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員:超遠程極地航線很便捷 但輻射很傷人

2020-12-06 民航新聞

  民航資源網2018年3月13日消息:據彭博社報導,作為

漢莎航空空客A380

的副駕駛,特雷西婭·埃伯巴赫(Theresia Eberbach)在決定執飛航線時通常會考慮很多因素:時間、目的地和離家多久等。此外,她還會考慮一個許多其他飛行員想不到的因素:執飛這次航班要受到多少輻射。

  高層大氣中一直存在電離輻射,在這裡,我們習以為常的大氣保護層異常薄弱。當飛機處於巡航高度時,太陽周期性射出的粒子和宇宙輻射強度是地面的一百多倍。

  機組人員的工作環境已經充滿大量輻射,而日益增長的極地及超遠程航班的數量可能使他們面臨的環境更加糟糕。從德國到東南亞的航線可能與德國到美國西部的航線同樣長,但風險卻非常不同,因為後者要飛越極地。

  特雷西婭說:「飛往洛杉磯或舊金山的航線是我們航線網絡中輻射量最大的,而飛往新德裡或新加坡航線的輻射量是它們的約1/3。」特雷西婭還是德國飛行員工會抗輻射工作組的副主席。

  做飛行員必須經受輻射

  根據美國國家輻射防護及測量委員會的報告,航空公司僱員面臨的輻射大於放射科工人或核電廠工程師面臨的輻射。這種輻射的測量單位為希沃特(Sv),一次遭到4希或以上的輻射通常有致命危險。一個人做一次腦部CT掃描所受到的輻射約為2毫希(mSv,一希的千分之二),這是普通人日常生活8個月能受到的輻射總量。一般而言,一名美國飛行員或乘務員每年受到的輻射量最高可達到5毫希。

  美國航空的機長麥克·霍蘭德(Mike Holland)是美航飛行員聯合會(APA)的常駐「輻射專家」,他說:「我們的工作決定了我們必須經受輻射,要做飛行員就必須承受輻射。」

  除了極地航線的流行外,現代飛機技術也使航程達16小時到18小時的超遠程航線越來越多。這些航班不僅影響到機組人員,同樣也會影響到乘客。在極端例子中,比如航班遭遇極地風暴,一次航班經受的輻射水平可高達10毫希。但是,為機組人員的健康抗爭的人也表示,焦點在於節省時間、油耗和金錢的航空公司並不重視他們的聲音。

  乘務員協會(AFA-CWA)的行業保健專家朱迪斯·安德森(Judith Anderson)表示:「讓航司和監管機構做出行動很難。這種自然危害是看不見的,所以更容易被忘記,把注意力讓位給那些看起來更緊迫的事情。」

  飛越極地的航線早在1952年就已經出現,但如今它的熱度越來越高。航司非常希望執飛航程最短的航班,從而使收益最大化。連接美國、加拿大和香港、首爾、上海及北京等亞洲目的地的航線通常都會飛越北極,相比一般航線,這種航線節省的時間可達2小時。

  根據加拿大空管服務公司Nav Canada的數據,自從航司獲得飛越西伯利亞空域的權限後,極地航班的數量從2001年的幾個架次增長到2017年的17000架次。這些遙遠地區和北極圈附近的區域上空每天都會飛過幾十架次航班,其中包括從印度、波斯灣國家和歐洲飛往美國和加拿大西部的直飛航班。

  儘管經濟性很高,但極地航線也為航司帶來了挑戰:這些航線需要飛行員接受額外培訓、緊急降落時備降選擇很少,而且更可能出現通訊故障。

  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監測太陽的日冕物質拋射以及其他增加近地電離輻射的粒子活動。3月1日,NOAA發射了天氣衛星GOES-17,以增加對空間環境預測的精確度。衛星上還搭載了一個用以監測高能電離(輻射的主要來源)水平的傳感器。

  參與研發的物理研究員及教授克利福德·洛佩特(Clifford Lopate)表示,預測到那些飛越極地或近極地區域的飛機經受的輻射風險可能幫助航司向飛行員發出警告進行航線調整或降低飛行高度,從而降低那些經常執飛這些航線的機組人員所面臨的長期輻射風險。

  由於成本和技術限制,只有少數商業飛機載有輻射探測器。NOAA監測太陽活動並發出警告,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在特定情況下會制定飛行高度限制,但飛行員們還是希望能在駕駛艙內安裝可以探測到強烈太陽耀斑的警報系統。這樣的系統能幫助飛行員在遭遇惡劣情況時快速做出正確反應。

  在保護機組人員遠離輻射方面,美國的管制規定比歐洲少得多。

  一些航司表示自己採取了預防措施。澳航表示會在極地航班起飛前和飛行中監測耀斑現象,如有情況,就重新規劃航線避開極地區域;美聯航也稱每年會因為太陽活動而數次更改航線。

  2000年5月,歐盟出臺法規要求航司計算並記錄機組人員每年經受的輻射量。懷孕的機組人員通常會轉到地面工作或帶薪休假。根據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的研究,胎兒承受的輻射量不應超過1豪希。

  在美國,FAA建航司議「儘可能降低」機組人員經受的輻射標準。根據國際標準,FAA的建議是,在輻射環境內工作的人員,五年期間內,年均有效輻射量限制在20毫希,單個年份不超過50毫希。FAA還建議懷孕的機組人員與管理層溝通協商,確保經受的輻射量不超過建議標準。

  輻射量VS個人興趣

  安德森說大多數機組人員都沒有意識到職業中輻射的影響,因此很少關注。她說:「對我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孕期保護的需求。」

  航空公司飛行員協會國際聯合會(IFALPA)1月份發布的意見書稱,在極地或近極地區域飛行高度超過26000英尺的飛機應當安裝可探測到輻射率突然增長的設備,比如太陽耀斑通常就會使輻射量大增。此外,航司還應在招聘中告訴潛在僱員們輻射的情況,並為機組人員提供廣泛的教育項目。

  意見書稱:「在地面輻射環境中工作的人們面臨的輻射被成功降低,而飛行人員面臨的輻射水平仍遠高於其他行業,並且隨著現代航班的運營而增加。」

  特雷西婭一般每月執飛4次往返程航班。她認為飛行員需要更多培訓以幫助他們在做飛行計劃和飛行高度選擇時考慮到輻射因素。對於她來說,她會定期避開飛往美國加州的航班,以降低經受的輻射量。

  特雷西婭說:「這一直是個輻射量VS個人興趣的問題。很多人說『好吧,我聞不到輻射,看不到輻射,我不在乎,我就想飛洛杉磯。』」(李曉燕/編譯)

24薦聞榜

相關焦點

  • 上海紐約直飛航線回到上海 極地輻射引發擔憂
    12月10日,東航上海—紐約直飛航線首次載客飛越北極回到上海,這條極地航線不僅減少了轉機時間,而且能夠領略美妙的北極風光。但是,令一些商務旅客和空勤人員感到擔憂的是,北極航線高度過高,使得飛機暴露於大量的宇宙和太陽輻射之下,是否影響身體健康?
  • 太陽耀斑是如何來影響航線飛行員的?
    問:「我是一位高三的學生,我正在寫一篇關於太陽耀斑及其對飛行員的影響的研究論文。我知道輻射會對飛行員產生強烈的影響,但我不知道它是如何影響飛行員的 並且很難找到關於它的資料。」答:太陽耀斑產生電磁輻射在8分鐘後到達地球。
  • 空客A350-1000飛機:未來國際遠程航線的中堅力量
    根據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未來將紮實拓展國際航線網絡,重點增加至歐美航線航班密度,並增加南美、非洲航線。遠程國際航空客流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中國的國際遠程航空客流高度集中在主要市場和主幹航線,由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出發的國際遠程航線旅客量佔全國總數的67%,而歐洲和北美是我國遠程航線的主要市場,且主要集中在少數核心目的地。
  • 探秘天津航空遠程航線衛星氣象監測模型
    中國民用航空網訊:2016年5月以來天津航空連續開通了天津=重慶=普吉、天津=莫斯科、天津=符拉迪沃斯託克以及天津=重慶=倫敦四條國際航線。伴隨更多國際航線的開通,天津航空打開了國際化戰略轉型的新篇章。
  • 北極航線的誕生
    北極航線是現代航空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雖然其名稱是北極航線,但是是所有極地航線的總稱。這一航線大大縮減了洲際飛行的時間。因為地球是圓的,而飛行到同樣的經度在緯度越高的地方飛所需的時間越短。這樣不但節省燃油而且節省了乘客的時間。
  • 南航首次穿越北極上空的極地航路
    隨著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的大型波音777型2055號飛機今日(15日)十五時十三分安全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南航首次穿越北極上空的極地航路驗證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南航的這架飛機是北京時間十五日凌晨一點十三分從美國紐約起飛,往北飛過美國、加拿大領空,經過北極區域,再飛過俄羅斯、蒙古的新航路,經過十四小時飛行到達北京的。
  • 南航777機隊進行紐約航線極地飛行培訓
    民航資源網2014年7月9日消息:7月7日,南航新疆分公司飛行部針對八月份即將開航的廣州至紐約航線,組織全體人員進行極地至紐約航線培訓。這是南航開通的第三條北美客機航線,而且是由目前世界上最先進、舒適度最高的777-300型飛機執飛的第一條極地航班。培訓進行了一天,給全員宣貫了極地航線的注意事項。極地航線運行無論是對飛機還是人員的要求都非常高。要求了解地磁風暴、太陽風暴及無線電黑障對航空的影響,更要承受遠高於普通航線的磁輻射,並掌握極地航線中,磁不可靠區域飛行導航特點等。
  • 星宇航空為其遠程航線服務訂購17架A350XWB寬體機
    這家新成立的航空公司將使用此次訂購的飛機執飛其由臺北至歐洲及北美的高端遠程航線,以及部分精選的亞太地區航線的運營。  星宇航空創始人兼董事長張國煒表示:「我們非常高興籤署正式協議訂購空客寬體飛機。空客A350飛機結合了超遠程飛行能力,顯著的低運行成本和卓越的乘客舒適性,這也是我們決定訂購這一機型的關鍵因素。星宇航空致力於成為全球最佳航空公司之一。
  • 誰來決定飛機航線怎麼飛?
    問:你們如何選擇從A點到B點的航線?答:在迴避惡劣天氣和空中禁區的前提下選擇飛行時間最短的線路。空管部門會審查飛行計劃,也可能會根據分道航行的需要做些調整。問:為什麼從印度飛往美國的航線會飛越英國,而非中國或者澳大利亞?
  • 北京紐約極地航線試飛成功 頭兩次航班機票預定一空
    本報訊(記者侯振威)跨越極地往返北京———紐約之間再也不用經停了,再加上國航為了吸引旅客還打出了600多美元往返票價,因此,這一航班儘管要到9月27日才正式飛行,但是頭兩次航班的機票已經銷售一空,第三四次航班的機票也已經銷售了40%以上,這是國航副總裁張學仁在昨天透露的消息。
  • 飛行員考試航線飛機執照考試題庫-飛機一般知識
    飛行員考試app飛行執照考試訓練的綜合平臺在:百度手機助手搜索:飛行員考試飛行員考試綜合訓練平臺1、Why is it necessary to increase back elevator pressure to maintain altitude during a turn?
  • ...中國第32次南極考察隊上午凱旋-雪鷹 南極考察隊 極地 赫德島...
    上午10時,在位於上海的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國家海洋局與上海市政府舉行了簡樸而熱烈的歡迎儀式。  中國第32次南極考察隊2015年11月7日從上海出發,歷時158天,總航程3萬海裡,完成45項科學考察項目和30項後勤保障與建設項目。
  • 極地飛行的氣象條件
    大家知道,北極地區常年冰雪覆蓋,對流層高度與中緯度相比比較低,對流層頂高度平均只有8-9KM,而在極地航路上飛行的飛機其巡航高度大多在對流層以上平流層內飛行,所以宇宙輻射對飛行影響較大;航線上的低溫會造成燃油結冰。
  • 長波紫外線可穿透飛機風擋 飛行員需防範輻射
    據英國通訊社報導,研究表明,飛機風擋不能完全阻擋太陽放射的紫外線輻射,而飛行員在30000英尺的高度飛行1小時受到的長波紫外線UV-A的輻射量相當於20分鐘「曬黑沙龍」全身曬黑受到的輻射量。  科學家們在4月份進行了實驗,飛行員在午時左右駕駛索卡達TBM850渦輪螺旋槳飛機在聖何塞和拉斯維加斯兩地於不同高度飛行,科學家測量了駕駛艙內紫外線的輻射量,並把數據與曬黑沙龍內的一般輻射水平作比較,最後得出結論。
  • 陳卓林:培育飛行員,開闊航線,用一生為航空事業服務
    十幾年間,陳卓林教出了無數優秀的飛行員。1943年穩定之後,陳卓林成為"央航"總經理,開啟了中國航空運輸的籌備與建設。同年,陳卓林為國內開闢除了5條全新的航線,飛機駕駛員有絕大多數都是中國飛行員。與此同時,相關的電臺、電傳機線路等設備也在研發。
  • 雪龍號破冰船首次穿越北冰洋 開闢北極新航線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 北京時間17日,中國北極科考隊乘坐的「雪龍」號極地破冰船停靠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港。法新社說,這是「雪龍」號執行的第五次中國國家北極科考任務,卻是它首次停靠、也是中國科考隊首次正式訪問北極國家。
  • 民航飛行員受宇宙射線輻射 身體有不同程度損害
    民航飛行員受宇宙射線輻射新聞晨報   據京華時報報導 高高在上的飛行員是受宇宙射線輻射較多的人員這是記者從昨天召開的「輻射危害與防治高級研討會」上了解到的。  中華醫學會放射醫學與防護學分會李開寶教授介紹,自古以來,人類就受到天然輻射的照射,而大氣層是宇宙射線的天然屏蔽物。隨著空中飛行、採礦等人為活動的增加,天然輻射也在增強,尤其是民航機組人員在高空飛行時,受到宇宙射線的照射量較高。據介紹,人類接受宇宙射線的劑量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 桂林航空百色=桂林=北京新航線順利實現首航
    百色=桂林=北京航線的開通,是桂林航空首次通航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也是桂林航空進一步發揮區域航線網絡優勢,打造國內幹線與省內支線無縫連接式航線網絡的重要舉措。加緊復工復產,航線網絡布局實現新突破作為中國民航朝氣勃勃的新生力量,桂林航空開航四年多來,緊跟社會發展趨勢,適應市場動態變化,機隊規模由開航初期的3架增至目前的11架,安全飛行超10萬小時,運輸旅客590餘萬人次,由最初的11條航線、13個航點拓展至137條航線、69個航點,形成東至舟山,南至博鰲,西至西雙版納,北至瀋陽,覆蓋國內重點一二線城市的航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