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朱琨
核心提示|此前還頻頻被市民曬上網的「藍天白雲的鄭州」,這次要被「史上最差成績」打臉了!5月,鄭州空氣品質全國倒數第二,這不僅是鄭州第五次進入「倒數十名」,而且是其最差成績。大河報記者了解到,氣象擴散條件「流年不利」固然是客觀存在,但減排才能讓空氣「優良」也是不爭的事實。
排名:鄭州今年第五次進入「倒數十名」
環保部日前推出新數據,5月全國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中,鄭州的空氣品質排倒數第二,就連「老牌差生」邢臺都好過鄭州,僅比唐山好一點。
今年以來,鄭州市空氣品質排名接連走低,以往都是倒數第九、第十,今年一落再落,差到「幾乎沒有朋友」。
數據顯示,全國最差陣營中的京津冀區域空氣品質均有所好轉,相形之下鄭州走慢了。
數據:今年還沒有出現一個「優」
記者昨日從環保部門獲悉,鄭州市今年前5個月空氣品質與去年同期相比,PM10和PM2.5濃度分別升高17.7%和22.1%;相比2014年56天的優良天數,今年銳減到27天。
是什麼拉低了鄭州的排名?記者查詢實時監測數據發現,主要是中度、輕度汙染天氣佔比居高不下。比如5月,僅有一天中度汙染,其餘為輕度汙染及以下天氣,截至前日,鄭州市今年還未出現一個「優」。
環保局稱,根據省氣象局的數據分析,今年以來,冷空氣多從東路影響我省,在我省中東部地區形成近地面的逆溫層,十分不利於汙染物擴散。而鄭州今年靜穩天氣指數明顯偏高,特別是5月比去年同期高近一倍,大氣汙染擴散條件明顯偏差。更嚴峻的是,預計今年夏季我省霧霾天氣會較往年同期多發,將主要集中在許昌及其以北地區。
但其負責人也坦承,根本上還是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太大造成的。
鄭州大學環境科學研究院教授張瑞芹表示,目前鄭州市減排三分之二,才可能有感官相對舒適的空氣品質狀態。
質疑:圍繞監測點治理是為「數據好看」?
記者了解到,為了提高成績,鄭州市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制定了重點區域綜合整治方案,目前8個檢測點周邊共治理約25平方公裡,排查汙染源共561個,已完成治理476個,完成率73.6%。對此,有知情人質疑:圍著監測點治理是否只是為了「數據好看」?
相關人士解釋說,鄭州市目前的八個監測點選擇的都是汙染排放相對密集或者人口居住相對密集的區域,重點治理客觀上可能會使「數據好看」,但也是重點治理的區域。
「北京市公布數據的監測點也是八九個,但是城市監測點已經有50多個。」張瑞芹表示,城市在發展,監測也必須精細化,要根據城市擴張和布局進行新的點位布設,因為城市空氣品質「我們自己得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