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為了進一步突出主業、提質增效,陝西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陝金控)圍繞「瘦身壓減」和「化解風險」兩大攻堅戰,開展了全面清理、退出和資產盤活。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陝金控已完成「壓減」退出37戶關聯企業股權;資產總額達280.48億元,淨資產達101.78億元,同比保持平穩增長;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35.4%,近三年利潤年均增長35%以上。
明明是在做「減法」,為何資產規模不減反增?為何效益不降反升?
過去三年,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防範化解風險的要求,新一屆黨委班子審時度勢,積極調整,牢牢把握集團戰略調整和發展轉型的主動權和方向盤,抓住制約全局主要矛盾,變被動為主動,部署了一系列重點推進任務。2018年5月15日,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丁德明在集團1—4月經營管理情況分析會上說,「按照集團黨委要求,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提質增效做『加』法,重塑金融生態新格局,同時,要在存量業務上做『減』法,尤其是『非主業、非控股、非牌照、沒有實際管控力』的所屬企業中做『減』法,要高度重視資產的清收、保全,竭盡全力減少國有資產損失。」
三年來,陝金控通過深入剖析問題、重新自我定位,直面歷史遺留問題,大刀闊斧自我革命,重塑組織架構和體系,強化主體責任,積極化解風險,最大限度減少了國有資產損失,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紮實基礎,2019年集團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達到110.83%。
這其中,是智慧和膽魄在書寫著一個省屬國企的擔當和作為!
「瘦身壓減」促轉型
2018年之初,前期規模的快速擴張遺留下來的「疑難雜症」顯露無遺——主業不突出,管理缺位,低效無效資產佔比大,資本運行效率低下。面對這些問題,陝金控領導班子開始謀篇布局,全力實施「瘦身壓減」戰略。在制定了「回歸主業」大政方針後,「瘦身壓減」成為必然選擇,只有「瘦身壓減」才能「輕裝上陣」,踏上回歸金控本源之路。
2018年7月,陝金控內部悄悄啟動《陝西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盤活資產 提質增效」專項行動方案》,旨在摸清家底、優化資產結構,推進存量資產盤活,促進集團向綜合性市場化金融控股集團轉變。
為全面推進「瘦身壓減」工作,2019年以來,陝金控決定對集團系統非主業、經營不善、投而不管、不具備資源優勢、合作無實質進展的項目投資進行清退。採取定目標、定時限、定責任的方式,定期召開壓減工作會……推進低效無效資產清退工作,合計下達「壓減責任清單」三批。
經過艱難談判和耗時博弈,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同意退出股權,完成了工商變更事宜;某敬老服務有限公司完成清算註銷,陝金控累計收回投資款583萬元;某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提前交讓股權,退回首期股權轉讓款847.54萬元。最新數據顯示:陝金控已累計完成「壓減」退出37戶,優化了集團資產結構,盤活了存量資產,推進了集團高質量轉型發展。
「緊關閘門」勇擔當
由於特殊歷史背景,陝金控曾經走過一些彎路,遇到過一些挫折和壓力。
陝西金開貸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開貸)成立於2014年,註冊資本8000萬元,陝金控佔股56.25%。創建初期,金開貸著力打造陝西「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模式,積極探索普惠金融發展路徑,曾一度成為我省創新金融發展的名片。截至2017年底,平臺累計註冊人數5.7萬餘人,且來自全國各地。
然而,隨著2018年網貸行業不斷「爆雷」,行業風險事件頻發。受擔保行業亂象等多重因素影響,金開貸也難於倖免。
作為金開貸的國有控股股東,陝金控無法迴避問題,本著「堅決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和群體性事件」的原則,陝金控於2018年初,要求金開貸立即停止網貸平臺業務,防止風險擴大,並及時完成合規整改工作。截至2020年10月底,金開貸平臺已實現存量項目全部退出,項目壓降幅度為陝西首位;為了不引發系統性風險,金開貸足額計提了撥備,保障了廣大投資人的合法利益;陝金控成立了專門的清收工作小組,實行「一企一策」,全方位、無死角地篩查風險項目情況,找準「痛點」精準切入,精準排雷,全力降低損失。
一系列舉措的相繼推出,使金開貸風險化解工作取得實質性重大進展,風險問題基本出清,為助力全省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隨著追償工作的開展,相當部分的投資款項有望收回。
「主動作為」塑形象
成立九年多的時間裡,陝金控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在業務板塊不斷擴充、資本規模迅速增大的同時,也發現了一定的風險隱患。
2018年以來,歷史上形成的一些合作項目風險開始顯現,特別是一起銀行貸款擔保代償及少數股權代持擔保公司的涉訴案件。
為全力挽回代償損失,陝金控凝聚智慧、開拓創新,組建資產處置團隊,多方查找資產線索,拓展處置思維,綜合研判多種資產處置方案,依託專業力量,在司法機關的依法辦理下,截至目前,已掌握的有效資產可覆蓋集團的代償損失。
股權代持擔保公司由於歷史成因複雜,經營管理不到位,近年來逐步成為陝金控的風險隱患之一。陝金控新的領導班子反應迅速,秉承「回歸事實本源,所持股權『怎麼來、怎麼回』,先易後難、一企一策、嚴格防範次生風險」原則,開始全面清退代持擔保公司。
截至目前,陝金控已經將合作的擔保公司從最初的8家減少到4家,還有2家已協商達成一致意見,正在辦理退出手續。持股金額從最初的58億元減少至9.4億元,股東責任風險大幅下降,未造成一筆實質損失。
可以看出,陝金控代償風險得到了全面平抑和有效控制,已代償的資金隨著處置工作的推進將轉化為有效資產,代持擔保公司的清退確保了未來能夠「輕裝上陣」。
回顧化解歷史風險的過程,陝金控在堅決守護國有資產的同時,重塑銳意改革、勇於擔當、忠誠守信的國企形象,業內美譽度進一步提高,合作夥伴、金融機構、評級機構對陝金控未來發展的信心更加堅定。
「重塑體系」築根基
陝金控從歷史的經驗中總結出,構建強大的風控體系才是防範風險的根本。
2020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對金融控股公司的風險管理提出了更具體要求。從短期來看,所有金融控股公司將面臨監管壓力,急需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和水平;從長期來看,具備核心競爭優勢的金融控股公司將脫穎而出,成為未來金融控股行業真正主導者。
陝金控意識到強烈的危機感,一方面要加緊處置歷史遺留問題,一方面要從制度上築牢安全閥,著力打造風險防範的制度體系。
通過建立健全公司風險管理制度,全面摸排業務操作流程,在釐清風險類型和風險控制點的基礎上,進一步規範了集團系統百餘項業務的決策層級、決策權限和審批流程。制定實施了30餘項風險管理制度,形成了「三橫兩縱」矩陣式風險管理體系+建立了一支專業化風控人才隊伍+一系列風險管理制度的全面風控體系。
為不斷強化對系統風險的管控,陝金控充分利用量化風險管理工具和信息科技手段,構建起了「統一風險認定、統一風險分級、統一風險監控以及統一風險認識」的「四統一」風險管理模式,形成由事後風險控制向事前風險預防的轉變,實現了風險管理和業務發展的全面融合。
全面風控體系的搭建,正在全力保障著陝金控經營管理工作的健康開展,已然成為陝金控「鴨翼」戰略的堅強堡壘。
陝金控曾經走過的彎路和遇到的挫折,既是沉痛教訓,又為其未來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截至目前,陝金控歷史風險已得到全面有效控制,「壓減瘦身」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全面風險防控體系穩固運行,陝金控步入了健康軌道,輕裝啟程,履行了國有企業的使命和擔當,維護了地區金融穩定。 (劉豔芬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