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12月2日雲南訊 「當一種植物標本掛到這面牆上時,它離滅絕已經不遠了!『三江併流』區域豐富的生物物種資源是大自然的饋贈。我們要珍惜這份上天賜予的禮物。」在麗江高山植物標本館,麗江師專應用技術學院博士莫新春指著一面牆上的植物標本,告訴現場觀眾。該標本館有個區域,收集了麗江玉龍雪山一帶數千種植物標本,非常壯觀。
(圖為「三江併流」區域生物物種資源十分豐富。 任萬裡 攝)
11月26日上午,「大江大河大徵途」「美麗長江之歌」中國綠髮會工作組,走進雲南省麗江市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麗江師專」),在這裡開展了首場「美麗長江知多少」公開課。
莫新春圍繞「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發展」主題進行授課,全面科普宣傳了雲南省植物多樣性、分布狀況和保護行動。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研究室主任楊曉紅作為本次「美麗長江知多少」系列公開課特別邀請的講師,以「藍色星球 多彩生命」為主題,展開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講座。她圍繞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現狀、保護行動等方面,帶領學生們深刻了解生物多樣性,上了一場生動、精彩的公開課。
(圖為「美麗長江知多少」系列公開課在麗江師專的大禮堂內開講,中國綠髮會研究室主任楊曉紅在講課。)
楊曉紅總結說:「每一個物種都不是一個孤島,相互依存和制約才有了生態系統的平衡之美;每一個物種的逝去,不只意味著大自然母親的失子之痛,更是威脅著脆弱的自然環境和人類生存。」
考察團參觀了麗江師專校內的麗江高山植物標本館,莫新春向「大江大河大徵途」考察團講述了麗江「四脈並行」「三江併流」的獨特地貌帶來的生物多樣性及保護行動等內容。
(圖為「大江大河大徵途」活動考察團在麗江師專留念合影。 任萬裡 攝)
莫新春介紹,「三江併流」區域有高等植物210餘科、1200餘屬、6000種以上,容納了中國20%的高等植物種類,其中,40%為中國特有種,10%為「三江併流」風景名勝區特有種。這裡是歐亞大陸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也是世界上單位面積內植物群落最多的地區之一。
他說,「三江併流」屬於東亞植物區的橫斷山地區,植物區系組成豐富,垂直分布明顯,區系成分南北交錯、東西匯合、新老兼備,地理成分複雜,地理聯繫廣泛,特有現象突出,是世界著名的植物標本產地。在這裡採集到的植物新種約1500種,並雲集眾多著名野生花卉;區域內有國家級保護植物33種,雲南省級保護植物37種,容納了中國8.5%的珍稀瀕危植物種類,有藥用植物約500種。
(圖為在麗江高山植物標本館,用納西文字寫的「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橫幅。 邵峰 攝)
麗江位於「三江併流」的熱點區域,所處的中國橫斷山區,被世界保護聯盟IUCN確定為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獨特的自然氣候環境,使得生物物種資源十分豐富,特有種類繁多。僅麗江玉龍雪山一帶的植物種類就多達2000多種,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布規律。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10大熱點地區和中國種子植物的3大特有中心之一,素有「植物王國」之稱。
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在麗江高山植物標本館,莫新春特意給我們介紹用納西文字寫的「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條幅。
他抽出隱藏在牆壁中的一整面植物標本,指著其中之一介紹,這是麗江特有物種——麗江麻黃的標本。「麗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擁有許多獨特的生物資源。納西的先民很早就掌握了開發利用這些生物資源的智慧,這也成為麗江寶貴的財富。」
(圖為麗江師專民族課間操——民族打跳。 任萬裡 攝)
據了解,麗江師專始建於1905年,上百年的建校歷史讓這座學校的文化更多元化,從少數民族服飾設計到中文、外語、旅遊與經濟管理,校內共設有46個專業。此外,這所學校的多元化還體現在來自傈僳族、傣族、白族、藏族、納西族、哈尼族、壯族、彝族等不同民族的學生。麗江師專目前在校生8091人,少數民族學生有2883人,多民族共同學習、共同生活、和諧相處是麗江師專的一大特色。(邵峰)
【編輯:賀方程 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