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健康誕生。作為世界首個為了預防愛滋病而對母體中的生命進行基因編輯的個案,消息一經傳出,隨即引起科學界乃至整個社會的關注討論。
基因編輯,通俗來講,就是瞄準DNA中致病的基因序列,實行"Delete"或"Ctrl+V "等操作,將致病基因刪除或植入健康基因的過程。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全新的科學話題。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科學界就已經開始了對基因編輯的探索。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醫學界已經嘗試運用基因編輯成功治癒了侵襲性白血病患兒等堪稱絕症的病例。
因此,在面對該事件時,人們對這位"科學狂人"聲討的焦點並不是質疑科學的進步,而是其對人類基因譜系的輕率和不懷敬畏。科學進步的根本在於服務人類,而不是主宰人類。人類基因編輯從"治療"走向"預防",在沒有足夠的數據和倫理支撐的情況下,無疑是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既將人類推向"小白鼠"的實驗境地,也讓人們活在對基因池是否依然純粹的恐慌之中。
霍金曾經預言,人類很可能控制不了誘惑而使用基因編輯技術,未來將出現基因設計好的"超級人類",他們不僅可以抵抗一切疾病,而且智力超群、壽命延長。但他同時預言,那些沒有能力使用該技術的人將被淘汰。
科幻巨著《三體》講述的就是對人類絕望的葉文潔向三體人暴露了地球的坐標,引來了外星人的入侵,人們被迫開始了漫長的逃亡和抵抗。漫威的《復仇者聯盟3》,滅霸正是因為對人類無能的蔑視,而產生了毀滅人類的念頭,此念一生,就是一場世界浩劫的開始。這樣的小說、影視作品也曾經走入過人類的現實生活。在20世紀40年代,納粹德國因為信奉"優質基因"而大肆虐殺被認為有"遺傳缺陷"的人,短短三年,有25萬人死在"優質基因者"的屠刀之下。
我們支持科技提升、改善人們的生活,但希望拔出科技這把長劍的動作儘可能謹慎,以全人類的生存需要為最關鍵的思量。換句話說,"以人為本"應該成為人們在各個領域的研究和發展中必須遵循的基本道德和最高倫理。只有當一個團體、組織、機構以人類的整體福利為初衷,去思考,去行動,所得的結果和成就才值得被稱頌。
這也就是萬人集團在十幾載的高速發展中,始終秉承"以人為本"的企業核心價值觀,並努力朝著萬人受益的美好願景不斷奮鬥的初衷。將大多數人類的生存福祉作為大刀闊斧改革和發展的前提,人們才會為那些突破性的進步舉杯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