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陸地地形很複雜,主要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沼澤甚至是冰原冰川等等。地形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地震、火山爆發、風蝕、流水衝刷等。我經常在想,在很久以前,每一個地方的地形應該是什麼樣,比方說華北平原,難道一開始就是平原嗎?大自然不可能揮手一抹,就來一個大平原,常見如天上下雨,每一塊地的降雨量都不同。這麼大的地方竟然沒有山?或者至少應該有一些高低起伏的丘陵吧。這也是沒見過山的人們,對大山的一種嚮往。
世界上本來是沒有絕對的平原的,我們看到的平原也是經過流水的衝刷由底矮的丘陵演化而來。這個道理很多人都能明白,因為黃河的每次決口都能給下遊帶去很多泥沙,所以華北平原就形成了。但我不只是在想黃河下遊的華北平原,世界上有很多大江大河,很多並不像黃河,比方說尼羅河、亞馬遜河、長江、密西西比河、葉尼塞河、等,它們的河道很穩定,它們帶來的泥沙遠遠沒有黃河多。
可是每一條大江大河中下遊都是平原,有靠近入海口的衝積扇平原,有中下遊衝積平原,往往平原的最寬出是河流寬度的上千倍,這肯定有更深的原因。
今天我突然想到,如果拿一個紙條,用嘴對著它吹口氣,會是什麼樣?馬上實驗,大家應該想到結果了吧。當有風流經過紙條時,紙條的末端會來回擺動。風速越快頻率越高,振幅越小,反之亦然。河流的道理和風吹過的紙條一樣,在人類的生命周期內我們很難看到河流的擺動,如果,你把100萬年縮小到1分鐘,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的頻率絕對能到50赫茲,衝積扇平原的形成,除了上遊的泥沙的沉澱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河流對丘陵的一種切割和掃蕩,擺動幾次之後,丘陵一定會變成平原。
不只是河流入海口會形成衝積扇平原,一條大河經過難以切割的巖石山之後,因為地球偏轉力的影響,所有河流都像蛇爬行一樣,它的路徑是波浪形往前推的。河流的改道除短期的強降雨或者其它特殊原因外都是自然率在起作用。
各位小夥伴們,你現在也可以拿出個紙條實驗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