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玉米秸稈吸附磷的動力學和熱力學特徵研究

2021-01-07 農業環境科學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

來源:《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20 年 09 期

作者:韓珏1,2,李佳欣2,崔紅豔2,呂緯2,白淑琴1,2*

單位:1. 長江師範學院綠色智慧環境學院;2.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

摘 要

為實現玉米秸稈的資源化,對玉米秸稈進行化學改性,製備成了一種陽離子型吸附劑,並對其吸附水溶液中的磷進行了研究。通過改變初始磷濃度、吸附時間、吸附溫度等條件,研究了改性玉米秸稈對磷的吸附行為。

結果表明: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吸附量開始急劇上升,後緩慢減小至達到平衡,平衡吸附量隨著磷初始濃度的增大而增大。在298 K 的條件下,改性玉米秸稈對磷的吸附過程符合Langmuir 等溫吸附模式,最大吸附量為12.96 mg·g-1;吸附過程符合偽二級反應動力學模式,且受顆粒內擴散模式控制,吸附過程主要為化學吸附;吸附熱力學參數ΔH 和ΔG 均小於0,表示該過程是一個可自發進行的放熱反應。

研究表明,改性玉米秸稈對水中的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是一種良好的磷吸附劑。

結 論:

本文以玉米秸稈為原料,經改性後製備成一種可以有效吸附水中磷的鈣型吸附劑。改性玉米秸稈能夠吸附較寬濃度範圍內的磷溶液,在指定的濃度範圍內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可快速達到吸附平衡。吸附磷的過程屬於Langmuir 吸附等溫模式,是單層的化學吸附,最大吸附量為12.96 mg·g-1,比目前大多數的生物質吸附劑吸附量大。吸附過程符合偽二級動力學模式,主要進行化學吸附。該過程為自發進行的放熱反應,增溫不利於反應的進行。

責任編輯:鄭慶祥

校對和審核:潘淑君 王農

相關焦點

  • 改性生物炭對水中鎘離子的吸附:動力學、等溫模型、機理
    胡術剛1 欒小凱1 顏昌宙2 羅專溪2 (1.山東科技大學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2.中國科學院 城市環境研究所) 研究背景 生物炭是一種新型吸附材料,是生物質(秸稈、木屑、動物糞便等)經過高溫熱解碳化形成的一種含碳量豐富
  • 改性玉米澱粉改性玉米澱粉純植物膠粉【東洲】
    由於預糊化澱粉具有多孔 、氫鍵斷裂結構 ,並具 冷水 可溶 、冷水穩 定性 好和 保水 性強 等特 點,因此被用於許多工業部門 度及DH值、凝膠強度及彈性等指標衡量,飼料粘合劑的預糊化澱粉主要性能指標如下。具有不同的粘度值,化澱粉的粘度值也不完全相同。薯為原料生產的預糊化澱粉粘度大,且穩定性好。(Engl~)粘度計。能力及成糊表面的光潔度。一般來說,粒徑越小,品溶解速度越快,度越好。
  • 改性活性炭吸附處理含鉻電鍍廢水的研究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 要:分別採用硫酸和雙氧水對活性炭迚行改性,測定了改性後活性炭的表面面積和含氧官能團數量,以改性後的活性炭為吸附劑,用於處理含鉻電鍍廢水。考察了 pH 值、吸附時間和吸附劑用量等對 Cr(VI)去除率的影響,並研究了其吸附等溫線。
  • 改性沸石對水中微量汞的吸附性能
    為了更好去除水體中微量汞,研究了採用二氧化錳和殼聚糖對天然斜發沸石進行改性,著重考察了pH、溫度、離子強度、Hg2+初始濃度和時間對改性前後沸石吸附Hg2+的影響,並研究了其吸附機理。結果表明,改性沸石受pH、溫度和離子強度影響較小,在pH、溫度、離子強度和初始濃度為6、25℃、0.05mol·L-1和50μg·L-1時,二氧化錳+殼聚糖改性沸石(ZCM)對Hg2+的去除率高達99%,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一、汞的危害與沸石作用汞是一種劇毒物質,汞及其化合物嚴重威脅著人體健康和自然生態系統。
  • 生物質熱解的動力學特性研究
    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用綜合熱分析儀研究了氮氣或二氧化碳作為載氣的條件下,生物質(稻殼、玉米秸稈和木屑)熱解的TG/DTG曲線的比較。依據TG曲線,將熱解反應分為兩個主導反應區,其拐點溫度為Tf,並根據熱重試驗數據,利用改良的Coats-Redfern法和常用的46種機理函數,計算出生物質熱分解反應的表觀活化能、反應級數及頻率因子。
  • 松原市玉米秸稈生產聚乳酸項目
    吉林省玉米秸稈資源充足。全省每年玉米秸稈量達2000多萬噸,其中有30%用作燒柴,有30%用作飼料,部分用於工業原料和秸稈還田。每年吉林省剩餘秸稈達800萬噸,為搞好玉米秸稈深層次開發,提供了豐富的物質資源。玉米秸稈綜合利用前景廣闊,近年來,吉林省開展了秸稈固化、秸稈氣化、秸稈生物飼料、秸稈中密度板代替木材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廣,目前,吉林省正積極推進秸稈深加工產品研發、推廣和利用。
  • 腐殖酸吸附行為的研究
    張晶等研究了針鐵礦-腐殖酸的複合物對泰樂菌素的吸附。針鐵礦與腐殖酸通過成鍵的方式結合,形成的複合物雖然改變了針鐵礦表面的化學特性,但並未改變針鐵礦的晶體結構。吸附動力學可用二級動力學模型和擴散模型較好地擬合,吸附等溫線可用Freundlich 模型較好地擬合,擬合相關係數都在0.93 以上;從擬合結果可看出,吸附具有非線性的特性。
  • 活性炭吸附處理含酚廢水的應用研究
    吸附動力學研究吸附劑吸附速率的快慢,可探究活性炭吸附酚類物質的過程。活性炭吸附酚類物質通常符合假二級動力學模型和 Weber-Morris 動力學模型(粒子內部擴散模型)。活性炭吸附苯酚的過程大多為自發、放熱的過程(G<0,H<0),由其數值可區分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也有部分活性炭吸附酚類出現吸熱的現象。
  • 改性生物炭對土壤重金屬汙染修復研究進展
    生物炭作為簡單易得,來源廣泛的吸附材料,可用於土壤重金屬汙染物修復。本文主要綜述了生物炭的製備、改性劑的選擇與功能、改性方法及改性生物炭的特性。介紹了改性生物炭的表徵手段如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掃描電子顯微鏡、X射線光電子能譜和比表面積和孔徑分析儀在生物炭改性過程中的作用及分析方法。
  • 熱力學控制和動力學控制的區別
    下面以A 分別生成B 和C 兩種產物為例:在後一種情況下,兩直線有一交點,設其對應溫度為T,反應在低於T的溫度範圍內進行時,生成B的速率大於生成C產物的速率,仍然是反應受動力學控制時,B 產物為主要產物,而反應受熱力學控制時,C 產物為主要產物。當溫度等於T 時,生成產物B 和C 的速率相等,所以反應體系離平衡尚遠時產物中B、C 比例幾乎相同,達成平衡後,C產物為主要產物。
  • 微晶纖維素材料作為新型吸附劑在染料和重金屬去除方面的研究進展
    然而,直到目前,還沒有詳細的綜述性文章來討論基於MCC的材料作為吸附劑從廢水中去除染料和重金屬的應用。本文回顧了基於MCC的吸附劑處理各種廢水的研究結果。重點討論了從生物質材料中分離出MCC的來源和分離方法,以及吸附等溫線,動力學,熱力學以及染料和重金屬作為MCC基材料吸附劑的吸附過程機理。
  • 活性炭對典型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對於印染廢水的處理,吸附法因其操作簡單、成本低、處理效果好而被認為是最有效的處理方法之一。活性炭具有內部空隙結構發達、比表面積大、物理化學性質穩定等特點,廣泛應用於印染廢水的處理。目前,關於活性炭吸附印染廢水的研究較多,大多是針對個別染料的吸附性能和機理。而在活性炭對多種染料吸附過程中的共性與區別研究上還不夠全面。
  • 麥芽糖漿糖基化改性玉米醇溶蛋白及在膠囊殼中的應用
    考察玉米醇溶蛋白和麥芽糖漿糖基化改性後玉米醇溶蛋白的機械性能並製備植物蛋白的膠囊殼,為玉米深加工提供一條新思路。結果可知,不同體積分數乙醇溶液提取的玉米醇溶蛋白,其胺基酸組成沒有差異,但胺基酸含量有差別,整體上非極性胺基酸含量較高。另外70%乙醇溶液提取的玉米醇溶蛋白中賴氨酸含量高於其他提取,蛋白質糖基化反應主要是蛋白質中的賴氨酸和精氨酸與糖中的羧基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醯胺化合物。
  • Na2HPO4/NaH2PO4增強玉米秸稈光合生物制氫性能和發酵液緩衝能力
    目前,氫氣主要通過電解水和天然氣重整生產,但這些方法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能源。生物制氫是一種理想的制氫途徑,它可以降解生物質、工業廢水、廚房垃圾等,並通過新陳代謝產生氫氣。生物制氫操作簡便,可以在正常溫度、壓力和無汙染環境下進行,因此吸引了研究人員的注意。
  • 纖維素酶水解鹼處理秸稈可視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纖維素酶水解木質纖維素過程中木質素的作用方式(阻止纖維素酶吸附?還是存在非降解性吸附?)一直存在爭議,纖維素酶對植物細胞壁具體降解方式的研究也未見報導。因此,木質纖維素的有效前處理和纖維素酶水解植物細胞壁過程的可視化研究,將大大提升木質纖維素生物煉製效率。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室科研人員在纖維素酶水解鹼處理秸稈的過程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工作室發展基於動力學補償效應的生物質烘焙動力學及熱力學分析...
    生物質原料具有含水量和含氧高、能量密度低、吸溼性強、難於粉碎、流動性差等確定,給生物質的收集、處理、儲存、運輸及轉化帶來問題。作為生物質預處理技術的一種,烘焙能有效改善生物質燃料特性,提升其熱化學轉化性能。生物質烘培動力學及熱力學分析是生物質烘焙機理探究、系統設計、工藝優化及工業化應用的基礎。生物質烘焙動力學參數(尤其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是解析生物質烘焙動力學機理的關鍵。
  • 基於多電子反應的高能量密度電池:熱力學分析與動力學優化
    最近,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研究團隊(黃永鑫,吳鋒,陳人傑*)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發表文章,就多電子反應過程中的熱力學特性和動力學優化進行了綜述。該過程分為七個步驟(如下圖所示),其中的決速步驟是陽離子在界面上的遷移過程,而多電子電極中陽離子的擴散速率和化學鍵的形成/斷裂能是多電子反應動力學的關鍵影響因素。
  • 活性炭吸附法脫除VOCs的研究進展
    李玉雪等研究了活性炭分別經溼氧化和N2還原改性後對苯的吸附性能,並測定了改性活性炭的孔結構和表面官能團。結果表明,活性炭經N2還原改性能增大其比表面積,減少表面含氧官能團,增強其表面非極性,有利於苯的吸附。孔徑分布是影響苯吸附的主要因素,吸附劑的孔徑分布在0.6nm範圍內時 ,有利於對苯的吸附。李立清等分別用硝酸、鹽酸、硫酸對商業活性炭進行浸漬改性。
  • 浙江大學梁新強教授團隊:土壤膠體磷儲存與流失阻控
    土壤膠體以巨大的比表面積、強大的吸附性能及多樣的表面官能團,在汙染物儲存形態、遷移轉化等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膠體易化磷元素運移已成為農業面源磷汙染的重要形式,因此,控制膠體磷從土壤向水體的流失至關重要。《土壤膠體磷儲存與流失阻控》關於土壤膠體磷儲存與調控的介紹可豐富當前在土壤磷儲存形態、流失機制及阻控技術方面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