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月球土壤是什麼味道,本來以為月球表面長期受太陽高能粒子周期性風暴及輻射,月球土壤味道聞起來應該類似我們曬完被子後暖洋洋的太陽味道,果然我大意了。
那麼月球土壤到底啥味道,其味道還得從上世紀70年代說起,主人公叫做哈裡森·哈甘·傑克·施密特博士(Dr. Harrison Hagan "Jack" Schmitt,生於1935年7月3日,美國地質學家、太空人、參議員,是第十二個踏上月球的人)。
1971年8月,哈裡森-施密特被選擇執行阿波羅17號任務。(阿波羅17號(Apollo 17)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計劃中的第十一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六次登月任務,這也是是阿波羅計劃中最後一次任務。)
1972年12月7日,阿波羅17號登月艙於由土星5號火箭運載升空,小組由指令長尤金-塞爾南、指令艙駕駛員羅納德-埃萬斯和登月艙駕駛員哈裡森-施密特組成。
1972年12月11日降落在金牛座利特洛峽谷,兩名太空人(塞爾南和施密特)在那裡進行了三次月面活動總計時長22小時,並採集了243磅的巖石。
由於月球土壤非常細小和乾燥,塵土會沾染在各種東西上,在他們第一次完成月球漫步回到登月艙之後,太空衣上帶回了很多月塵。
當施密特回到登月艙摘下頭盔時,對灰塵有很大的反應,他的鼻竇和鼻腔都腫了,症狀在幾個小時後才得到緩解,他通過無線電向休斯頓的任務控制中心用痛苦的聲音說它來得相當快,這也是第一次記錄到外星塵土感染案例—外星花粉熱病例(類似過敏性鼻炎)。
哈裡森·施密特曾說:「我只能說,每個人對這種味道的即時印象是火藥的味道,而不是那種『金屬味』或『辛辣味』,在我們的記憶中,火藥味可能比其他氣味更容易被記住。」
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接觸到月球塵土之後,也會出現不適的症狀但程度較低,施密特表示有可能是自己的身體對月塵產生了一些免疫。
而阿波羅11號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在1969年執行第一次載人登月任務阿波羅11號時在尼爾·阿姆斯特朗之後踏上月球的人)曾回憶說:「你在月球上待的時間越長,從頭盔到靴子上覆蓋的月球塵土就越多,我認為灰塵可能是我們在月球上進行操作的最大障礙之一,我們可以克服除灰塵之外的其他生理、物理或機械問題,但是我們無法避免月球土壤塵埃,這些塵埃無孔不入,嚴重威脅到了飛船的運作和太空人的安全」。
奧爾德林記憶中,在阿波羅11號任務期間,月球上的土壤灰塵弄髒了太空衣和裝備,聞起來「像是燒焦的木炭,或者類似於壁爐裡的灰燼,尤其是在上面灑點水的時候。」
太空人都說月球聞起來有一股火藥味,雖然他們並沒有刻意去聞月球什麼味道,據統計,在各國數次登月過程中,太空人共收集了842磅(382公斤)的樣本,給人類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研究月球性質和結構的詳細物理數據。
根據太空人們的回憶和記錄,或許月球土壤就是火藥味的,但新的問題來了,當太空人回到地球上時,月球塵土聞起來並沒有什麼味道。
在休斯敦的月球樣本實驗室中儲存著很多月球土壤塵埃,某個月球樣本管理員用雙手捧著沾滿月塵的月巖聞了聞,他表示聞起來並沒有一股火藥味。
沒有人知道確切原因,或許有可能是月球塵土在登月艙的氧氣氛圍中「燃燒」,在有氧氣的環境下月球塵土被氧化,與燃燒很類似,月球塵土的氧化時可能會產生一種類似燒著的火藥味。
而在回到地球時無異味也有可能是因為阿波羅太空人從月球帶回的巖石樣本一直與潮溼、含有氧氣的空氣接觸,任何有氣味的化學反應都早已結束了。
根據兩名太空人的部分有關月球土壤的信息我們就暫且認為月壤聞起來就是火藥味,火藥味大家應該很熟悉,也就是過年燃放鞭炮的味道。
反過來再看古人總是望月思故鄉,他們思的是團圓,將過年團圓時的鞭炮味與月亮的火藥味相互聯繫起來,似乎一切冥冥中自有定數。
最後我們盼望且祝願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攜寶而歸,或許將來我國科學家能夠清晰定義月球土壤到底是什麼味道!
歡迎轉發留言,若有問題還望指正糾錯,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