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常所吃的「乾貝」其實主要是海扇蛤科及江珧蛤科這兩種「軟體動物門雙殼綱」動物發達的「閉殼肌」。而透過乾貝的纖維紋路及表面裂痕大致可作為辨別乾貝真偽的方法。
除了明蝦、天使紅蝦、大閘蟹等海味外,鮮甜肥美的「乾貝」更是不少高檔料理店的常見客!不過但我們平常吃的乾貝究竟從哪來?又到底是真是假呢?
我們平常所吃的「乾貝」其實不是一種生物,而是少數「軟體動物門雙殼綱」動物發達的「貝柱」,也就是「閉殼肌」,將其切割下來之後就成為乾貝。
閉殼肌的主要作用是透過其收縮來控制外殼閉合。以蛤蜊、淡菜這類雙殼綱貝類的閉殼肌來說,一般就有前閉殼肌與後閉殼肌兩條,而每次我們吃完常剩下、拔不起來的圓形肉柱,便是其中一條。

閉殼肌的構造在於協助雙殼綱貝類外殼開合
而我們在壽司店或燒烤店常吃到的海扇貝、腰子貝等較大的乾貝肉柱,則多來自於「海扇蛤科」及「江珧蛤科」這兩種大型貝類。其閉殼肌通常只有一個,構造也會較為肥厚強壯。

海扇貝其閉殼肌通常只有一個,其肌肉構造也較為肥厚強壯
扇貝藉由強壯的閉殼肌控制雙殼快速開合,藉以帶動水流以快速移動並躲避敵人攻擊。
不過市售乾貝價格百百種,從一顆好幾百元,到吃到飽火鍋、燒烤出現的乾貝吃到飽都有,甚至過去便曾有媒體報導,有業者會以混合魚漿、魷魚透過人工調味製成仿乾貝,或是以次充好、用價格較為便宜的腰子貝取代每公斤將近上千元的海扇貝。
北海乾貝,是由牛角蛤取出的貝柱,也把它稱為「腰子貝」
在形狀上可以看出來:生乾貝的形狀是不規則的圓形;但腰子貝則像是豬腰子一樣是愛心型
以腰子貝、海扇貝二者來說,稱之為「乾貝」尚屬合理,只是等級有差異。但若遇上與魚漿或魷魚製成的仿乾貝,又該如何辨別呢?
其實透過乾貝的纖維紋路及表面裂痕大致可作區別。天然乾貝因為來自於二枚貝類的閉殼肌,纖維多會較細較明顯。此外,也會因為閉殼肌的肌束分布,使之橫切面表面呈現不規則的裂痕。而仿製乾貝,因多是由一定的製程模組合而成,除了切口會較為平滑、紋路工整外,大小也會幾乎呈現一致。

真乾貝表面會有較不規則的裂痕出現
簡單透過這些外觀差異,雖可辨別乾貝的真偽。但隨著網路購物日漸發達,不少消費者也常在直播平臺上喊價購買新鮮海產,在實際取得商品前,對產品資訊的掌握也變得更加困難。為此也建議消費者在下訂前,除了多花點時間與賣家確認產品資訊,也應儘量挑選較有信譽的網路賣家,並避免來路不明貨品,以避免後續消費爭議。
———歡迎關注 感謝分享———
溫馨提示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獲取全球農食科技資訊
編者微信:44625633
微信與網站廣告業務請諮詢
info@growincity.com
你若喜歡,隨手點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