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北極又來刷存在感了!
趕緊圍觀!
原來
北極上空迄今為止
監測到的最大臭氧層空洞
又 「癒合」了!
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局(以下簡稱CAMS)對今年春季北極上空形成的異常臭氧層空洞進行了監測,發現4月23日這一空洞已經「癒合」。
今年3月,北極上空平流層臭氧達到歷史最低水平。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以下簡稱NASA)
「癒合」原因何在?
因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封鎖政策?
大氣質量?
氣候變化?
科學家說:都不是!
主要原因竟然是它?!
我們最熟悉的——天氣!
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局(CAMS)表示,這次北極臭氧層空洞「癒合」和當前的疫情與封鎖政策造成的汙染下降沒多大關聯。
臭氧層空洞一般在南極比較常見,不過在北半球,要想形成如此巨大的臭氧層空洞,所需要的條件一般並不存在!
這次北極臭氧層空洞「癒合」,CMAS在推特是這麼說的:
這主要是受到「異常強且壽命長」的極地渦旋驅動。
CAMS推特
據美國國家氣象局消息,極地渦旋被描述為圍繞地球兩極的大面積低壓和冷空氣。它們通常在夏季減弱,在冬季增強。它是「一直存在的」。
今年,一股較為強烈的極地渦旋造成了北極臭氧層空洞,在平流層約11英裡(18公裡)深處發現的大部分臭氧已經耗竭。
也就是說,臭氧層空洞主要是極地渦旋的結果,而臭氧層空洞「癒合」則是因為極地渦旋分裂,給北極地區帶來了相對多的熱浪,氣溫比同期正常水平偏高了20℃!
而上一次在北極觀測到如此強烈的臭氧損耗還是在約10年前。當時空洞比較小,而且是在1月發生的。
CAMS科學家追蹤北極臭氧層空洞狀況 圖片來源:CAMS
這次的情況有多特殊?
CAMS表示,極地渦旋在北極通常較弱,這主要是因為附近的陸地和山脈的存在對天氣的幹擾比起對南極來說更大。
這意味著在北極4月初強大的臭氧層空洞形成條件一般不存在。所以CAMS才說,這次是前所未有的狀況!
根據NASA的介紹,臭氧層位於地球表面以上約11-40千米處,是地球的「遮陽板」。它可以阻擋來自太陽的有害紫外線輻射,這些輻射與皮膚癌、白內障、免疫系統抑制有關,還會對植物造成破壞。
圖片來源:GETTY(蓋蒂圖片社)
NASA稱,今年3月北極臭氧耗竭可能是由於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期間上層大氣異常微弱的波動事件造成的。
這些事件類似於在低層大氣中經常看到的天氣系統,但在高層大氣中「規模則要大得多」。這些大氣波動通常來自低層大氣,會「擾亂」或改變環繞北極的風。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臭氧就會從平流層的其他部分被帶過來。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至3月期間的大氣波動事件較弱,阻止了來自大氣其他部分的臭氧在北極上空進行補充,從而形成了臭氧空洞。
未來還會如此嗎?
與北極上空形成的臭氧層空洞不同,南極上空臭氧層空洞通常是由氯和溴等化學物質遷移到平流層造成的。
在過去35年中,每年南極都會有一個臭氧層空洞形成。
90年代初期起南極臭氧層空洞狀況可視化圖片 來源:NASA
不過,去年南極臭氧層空洞是自首次發現後最小的。
在20世紀80年代,各國政府意識到了臭氧層破壞的危害,於1987年談判達成了《蒙特婁議定書》。《蒙特婁議定書》的成功也是21世紀中葉臭氧層有望「癒合」的原因之一。
至於未來北極還會不會再次或經常出現臭氧空洞,由於目前數據不足,研究人員表示並不能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