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早期有一個行星:忒亞,曾與地球發生碰撞,後來去哪裡了?

2020-10-03 鍾銘聊科學

在太陽系剛剛形成之初,太陽系內還有一顆類地行星,名叫「忒亞」,然而我們知道,現如今的太陽系內只有8個行星,分別是:金星,水星,火星,地球,木星,海王星,天王星,土星。那行星「忒亞」去了哪裡呢?

忒亞

大約在46億年前,當時的宇宙中還沒有太陽系的影子,只有一片直徑2光年左右的星雲物質瀰漫在這裡,而這些星雲物質很可能是上一代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炸後留下的。

對於天文學家而言,星雲物質又被稱為「恆星的搖籃」,這些星雲物質逐漸會在引力坍塌下逐漸匯聚在一起,最終形成星球。

距今46億年前,在現如今的太陽系周圍也發生著這一幕,星雲物質內的物質不斷撞擊,逐漸匯聚成了一個星球,而星球的質量越大,引力就越大,越能夠吸引更多的星雲物質撞擊自身,最終一點點吞併了這些星雲物質,形成了一個超大星球,這就是太陽。

太陽之所以會成為恆星,是因為太陽的質量足夠大,能夠催發自身核聚變反應,最終形成恆星。在當時的太陽系內,還剩下一些邊角碎料,這些邊角碎料形成了太陽系內的其他星球,其中就包括忒亞和地球。

在太陽剛形成之初,忒亞的軌道和地球的軌道很近,兩者在運行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一次碰撞。

我們知道,一塊直徑10公裡大的小行星就能夠引發地球生物大滅絕,而當時的忒亞個頭和如今的火星差不多,那它撞擊地球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事實上,由於忒亞的撞擊,導致地球也被撞碎了,而忒亞更是被撞解體了,一部分碎片留在了地球上,另一些碎片則飄散在了宇宙中,但由於地球引力的存在,這些碎片並沒有飛出去太遠,而是類似於土星環一樣圍繞著地球轉動。

後來,這些碎片又在引力作用下,逐漸匯聚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星球:月球。在希臘神話中,忒亞是十二提坦之一,也是剩下月亮女神塞勒涅的母親,所以該星球被命名為「忒亞」。

忒亞撞擊催發地球生命

事實上,如果不是忒亞曾經撞擊過地球,可能地球到現在也不會有生命誕生。這是因為在忒亞撞擊地球之前,地球的自轉軸比較正,導致地球像陀螺一樣轉動,使得地球環境一會兒酷熱難當,一會兒又寒冷異常。在一天之內,地球環境就可能經歷四季的變化。如此反覆的氣候變化,使得生命很難生存。

但是忒亞撞擊地球時,將地球的自轉軸撞歪了,使得地球有了穩定的四季變化,氣候變化較小,生物能夠在地球上存活。

另外,忒亞撞擊之後形成了月亮,而月亮使得地球自轉速度緩慢。在地球剛形成之時,地球的自轉速度很快,大約自轉一周只需要8小時。而在恐龍生活的時期,地球自轉速度就已經慢了許多,達到了23.5小時。現如今,地球自轉一周需要24小時,在未來地球自轉速度還會越來越慢,直到地球自轉一周的速度和月球圍繞地球公轉一周的速度相同,這在天文學中被稱為「主星和衛星相互潮汐鎖定」。

目前,地球已經完成了對月球的潮汐鎖定,而月球還沒有完成對地球的潮汐鎖定。

月球對於地球的影響非常深遠,除了影響地球自轉之外,還引發地球潮汐變化。在夜晚時,月球反射的燈光可以作為夜晚的照明使用,許多生物都利用月光在夜間活動。

由此可見,雖然忒亞曾經撞擊了地球,差點沒把地球撞碎,但最後的結果是正是因為忒亞的撞擊,才使得地球成為宜居星球,讓生命能夠在地球上得以出現。

我們人類能夠生活在這裡,也要感謝忒亞的那次撞擊。

總結

其實在太陽系形成之初,地球的環境並不如現如今那麼穩定,而是經常遭受小行星或者隕石的撞擊,但比較幸運的是,當時地球上很可能還沒有形成生物,同時這些小行星或者隕石中含水量較高,它們源源不斷地撞擊,像是源源不斷地為地球運輸水資源,最終和地球上原有的水資源匯聚在一起,形成了原始海洋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已經利用引力將附近軌道上的小行星,乃至行星都已經清理乾淨,所以目前很少有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發生,最近的一次還要數6500萬年前的那一次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

相關焦點

  • 太陽系早期曾有3個「地球」,另外2個去哪了?變成了「煉獄」!
    太陽系早期曾有3個「地球」,另外2個去哪了?變成了「煉獄」!從2009年開始,我國有多個地方出現了三個太陽的報導,其中包括內蒙古,黑龍江,北京等多個城市。太陽只有一個,為什麼會在天空當中出現三個呢?其實這是一種幻日現象,是在大氣陽光折射的情況下所出現的,只有中間一個比較大的太陽是真實存在的,其他另外兩個其實是一個幻象而已。如果在太陽系當中有三個太陽,那麼太陽系不就變成了劉慈欣三體小說當中的三體世界嗎?曾經就有科學家指出,在早期的太陽系當中並不存在三個太陽,但是卻有三個地球的情況,那麼太陽繫到底經歷了什麼?最終留下的只有這一顆地球呢?其他的兩顆又去了哪裡呢?
  • 太陽系早期可能有三個地球,後來它們哪去了?並沒有離開我們
    在科學技術的幫助下,人類終於走出了地球,看到了廣闊的宇宙。在宇宙面前,地球那麼小,地球所在的星系就是一個恆星系統,我們稱之為太陽系。 太陽系的中心是一顆恆星,其質量佔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它周圍有八顆行星。地球從內到外是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唯一的智慧生命行星。
  • 為什麼太陽系每顆行星都歪著轉,能正經一點嗎?抱歉這是祖傳的
    不只是地球,太陽系裡每一顆星星的自轉軸都是歪的,最誇張的天王星甚至還躺著轉,金星還是反著轉的,同樣在太陽系同一個黃道面上誕生,為什麼會千姿百態?下面簡單探討下。行星是怎麼誕生的?太陽系誕生最被廣泛接受的模型是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儘管我們無法看到太陽系誕生的過程,但從太陽系鄰近的區域觀測到了正在誕生的恆星與行星,根據宇宙學理論,我們可以將在宇宙的其它區域發生的過程來解釋太陽系的誕生過程。
  • 地球生命起源如何,是來自於彗星撞擊嗎?科學家又提出了新的觀點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太陽系還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星系,那個時候有著很多的彗星從太陽系邊緣而來,它們來到內星系之後,於各個行星發生碰撞,地球也遭到了彗星的撞擊,那個時候地球剛剛形成不久,還沒有水,彗星的撞擊給地球帶來了大量的水資源,同時將生命的種子也帶到了地球。
  • 太陽系早期有三個地球,另外兩顆哪去了?答案讓人害怕
    十幾億年後,宇宙塵埃在恆星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成為一顆圍繞恆星旋轉的行星。這時,宇宙中出現了一個新的天體系統,命名為——恆星系統。我們現在的太陽系是一個普通的恆星系統。一般來說,有序的太陽系一開始只是一個混沌星雲。由於周圍超螺旋的影響,衝擊波導致星雲中的一個高密度區域坍塌,從而形成了最原始的太陽。
  • 最新研究發現:太陽系早期存在一個神秘天體,會是「第九行星」嗎
    據報導,在近日的《自然天文學》雜誌上,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團隊發表了一篇最新的研究論文,表示在太陽系早期,曾經存在著一個大小和穀神星一樣的神秘天體,而且這個神秘天體上還曾擁有大量的水,那麼,如今它在哪裡呢?會是第九行星嗎?
  • 太陽系究竟是從哪裡來的?據說是這樣……
    關鍵詞1:太陽系的大家庭關鍵詞2:太陽系從哪裡來遠古時代,人類認為地球就是整個宇宙,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對地球以外的世界有了更深一步的探索。我們認識到的地球僅僅是太陽系的一顆行星,而在地球之外有著更加廣袤的星空。
  • 太陽系的早期碰撞十分頻繁,所有的巖石星球上都留下了碰撞痕跡
    圖解:地球磁場「太陽」其實是一個巨大而且很粗糙,既沒有過濾也沒有包裝的「核鍋爐」,太陽有一個溫度極高的「核」,「核聚變」就是在這個核心發生的,在這裡原子核發生碰撞並產生巨大的核能,而這個核能通過它的鍋爐爐體源源不斷地到達表層,向外輻射,太陽的燃燒當然也有垃圾,不過太陽是有潔癖的,它的垃圾並不留在自己的體內,而是隨著它的能量一起隨時向外拋射,這種拋射的垃圾叫「帶電粒子」,也叫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早期有三個宜居星球,為啥現在只剩下地球一個?
    50億年前,太陽系還是一片巨大的氫分子雲,但是在分子雲中的一些區域,一些分子在引力的影響下聚集在一起,逐漸產生了一個物質密集的區域,並且隨著物質的集中,這個區域的密度越來越高,最終在46億年前發生了引力坍塌,中心區域形成了太陽,其餘區域演化成了太陽系的原始星盤,在這個星盤中誕生出了太陽系內的行星和大量小行星等小型天體。
  •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作為衛星卻有主星的四分之一大,這正常嗎?
    一直以來月球有幾個特徵是很多朋友的都認為它不是一個天然星球,甚至懷疑這是超級文明製造後拖運到地球軌道上來監視地球的,比如月球和地球的比例,這是太陽系衛星和行星之間最大的比例,還有就是月球一面永遠朝著地球!另外一個神奇的特性則是月球在天空中的視角和太陽完美一致,數個巧合都湊在一起,實在令人懷疑!
  • 行星發生碰撞時會發生什麼?行星的大氣層會受到什麼影響?
    一項由英國杜倫大學領導,格拉斯哥大學參與的研究已經開發出一種基於3-D超級計算機模擬的方法,用來揭示行星碰撞過程中大氣損失的規模。這一發現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模擬顯示了具有稀薄大氣層的類地行星如何在早期的太陽系中依靠與其他天體的碰撞而進化。
  • 行星發生碰撞時會發生什麼?行星的大氣層會受到什麼影響?
    一項由英國杜倫大學領導,格拉斯哥大學參與的研究已經開發出一種基於3-D超級計算機模擬的方法,用來揭示行星碰撞過程中大氣損失的規模。這一發現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模擬顯示了具有稀薄大氣層的類地行星如何在早期的太陽系中依靠與其他天體的碰撞而進化。
  • 太陽系中的神秘金屬制天體,完全由鐵和鎳構成
    靈神星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更大天體的金屬核心。靈神星的成因?我們知道,地球上有許許多多的元素,但是地球的結構其實是層次分明的。天體之間的對撞在宇宙中是比較常見,比如45億年前,地球剛形成初期,地球軌道附近就有一顆火星那麼大的行星,我們如今管它叫做忒亞
  • 如果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的行星!會發生什麼?對生活有哪些影響?
    地球會在哪裡?人類又將如何進化呢?如果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的行星,會發生什麼呢?太陽系中的其他八顆行星並不僅僅只是是看上去很漂亮,也不是僅僅是我們渴望去旅行的地方。即使這些行星距離我們有數十億公裡之外。但它們的存在對於地球上的生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這些行星都不復存在的話,那時會發生什麼?經過數十億年的時間,即便在今天它們對於維護地球安全方面仍就繼續發揮著無與倫比的作用。這些行星都坦然接受著各自所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它們在銀河系裡都有自己的小空間,當然這並不是偶然的。是我們星球間的共同努力才讓彼此就位。假設水星和金星不復存在,地球可能會更靠太陽更近一些。
  • 科學家認為,太陽系早期有3顆「地球」,其他的2顆去哪兒了呢?
    恆星系當中最為普通的一個。自從人類認識太陽系以來,就想知道太陽系最初形成的過程,但是時間無法倒流,我們也無法回到幾十億年前再去目睹太陽系的整個形成過程了。太陽系和其他的星系相比,最為明顯的區別就是誕生出了人類這樣的高等智慧生命體,從宏觀的角度來講,我們只需要認清一顆恆星的演變過程,就可以知道整個太陽系的演變過程了。
  • 太陽系曾有三個地球,另外兩個在哪?科學家發出警告
    雖然太陽系極為空曠,完全能夠放得下100多顆行星,但是在星系形成初期,行星們根本沒有形成固定的軌道,所以在各種力的擾動之下,碰撞就成為了一件極為「常見」的事情。 當然了,作為眾多行星中的一員,地球也經歷了那段相互碰撞的時期。目前主流學說認為,在46億年前,也就是地球剛形成不久的時候,它曾和一個火星大小的行星發生過碰撞。
  • 地球早期的水來自於哪裡?科學家猜測可能有三種起源
    可是很少有人會去想這樣一個問題:「水究竟是從哪裡來的?」雖然我們普通人都沒有去思考這個問題,但是科學家們其實一直在研究探索地球早期水的來源。如果要追蹤宇宙早期的水來源,那可能要從宇宙大爆炸的時候說起,當宇宙大爆炸發生的時候,質子、中子和電子都在高達100億度的高溫下擠成一團。僅僅過了數分鐘,氫原子和氦原子這兩種輕元素便開始成形,這一過程名叫「核合成」。
  • 地球和月球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解釋太陽系的形成過程的主流理論是星雲假說,這假說的大概意思是:曾經有一個巨大的跨度得有幾個光年的分子雲的碎片由於引力塌陷之後,逐漸形成的。通過對隕石的研究發現,主要就是追尋鐵-60等同位素,科學家就發現,太陽系只能是在爆炸及壽命較短的恆星中逐漸形成的。
  • 科學家:太陽系「X行星」或真的存在 但碰撞威脅純屬杞人憂天
    近段時間,科學家們在尋找一個隱藏在太陽系中某個看不見的地方的「X 行星」(又稱 Nibiru),甚至懷疑它會與地球發生
  • 地球只有一個月亮陪伴,是不是太孤單?
    我們太陽系中的許多行星都有一個以上的衛星,比如火星有2個,木星達67個,土星62個,天王星27個,海王星14個,但是,我們地球卻只有孤單的一個。給月球找個伴事實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有學者設法給月亮找個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