鳥類的島嶼;在這裡邁出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因為這裡生活著幾千條毒蛇。在被稱為巴西蛇島的大凱馬達島,記者與生物學家開始了一場探險之旅。  「沒錯,島上所有的蛇都是有毒的」,巴西布坦坦蛇研究所生物學家卡琳娜·班奇對新華社記者說,「它們是島嶼矛頭蝮蛇,所以這裡被稱作全球最危險的地區之一。」  大凱馬達島距離巴西聖保羅州南部海岸35公裡左右,面積0.43萬平方公裡,1984年被巴西聯邦政府確立為自然保護區,未經許可任何人不能登島。
  • 國航復航約翰尼斯堡往返北京;深航復航深圳往返金邊/首爾…
    以下是本期內容的詳情:【國航復航約翰尼斯堡往返北京航班】 中國國際航空宣布,目前已恢復約翰尼斯堡經深圳轉機往返北京的航班,每周三運營一班,具體航班時刻如下圖: 】 深圳航空宣布,自9月24日起恢復深圳往返金邊的航班,每周四運營一班;自9月30日起,恢復深圳往返首爾的航班,每周三運營一班。
  • 記者手記:交通一體化 協同「不繞行」
    「不繞行」是最直接的一個關鍵詞,也是新華社記者多年來採訪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感觸最深刻的一個關鍵詞。在京津冀,「不繞行」是一種獲得感。天津與石家莊,一座直轄市,一座省會城市,兩者直線距離約260公裡,卻長期沒有直達的高速公路。在原有路網體系中,走北線的京港澳高速、榮烏高速約350公裡,走南邊的黃石高速約365公裡,除了存在「繞行」,兩條路線均為雙向四車道,運力也不足。
  • 行程1800餘公裡 蒙古國捐給中國的3萬隻羊入漢記
    11月12日至14日,本報記者跟隨首批接羊車隊,跨越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湖北省,行程1800餘公裡,親歷了首批蒙古羊的來漢歷程,見證了中蒙兩國的濃濃友誼。<<<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這份情誼顯得彌足珍貴」「這份情誼顯得彌足珍貴。」中國駐蒙古國大使柴文睿這樣評價蒙古向中國的捐羊之舉。
  • 記者手記:「一隻蝙蝠」,改變中國人的生活形態
    (抗擊新型肺炎)記者手記:「一隻蝙蝠」,改變中國人的生活形態中新社北京2月3日電 題:記者手記:「一隻蝙蝠」,改變中國人的生活形態中新社記者 張子揚一種名為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似乎正在改變所有中國人的生活形態。而科學家們對這種病毒研究的結論將矛頭越來越指向蝙蝠。資料圖:檢測組工作人員進行病毒檢測。
  • 變異新冠病毒在南非蔓延,約翰尼斯堡唐人街現聚集性感染
    聖誕節假期,南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屢創新高,目前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00萬例。根據南非衛生部統計,截至當地時間12月27日,南非累計確診病例為1004413例,總死亡病例為26735例,總康復病例為844874例,累計測試6445318次。
  • 上海高速磁浮列車現場親歷:車廂如飛機客艙(圖)
    將親自乘坐磁懸浮列車,體會7分鐘31公裡的全程運行。他們將是上海磁懸浮的第一批乘客,為此,31日的上海磁懸浮線首發被冠名為"VIP運行"。上海磁懸浮工程是中德兩國友好合作的結晶,並且它將是世界上第一條投入商業運營的磁懸浮列車線。
  • 記者手記:甘南藏區,草原環保衛士不再孤單
    新華社蘭州6月26日電 題:記者手記:甘南藏區,草原環保衛士不再孤單  新華社記者 施雨岑、姜偉超  在1萬多平方公裡的瑪曲大草原上,幾乎人人都知道「撿垃圾的卓瑪加布」。  這個身材敦實、面孔被曬得黝黑的藏族漢子,從撿拾、清理垃圾開始,逐步治理沙化草場,默默守護著這片他生於斯長於斯的大草原。
  • 「大江大河大徵途」手記⑦:武漢志願者奔波3000餘公裡,守護全球飛...
    佘暉供圖11月13日,「大江大河大徵途」長江行考察團與當地環保志願者吐旦旦巴座談時,了解到一群武漢志願者奔波3000餘公裡,扎守在班德湖邊保護斑頭雁的動人故事。然而目前斑頭雁全球的數量不到7萬隻,屬於瀕危動物。長江源頭沱沱河以西30公裡的班德湖是斑頭雁主要聚集地,每年都會有數量眾多的斑頭雁從南亞國家飛到沱沱河繁育下一代。然而幾年前,還有人會到班德湖撿蛋,由於蛋個頭大,商家謊稱是天鵝蛋、營養價值高,銷量很好,導致撿拾的數量非常龐大,最貴的時候賣到了150元一枚。吐旦旦巴介紹,在2012年以前,這裡每年被盜撿鳥蛋近2000枚。
  • 記者手記:盧森堡美軍、德軍公墓境遇「兩重天」
    原標題:記者手記:盧森堡美軍、德軍公墓境遇「兩重天」  新華網盧森堡7月15日電(記者 吳昌榮)在盧森堡市郊外,有一處知名的二戰美軍公墓,這裡埋葬著巴頓將軍和阿登戰役的5000多名陣亡將士,每年約有8萬人來此瞻仰和祭奠,而離美軍公墓不遠的一處德軍公墓卻鮮有人問津。
  • 洲際飛彈射程輕鬆超過1萬公裡,中美俄英法五國都是如何試驗的?
    對於洲際飛彈,國際上公認的標準是指最大射程8000公裡及以上的飛彈,目前只有中、美、俄、英、法「五大常」具備研製洲際飛彈的能力,而且射程都可以輕鬆超過1萬公裡,其中「薩爾瑪特」洲際飛彈最大射程達到了1.6萬公裡,即便是面積最大的俄羅斯東西長僅有9000公裡,英法兩國更是只有幾百公裡
  • 富士康深圳龍華科技園有序復工,自製口罩400萬隻
    富士康深圳龍華科技園有序復工,自製口罩400萬隻 林捷興/深圳特區報記者 2020-03-03 08:31
  • 記者手記:聯合國確立「世界蜜蜂日」
    新華社盧布爾雅那12月21日電 記者手記:聯合國確立「世界蜜蜂日」  新華社記者汪亞雄  20日,聯合國大會在紐約宣布5月20日為「世界蜜蜂日」。這是以斯洛維尼亞養蜂先驅安東·揚沙的生日確定的世界紀念日。
  • 交通銀行約翰尼斯堡分行開業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鄭馨悅當地時間11月20日,交通銀行約翰尼斯堡分行在南非共和國第一大城市約翰尼斯堡正式開業。該行是交行在非洲地區設立的首家分行,填補了交行境外布局在非洲地區的空白。約翰尼斯堡分行的成立是交通銀行拓展非洲地區業務機遇的裡程碑。
  • 它的飛行速度是光速的1/30,一秒鐘飛了1.1萬公裡。
    目前人類製造出飛行速度最快的太空飛行器是旅行者1號,它的速度能達到每秒/17公裡,這個速度看似很快,但其實小行星和彗星的運動速度比它還快,能達到每秒/24公裡,這個速度也不是最快的,人類正在研發的新型等離子體推進器就比它還要快,據說能達到每秒/45公裡。
  • 郵政、快遞企業累計承運防疫物資超10000噸
    記者從國家郵政局獲悉,截至2月8日,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承運、寄遞疫情防控物資累計10552噸、包裹4751萬件,發運車輛3331輛次,貨運航班120架次,有效緩解了運輸緊張的局面,為打好防疫阻擊戰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 1997年7月1日:大雨轉晴
    很少有像1997年7月1日晚那樣震撼人心,尤其對親歷者而言。    1997年7月1日零時,兩名軍人在威爾斯親王軍營輕輕握手;會展中心新翼完成了藍旗和紅旗的交替——沒有戰爭殺戮、沒有流血革命,香港政權的交接在降旗和升旗間和平地完成了。    「那是我人生中最光榮的10分鐘。」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找到當初代表中國軍人與英軍握手的軍官,在維多利亞港,他對英軍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祝你們一路平安。」
  • 航城築牢機場防疫線,當好深圳「守門人」
    昨日下午,一場特殊的歡迎儀式在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凱悅嘉軒酒店專班區門前舉行,全市唯一服務國際航班機組人員的防疫專班工作人員為海南航空國際貨運機組人員送上鮮花作為中國四大航空貨運中心及快件集散中心之一的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擔負著巨量的進出口貨物尤其是防疫物資運輸任務,同時也面臨著境外輸入防控的巨大壓力。機場凱悅嘉軒酒店是深圳唯一一家機組人員中轉服務酒店,主要負責定向管理入境國際航空公司機組。
  • 一位90後護士的工作手記:春暖花開的日子未到,我們的工作不能停止
    一位90後護士的工作手記:春暖花開的日子未到,我們的工作不能停止 2020-02-11 1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隻中華白海豚在深圳海灘擱淺死亡( 1 / 6 )
    高雷/CFP9月20日下午半,記者前往內伶仃島。在南灣區域海灘上,記者見到一條長約1米重約200斤的中華白海豚屍體躺在沙地上。經過幾個小時的暴曬,白海豚身上多處的表皮已脫落,海風夾雜著白海豚死後發出的腥臭味迎面吹來,令人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