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一隻蝙蝠」,改變中國人的生活形態

2021-01-16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型肺炎)記者手記:「一隻蝙蝠」,改變中國人的生活形態

中新社北京2月3日電 題:記者手記:「一隻蝙蝠」,改變中國人的生活形態

中新社記者 張子揚

一種名為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似乎正在改變所有中國人的生活形態。而科學家們對這種病毒研究的結論將矛頭越來越指向蝙蝠。

資料圖:檢測組工作人員進行病毒檢測。中新社記者 李佩珊 攝

在一個因疫情被迫延長的春節假期中,多數中國網民重新定義了「家的味道」。

75度酒精、84消毒液、抗菌度99%洗手液,以及各種型號的口罩,統統往家裡搬。買不到,心急,惆悵。倘若有誰一次性全部買到這些抗疫「神器」,難免會令丈母娘眉開眼笑:「姑爺真有本事!」

如有外出回家,洗次手,香皂、洗手液、消毒紙巾成了「標配」。如果少了中間一環,全家老少都會盯著你:「你不要命了?我們可想活著!」

這兩天,微博熱搜上,一篇「春節這幾天才知道的真相」,引發「90後」、「00後」群體吐露心聲:「沒想到有一天我會跟菜市場的大爺大媽們搶菜,更沒想到會花巨資買口罩。」「原來一直玩手機居然會煩到想寫作業」……

「宅」,亦有宅的「難言之隱」,易胖。

「最近宅在家這幾天,我的體重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並沒有機會出去喝奶茶,這幾天我知道了一件大事:奶茶不胖人!」

「去小區門口取個快遞,居然成為春節期間最大的運動量。」

有人盯著微信運動小程序。朋友圈裡誰走了多少步,看得一清二楚。「這個時期超過一萬步者,不是醫護人員,就是媒體記者。若不是二者,馬上『舉報』!」

自嘲與無奈之餘,2020年,其實每個人都想好好活著。

在疫情防控緊要關頭,無數中國人都牽掛著武漢。從「恐鄂」,到願捨命為「武漢治病」,無論哪個行業,哪個群體,都在用自己的行動去書寫一部名為「武漢命運共同體」的故事腳本。

當然,一個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出現,有人與自然如何相處的再思考,亦需總結「能吃什麼與不能吃什麼」的「楚河漢界」與「涇渭之分」。而更需警醒的是,對中國而言,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最近,網上流傳很廣的一個段子稱:現在每天刷微博和朋友圈的心情真是跌宕起伏,不是憤怒得手腳冰涼,就是感動得熱淚盈眶。

有人憎恨蝙蝠、憎恨吃蝙蝠的人。一個人吃,讓14億人跟著遭罪,恨得「咬牙切齒」。儘管鍾南山院士早就指出了蝙蝠極有可能是此次病毒的「宿主」,湖北省科技廳廳長王煒也透露,最新動物溯源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與一種蝙蝠的冠狀病毒序列一致性高達96%。可網友跟帖:「這跟蝙蝠有何關係?蝙蝠界不背這個鍋!」

讓人糟心的傳言也不少,從住不上院的患者,到進不了醫院的救援物資,從「一問三不知」的官員,到陷入輿論旋渦的武漢紅會……這其中有謠言,有誤會,但也有不少是事實。

廣西一名衛生健康官員因在居家醫學觀察期間違規外出參加聚餐,隨即受到免職處理、立案審查。這一案例,不僅向所有官員群體發出明確信號,亦對普通民眾給予警示,重大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應自律。

讓人感動的事也很多,醫護人員捨生忘死、公安民警堅守崗位、社區工作者在防疫一線、志願者不休不眠……

「初一一動不動;初二按兵不動;初三紋絲不動……鍾南山說動才動!」

有人形容,17年後,再次「愛上鍾南山」。

因為「一隻蝙蝠」,讓中國在時隔17年後再次面對一場馬拉松式的舉國戰「疫」,以史無前例的措施遏制疫情。改變中國人生活形態的同時,藉此磨難,或為復興路上提供新的解題良藥。

猶如一位網友許下的新年願望:待到春暖花開之時,武漢「治癒」,舉國安好。(完)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對蝙蝠到底有多少誤解?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蝙蝠。不是作為「活體病毒庫」的、DNA修復力堪比金剛狼的生物學意義上的蝙蝠,而是在中國人傳統文化生活裡翱翔了幾千年的那個「蝠」。 你會驚出一身冷汗:矮馬,原來我家也有好多蝙蝠!
  • 記者手記:從符拉迪沃斯託克看俄羅斯經濟
    新華社符拉迪沃斯託克3月31日電 記者手記:從符拉迪沃斯託克看俄羅斯經濟  新華社記者吳剛  由於西方制裁和國際油價下跌,俄羅斯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俄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普通人的生活有什麼變化呢?
  • 記者手記:巴西蛇島探秘
    新華社巴西大凱馬達島11月19日電  記者手記:巴西蛇島探秘  新華社記者趙焱  這裡是一座沒有哺乳動物、沒有淡水、沒有長期生活鳥類的島嶼;在這裡邁出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因為這裡生活著幾千條毒蛇。在被稱為巴西蛇島的大凱馬達島,記者與生物學家開始了一場探險之旅。  「沒錯,島上所有的蛇都是有毒的」,巴西布坦坦蛇研究所生物學家卡琳娜·班奇對新華社記者說,「它們是島嶼矛頭蝮蛇,所以這裡被稱作全球最危險的地區之一。」  大凱馬達島距離巴西聖保羅州南部海岸35公裡左右,面積0.43萬平方公裡,1984年被巴西聯邦政府確立為自然保護區,未經許可任何人不能登島。
  • 由「蝙蝠進屋」說起
    清縣一農民家裡飛來一隻蝙蝠,他立即上報政府。消防員在柜子上捉住它,並將它放飛山林。蝙蝠不是鳥,也不是鼠。它屬於翼手目科,也就是飛行的時候不是靠翅膀,而是靠前肢演化出來的手飛翔。是哺乳動物中唯一能真正飛翔的獸類。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因「蝠」與「福」諧音,所以,蝙蝠飛臨則寓意「進福」。
  • 家裡突然飛進一隻蝙蝠!女子嚇壞……
    眼前這位「不速之客」——蝙蝠它就趴在王小姐家陽臺地板上事發當晚王小姐他們一家人正在客廳裡突然一隻蝙蝠飛進來在屋裡繞一圈之後飛了出去>王小姐看到後馬上關上了陽臺門可沒想到蝙蝠第二次想飛進屋的時候就撞在陽臺玻璃門上不過沒過多久那隻蝙蝠就自己飛走了...
  • 馬航新聞發布會記者手記:乘客是不是都還活著
    原標題:記者手記:「馬航370航班乘客是不是都還活著?」(中國網事·搜尋馬航370航班)記者手記:「乘客是不是都還活著?」
  • 家裡跑進一隻蝙蝠,女主人趕緊下樓求助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李嵐  今天上午,家住鄭州大賀莊社區北院的申女士,突然發現自家屋裡飛進一隻蝙蝠,嚇得趕緊跑下樓找人求助。  1月8日上午9時許,金水區楊金路巡防中隊隊員於會永、徐偉、王彥春三人,巡邏到轄區大賀莊社區北院13號樓時,居民申女士慌慌張張上前求助,說早上送完孩子去學校後,她獨自回到家裡,在收拾房間時,不知道從哪兒飛來一隻蝙蝠,嚇得她腿都軟了
  • 諸暨一居民家中飛進一隻蝙蝠!專家說不要慌
    最近,諸暨楊先生家飛進一隻蝙蝠!嚇到楊先生和家人的,正是這隻「不速之客」!▼▼▼事發當晚,楊先生和妻子準備睡覺,妻子去拉窗簾,發現有隻蝙蝠掛在上面。楊先生的妻子嚇了一跳,趕緊打開窗戶,希望蝙蝠可以自己飛出去。沒想到,受了驚嚇的蝙蝠從反方向飛出了臥室。在客廳轉了一圈後,才飛出了房間,停在了外面的空調機上。第二天,楊先生的妻子想把窗簾拆下來重新洗一遍,突然發現自己家的空調洞裡又有一隻蝙蝠,也不確定是不是之前那隻。
  • 一隻蝙蝠的心裡話!
    我,是一隻蝙蝠。在我身邊有不少像我一樣的蝙蝠。我們的祖先和恐龍同一時代,我們長得醜、脾氣怪、性格孤僻,卻習慣了群居 ……陰森的巖洞、樹林,是我們的家。科學家說我們是「移動的病毒庫」,這激起了一些人對我們的敵意:有人吃蝙蝠吃死了!都怪蝙蝠!」死蝙蝠!殺死它們!」
  • 記者手記:在馬裡亞納海溝探索海洋最深處的科學奧秘
    新華社「沈括」號12月16日電 記者手記:在馬裡亞納海溝探索海洋最深處的科學奧秘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世界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近日迎來中國「彩虹魚」科考團隊。他們乘坐「沈括」號一路遠航來到這裡,探索海洋最深處的科學奧秘。
  • 記者手記:聯合國確立「世界蜜蜂日」
    新華社盧布爾雅那12月21日電 記者手記:聯合國確立「世界蜜蜂日」  新華社記者汪亞雄  20日,聯合國大會在紐約宣布5月20日為「世界蜜蜂日」。這是以斯洛維尼亞養蜂先驅安東·揚沙的生日確定的世界紀念日。
  • 記者手記:甘南藏區,草原環保衛士不再孤單
    新華社蘭州6月26日電 題:記者手記:甘南藏區,草原環保衛士不再孤單  新華社記者 施雨岑、姜偉超  在1萬多平方公裡的瑪曲大草原上,幾乎人人都知道「撿垃圾的卓瑪加布」。  這個身材敦實、面孔被曬得黝黑的藏族漢子,從撿拾、清理垃圾開始,逐步治理沙化草場,默默守護著這片他生於斯長於斯的大草原。
  • 蝙蝠:我進化這麼醜,你們也吃?中國人:我們啥都吃!
    有一句老話說得好,中國人除了天上的飛機,地上四條腿的桌子外,其他就什麼都吃了。有個笑話說,蝙蝠:我花了千百萬年,才進化到今天這麼醜的境地,你們竟然也吃?中國人:我們啥都吃!每當我們看新聞,看到其他國家,什麼野兔成災,什麼魚到處泛濫成災,我們中國人不禁要問了,怎麼都沒人吃呢,這麼好吃的東西?而且還在中國賣得也不便宜,要是野生的那就更貴了。
  • 廣州動物園的一隻犀鳥寶寶,因為這項技術改變了「鳥生」…
    作為一種新型技術, 我們知道3D列印的用途非常廣泛, 記者近日便聽說, 廣州動物園利用3D列印技術, 為一隻犀鳥寶寶改變了它的「鳥生」。
  • 記者手記:一座應該叫「馬拉度納」的城市
    新華社東京11月26日電 記者手記:一座應該叫「馬拉度納」的城市新華社記者王子江一代球王意外離世,那不勒斯市長馬吉斯特裡斯立即提議,球隊的主場聖保羅球場應該用馬拉度納的名字重新命名。「馬拉度納就是那不勒斯人的國王,」坐在我旁邊的那不勒斯《義大利先驅網》記者薩爾瓦多·迪裡恩佐說。「你知道,在那不勒斯,有無數的人名字叫迭戈,那都是因為馬拉度納。」1987年,就在聖保羅球場,馬拉度納率領以前默默無聞的那不勒斯隊第一次贏得意甲冠軍,此後兩個賽季,他帶領球隊兩次獲得意甲亞軍。
  • 「我家飛進一隻蝙蝠,能幫幫我嗎?」物業抓住蝙蝠後處理方式有要求
    抗擊疫情的節骨眼兒上,若是一隻蝙蝠飛進家中,可是夠嚇人的。前幾天,一位居住在蘋果園一區的業主將求救電話打進了小區物業。正在值班的首開房地首華物業公司蘋果園項目經理侯晨光,立刻與同事們一起抓住了這隻驚擾業主的蝙蝠。
  • 記者手記:建大橋·修水壩·挖隧道——人類在白令海峽的宏大設想
    新華社「天健」輪9月10日電 記者手記:建大橋·修水壩·挖隧道——人類在白令海峽的宏大設想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從連雲港出發的中國貨輪「天健」輪,目前正行駛在白令海上,將於北京時間11日凌晨進入白令海峽,經北極東北航道前往丹麥埃斯比約港。
  • 記者手記:讀懂了那曲戰士的快樂,就讀懂了忠誠的含義
    新華社拉薩8月8日電  題:記者手記:讀懂了那曲戰士的快樂,就讀懂了忠誠的含義  新華社記者張宸、朱青  18歲的武警西藏森林總隊那曲大隊戰士白一涵,盼來了他在那曲的第一個夏天。從小生長在四季如春的雲南玉溪,他從未如此渴望過夏天的來臨。
  • 蝙蝠和清流
    我在《獨白下的傳統》裡,發表過一篇《人能感動蝙蝠論》,寫中國人的動物哲學,寫中國人的「動物泛靈信仰」(zoologicalanimism)的流變,寫中國人的「人能感動動物論」,一直寫到中國人相信人可以感動蝙蝠。我寫這些純中國的思想,發前人今人所未發,自是復興中華文化第一功臣,自然不在話下。
  • 記者手記:從布希爾核電站看伊核問題
    新華社伊朗布希爾11月10日電記者手記:從布希爾核電站看伊核問題新華社記者馬驍伊朗布希爾核電站向新聞媒體開放參觀了,雖然時間短暫,約束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