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叫做「從前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其實這句話中的「慢」,代表的並不是時間,而是指過去交通、通信等都不發達,很多人一輩子也去不了幾個地方,自然而然的,也就很難結交很多的朋友,也很難遇到其他人,於是,在過去,人們談一場戀愛基本上就是結婚、生子,相伴一生,不像現在這般,一輩子可能會兜兜轉轉,遇到很多的人。當然,這其實也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於生活的一種感悟罷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當我們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發現時間似乎變得特別快,就好像上學的時候,總盼著趕快可以到寒暑假,可是卻覺得一天天過得很慢,而現在想要讓時間慢一點,卻感覺一天啥也沒幹就過去了。難道時間真的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變化?其實,這也是我們的心理作用罷了,科學家表示,事實上地球上的時間正在逐漸的變慢,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地球上一天的時間,正在逐漸變長。
當然,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需要上億年的時間可能才會感覺出來,而通過研究,科學家也發現,地球上一天的時間都並不是固定的,比方說現在一天是24個小時,可是在14億年之前,地球上的一天則僅有18個小時,而在地球誕生的初期,這個時間可能要更加的短暫。
這是什麼原因呢?經過研究,科學家發現在過去的14億年時間裡,地球上的時間平均每年多出來了0.00001542857秒,而這都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同時,也是地球的天然衛星——月球的作用,讓地球的自轉越來越慢,所以,地球上一天的時間才會逐漸拉長。
眾所周知,地球和月球之間,形成著一個看似穩定,但其實一直在悄然發生變化的地月系統,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月球被地球牢牢地抓住,圍繞著地球運轉,同時被潮汐鎖定。而從古至今,其實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其實一直都在緩慢地拉遠,當然,這種變化也是非常微乎其微的,不過時間久了,就會非常的明顯。
目前,月球每年大約以3.8釐米的距離遠離地球,而通過數據計算得知,14億年前地月之間的距離,要比現在近很多,所以,那個時候地球的速度也很快,導致自轉的周期僅約有18小時,而現在月球越來越遠,地球的自轉速度也越來越慢,或許未來再過幾億年,地球上一天的時間,就會變成25小時。
不過,這個推測也不是絕對的,因為除了月球對於地球的影響之外,地球上還會發生一些內部原因,影響到地球的自轉。比方說地質運動引發的地震,比方說在2004年,位於印尼蘇門答臘島的地震,導致地球上一天的時間縮短了6.8微秒。而在2011年的時候,又因為日本大地震,導致地球的自轉軸便宜了25釐米,同時,地球的自轉速度加快了1.8微秒。當然,因為慣性的原因,人類是根本感覺不到的。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與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