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十大城市經濟排名!誰來扛起黃河經濟帶大旗?

2020-12-06 中部城市百科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經被明確為重大國家戰略,打造沿黃經濟帶,振興北方經濟,使黃河、長江這兩條中國著名的大河在經濟上也能夠交相呼應,已經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政策的主要導向。

黃河流域

在我國的經濟版圖中,如果以大江大河來劃分,中國的傳統經濟腹地正好從北向南可以分為4個區:京津冀的海河流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由現階段發展來看,黃河流域經濟實力最弱已是不爭的事實。那麼黃河流域有哪些潛力城市,未來振興黃河流域經濟的大旗由哪些城市來抗?一起來看黃河流域十大城市經濟排名!

10、呼和浩特市

黃河中遊,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包銀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是連接黃河經濟帶、亞歐大陸橋、環渤海經濟區域的重要橋梁,也是中國向蒙古國、俄羅斯開放的重要沿邊開放中心城市。總面積17224平方千米,人口312.6萬人。2019年GDP2791.46億元,全國排名第95位。

呼和浩特

9、蘭州市

黃河上遊,甘肅省省會,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面積1.31萬平方千米,人口379.09萬。2019年GDP2837.36億元,全國排名94位!

蘭州

8、東營市

黃河入海口城市,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中國重要的石油基地。面積824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17.97萬人。2019年GDP2916.19億元,全國排名90位!

東營

7、鄂爾多斯市

是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被自治區政府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面積86752平方公裡,人口207.84萬人。2019年GDP3605.03億元,全國排名65位!

鄂爾多斯

6、太原市

位於黃河重要支流汾河上,山西省省會、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面積6909平方千米,人口446.19萬人。2019年GDP4028.51億元,全國排名57位。

太原

5、榆林市

位於中國陝西省的最北部,東臨黃河與山西省隔河相望,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中國陸上探明的最大整裝氣田——陝甘寧氣田。面積43578平方千米,人口370萬人。2019年GDP4136.28億元,全國排名54位!

榆林

4、洛陽市

河南省地級市,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河洛文化的發源地。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面積15230平方千米,人口692.22萬人。2019年GDP5034.9億元,全國排名45位!

洛陽

3、西安市

坐落於黃河第一大支流渭河上,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面積10752平方千米,人口1020.35萬人。2019年GDP9321.19億元,全國排名24位!

西安

2、濟南

黃河下遊沿岸重要大城,副省級城市,是山東省省會、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面積10244平方千米,人口890.87萬人。2019年GDP9443.4億元,全國排名20位!

濟南

1、鄭州市

黃河中下遊第一大城市。河南省省會、特大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面積744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35.2萬人。2019年GDP11589.7億元,全國排名第15位!

鄭州

相關焦點

  • 黃河文化融入城市品牌,濱州打造黃河流域明珠城市
    ;黃河寧,天下平。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一代代中華兒女廣蒙黃河鴻恩,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濱州是一座特殊的城市,黃河穿城而過,自鄒平市西北部入境,橫貫濱州,境內長度94公裡。濱州也是一座幸運的城市,黃河賜予濱州一條得天獨厚的絕美黃河風情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賦予黃河沿岸城市的責任使命。
  • ...黃河流域各區域用水指標 進一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
    黃河流域合理的水資源分配是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是實現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加快「一帶一路」倡議的客觀需要,也是實現我國經濟產業結構轉型、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必然要求。全國人大代表、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方蘭在今年的兩會上提出,沿黃地區要構建縱貫黃河的「幾」字形經濟帶,更好地服務於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短期內首先要進行合理的水資源分配。
  • 構建主體多元化的治理與保護體系,助力黃河流域綠色發展
    但是,在規劃層面,相較於國家已針對長江流域生態保護與治理出臺的專項規劃和指導文件,例如為調整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江流域大保護而頒行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國務院發布的《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自然資源部牽頭編制的《長江經濟帶國土空間規劃(2018-2035年)》等文件,目前黃河流域的保護與治理尚缺失專門、系統性的規劃文件作為上位指導
  • 以中心城市建設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為貫徹落實好這一戰略,應著重發揮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帶動引領作用,提升黃河流域綜合承載力和資源配置效率,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區域發展帶動作用  當前,我國正著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中心城市與城市群已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因此,發揮中心城市帶動作用是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有助於增強黃河流域地區間經濟聯繫。黃河流域面積廣袤,部分城市群還處於形成和發展階段,城市間的經濟聯繫相對較弱。
  • 生態保護與協同創新 助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黃河流域整體創新資源不足。創新資源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必要前提和核心要義。但是,黃河流域在這方面與長江經濟帶相比有諸多不足:截至2018年底,長江經濟帶沿線11省市的研發總投入佔全國的56.8%,專利授權量佔全國的62%;國家在長江沿線先後部署了上海張江、江蘇蘇南、武漢東湖、長株潭、重慶、成都等7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 政協常委王光謙為黃河生態經濟帶提案, 讓「母親河」成為「幸福河」
    如果長江比作中華民族的父親河,黃河則名副其實的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已經實施的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是塑造中華民族力量的舉措;更有必要實施黃河生態經濟帶國家戰略,復興中華民族的命脈和美麗。推動黃河生態經濟帶發展,挖掘流域內蘊含的巨大資源優勢和內需潛力,促進經濟增長空間從山東半島向沿河內陸拓展,形成上中下遊優勢互補、協作互動格局,推動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統一融合,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最終,在黃河流域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和諧統一,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先進典範。
  • 「生態文明@溼地」保護黃河三角洲,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鄭重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相併列,新時代治理黃河的藍圖和路徑由此明晰。
  • 陝西黃河流域社會經濟與植被生態價值同步增長
    報告顯示:2000—2019年的近20年間,陝西黃河流域社會經濟與植被生態價值同步增長,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總體向好、局部良性循環。陝西省農業遙感與經濟作物氣象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何慧娟介紹,利用衛星夜光監測分析得出:2000—2019年陝西黃河流域燈光總強度及陝西生產總值都呈明顯上升趨勢。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召開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石喻涵 實習生 王超傑)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黃河流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月5日上午,來自全省相關領域的專家齊聚西安工程大學,參加第二屆「黃河流域(陝西段)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
  • 黃河戰略怎麼看怎麼幹?濟南「舉全市之力」知行合一
    「濟南答卷」的中心思想鮮明而深刻——搶抓歷史機遇,在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中錨定濟南發展新坐標……  「濟南答卷」的思路清晰而務實——立足濟南進入「黃河時代」新階段,研究提出「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實施十大行動……  「濟南答卷」的推進迅速而有力——溯流而上,赴鄭州
  • 黃河流域綠色裝配式建築城市聯盟成立
    來自黃河流域7個省區17個黃河沿線城市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代表齊聚泉城濟南,聯合發起成立黃河流域綠色裝配式建築城市聯盟,協同構建合作機制完善、發展活力強勁、帶動作用顯著的黃河流域綠色裝配式建築發展共同體,攜手推動黃河流域城市綠色裝配式建築高質量發展。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張曉海出席大會並致辭,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陳勇代表與會17個城市宣讀《濟南宣言》。
  • 黃河流域省會城市商事登記實現「跨省通辦」
    新華社濟南11月19日電(記者王志)19日,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與太原、呼和浩特、鄭州、西安、蘭州、銀川等沿黃6個省會城市的審批服務管理機構在濟南正式籤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審批服務聯盟合作協議》,標誌著黃河流域省會城市商事登記正式進入「跨省通辦」新模式。
  • 資源稟賦視角下環境規制對黃河流域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的影響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9 年 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如是強調。
  • 新華財經|智庫對話:以城市合作拓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劉夢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新時代沿黃九省區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和政策機遇。為探尋黃河流域城市合作共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中國經濟信息社日前在京舉辦「黃河流域城市發展合作」研討會。
  • 天正高 歌正長 奏響黃河入海「精彩樂章」——貫徹黃河流域生態...
    一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作為黃河入海口城市、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東營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面向大海,別開新局,開放包容當是河口城市、是這首「長歌」最美的期待。全局定位、自我加壓、繼日繼夜。圍繞國家戰略,我市進一步明晰,要「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治理的重要標杆;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範區;鹽鹼地高質高效農業創新高地;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沿黃沿海和山東半島城市群交通物流重要節點城市。」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框架、路徑與對策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黃河流域橫跨我國北方東、中、西三大地理階梯,是我國重要生態屏障的密集區和「一帶一路」陸路的重要地帶。黃河流域自然生態脆弱,水資源短缺,土地、能礦、生物等資源稟賦區域差異明顯。目前,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滯後,貧困面廣、量大、程度深,是我國生態安全保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地區。
  • 黃河經濟圈尷尬:工業結構偏重 環境承載力有限
    與長江、珠江經濟帶相比,「母親河」黃河流域的經濟潛力仍有待發掘。黃河流域面積約79.5萬平方公裡,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區,其中多個省份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省份重合。2013年,這9個省區的GDP總和約17萬億元,佔到全國經濟總量的約27%,經濟潛力巨大。
  • 黃河流域省會城市成立審批服務聯盟,打破時間和地域限制
    黃河流域省會城市商事登記「跨省通辦」籤約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審批服務聯盟啟動儀式11月19日在濟南舉行。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與太原、呼和浩特、鄭州、西安、蘭州、銀川等沿黃6個省會城市的審批服務管理機構正式籤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審批服務聯盟合作協議》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審批服務聯盟宣言》,標誌著黃河流域省會城市企業登記等審批服務事項正式進入「跨省通辦」新模式。
  • 破解黃河流域複雜水問題的基本思路
    量指的是水量,水量是保障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用水安全的基本要求。質指的是水質,水質是保障飲水安全和生產用水的重要方面。域指的是空間,有流域和水域兩層意思,流域是河流治理的基本空間,所謂問題在河裡,根子在流域就是這個道理;水域空間是生物棲息的重要場所,水域空間的連通是河流健康的重要標誌,水域空間也是人類高質量生活的良好訴求。
  • 智庫|張永生:以生態文明新思維重新定義黃河流域發展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孕育出中華文明,滋養著華夏兒女。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以下簡稱「黃河流域座談會」),首次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掀開了新時代黃河治理與保護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