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基因工程:潘多拉魔盒還是人類救星?

2021-01-09 科學闢謠

作為「自然進化的加速器」,轉基因育種可能是解決糧食危機的最終武器。

來源:Instagram

作者 | 劉強(日)名古屋大學

2020年的春天已經到來,原本萬物復甦的時節,所有人的生活都被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在漫長的窩家時光裡,許多人久違地投入到柴米油鹽的煙火氣中,開始關心起糧食和蔬菜。

「民以食為天」,在當下尤顯意義重大。隨著疫情在世界範圍內爆發,各國紛紛頒布糧食出口禁令:

哈薩克斯坦宣布禁止出口小麥麵粉、紅蘿蔔、糖和馬鈴薯,越南暫籤新的大米出口合約,塞爾維亞禁止出口葵花籽油等商品,俄羅斯也表示將每周評估疫情情況再決定是否實施出口禁令。

令人不由得擔心今年全球糧食的供應市場會不會也有一場大風暴。

另一方面,在各行各業已陸續返工復工的大背景下,農業生產卻面臨著極嚴峻考驗:

首先是疫情導致的農業生產人員和各種農業物資短缺,然後是不久前爆出的非洲沙漠蝗、北美草地貪夜蛾等外來入侵農害,再加上過度種植導致的土壤地力減退,以及氣象預測今年可能有的大澇大旱等極端天氣,等等。

面對一系列困難,如何有效守護好國民口糧,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自然之問:糧食多少才夠吃?

大自然拋給人類的第一問,今年糧食夠不夠吃?

農業生產本質上是對自然界的光能轉化後的物質定向流動,換句話,作物的天職就是好好曬太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不斷合成碳水化合物,然後沿著食物鏈逐級傳遞,成就我們的一日三餐。

如果把種種自然追加的難度放一邊,只以往年的數據來對地球供給能力做個簡單計算:

地球生物圈每年光合作用固定到植物中的能量為2.8×1021J,人類對總光合作用量的利用率為1%,一個人平均每天消耗食物能量約9.2×106J,一年有365天。因此

地球所能夠供養的人口數

= 2.8×1021×1%/(9.2×106 × 365)

= 80億。

五花八門的糧食品種;來源:FAO

記住這個數字,供養「80億」人口是地球生態的理論上限,而目前地球人口已超過70億,人口基數已經觸及自然承載的天花板。

而每年光合作用固定的植物有很大一部分是非作物類,過度種植導致土地日益貧瘠,病蟲害和極端氣候造成局部減產,糧食流通和消費環節存在大量損失和浪費。結果就是,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一些邊緣角落裡,依舊有幾億人長期處於飢餓狀態。

據聯合國國際糧農組織(FAO)2018年預計數據,不考慮氣候變化對糧食產量的影響,要餵飽不斷增加的人口,2050 年的糧食生產量必須提高 50% 以上。

這個數據投射到今年的農業測算,再加上非洲沙漠蝗 、北美草地貪夜蛾等外來蟲害威脅,以及可能的大澇大旱等極端天氣,可以很肯定的說,今年的糧食生產壓力空前。

育種,掣肘農業的「晶片」

令人慶幸的是,現代農業生產早已不是「種豆南山下」的古代小農耕作,而是社會工業大生產的一環。隨著農業技術不斷升級,我們已掌握大量保障作物豐收的法器。

但是,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裡,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也破壞了土壤的微生態系統,單純加大施用劑量已無法再增加作物的產量。不斷爆發的農害也在提醒我們,自然是有極限的,我們不可能無限索取。

於是,培育高產/抗蟲作物新品種,成為當前的必然選擇。

但目前有一些遺憾的是,和其他諸多工業類似,這一農業生產的關鍵點我國還在處處受制於人。

以大豆為例。我們曾是全球重要的大豆產區,東北黑土地滋養著大片豆田,為世界提供大量植物蛋白和畜牧養殖原料。可惜短短不到一代人的時間,我國大豆種植就全面淪陷。

自1995年起,我國開始進口大豆,一瞬間由大豆出口國變成進口國。短短5年後,年進口量超1000萬噸。到2016年,我國本土大豆出產量僅1200萬噸,進口量卻高達8323萬噸,對外依存度超過85%。國際大豆市場基本形成「美洲種大豆,中國買大豆,美國定價格」的被動挨打格局。

美國大豆為什麼會對中國大豆形成如此的壓倒性優勢?問題就出自種子。

美國大豆經過轉基因處理,產量大,出油率高(比我國東北黃金豆出油率要高六分之一左右),經濟價值高,是大規模工業生產的理想原料。再加上得天獨厚的光熱條件和廣袤地理資源,使其牢牢把住大豆市場的調節閥。而大豆的下遊幾乎和所有蛋禽魚肉類產品都息息相關,是關係國家菜籃子的重要生產原料,於民生干係甚大。

事實上,自改革開放伊始,一直到2000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我國國內種子市場幾乎完全對世界開放。一些野心勃勃的外資種子企業,包括杜邦、孟山都、先正達等,紛紛在中國落子布局,設立辦事機構、建立研發中心、布置品種試驗、參股本土優勢種子企業、成立合資公司等。

截至2019年,在我國完成註冊的外資種企超過70家,牢牢把持了我國高端蔬菜種子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

「種子按粒買,糧食按噸賣」的殘酷現實,不僅僅是一線農民的辛酸體會,也折射出中國農產業的巨大短板。這些「洋種子」壟斷了國內種子的定價權、供貨權,可以隨時給種植業製造漲價、無貨、減產等事端,已直接威脅到中國農業生產安全,就和電子業的「晶片」一樣,屢屢掣肘中國在國際場合的外交交鋒。

複雜而精密的現代農業;來源:FAO

基因工程,魔盒還是救星?

我們不禁要問,中國作為農業大國,為什麼育種還需假人之手呢?

答案很簡單,如上所說,現代農業生產早已不是今年收穫,自己留種明年播,剩餘再拿去消費的小農經濟時代。在現代化生產中,種子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產量,決定了作物對蟲害、極端天氣等負面環境的適應性。而培育具有優良抗災害特質的現代植種,必須站在遺傳物質(基因)的層面去對種子做微調。

一款優質作物種子的開發和投放市場,需要紮實的基礎研究作指引,精密的生物操作平臺負責實施,有效的社會大工業積極配套,還要被一個理性而開放的現代社會接納。

對於「轉基因」作物的利弊,國際上來來回回討論了很多回合,直到今天也貌似看不出個勝負(當然只是表面上的)。而中國的農業育種就在這個過程中拖宕下來。

但基因工程育種,就真的不可取嗎?

歸根結底,「物競天擇」也是一種定向的種群培育,皆是基於對變異的選擇。而基因突變在自然界本就是時間激發的必然事件,正因如此,人類才從草地裡分出了五穀,育出了蔬菜。

過去半個世紀,人類對遺傳物質的理解有了質的飛躍,大家漸漸認識到,這個過程是可以更深度幹預的。無論是自然變異還是人工誘導的變異,本質上並無不同。

只是自然突變發生頻率相對較低,且具有隨機性,難以滿足育種需求;採用雜交、自交等常規育種技術,則存在周期長、效率低、遺傳資源狹窄等問題;因此,以轉基因和基因編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分子育種技術,逐漸成為選育新品種的重要途徑。

更具體來說,目前最為簡單高效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Cas9是一種可用於切割DNA的酶),已經可以在不引入外源基因的情況下對基因組進行定點編輯。這使得我們可以精確賦予農作物抗旱、抗蟲、抗病等各種特性,應對一系列自然問題。之前美國就是應用轉基因玉米種植化解了草地貪夜蛾蟲害。

來自印度的傳統育種的玻璃寶石玉米,亦是突變產物,和轉基因育種並無本質不同;來源:網絡

回望全球,自 1996 年首次商業化以來,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持續增長。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 ISAAA )統計,2018 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達 1.917 億公頃(約1/5個美國面積),共計 26 個國家種植了轉基因作物,44 個國家進口轉基因農產品用於糧食、飼料和加工。

轉基因技術大大提高了作物育種效率,同時降低了農藥、肥料等生產資料的投入,生態、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已是全球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貿易悖論:越「反轉」,進口轉基因產品越多

對於中國轉基因作物現狀,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一次採訪中,道出了一個和大眾常識相悖的事實:中國社會反轉基因的高昂情緒,反而導致我們進口了更多轉基因農產品。

的確,如果國內糧食供應不上,就必然要從國外進口,而轉基因已成農業生產重要手段,不可能迴避。

自然生態在不斷演化,農業生產方式也在隨之變化,之前我們由於認知限制,一直在先端農業育種上裹足不前,但或許順應變化、積極邁開步子,才是文明發展的客觀方向。

我們的祖先從遠古時代起就在進行品種改良,把可食用的植物馴化成作物,把野生動物馴化成家畜,並在持續的主動選擇中不斷強化其對人類有利的特徵。在傳統馴化中,人們嚴密規划動物、植物的交配,依賴大量的自然基因突變,形成豐富的基因庫進行組合排列,像博彩一樣,找到我們渴求的品種。

隨著生物遺傳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破解了很多基因密碼,知曉了很多改良品種的可行途徑,但品種改良的思路並未發生改變,不過是在生物遺傳物質的層面睜開了眼睛,為自然進化安上了加速器。

尊重並應用好這個武器,從生態保全、生存安全和基因工程之中找到一個平衡,我們必然能解決糧食問題,實現「人人得食,天下無飢」的美好願景。

作為自然進化的加速器,基因工程必將帶來一場農業革命;來源:圖蟲創意

(責編 高佩雯)

相關焦點

  • 人類基因改造:中國學者已打開「潘多拉魔盒」?
    點擊查看 幾年前,國外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改造技術,國內也有廣泛應用,但國內外都只限使用於動植物(無論體細胞還是性細胞)或人類的體細胞。限於倫理問題以及一些國家的法律明文禁止,一直無人改造人類性細胞的基因。
  • 打開潘多拉魔盒意味著什麼?……
    在11月26號的中午,科學界發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到底是什麼樣的事兒,為什麼被喻為打開「潘多拉魔盒」呢?? 打開 潘多拉魔盒又意味著什麼呢?現在就和北言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圖片來源於微博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裡,對轉基因一直算得上是比較熟悉的,畢竟不是「本土」的,長此以往並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 基因武器:值得警惕的「潘多拉」魔盒
    就拿前沿生物技術來說,它既能增進人類福祉,也可鍛造武器,威脅人類安全。2日有媒體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證實,有人在有目的地採集俄羅斯人的生物信息。消息一出,即遭爆炸性傳播。俄媒隨即報導,2017年夏,美國空軍宣布招標採購12個「正常人類核糖核酸」樣品和27個「正常新鮮冷凍人體滑膜」樣品,所有樣本都應在俄羅斯採集。一些俄羅斯專家懷疑,這與美國正開發一種針對俄羅斯人的基因武器計劃有關。
  • 被基因編輯的雙胞胎女孩,潘多拉的魔盒已經打開!
    不知道大家今天有沒有被一件事刷屏,那就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深圳誕生」剛看到這條微博時,小編真的是驚呆了,基因編輯!小編在高中學的是理科,在學基因與遺傳這一章節時,被基因複雜神秘與強大深深折服,同時也感嘆著研究基因的生物科學家的偉大,在數以千計的實驗中探究基因的奧秘。但是在看到這條微博的第一反應不是神奇,而是驚訝中帶著害怕,內心深處透著一點兒絕望。第一反應是這樣不會違背人道主義嗎?拿人體做實驗,這難道沒有違背道德底線嗎?兩個孩子是健康出生了,可是誰能保證,這兩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會出現問題?
  • 他給人類帶來火種,卻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深度解析《普羅米修斯》
    21世紀末,人類的科技水平已高度發達,複製人技術和宇宙航行早已實現,不再是夢想。與此同時,許多科學家仍孜孜不倦追索著人類起源的秘密與真相。普羅米修斯號上的科學家們在勘察那艘外星艦船的時候發現有壁畫上刻有異形的模樣,說明異形這類物種,就算當時還沒有實物,也已經有概念了。是否可以理解為它是工程師種族心目中的神聖圖騰,或至少對他們意義重大,所以他們千方百計想培育出這種生物來?是否他們認為結合了人與異形的基因才是最完美的種族?
  • 這是霍金預言過的人類末日,如今「潘多拉魔盒」卻被這個中國人打開了…
    122位中外科學家聯合聲明:這是潘多拉魔盒
  • 我們常常聽到的潘多拉的魔盒到底是什麼含義?
    在很多神話故事中我們都常聽到一個詞叫做「潘多拉魔盒」,那這個詞到底什麼意思呢?終於我們在希臘神話中找到了種種跡象,在電影中的潘多拉魔盒表現的形象就是寶物,在希臘神話中潘多拉魔盒代表的就是災難,其實在這個盒子上有一個經典的希臘神話故事,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
  • 當馬斯克打開潘多拉魔盒
    文/許怡雯編輯/大風馬斯克的桌子上,又被放了一個潘多拉魔盒。」正如周鴻禕所說,在腦機接口解決倫理問題之前,這個潘多拉魔盒不能輕易打開。是誰在窺視你的大腦?目前人類的技術水平處在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過度的階段。人們已經實現了信息讀取,但是還無法實現信息輸入。不過,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當人類徹底破譯腦語言,實現人腦和電腦的深度結合,忒修斯之船問題就會從「是人還是機器」,演變到「是人還是信息」。
  • 線上「潘多拉魔盒」打開
    聯商專欄:疫情期間中國各種商業業態線上銷售爆發性增長,打開了線上的「潘多拉魔盒」,線上商業的新競爭可能會一改頭部電商幾家壟斷的格局。實體零售線上剛需突發促其向全渠道發展實體零售尤其是超市業態在疫情期間線上的剛需爆發促其必須發展線上,目前,幾乎所有的實體零售業態都開展了線上業務,這就是我說的線上的「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全域性連鎖商、區域領先型連鎖商和專業性品牌連鎖商,尤其是店鋪數量眾多的便利店等都是從「潘多拉魔盒」中蹦出來的各路神仙會開打線上精彩紛呈的大戰。
  • 潘多拉魔盒被打開?科學家用AI讀懂人類意念,文明毀滅之門或已開啟?
    潘多拉魔盒被打開?科學家用AI讀懂人類意念,文明毀滅之門或已開啟?
  • 《魔域》潘多拉魔盒藏玄機_網路遊戲新聞_17173.com...
    近日,一個巨型潘多拉魔盒空降在福州東二環廣場,復古奢華的外表,雕刻得栩栩如生的妖魔鬼怪,再加上搶眼的「魔域遠徵魔界」字樣,引起全民圍觀之餘更是觸發全民熱議。那麼,此次《魔域》潘多拉魔盒之中暗藏著怎樣的玄機呢?感興趣的玩家們不妨根據種種蛛絲馬跡,和小編一起尋找《魔域》大動作的真相。性感七魔女 真人秀火辣上演?
  • 潘多拉魔盒開啟!淺析愛麗絲降世和桐人黑化對人類的影響
    作為地球生物鏈最頂端的人類,未來走向何方,誰也不能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我們似乎已經開始觸摸未來社會的邊緣。可預見的未來社會裡,人工智慧將獲得極大發展,並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角落。當人工智慧誕生的那一刻,一個致命問題就擺在人類的面前,「人類將如何與人工智慧(生命)相處」。
  • 玩家:潘多拉魔盒太慘了!
    蝸牛變強的途徑有:收集貴重品、進化基因、吃各種蘑菇等等。蝸牛收集來的貴重品可以放在博物館展覽,然後獲得相應數量的博物館勳章作為酬勞,那麼你知道遊戲中增加勳章產量的貴重有哪些嗎?米國博物館能增加勳章產量的貴重品也有兩個,分別是國會榮譽勳章和潘多拉魔盒,這裡要著重介紹一下潘多拉魔盒,雖然是一個SS級別的橙色貴重品,卻幹著和SSS橙貴一樣的活,這也難怪玩家們要說:「潘多拉魔盒太慘了!」,憑什麼其它幾個加勳章產量的貴重都是SSS級別的,到了潘多拉這裡就變成了SS級別的了?
  • 基因改造,將是人類的未來,還是潘多拉的魔盒?
    一輛列車上,所有人都莫名暈倒,當米亞醒來後,卻稱自己為艾瑪。還是記憶改寫?生物黑客向你全新展示黑科技。一場意外,艾瑪的弟弟被送進醫院,由一位名叫羅倫茲的醫生治療,但最終弟弟卻離奇死亡。長大後的米亞進入大學,而此刻的羅倫茲已經成為合成生物領域裡鼎鼎有名的教授。羅倫茲在開學典禮上對他們說:「你們是明天的造物主,至於上帝?
  • 基因改造,將是人類的未來,還是潘多拉的魔盒?
    一輛列車上,所有人都莫名暈倒,當米亞醒來後,卻稱自己為艾瑪。這是記憶移植?還是記憶改寫?生物黑客向你全新展示黑科技。一場意外,艾瑪的弟弟被送進醫院,一位名叫羅倫茲的醫生接手治療,最終弟弟卻離奇死亡。羅倫茲在開學典禮上對他們說:「你們是明天的造物主,至於上帝?我們淘汰上帝。」米亞製造了巧合與羅倫茲的助理亞斯伯相遇,希望藉由亞伯斯更加了解羅倫茲,從而希望取得臨床研究助理的資格。通過了解羅倫茲的過往和性格,米亞針對性地在課堂上展示出了優異的表現,成功地引起了羅倫茲的關注。
  • 永久凍土——地球的潘多拉魔盒,正在一點點被人類打開
    永凍層就像是潘多拉魔盒,正在一點點打開,將厄運散布到整個世界隨著全球變暖進程的不斷加劇,我們正在迎來一個新的世界。可惜,這不是一個我們希望看到的世界。由於全球氣溫不斷升高,地表的永凍層正在融化。永凍層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樣正在打開,將它們所承載的厄運釋放出來……永凍層永凍層又叫永久凍土,指的是在多年時間裡始終保持凍結狀態的土石層。一般來說,永凍層可以分為上下兩層,其中上層可以隨著季節變化而融化再重新凍結,下層則始終保持凍結狀態。
  • 《希臘神話》裡的潘多拉究竟是傻白甜的美女,還是狐媚腹黑的蛇精
    這個比較簡短的故事裡,包含了不少內容,如「普羅米修斯盜火」,「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潘多拉魔盒」等等,是一個「大雜燴」的故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說到「潘多拉魔盒」的片段。本書是這樣說的:潘多拉就是宙斯旨意下,為人類刻意製造出來的「麻煩」:潘多拉——匯集眾神之優勢,美貌+美妝;能夠花言巧語迷惑、蠱惑人心的「紅顏禍水」;有攝人心魄的一切媚態;懷揣著天上每一個神祗對人類有害的贈禮;然後,潘多拉這個「蛇精」,帶上傳說中的「潘多拉魔盒」,就去找普羅米修斯的好兄弟——沒有什麼計謀的」後覺者」厄庇米修斯。
  • 希臘神話:潘多拉的魔盒,天神宙斯對人類的報復
    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盜取天火惹怒了宙斯,被宙斯鎖在了高加索山上,忍受著非人的折磨。雖然他受盡了折磨,還是不願向宙斯屈服,這使得宙斯更加的惱怒,為了平息心中的怒火,這次他講目光,對準了普羅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因為就是他給他的哥哥出的主意,宙斯想利用埃庇米修斯來懲罰人類和普羅米修斯。
  • 有感而發:北京首鋼的處罰結果,是否會讓CBA就此打開潘多拉魔盒
    有感而發:北京首鋼的處罰結果,是否會讓CBA就此打開潘多拉魔盒?由於當時首鋼教練+球員在球場上的舉動確實有些失控,雖然最後大家還是讓比賽順利完成了,但是球迷們也想知道在發生這樣的情況後,CBA官方會做出怎樣的處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CBA官方這次的處罰結果是直接影響著CBA聯賽後續是否還能健康發展的問題,不過此次的處罰卻有可能成為CBA打開潘多拉魔盒的鑰匙,因為在與事發當時的失控場面對比之下,這樣的處罰結果就顯得有些不痛不癢了。
  • 基因改造是天使還是魔鬼?優酷《未來圖鑑》揭秘人類終極形態
    基因編輯仿佛是佇立在人類面前的「潘多拉之盒」,神秘而充滿誘惑。而倫理是一道透明的堅牆,橫亙在人類與「魔盒」之間。究竟人類是否需要用基因編輯來改變自己?優酷與現代汽車集團聯合出品的將來時科學紀錄片《未來圖鑑》就中提到了關於「基因編輯」的科學倫理雙面問題。「完美」和「理智」,人類該如何進行選擇?節目以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高級研究員仇子龍之口,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