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生柵藻用於生物吸附脫鹽

2020-09-12 環材有料

第一作者:Jing Wei

通訊作者:Li Gao;Ming Li

通訊單位:South East Water,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論文DOI:10.1016/j.desal.2020.114616




全文速覽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了不同的操作條件對幹的和新鮮的斜生柵藻從微鹹水中去除鹽的影響,以進一步探討藻類生物脫鹽過程的機理。實驗結果表明,在僅30分鐘的接觸時間內,鹽分去除率隨鹽度的增加而增加,這可能是由於從溶液到藻類表面的NaCl濃度梯度較高導致的。與其他藻類培養時間較長(16天)的研究相比,該研究表明吸附和吸收都有助於NaCl的去除,但是吸附起著更重要的作用。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1–30分鐘)吸附完成,並且在接觸時間短時,通過吸收去除的鹽可以忽略不計。Langmuir等溫吸附模型可以更準確預測NaCl的吸附,這表明藻類表面上形成了單個分子層。FT-IR分析進一步證明了斜生柵藻細胞壁上的不同官能團可以有效地結合Na +和Cl-。總體而言,與幹藻相比,新鮮藻顯示出更快的吸附動力學。


研究背景


海水淡化在解決全球淡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經有許多不同的脫鹽技術應運而生。儘管近年來已經出現了不同的替代淡化技術,例如正向滲透,膜蒸餾和電滲析,基於熱的過程和基於膜的過程(反滲透)仍然是兩種主要的海水淡化技術。這兩種技術提供了全球絕大部分的淡水產量,但是能耗較高。由於化石燃料是海水淡化的主要能源,因此,高能源消耗將導致高溫室氣體排放。

生物脫鹽是一種創新的基於不同的耐鹽生物體對鹽的吸收和吸附的脫鹽方法,與上述傳統的脫鹽技術相比,生物脫鹽系統具有更低的能耗,最小的環境影響和更少的工程複雜性。因此,它被認為是一種對環境更友好,更可持續的淡化工藝。

使用光合自養型單細胞生物(微藻類)從廢水中有效去除營養物質已得到廣泛研究,但是,關於將微藻類用於脫鹽目的的研究很少。斜生柵藻是一種常見的淡水微藻,已表現出對鹽脅迫的高度耐受性,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高繁殖率,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此外,在高鹽度環境中培養的藻類生物質具有廣泛的應用。

微藻去除鹽或金屬的機制通常分為兩類:新陳代謝依賴性和非新陳代謝依賴性。當鹽被藻類細胞吸收時,這是一個依賴於代謝的過程。但是,吸附與離子和分子在藻類表面上的物理粘附或鍵有關,這與代謝無關。已有文獻綜述了微藻去除金屬的機理,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細胞外細胞相關物質(例如多糖和粘液)和細胞壁成分(例如羥基和羧基)的吸附,這是一個非代謝且快速的過程。而第二階段是藻類細胞內部的吸收和積累,這是一個緩慢的代謝依賴性過程,涉及細胞內的生理和生化變化。以上討論表明吸收和吸附過程均有助於從微鹹水中去除NaCl。吸收過程將非常緩慢,整個培養過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至少10天以上),但是吸附過程可能會立即去除NaCl(幾分鐘到幾小時)。另外,來自藻類廢水處理廠的微藻粉(幹)和新鮮藻類殘留物或提取油後的藻類生物質殘留物可直接用於吸附,與長期培養新鮮藻類相比,所需的時間和精力更少。主要的除鹽機制在確定藻類生物脫鹽效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以前尚未對其進行系統地研究。

這項研究調查了不同操作條件對斜生柵藻吸附鹽的影響,從而為除鹽機理提供了更好的觀點。此外,還通過實驗和模擬方法比較了乾燥藻類和新鮮藻類之間的吸附性能。結果將有助於基於藻類的生物淡化系統的設計,並為進一步將藻類生物質再利用提供機會。



圖文導讀


圖1顯示了不同鹽度對30分鐘接觸時間下斜生柵藻脫鹽率和NaCl去除的影響。隨著鹽度的增加,幹藻對NaCl的去除增加,在新鮮藻中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較高的鹽度導致從溶液到藻類表面的NaCl濃度梯度較高,從而促進了NaCl的擴散和藻類吸附。還可以看出,當鹽度為2.8 g L-1時,幹藻對NaCl的去除率和脫鹽率略高於新鮮藻類。但是,隨著鹽度增加,新鮮藻的吸附高於幹藻。

圖2顯示了不同數量的幹藻和新鮮藻的脫鹽率和NaCl去除率。在不同幹藻劑量的實驗之間沒有顯著差異。這種現象可能是由於幹藻傾向於凝集成大的藻類聚集體,這直接影響了幹藻與鹽溶液的混合和接觸面積。對於新鮮藻,NaCl去除率和脫鹽率均隨藻的劑量的增加而增加。結果清楚地表明,新鮮藻比幹藻具有更高的吸附能力,這是由於新鮮藻具有更多的吸附位點。



溫度對斜生柵藻吸附NaCl的影響如圖3所示。可以看出,在不同溫度下,NaCl去除率和脫鹽率的變化趨勢相似。對於幹藻,當溫度從15°C升高到30°C時,NaCl的去除率和脫鹽率均略有增加,然後在35°C時迅速下降至最低值。對於新鮮藻類,當溫度從15°C升高到25°C時,NaCl的去除和脫鹽速率相對穩定。在25°C下達到最大的NaCl去除量和脫鹽率。當溫度高於25°C時,NaCl的去除和脫鹽率都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這可能是由於高溫促進了脫附。

接觸時間對斜生柵藻吸附NaCl的影響如圖4。可以清楚地看到,對於幹藻,0-60分鐘,NaCl的去除率和脫鹽率均穩定下降,但差異並不顯著。60分鐘後無明顯變化。該結果表明,幹藻在大約1分鐘內完成了NaCl的吸附。與幹藻相比,新鮮藻顯示出更好的脫鹽性能。接觸時間對新鮮藻吸附NaCl沒有顯著影響,在30分鐘時達到最大的NaCl去除量和脫鹽率。上述結果進一步證實,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即可達到完全吸附,但吸收後所去除的鹽並不明顯,因為新鮮藻類所去除的NaCl在120分鐘內變化不大。



為了研究斜生柵藻的吸附機理,進行了吸附等溫線模型的擬合。可以看出,對於幹藻和新鮮藻吸附NaCl,Langmuir等溫線吸附模型均具有較高的相關係數,這表明與Freundlich等溫線吸附模型相比,Langmuir等溫線吸附模型對斜生柵藻NaCl吸附的預測更為準確。這一結果表明,一個活性吸附位只能吸附一個分子,在吸附過程中藻類表面更容易形成單分子層。



圖6顯示四個光譜具有相似的趨勢,並且與NaCl吸附之前相比,NaCl吸附之後的透射率更高。FT-IR分析結果表明,相關的官能團有效地參與了吸附過程。果膠是斜生柵藻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中,-OH,-COOH和醛基等果膠的特性官能團,可以與Na+有效結合。此外,蛋白質也是細胞壁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醯胺I,醯胺II和醯胺III是帶正電荷的蛋白質的特徵性官能團,可以與Cl-有效結合。以上討論表明,斜生柵藻細胞壁上帶電的官能團在吸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直接影響脫鹽性能。



總結與展望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了不同的操作條件對乾燥的和新鮮的斜生柵藻從微鹹水中脫鹽的影響,以探索藻類生物脫鹽過程的機理。在較短的接觸時間內,隨著鹽度增加,從溶液道藻類表面的NaCl濃度梯度增加,導致了鹽分去除率的增加。與另一項在相同溫度和鹽度下但培養時間為16天的研究相比,這表明吸附和吸收都有助於NaCl的去除,但是與吸收過程相比,吸附起著更大的作用,並且不需要更多的反應時間。吸附等溫模型擬合結果表明藻類表面上形成了單個分子層。FT-IR分析進一步證明,斜生柵藻細胞壁上的不同特徵性官能團可以有效地結合Na+和Cl-。儘管幹藻和新鮮藻的NaCl吸附機理相似,但新鮮藻類的除鹽效率高於乾燥藻類。以上結果可以促進藻類生物淡化系統的設計。

來源:公眾號「環材有料」

讓環境走進材料,讓材料融入環境,公眾號「環材有料」發布最新環境材料最新科研動態信息!

相關焦點

  • 濾膜與生物陰極微生物脫鹽細胞結合用於淨化市政汙水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清華大學左魁昌等人發表濾膜處理汙水方面的文章,將中空纖維微濾膜與生物陰極脫鹽細胞相結合。將汙水連續的流經厭氧陽極與好氧陰極,由中空纖維微濾膜過濾最後到達膜的中部,中空纖維微濾膜-生物陰極微生物脫鹽細胞吸取了傳統的厭氧/好氧過程,膜反應器,電化學脫鹽技術的優點,在105天的運行中實現了有機物,懸浮固體,鹽的高效去除。
  • 分層多孔碳用於微鹹水的高性能電容脫鹽
    本文要點:生物質衍生的分級多孔碳為綠色和經濟地製備用於鹹水淡化的材料成果簡介 電容去離子(CDI)作為一種節能且有希望的微鹹水淡化技術,相對於常規方法(如熱蒸餾,超濾和反滲透)具有優勢。但是,由於電極的鹽吸附能力的限制,CDI技術只能處理低鹽度水,未得到廣泛應用。具有優異的除鹽能力的這種材料的製備的複雜性和高成本也阻礙了CDI技術的商業化。為了克服CDI技術中的這些障礙,本文通過將生物質與活化劑混合後進行的簡便,經濟和綠色煅燒而製備的分級多孔碳(h-PC)。h-PC電極顯示出83的出色的鹽吸附能力(SAC)。
  • 三維有序層級多孔非碳電極用於高效電容脫鹽海水淡化
    近年來,一種新興的高效、低成本、規模可調節的脫鹽技術,電容去離子技術(Capacitive Deionization,以下簡稱CDI)逐漸發展起來。它運用電容器原理將海水中的離子在外加電場下吸附到電極材料表面,從而實現了海水淡化。因此,電極材料作為核心部件,對CDI的性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3D分層結構表面的同軸電紡超疏水納米纖維膜用於長期膜蒸餾脫鹽
    在長期(1個月)直接接觸MD試驗中,以3.5wt%NaCl溶液為進料,在鞘層施加4wt%SiA的最佳溶液負載時,水蒸氣通量和脫鹽率分別達到14.5L/m2h和99.99%。使用通用同軸靜電紡絲製備的ENMs在直接接觸MD脫鹽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納米結構的rGO複合C2N材料作為流動電極優化脫鹽性能
    但在脫鹽過程中,流動電極漿液的導電性差以及容易堵塞會限制脫鹽性能。本文將C2N@rGO材料製備成流動電極,通過形成導電網絡,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去離子過程中活性粒子的數量,解決了通道堵塞問題並且提高了除鹽性能。該合成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積、豐富的微孔、高N摻雜和可調諧的石墨化結構,可以進一步提高原製備電極的脫鹽性能。
  • Advanced Science|電池電容耦合助力CDI脫鹽
    電容去離子(CDI)技術具有效率高、易再生和易維護等優勢,在脫鹽、離子分離和氮磷回收等領域受到廣泛關注。以活性炭為代表的碳基電極在電容去離子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以雙電層吸附機制主導的碳基電極存在脫鹽容量低、穩定性差等問題,基於法拉第機制的新型電極具有脫鹽容量高、電荷效率高和無同離子排斥效應等優點,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
  • 「一種用於選擇吸附六價鉻的吸附劑」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發明了一種用於選擇吸附六價鉻的吸附劑,近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一種用於選擇吸附六價鉻的吸附劑,專利號:ZL 201110212531.3,發明人:鄭易安 王愛勤)。
  • 第四屆「電容去離子及電吸附」 國際會議在京召開
    國際電吸附技術工作組成立於2014年5月,其主要任務是發布電吸附相關定義、測試指南,促進全球相關研究者的交流與合作,推動電吸附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電容去離子及電吸附」國際研討會此前已在荷蘭、德國和韓國舉辦三屆,由電吸附技術國際工作組對會議進行科學指導。
  • 生物樣品中生物素的酶聯免疫吸附分析兩種包被方法的比較研究
    生物樣品中生物素的酶聯免疫吸附分析兩種包被方法的比較研究 2014-09-18 17:07:00 來源: 瀏覽: 次 生物樣品中生物素的酶聯免疫吸附分析兩種包被方法的比較研究通過對用豬肺炎黴漿菌包被或用其兔抗體包被兩種方法的比較研究
  • 超高滲透性,脫鹽率達100%!登上《Science》子刊
    淡水是人類和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最寶貴資源之一,但由於人口增長,氣候變化和水汙染,淡水的供應越來越緊張。基於膜的脫鹽技術,包括當前最先進的反滲透(RO)技術已被證明是一種高效方法。然而,常規的聚合物RO膜仍然具有諸如抗結垢性低、選擇性差以及抵抗化學/熱誘導的降解的低穩定性之類的缺陷。因此,尋找和探索用於製造具有改進的滲透性、選擇性、化學穩定性和抗結垢性的新材料一直是科學家們不斷努力的目標。
  • 青島活性炭高吸附-低價格-工廠直發
    青島活性炭高吸附-低價格-工廠直發但不是所有的活性炭都能吸附有害氣體,只有當活性炭的孔隙結構略大於有害氣體分子的直徑,能夠讓有害氣體分子完全進入的情況下(過大或過小都不行),才能達到佳的吸附效果。目前市場上主要有竹炭和烏金炭類工藝品,烏金炭價格極貴,碘吸附指標僅為650毫克/克左右;竹炭類產品碘吸附指標也僅為700毫克/克左右。
  • 利用微生物燃料電池淨化汙水及脫鹽
    日前,美國化學會旗下的《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發表了一篇關於利用微生物燃料電池同步淨化汙水、產電和脫鹽的技術報告
  • 吸附銅鎳專用鰲合樹脂
    這不僅為離子交換提供了良好的接觸條件,縮短了離子擴散的路程,還增加了許多鏈節活性中心,通過分子間的範德華引力(vandeWaalsforce)產生分子吸附作用,能夠象活性炭那樣吸附各種非離子性物質,擴大它的功能。一些不帶交換功能團的大孔型樹脂也能夠吸附、分離多種物質,例如化工廠廢水中的酚類物。當原水含鹽量大時可採用電滲析、反滲透等工藝對原水進行預脫鹽處理。
  • 脫鹽工藝新進展:脫除海水中的鹽
    脫鹽工藝為人們提供大部分的飲用水,這個過程會產生富集的廢棄鹽水,而且通常這些廢水會排放回到波斯灣中。卡達大學(Qatar University)的化學工程師Benyahia認為,他找到了一種巧妙而高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他說,「我們的目標是要通過一種明智的方法解決兩個麻煩的環境問題,並生產有用的、有市場的產品,以部分抵消封存二氧化碳的成本。」
  • 溫州大學一教授給染料脫鹽 工業染料身價瞬間漲3倍
    溫州大學一教授給染料脫鹽 工業染料身價瞬間漲3倍 2017年04月14日 09:17:12來源:溫州晚報  據介紹,染料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化學品,可以用於工業生活中的多個方面,例如印表機,水性筆或是織物印染。根據含鹽量的不同可以分為有鹽(高鹽、低鹽)染料和無鹽染料,前者屬於低純的染料,是比較低端的粗品,而無鹽染料屬於高純、精細高端的產品。因為染料中的鹽分會造成產品的使用壽命和產品質量的下降,因此廠家往往會偏向選擇無鹽染料。
  • 【技術解密】脫鹽水製取設備工藝方案賞析
    故根據用戶提供對除鹽水的要求,本工藝設計採用了國內外目前較為先進的反滲透的生產脫鹽水處理工藝,來滿足生產的需要。根據用戶提供原水水質情況;生產技術要求和脫鹽水的技術參數,為設計方案依據,以我國目前在用脫鹽水方面的,工藝、設備實際情況,結合在脫鹽水生產工藝系統工程中的成熟經驗,設計、提供較為理想 、投資省、使用方便的生產制水的處理工藝、設備、製造、安裝、調試的一條龍技術服務項目。
  • 單原子催化,用於生物分析也出色
    通常情況下,可以用多種方法檢測DA(如光譜法、質譜法、液相色譜法、電化學法等),其中電化學傳感器因靈敏度高、成本低、響應快以及易於實現高容量檢測等諸多優點被廣泛用於檢測DA。儘管先前的報導已經實現了DA低濃度(pM)的檢測,但必須要使用貴金屬(如Au)或生物捕獲分子(如核酸、適體、酶),這不僅增加了製造的複雜性,還增加了檢測成本並限制了可擴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