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生物炭對水中鎘離子的吸附:動力學、等溫模型、機理

2020-11-23 騰訊網

胡術剛1 欒小凱1 顏昌宙2 羅專溪2

(1.山東科技大學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2.中國科學院 城市環境研究所)

研究背景

生物炭是一種新型吸附材料,是生物質(秸稈、木屑、動物糞便等)經過高溫熱解碳化形成的一種含碳量豐富、性質穩定的物質。由於生物炭孔隙發達,比表面積較高,且具有豐富的表面官能團,因此對水中重金屬如As(Ⅲ)、Cr(Ⅵ)、Pb(Ⅱ)、Cd(Ⅱ)、Hg(Ⅱ)、Cu(Ⅱ)等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表1列舉出國內外幾種生物炭改性後對水中重金屬的吸附效果。可知,不同生物質製得的生物炭及其改性後對重金屬的吸附能力均有差異。

表1 國內外生物炭改性後對水中重金屬吸附效果

目前生物炭改性面臨著諸多問題,如改性成本高、改性工藝複雜、對水體造成二次汙染等,且對生物炭改性方法單一(單一增加比表面積、增加表面官能團等)。因此,本研究選用稻殼生物質作為原料,探討CaCl2改性與CaCl2與H2O2混合改性對其結構及吸附性能的影響。經CaCl2改性可增加生物炭的比表面積,經H2O2改性可增加表面官能團含量或生成羧酸鹽,增加了生物炭的化學吸附能力,且改性後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混合改性方法為生物炭在環境領域的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摘 要

以稻殼為原料,採用預浸漬-熱解法製備原始稻殼生物炭(C)、CaCl2改性的稻殼生物炭(Ca-C)、CaCl2與H2O2混合改性的稻殼生物炭(CaH-C),探討改性生物炭對水中Cd2+的去除能力。結果表明:改性生物炭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結和總孔容積。CaCl2改性和CaCl2與H2O2混合改性可顯著提高生物炭對Cd2+的吸附能力,其中CaCl2與H2O2混合改性效果要優於CaCl2改性。Ca-C和CaH-C對Cd2+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溫模型,飽和吸附量可分別達到19.53,37.45 mg/g。改性生物炭主要以離子交換的方式對水中Cd2+進行去除,少量Cd2+在生物炭或生成的CaCO3表面進行物理吸附。

01

試驗部分

1.生物炭及改性生物炭的製備

1.1 生物炭的製備

稻殼經自來水衝洗後置於70 ℃烘箱中烘乾,經烘乾後的材料置於馬弗爐中,在N2的保護下,控制馬弗爐以10 ℃/min的升溫速率至500 ℃後保溫 3 h,繼續通入N2,自然冷卻至室溫後研磨過100目篩備用。

1.2 改性生物炭的製備

CaCl2改性:配製30 g/L的CaCl2溶液,稱取30 g稻殼生物質置於1 L CaCl2溶液中,浸漬24 h後置於烘箱中烘乾。熱解過程與製備生物炭相同,自然冷卻研磨後過100目篩備用。

CaCl2與H2O2混合改性:配製20%H2O2溶液,稱取1 g CaCl2改性生物炭置於10 mL H2O2溶液中充分反應2 h後抽濾,並用去離子水對改性生物炭進行多次洗滌,洗去多餘的H2O2,後置於70 ℃烘箱烘乾,自然冷卻後備用。

1.3 生物炭的表徵

採用美國麥克公司ASAP2020 M+C型全自動比表面積、微孔孔隙儀分析生物炭孔隙結構。採用荷蘭帕納科公司生產的X』Pert Pro型X射線衍射儀(XRD)進行材料晶體結構分析。採用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的iS10型傅立葉紅外光譜儀分析樣品表面官能團。採用日本日立公司S4800型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來觀察樣品的樣貌。

1.4 吸附試驗

1) pH對吸附性能的影響。

2) 吸附動力學試驗。

控制生物炭的投加量為0.75 g/L,ρ(Cd2+)的初始值為10 mg/L,吸附溫度為25 ℃,pH為6。分別在吸附10 min、0.5 h、1 h、2 h、4 h、6 h、12 h、24 h時離心取上清液測定溶液中Cd2+濃度,每個時間段做3個平行樣,取結果平均值。利用Langergren動力學方程:準一級動力學方程(式(1))和準二級動力學方程(式(2))來描述生物炭吸附Cd2+的動力學過程。

3) 吸附等溫線試驗。

控制生物炭的投加量為0.75 g/L,吸附溫度為25 ℃,pH為6,吸附時間為24 h。分別在Cd2+的初始質量濃度為30,40,50,60,70,80,90 mg/L的條件下吸附,24 h後離心取上清液測定溶液濃度,每個初始濃度設3個平行樣,取結果平均值。採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對結果進行擬合

02

結果與討論

1.改性處理對生物炭的比表面積、孔徑和表面性質的影響

改性前後生物炭的掃描電鏡圖如圖1所示。未改性生物炭(a)表面粗糙、斷面不整且孔徑小,經CaCl2改性後的生物炭(b)和CaCl2與H2O2混合改性後的生物炭(c)均呈現出多孔炭架結構,且孔道輪廓更加清晰明顯,孔徑也較生物炭(a)更大,是由於生成的CaCO3起到了支撐作用。經CaCl2與H2O2混合改性後的生物炭(c)出現了孔道坍塌、腐蝕現象,是H2O2的強氧化作用導致。

圖1 改性前後生物炭的表面掃描電鏡

改性前後生物炭的比表面積和孔結構參數如表2所示。可知:改性後,生物炭的比表面積和孔容均大於未改性生物炭,其中CaCl2改性生物炭的比表面積最大,相較於未改性生物炭比表面積增大了8.15倍,總孔容積增大了4.67倍。經CaCl2與H2O2混合改性後,生物炭比表面積與總孔容積較CaCl2改性有所下降,這是因為在20% H2O2的強氧化作用下,生物炭的表面發生氧化反應,孔道腐蝕坍塌,堵塞了微孔甚至中孔,導致比表面積和孔容減小。同時,含氧官能團連接在孔的表面,致使部分孔被堵塞,孔隙狹窄,這也是比表面積變小的原因。由表2還可以看出:CaCl2改性比表面積明顯增大,原因在於CaCl2的存在可以形成許多中孔使生物炭孔隙度增大。

表2 改性前後生物炭的比表面積及孔結構參數

利用FTIR對改性前後生物炭表面官能團進行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可知:Ca-C與CaH-C的紅外譜圖基本相似。改性後生物炭在880 cm-1處的峰為R2CCH2的吸收峰;Ca-C在1330~1430 cm-1與1550~1610 cm-1的峰為R—COO(羧酸鹽)的吸收峰,再經H2O2改性峰強度進一步增強,說明有更多羧酸鹽生成。

圖2 生物炭的紅外譜圖

改性前後生物炭的XRD譜圖如圖3所示。可知:經CaCl2改性後在2θ=28°時出現了尖而強的CaCO3衍射峰,這與趙明靜等用CaCl2改性生物炭結果一致。加入H2O2後,CaCO3的衍射峰減弱,是H2O2氧化生成的羧基與CaCO3反應導致CaCO3的量減少,改性後的紅外譜圖也表明R-COO的含量有所增加,印證了這一可能。

圖3 生物炭的XRD譜圖

經CaCl2改性後出現了Ca元素如圖4b所示,證明改性後Ca添加到生物炭中,且C元素含量明顯上升,是CaCO3的生成導致。再經H2O2改性(圖4c),Ca元素含量基本不變,表明改性並未導致Ca的流失,而C含量減少,分析是H2O2氧化生成的R-COOH與CaCO3反應生成R-COOCa的結果,這也與紅外譜圖中R—COO的含量增加相對應。

圖4 生物炭的電鏡分析和元素分析

2.吸附動力學模型

分別採用準一級動力學方程和準二級動力學方程進行擬合,改性生物炭的動力學曲線如圖5所示,擬合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準二級動力學方程的R2明顯高於準一級動力學方程,並且準二級動力學方程擬合出的平衡吸附量更接近實測吸附量。所以,準二級動力學方程更適合描述Cd2+在生物炭上的吸附,主要是由於Cd2+與生物炭之間存在電子對共用、離子交換和表面絡合等相互作用。

圖5 生物炭的吸附動力學曲線

表3 改性生物炭吸附Cd2+的吸附動力學方程參數

3.吸附等溫模型

將生物炭對Cd2+的吸附等溫線分別按Langmuir方程與Freundlich方程進行擬合,所得線性關係如圖6所示,擬合結果見表4。由擬合結果可知: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較好地描述生物炭對Cd2+的吸附,但Langmuir方程更符合C、Ca-C和CaH-C對Cd2+的吸附,飽和吸附量分別達到6.14,19.53,37.45 mg/g,改性生物炭明顯提高了對Cd2+的吸附,吸附量分別是原生物炭的3.2,6.4倍。Freundlich模型的相關係數也較高,且n值與吸附體系的性質有關。Ca-C的1/n值>2,說明吸附比較難以進行,而CaH-C的1/n值為0~1,說明吸附較易進行,進一步表明CaCl2與H2O2混合改性生物炭作為重金屬吸附劑具有一定優勢。

圖6 生物炭的吸附等溫線

表4 生物炭的等溫吸附參數

4.pH對生物炭去除率的影響

如圖7所示:Ca-C和CaH-C對Cd2+的去除率明顯高於C。pH為3時,3種生物炭都表現出對Cd2+的不吸附或者吸附量少,原因在於當pH較低時,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導致沒有足夠的吸附點位供Cd2+發生吸附反應。隨著pH增大,溶液中H+濃度降低,大量的生物炭結合位點暴露在外,使得Cd2+吸附量上升。當pH≥4時,改性生物炭對Cd2+的吸附趨於穩定,但過高的pH會導致Cd2+沉澱,不利於吸附去除。

圖7 pH值對Cd去除率的影響

5.吸附機理初步分析

吸附後SEM-EDS譜圖如圖8所示。Ca-C在吸附Cd2+之後鈣元素含量沒有明顯變化,說明鈣未參與其中的化學吸附,可能是生成的CaCO3對Cd2+形成一個表面的物理吸附。CaH-C在吸附Cd2+之後鈣元素含量明顯降低,是由於H2O2氧化生成的酸性官能團與CaCO3反應生成的鈣鹽(這與FTIR譜圖中R—COO基團的增加和XRD譜圖中加入H2O2後CaCO3表現出的結果一致)與Cd2+發生離子交換作用,使得溶液中的Cd2+被生物炭吸附。

圖8 吸附後生物炭的電鏡分析和元素分析

03

結 論

1)改性生物炭比原始生物炭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積和總孔容積,更有利於對重金屬的吸附。

2)Ca-C和CaH-C對Cd2+的吸附動力學過程遵循準二級動力學方程。

3)Ca-C和CaH-C對Cd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溫吸附模型,對Cd2+的飽和吸附量分別達到19.53,37.45 mg/g,分別是改性前的3.2,6.1倍。

4)當溶液pH接近中性時,生物炭及改性生物炭對重金屬的去除率更高。SEM-EDS譜圖和FTIR譜圖等顯示其主要吸附機理為化學吸附。

相關焦點

  • 改性生物炭對土壤重金屬汙染修復研究進展
    生物炭作為簡單易得,來源廣泛的吸附材料,可用於土壤重金屬汙染物修復。本文主要綜述了生物炭的製備、改性劑的選擇與功能、改性方法及改性生物炭的特性。介紹了改性生物炭的表徵手段如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掃描電子顯微鏡、X射線光電子能譜和比表面積和孔徑分析儀在生物炭改性過程中的作用及分析方法。
  • 腐殖酸吸附行為的研究
    程亮等製備了平均粒徑為60 nm的腐殖酸,探究了其動態吸附廢水中鎘離子及其洗脫特性,即採用吸附柱試驗裝置,考察了鎘離子溶液濃度、吸附(脫附)溫度、共存離子及進料流速對穿透吸附量和飽和吸附量的影響,另外分析了洗脫液濃度對納米腐殖酸洗脫性能的影響、洗脫過程中鎘離子濃度與pH變化的關係,為納米腐殖酸後續在含鎘廢水資源化處理中的實際應用提供系統的理論依據和工藝參數。
  • 鐵改性生物炭上鐵的形態分布表徵及生物炭對Hg(II)去除機理探究...
    圖2 BC900和FeCl3BC900對As(III)、As(V)、Cr(VI)、Hg(II)汙染修復效率對比;FeCl3BC900固定的As、Cr XANES圖譜及Hg EXAFS圖譜R邊擬合圖將上述六種鐵改性生物炭及300、600、900℃條件下高溫熱裂解製備的不改性生物炭用於模擬地下水中Hg(II)的汙染修復。
  • 改性玉米秸稈吸附磷的動力學和熱力學特徵研究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摘 要為實現玉米秸稈的資源化,對玉米秸稈進行化學改性,製備成了一種陽離子型吸附劑,並對其吸附水溶液中的磷進行了研究。通過改變初始磷濃度、吸附時間、吸附溫度等條件,研究了改性玉米秸稈對磷的吸附行為。結果表明: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吸附量開始急劇上升,後緩慢減小至達到平衡,平衡吸附量隨著磷初始濃度的增大而增大。
  • 改性沸石對水中微量汞的吸附性能
    為了更好去除水體中微量汞,研究了採用二氧化錳和殼聚糖對天然斜發沸石進行改性,著重考察了pH、溫度、離子強度、Hg2+初始濃度和時間對改性前後沸石吸附Hg2+的影響,並研究了其吸附機理。結果表明,改性沸石受pH、溫度和離子強度影響較小,在pH、溫度、離子強度和初始濃度為6、25℃、0.05mol·L-1和50μg·L-1時,二氧化錳+殼聚糖改性沸石(ZCM)對Hg2+的去除率高達99%,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一、汞的危害與沸石作用汞是一種劇毒物質,汞及其化合物嚴重威脅著人體健康和自然生態系統。
  • 物炭淨化廢水中重金屬的機理
    Part 2 生物炭去除不同重金屬的效果及機制生物炭去除水中重金屬往往存在多種耦合的去除機理,包括共沉澱、官能團絡合、靜電吸附以及離子交換等(圖2)。生物炭的內源含氧陰離子可以通過沉澱作用固定重金屬,此外,生物炭表面的負電荷以及官能團可以通過靜電吸附以及絡合作用吸附固定重金屬。
  • 斜生柵藻用於生物吸附脫鹽
    與其他藻類培養時間較長(16天)的研究相比,該研究表明吸附和吸收都有助於NaCl的去除,但是吸附起著更重要的作用。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1–30分鐘)吸附完成,並且在接觸時間短時,通過吸收去除的鹽可以忽略不計。Langmuir等溫吸附模型可以更準確預測NaCl的吸附,這表明藻類表面上形成了單個分子層。FT-IR分析進一步證明了斜生柵藻細胞壁上的不同官能團可以有效地結合Na +和Cl-。
  • 活性炭吸附處理含酚廢水的應用研究
    浦士達活性炭活性炭吸附苯酚的機理主要有:π-π色散力相互作用、供體-受體模型、靜電相互作用、溶劑效應等,但這些機理尚有爭論等溫吸附模型可用於擬合吸附量隨濃度的變化,液相吸附通常引用氣相吸附的公式,部分出於經驗性推廣,其機理仍有待研究。活性炭吸附液相中酚類物質最常用的有 Langmuir、Freundlich 和 Redlich-Peterson 模型,此外還有 Toth、Dubinin-Radushkevich、Temkin 等許多模型。
  • 改性活性炭吸附處理含鉻電鍍廢水的研究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 要:分別採用硫酸和雙氧水對活性炭迚行改性,測定了改性後活性炭的表面面積和含氧官能團數量,以改性後的活性炭為吸附劑,用於處理含鉻電鍍廢水。考察了 pH 值、吸附時間和吸附劑用量等對 Cr(VI)去除率的影響,並研究了其吸附等溫線。
  • 想摸透環境材料吸附機理,這4種手段必不可少
    2020年中國環境礦物材料創新發展大會暨第十四屆中國凹土高層論壇將於10月9-11日在江蘇盱眙舉辦,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粉體技術網」   由於環境吸附材料和吸附質種類繁多、性質各異,吸附特性和機理都有所不同。吸附特性是外在表現,吸附機理是內在的控制因子,是掌握吸附的關鍵。吸附劑和吸附質的基團決定了吸附機理。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團隊|WO3/C電極對鈾(VI)贗容性去離子的研究
    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環境(EPA)的規定,鈾在水中的最大允許濃度為30μg·L−1。因此,鈾的去除和回收對放射性廢水處理和核能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目前對U的去除方法有化學沉澱、膜分離、溶劑萃取、離子交換、吸附等。但上述方法還存在一些缺點,如低濃度下去除能力差、膜易汙染、殘留溶劑處理困難、能耗高、離子交換能力有限、吸附效率低等。因此,極需一種成本效益高和能源效率高的方法從放射性廢水中去除分離鈾。
  • FESE:中央民族大學陳慧英教授團隊 介電電泳輔助吸附法去除水中重金屬離子
    ,可以在低劑量吸附劑條件下,提高對Cd2+和Pb2+的去除率;可以在重金屬離子混合存在的體系中實現重金屬的高效去除,且在混合二元體系中,重金屬的整體去除率高於單一體系時的去除率之和;通過對DEP工藝後的膨潤土顆粒表面形貌和微觀結構表徵,初步闡明了ADS/DEP工藝提高重金屬離子去除率的機理。
  • ...的形態分布表徵及生物炭對Hg(II)去除機理探究—基於同步輻射技術
    圖2 BC900和FeCl3BC900對As(III)、As(V)、Cr(VI)、Hg(II)汙染修復效率對比;FeCl3BC900固定的As、Cr XANES圖譜及Hg EXAFS圖譜R邊擬合圖將上述六種鐵改性生物炭及300、600、900℃條件下高溫熱裂解製備的不改性生物炭用於模擬地下水中Hg(II)的汙染修復。
  • 淨水技術|兩種溫度下製備的香蒲活性炭對布洛芬的吸附性能比較
    因為在反應初期,吸附劑表面和溶液之間存在著吸附質濃度差,這會增加傳質推動力,從而促進吸附的進行;而隨著時間的增加,溶液中布洛芬的濃度不斷下降,吸附速率也會因此降低。利用準一級動力學模型、準二級動力學模型和顆粒內擴散模型對試驗數據進行擬合。
  • 哥測的不是BET,是氮氣等溫吸脫附曲線
    所以本文旨在理清對氮氣等溫吸脫附曲線及比表面積和孔徑分布計算的基本概念和相互關係,以及對應用時改採用何種計算方法及數據處理手段做一個簡明實用的總結。具體包括氣體吸附法測定比表面積原理,BET比表面積測定法,六類吸附等溫線類型,介孔回滯環,孔分布計算。
  • 活性炭對典型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筆者採用活性炭吸附法處理亞甲基藍、甲基橙、中性紅 3 種典型染料,分別從振蕩時間、pH、溫度三個角度對比研究活性炭對 3 種染料的吸附行為,並以常見熱力學和動力學方程對活性炭吸附過程進行擬合,對脫色機理深入探討,為活性炭吸附法深度處理印染廢水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 蛭石基功能吸附材料特點及製備技術
    吸附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水處理方法。鑑於活性炭成本高與再生困難等缺點,天然蛭石是典型的矽鋁酸鹽黏土,具有資源豐富、價廉易得、親水、層板帶負電荷、多級結構和物理化學性能穩定等優勢,蛭石基吸附材料是蛭石應用於環境領域的重要功能材料,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重金屬元素、磷酸鹽、氟離子、稀土離子、有機物等汙染物。
  • 研究發現錳離子摻雜鈣鈦礦單晶螢光動力學調控機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超快時間分辨光譜與動力學研究組(1110組)研究員金盛燁團隊在正二價錳離子(Mn2+)摻雜的單一CsPbCl3鈣鈦礦微晶中,通過改變激發條件,成功實現了連續、可逆、寬範圍、高穩定性的發光顏色調控,發現錳離子摻雜鈣鈦礦單晶螢光動力學調控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