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必會:地球形狀、大小、地球儀

2021-03-01 小巍聊地理

1.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2.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赤道部位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3.地球的大小

4.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

1. 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首次證明地球是個球體;

2. 從遠處駛來的帆船,總是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

3.登高望遠;

4. 月食現象;

5. 地球衛星照片。

1.概念: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比例把地球縮小,製作的地球的模型。

2.地球儀上的點和線



經線

緯線

形狀特點

半圓(相對的兩條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

圓(除南北極點)

長度特點

相等

赤道最長,由赤道向兩極逐漸縮短,在南北兩極縮小為點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東西方向

關係

所有經線都相交於南北極點

除兩極點外,緯線都相互平行


緯度

經度

起始線

赤道(0°緯線)

本初子午線(0°經線)

度數劃分

從赤道向南、向北各劃分90°

從0°經線(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劃分180°

代表字母

北緯:N;南緯:S

東經:E;西經:W

變化規律

越向北,度數越大為北緯;

越向南,度數越大為南緯

越向東,度數越大為東經;越向西,度數越大為西經

3.半球劃分:

4.經緯網:

(1)定義: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形成經緯網。

(2)作用:定位、定向、定距離。

(3)應用:用於軍事、航空、航海、氣象觀測等多個領域。

難點:經緯度的判讀

①判斷形狀:橫緯,豎經;

②熟悉字母:東經(E)、西經(W)、南緯(S)、北緯(N);

③經緯度的判讀:

a.判大小:按照經緯度數字的變化規律,找出小的數字;

b.畫箭頭:按從小到大的方向繪製箭頭;

c.定方向: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向判定箭頭的指向;

d.寫字母:按照箭頭的指向,寫上相應的字母;

e.讀經緯:最後讀出所在點的經緯度。

f.寫法:緯度在前,經度在後,中間用逗號隔開,寫在括號裡。如:(30°N,119°E)。

難點:方格經緯網圖上方向的判斷

1.確定南北方向

看緯線:緯度度數向北遞增的為北緯,緯度越高,位置越北;緯度向南遞增的為南緯,緯度越高,位置越南。如圖,B最北,E最南。

2.確定東西方向

看經線:先根據南北極點定南北方向,再依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規律定東西方向。

微店視頻資源簡介:

新知講解類(買一贈一)1.初一地理上冊、 2.初一地理下冊、 3.初二地理上冊、 4.初二地理下冊

中考備考類: 5.基礎知識精講、 6.中考專題複習、 7.中考地理筆記、 8.一輪複習微課

課後練習類: 9.課後活動題微課



相關焦點

  • 知識清單 II 主題: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儀?
    內容包括地球和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陝西鄉土地理四部分。將按主題考點發送,敬請關注每一期專題和主題,在使用過程中有任何好的意見、建議請留言。專題一《地球與地圖》知識構架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那麼,重點來了……知識點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當你行走在平直的道路上,奔跑在寬闊的操場上,或抬頭看見漫天的星鬥時,你會想到腳下大地的形狀嗎?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古時候,由於人們活動的範圍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區的一小塊地方,因此單憑直覺,就產生了種種有關「天圓地方」的說法。例如,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棋盤)"的蓋天說。
  • 地球與地圖——地球與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與大小(1)地球的形狀地球並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2)描述地球大小的常用數據1)赤道半徑:6 378千米;2)極半徑:6 357千米;3)平均半徑:6 371千米;4)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 初一地理複習資料:地球和地球儀
    地球和地球儀  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對地球形狀的說法:"蓋天說"和"渾天說"、麥哲倫(葡萄牙人)遊行圖:......
  • 教師招聘面試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案
    地球和地球儀 第一課時一、【重點】(1)會觀察地球儀。(2)準確辨認經線和緯線、緯度和經度、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3)利用經緯網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二、【難點】(1)會觀察地球儀、使用地球儀。(2)東西半球劃分。
  • 填圖記憶與測試——地球與地球儀
    填圖記憶與測試——地球與地球儀填圖記憶1、地球的形狀認識過程:天圓地方——通過太陽和月亮的形狀推測地球的形狀為球體——麥哲倫環球航行——地球衛星照片。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徑6371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 第一章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基礎知識:1.了解人類對地球是球體形狀的認識過程,會用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表面積等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知道地球儀是幫助人們認識地球的模型;2.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緯線,能準確區分經緯線,理解經緯線的特點;3.學會在地球儀和地圖上正確判讀經度和緯度,初步認識經緯網。
  • 地球儀簡介!
    因為地球太大了,為了便於人們了解地球,將地球按一定的比例製成地球儀。地球儀上面人們用不同顏色、圖案、符號、文字來表示城市、海洋、陸地、等具體事物的形狀、大小等。 地球儀是用一根軸維持轉動的,這根軸就是地軸。地軸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人類假想出來的,與地軸相連的兩點為兩極,正對北極星的為北極是地球上的最北方,與北極相對的為南極為地球上的最南方。
  • 地球儀的誕生!好用又好看的AR地球儀長什麼樣?地理知識有地球儀
    世人為了方便認識地球,人們仿造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製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地球儀的誕生,首先來自「地圓說」建立和傳播,當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地球是圓形時,地球儀才有了誕生基礎。地理大發現前夕,首批地球儀問世,地球儀推動了哥倫布、麥哲倫等人的航海行動,更多的航海實踐推動了地球儀的發展。地球儀的發展經歷了從稀有到普遍,從上層到大眾的過程。
  • 學好地理的第一課:認識地球和地球儀的三個關鍵點
    我們都知道地理是由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構成,又是由選修課和必修課構成,學習地理的第一課就是從認識地球和地球儀開始。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人類一開始認為地球是平的,直到麥哲倫圍繞了地球轉了一圈才是驗證了地球是圓的。但地球並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量級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 (科學)地球的形狀
    教學目標: 1.能夠收集有關地球的資料並提出關於地球形狀的一些問題能夠通過計算對地球的大小做出解釋
  • 當地球儀不再只是地球儀
    你們家裡有地球儀嗎? 印象中,有孩子的家庭,尤其是孩子已經上初中的家庭,好像都會在家中擺上一個地球儀,樣式多樣,但總體還是地球儀的形狀。 地球儀這種東西真的非常吸引學齡兒童的注意,激發他們的探索欲。
  • 地球儀的發展史,從異域玩物到「睜眼看世界」
    說起地球儀,大家並不陌生,地球儀是按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而製作的地球模型,是地球真實大小的微縮模型,也是地理老師必備的教學工具。地球儀的發明,具有裡程碑的意義,是伴隨著地理大發現,有著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
  • 浮雕地球儀領域低調的王者——FUN GLOBE地球儀
    很久以前,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製作了地球的模型用來了解世界。還記得前一陣子大火的親子電影《銀河補習班》裡鄧超飾演的爸爸馬皓文,他能用足球改成地球儀給兒子當禮物,這個地球儀也成了貫穿整部的線索,兒子回到老房子第一個找的不是別的,就是這個已經堆滿灰塵的地球儀,甚至他當了太空人去了太空,只能帶一件東西的情況下,他仍然是帶了那個地球儀,可想而知這個地球儀對於孩子的意義。
  • 三維數字地球儀
    三維數字地球儀 學習辦公
  • 《地球儀高清》沒面目-協助拍攝
    地球儀是為了便於認識地球,人們仿造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製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在地球儀上設有長度、面積和方向、形狀的變形,所以從地球儀上觀察各種景物的相互關係是整體而又近似於正確的。地球儀高清【第1幅圖】此作品由山東攝影愛好者童先生在著名的雲南地區拍攝
  • 磁懸浮地球儀的原理及製作方法
    磁懸浮地球儀是指在無任何支撐以及無任何懸掛的情況下,將地球儀懸空漂浮在空中並自轉的一種狀態。其新奇獨特的視覺表現效果,集科技與趣味於一體,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及實用性,深受辦公商務人士的喜歡!也是居家擺件高檔禮品的必選之物!
  • 七年級地理複習: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速記清單】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 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地球的形狀與大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地球的形狀與大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地球的形狀與大小   (1)表面積:5.1億Km2,其中海洋佔71%,陸地佔29%;赤道周長:4萬Km;平均半徑:6371Km   (2)形狀:兩極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 北大學霸學地理秘籍:充分利用地圖冊、地球儀,成績遙遙領先
    北大學霸學地理秘籍:充分利用地圖冊、地球儀,成績遙遙領先對地理學科來講,我們要想提高成績,就要注重平時的學習,打牢基礎。優秀的學生在學習地理的時候經常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它是什麼?在什麼地方?為什麼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