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大徵途」手記⑦:武漢志願者奔波3000餘公裡,守護全球飛...

2020-11-22 荊楚網

長江網11月6日沱沱河電(特派記者柯立)長江源區域的班德湖水已經結冰,生活在這裡的斑頭雁也已經飛到南方過冬。然而,守護在湖邊的貨櫃,仍然每周都有志願者前來巡視。

美麗的斑頭雁。佘暉供圖

11月13日,「大江大河大徵途」長江行考察團與當地環保志願者吐旦旦巴座談時,了解到一群武漢志願者奔波3000餘公裡,扎守在班德湖邊保護斑頭雁的動人故事。

長江網記者來到班德湖畔,與著名環保人士楊欣(左二)一起守護斑頭雁。佘暉供圖

斑頭雁在八個小時之內就可以飛越喜馬拉雅山脈,被譽為「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然而目前斑頭雁全球的數量不到7萬隻,屬於瀕危動物。長江源頭沱沱河以西30公裡的班德湖是斑頭雁主要聚集地,每年都會有數量眾多的斑頭雁從南亞國家飛到沱沱河繁育下一代。

然而幾年前,還有人會到班德湖撿蛋,由於蛋個頭大,商家謊稱是天鵝蛋、營養價值高,銷量很好,導致撿拾的數量非常龐大,最貴的時候賣到了150元一枚。

吐旦旦巴介紹,在2012年以前,這裡每年被盜撿鳥蛋近2000枚。2012年,綠色江河環保組織以長江源水生態環境保護站為基地,開始實施斑頭雁守護與調查項目,在斑頭雁繁殖孵化期建立野外守護營地,一群武漢的志願者千裡迢迢趕到班德湖畔接力駐守,阻止盜撿鳥蛋者進入;幫助當地牧民建立野生動物巡護隊;促進當地政府出臺層政策禁止捕獵。

志願者們在班德湖巡湖。佘暉供圖

「剛開始,我們完全不懂如何進行鳥類調查,數都數不清楚,不過很快就有很多專業人士加入,比如麥茬她是鳥類調查統計負責人,深圳觀鳥會的負責人,她很能吃苦,很快幫我們弄清了斑頭雁數量。」

志願者條件艱苦,以前很多人只能擠在一個大帳篷裡,現在條件稍好,政府給志願者們安了一個貨櫃用於居住。

武漢志願者們當初居住的帳篷。佘暉供圖

「到2020年,班德湖的斑頭雁已經達到4000隻。我們來了後,斑頭雁再沒有丟失一枚蛋。」吐旦旦巴感到非常驕傲。他非常感謝武漢的志願者為守護長江源的生物多樣性所付出的行動。

連結>>>

長江日報記者佘暉是第一批斑頭雁守護行動志願者,多年在武漢從事觀鳥活動,他撰寫手記,講述了武漢志願者在長江源與斑頭雁那些不為人所知的故事。

當年報導截圖。

守護斑頭雁,長江日報記者荒野露營3個月

2012年,因為斑頭雁守護行動,遠在長江中遊的武漢長江日報與長江源頭沱沱河結下了一段緣份。作為新聞人,長江日報記者為長江生態保護出了一份力。

當年年初,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江河駐武漢聯絡官、武漢紡織大學教授生鴻飛找到長江日報,說綠色江河有一個新的生態保護活動,問長江日報能不能幫忙,免費登報招募志願者。

這就是守護斑頭雁行動。斑頭雁是一種飛行高度能達到8000米的候鳥,它們每年春夏在青藏高原繁殖,冬天就飛越喜馬拉雅山,到印度越冬。由於青藏鐵路的通車,外來流動人員活動增多,斑頭雁的產卵、孵化和育雛受到了威脅。為了斑頭雁的種群不致滅絕,綠色江河希望在全國招募一批志願者,到海撥接近4000米的長江源頭沱沱河地區,守衛它們的產房,讓它們能安全地生兒育女。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公益活動。記者向總編輯匯報後得到大力支持:不光要幫助他們招募志願者,還要深度參與,派記者遠赴青藏高原進行採訪報導。

長江日報的招募消息引來100多位市民報名,最後選出了8名「斑頭雁守護者」,其中有醫生、警官、企業家、大學教師和戶外運動愛好者。

長江日報開展綠色行動,組織志願者到長江源頭守護斑頭雁。佘暉供圖

4月初,長江日報記者帶著由萬科地產資助的10萬元購買的戶外野營設備,和首批4名武漢志願者從報社門口出發,自駕越野車行走3000多公裡,一路到了沱沱河鎮。

第一個斑頭雁守護站建在離沱沱河鎮大約30多公裡的野外班德湖畔,這裡海撥4600多米,人煙稀少,氣候惡劣,沒有物資供應,也沒有手機網絡信號。第一批志願者在此建起了一個大帳篷營地,安上藏族常用的牛糞爐子取暖。承中國電信支持,在附近的班德山上建了一個基站,營地才有了忽強忽弱、飄來飄去的網絡信號。所有的電腦和通訊器材,都靠一個帶上來的太陽能電池充電,每天晚上大家能集中給手機充一小時電。這裡風沙很大,記者打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寫稿的時候,鍵盤上經常是一層沙土。

住在大帳篷的志願者(左1為佘暉)。佘暉供圖

志願者的日常工作,除了每天圍著班德湖轉圈巡查,觀察守護陸續飛到、在湖邊求偶繁殖的斑頭雁,並每天統計他們的數量。再就是順帶進行其他野生動物的調查和統計,做好每天的觀察記錄。

第一批10多位志願者來自北京、上海、武漢、深圳、杭州等地,分別有地質勘察、鳥類識別、網絡通信、攝影攝像等專長,來到營地後立即有條不紊地開展了營地定位、地理勘測、生態調查、基站建設、氣候監測等各項工作。志願者們先後在這裡發現了胡兀鷲、盤羊等珍稀動物。

這裡的氣候條件惡劣,往往上午出大太陽,中午溫度升到30多攝氏度,下午就突然變天下起冰雹,晚上則寒風呼嘯,氣溫低至零下20-30攝氏度,志願者們睡在從地面墊高20釐米的泡沫板上,蓋著厚厚的鴨絨被,還要不時紮緊被風吹開的帳篷門才能入睡。

野外最大的不便,是洗澡。這裡沒有充足水源,洗澡只能一兩周一次,等運送食物的車上來,輪流下到沱沱河鎮洗澡。喝水也是一大麻煩,原來大家都是打班德湖裡的水燒開了喝,後來湖水冰蓋融化,大家發現水裡有許多細小的紅蟲活動,只能用紗布過濾10多道再喝。一個月以後,專門定製的淨水設備才送到營地。

從2012年4月開始,一共有8位來自武漢的志願者,分成三批來到班德湖畔,參加了斑頭雁的守護和野生動物的調查,佔到當年斑頭雁守護者的四分之一,直到6月中旬斑頭雁全部孵出寶寶才全部離開。長江日報還專門通過網絡視頻,讓武漢市育才小學、崇仁路小學的孩子們連線身在高原的志願者,記者在荒野露營長達近3個月,發出10多篇連續報導,推動了這一公益項目的社會傳播。

斑頭雁守護行動連續開展八年,後續又有多位武漢的志願者來到這裡,均為這個公益項目的開創和持續貢獻了力量。(長江日報記者 佘暉)

相關焦點

  • 「大江大河大徵途」手記⑰:美麗長江知多少
    任萬裡 攝)11月26日上午,「大江大河大徵途」「美麗長江之歌」中國綠髮會工作組,走進雲南省麗江市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麗江師專」),在這裡開展了首場「美麗長江知多少」公開課。考察團參觀了麗江師專校內的麗江高山植物標本館,莫新春向「大江大河大徵途」考察團講述了麗江「四脈並行」「三江併流」的獨特地貌帶來的生物多樣性及保護行動等內容。
  • 「大江大河大徵途」手記:長江故道上的麋鹿守護者
    特派記者範芃 攝記者參加「大江大河大徵途」長江考察團,近日走進湖北石首長江故道之濱的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眼見的麋鹿少說有四五百頭,記者守了4個小時,機敏的麋鹿見有生人,幾公裡外就遠遠跑開。即將離開保護區時,記者忽見前方數米處,一頭健碩的公鹿正悠閒踱步。也許感覺到身後有動靜,它猛一回頭,大眼睛無比呆萌,然後一個箭步衝入旁邊的蘆葦蕩裡,迅速消失。
  • 「大江大河大徵途」考察團探訪夯措湖國家溼地公園野保員其美多吉
    #大江大河大徵途#11月15日,「大江大河大徵途」活動考察團走進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的夯措湖國家溼地公園,這裡地處長江上遊支流,總面積2543.85公頃,是蓄水調洪,緩解枯水的重要一環。其美多吉就是在這時自發來到夯措湖溼地開始保護鳥類的工作,「看到有人殺鳥,我會很心痛,就像家被別人破壞,這裡是我的家,守護它是我的義務。」其美多吉拍著自己的胸口說道。在越來越多人的保護下,政府於2000年在夯措湖設立五大區,對園區內的野保員發放補貼,這讓其美多吉在義務守護家鄉的同時,感到肩上多了一份來自國家支持的責任。
  • 【大江大河】雅安,「天府之肺」水清鳥飛
    11月23日-25日,人民法院報頭版頭條、最高人民法院和人民法院報官方微信相繼以「記者手記」形式記錄下記者參與【大江大河-雅安站】採訪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敬請大家關注! 「嚯!」帶領記者「穿越時空」的這個「魔術師」叫大相嶺泥巴山隧道,全長約10公裡,穿越17條大斷層,最大深埋1650米,是我國西部複雜山區高難度公路隧道的典型工程。貫通之後,車輛從「翻山越嶺」變為「一路暢行」,大大節約了時間。
  • 共論大河文明 全球15個大河流域代表達成武漢宣言
    (記者歐陽春豔 實習生王志琦)  中外嘉賓在漢共論大河文明可持續發展  昨日,武漢園博園長江文明館,「大河對話」武漢論壇開幕。來自全球15個大河流域的專家學者,相聚武漢,共論大河文明的嬗變與可持續發展。
  • 美麗長江之歌志願者的故事之五,他25次探索三江源
    11月11日「大江大河大徵途」「美麗長江之歌」中國綠髮會工作組從格爾木出發,沿青藏線出發探索長江源頭,從第一天和我一起吃住的,正是本文主角葛玉修,大家都稱他葛老師,他67歲,是團隊中年齡最大的成員。葛玉修在長江源水生態保護站 李少峰攝接到邀請時,他非常擔心自己身體扛不住,一直猶豫是不是參加,但他還是來了。
  • 《大江大河》的失敗與成功
    電視劇《大江大河》主要以兩條線進行交叉敘述,王凱飾演的宋運輝這條線是城市改革,楊爍飾演的雷東寶這條線講的是農村改革。王凱的戲路比較寬,飾演各種角色都能入戲,不論是職場青春片,還是諜戰片,或是《大江大河》這樣的正劇。
  • 衛星地圖看大江大河之一:富饒的黑龍江
    黑龍江發源自大興安嶺以西的蒙古高原,向東綿延5500公裡,注入歐亞大陸與庫頁島之間的韃靼海峽。流域面積185萬平方公裡,是世界十大河流之一。黑龍江水量豐沛,流域內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產豐富,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黑土地之一。我們在衛星地圖上看看這條熟悉又陌生的大河吧!
  • 楊爍個人資料身高多少 成為大江大河雷東寶扮演者
    電視劇《大江大河》即將開播,劇中雷東寶是什麼人,雷東寶後來怎麼樣了,大江大河雷東寶扮演者是誰?大江大河雷東寶扮演者個人資料,下面來看看!大江大河雷東寶扮演者是誰  《大江大河》中,雷東寶扮演者是楊爍。
  • 最嚴「禁塑令」帶來環保市場新機遇,智能力量推動武漢垃圾分類
    用玉米澱粉做成塑料供應全球「武漢最嚴『禁塑令』出爐後,最近幾天,我們接到電話不斷,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景象,以前大多是國外企業和南方的企業聯繫我們,現在湖北省內和武漢的和很多企業都找上門了」。武漢華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立斌先生對中國綠髮會工作組介紹。
  • 馬上評|《大江大河2》:那群弄潮兒的自信
    1月11日,39集的電視劇《大江大河2》播出大結局,以9.1的高分收官。作為續作,《大江大河2》已經超過2018年首部劇集的8.8分,改變了影視劇「續集難拍」的規律,讓劇迷對接下來的第三部劇情,有了更多期待。《大江大河2》的故事背景,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 精品難出圈,《大江大河2》們的劇N代困境
    劇焦一線原創文丨蔡靜靈編輯丨李芊雪1月11日晚,《大江大河2》迎來大結局,隔日「想看大江大河3」的詞條登上微博熱搜榜。作為2018年現象級電視劇《大江大河》的續集,《大江大河2》沿用了主創人員,也延續了原先的製作班底——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簡稱正午陽光),製片人侯鴻亮,監製孔笙。
  • 「善行團」42名勇士逆行武漢 捐贈300噸3000餘萬元物資
    「讓我們也做一回勇敢的逆行者吧」3月5日晚上9時30分,善行團的成員和志願者們還在倉庫裡忙碌著。這次馳援武漢,善行團組建了一個由15輛大型貨車、9輛保障車組成的車隊,車頭還張貼著「冬已盡,春日盛,願山河無恙,人間皆安,武漢加油!」的橫幅。
  • 《大江大河2》的王凱,怎麼「變了」?還會有第三部嗎?
    對於演員王凱而言,剛過去的2020年是忙碌且收穫的一年——年初有《清平樂》《獵狐》兩部大劇播出,年末還有《大江大河2》,在三部劇裡都是戲份重的大男主。王凱將這個過程形容為「勇攀高峰」——這個詞同樣也可以用來形容宋運輝在《大江大河2》中的成長曆程。從稚氣的大學生到穩重的廠長,王凱表示,第二部他在情緒的控制、動作的處理上都會偏內斂一點。
  • 大江大河劉啟明是誰演的? 王瑞子個人資料詳細背景起底
    大江大河劉啟明是誰演的? 王瑞子個人資料詳細背景起底時間:2018-12-21 13:18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江大河劉啟明是誰演的?王瑞子個人資料詳細背景起底 改革開放40周年獻禮劇《大江大河》上星熱播中,戲裡廠花劉啟明是男主宋運輝第一個心動的女人,對方可以算得上男方的情感啟蒙者了。不過劉啟明似乎天生和宋運輝不對盤,劇中劉啟明一出場就與宋運輝在資料   原標題:大江大河劉啟明是誰演的?
  • 大江大河:楊巡跟大尋都是好兄弟,只是苦了宋運輝
    前些日子閒來無事刷到了大江大河的短視頻,瞬間被吸引跑去看了全集,一如既往的優秀,故事以宋運輝到東海發展的背景為主線,楊巡這樣充滿經商智慧的個體戶,再到雷東寶為代表的村集體經濟帶頭人,交織演繹著那個時代的激情與輝煌!
  • 《大江大河2》中楊巡的官配,劇外卻截然不同,舅舅是「溫實初」
    《大江大河2》是由《大江大河》的原班人馬打造的又一部「創業進行曲」。由李雪、黃偉兩位導演執導,王凱、楊爍、董子健、楊採鈺主演。 相對於第一部的奮鬥初期,第二部中對於幾位主角的情感有了更細膩地呈現。
  • 《大江大河2》梁思申驚豔出場 楊採鈺原聲英文獲好評
    >   近日,由上海廣播電視臺、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SMG尚世影業聯合出品,李雪、黃偉執導,孔笙監製,王凱、楊爍、董子健、楊採鈺領銜主演的當代都市劇《大江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