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FAST通過國家驗收 投入正式運行 開啟「睜眼看宇宙...

2021-01-21 中國網
「中國天眼」FAST通過國家驗收 投入正式運行 開啟「睜眼看宇宙」新徵程

2020-01-12 10:30:37

來源:央廣網

  |  

作者:朱敏

| 字號:

A+

A-

【中國天眼通過驗收】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昨天(11日)下午,建於貴州省平塘縣的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這意味著「中國天眼」開啟了「睜眼看宇宙」的新徵程,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

2017年10月,建成一年多的「中國天眼」首次發現2顆脈衝星,截至昨天,國家驗收會上公布已發現102顆脈衝星。兩年多來,FAST發現的脈衝星超過同期歐美多個脈衝星搜索團隊發現數量的總和。在FAST通過國家驗收這一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記者探訪了這一科學大裝置。落成三年多,FAST現狀如何?正式開放運行後,FAST將承擔哪些科研任務?

記者一行的目的地是貴州省平塘縣的一處大窩凼,這裡坐落著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爬過一段山路,那口形似大鍋的射電望遠徑呈現眼前。

經工作人員介紹,眼前這個巨型裝置的結構一目了然。大鍋四周均勻分布著六個電塔,大鍋的表面是半透明的網狀鏡面,行走於大鍋邊沿,能看見腳下盤旋的山路。大鍋底部中心一個標有FAST標識的盒子叫饋源艙,饋源艙與六個電塔間由六根光纜相連。

「反射面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天上搜集到的天體比如脈衝星這些東西發射出來的信號,反射到下面的面,形成一個拋物面,然後經過反射,這些信號會匯聚到一個焦點上,就是到饋源艙。饋源艙上的光纜會把接受到的信號傳到綜合樓,在那邊進行數據處理和存儲。」工作人員說。

相信每個人看到FAST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大,成年人繞FAST走一圈大約需要40分鐘。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總工程師姜鵬說,他們已習慣大家稱其為「大鍋」,並計算過這口鍋的容量。「如果它裝滿水,全世界每人可以分4瓶礦泉水,這就是它的功能體量,全世界有75億人,可以想像它的功能體量有大。」

2020年1月11日,FAST迎來了它重要的一天。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沈竹林宣讀驗收委員會對FAST的驗收意見:「FAST工程建設實現了多項自主創新,顯著提升了我國射電天文研究和技術水平,推動了相關產業技術的革新與發展,產生了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FAST綜合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對促進我國天文學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具有重要意義。驗收委員會同意該項目通過國家驗收。」

通過驗收,意味著正式開放運行。FAST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進入調試期。國際傳統大型射電望遠鏡的調試周期一般不少於4年,而FAST巨大的接收面積使其結構系統更為複雜。FAST團隊經過2年的緊張調試工作,實現了跟蹤、漂移掃描、運動中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數項關鍵指標超過預期,於2019年4月通過工藝驗收並向國內天文學家試開放。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首席科學家李菂介紹:「調試期間,試觀測時間開放,一共收到了140多份申請。申請的首席專家來自國內包括中國香港21個單位。經過國際委員會的遴選之後,大多數項目已經得到了執行,並且正在持續地產生新的科學成果。」

FAST自試運行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其靈敏度為全球第二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2.5倍以上。這是中國建造的射電望遠鏡第一次在主要性能指標上佔據制高點。同時,FAST在調試階段獲得了一批有價值的科學數據,取得了階段性科學成果。截至目前,FAST已探測到146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102顆已得到認證,這個數量超過同期歐美多個脈衝星搜索團隊發現數量的總和。此外,FAST已實現偏振校準,並利用創新方法探測到銀河系星際磁場。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在驗收會上表示:「FAST採用全新的設計理念,利用貴州省喀斯特窪地作為望遠鏡臺址,開創了建造巨型望遠鏡的新模式。FAST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實現了多項自主創新,顯著提高了我國相關學科、相關領域產業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

投入運行後,FAST未來將著力確保裝置高效、穩定、可靠運行,加強國內外開放共享。李菂表示,未來3-5年,FAST的高靈敏度將有可能在低頻引力波探測、快速射電暴起源、星際分子等前沿方向催生突破。「大的方向會在脈衝星搜索、脈衝星計時、銀河系氣體、星系巡天,以及新前沿科學,尤其是所謂的快速射電暴,因為這是最近十年來射電天文最重要的熱點。從今年開始,也就是驗收結束後就可以開始『巡天』,也就是系統的科學工作。」李菂說。

事實上,天文學家南仁東1994年提出的FAST構想是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這也是國際天文學界計劃建造的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接收面積達1平方公裡,將為人類認知宇宙提供重大機遇。李菂表示,這就意味著FAST不會只有一個:「最終要到1平方公裡,FAST這樣的望遠鏡,500米直徑,差不多得修20個,或者這樣把它鋪開。貴州的窩凼這一自然資源是有的,而且再修就會變成一個相對常規的工程,它的造價會更低,效率、速度都會快。但是,是不是往這條方向上走,還要經過科學和技術的研討。」

責任編輯:李海嘯

相關焦點

  • 星辰大海,才是它的徵途——「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新華社記者齊健、王麗、董瑞豐  眼力決定眼界。1月11日,當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
  •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貴陽1月11日電 (記者 吳秉澤)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11日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運行。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的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批覆的驗收指標,部分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中國天眼」 FAST 預計 9 月開啟地外文明搜索
    來源:IT之家此前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發布,被譽為 " 中國天眼 " 的 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開啟地外文明搜索,尋找來自宇宙深處高智慧生命的信號。搜尋和監測射電脈衝星是 FAST 的核心科學目標。而地外文明搜索也是 FAST 望遠鏡科學目標之一。
  • 「中國天眼」開啟世界之眼,面向世界開放,中國天眼景區!
    中國天眼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是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前後歷時22年建成,並於2016年建成。它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天眼」開了!第一個想告訴他……
    1月11日下午,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這意味著「中國天眼」開啟了睜眼看宇宙的新徵程,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供圖: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說起FAST,人們總會想起南仁東。
  • 中國天眼通過驗收,正式運行,當今世界最強射電望遠鏡將大顯神威
    我們的宇宙,擁有著極其龐大的空間。根據科學家的推測,它至少擁有940億光年的直徑。如此廣袤的宇宙空間中,隱藏著各種各樣的神秘。想要了解這片星空,我們必須要看到它們才行。
  • 「中國天眼」FAST 望遠鏡將正式開放,描繪宇宙早期圖景就看它
    IT之家3月11日消息 FAST望遠鏡於2016年9月在貴州建成,它全稱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是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又被形象地稱為「中國天眼」。據中國科技網報導, FAST將按計劃在本月接受國家驗收,涉及工藝、設備、檔案等五大項目。
  • 中國天眼FAST成果頗豐,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2020年1月1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FAST的靈敏度為全球第二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2.5倍以上,超高靈敏度使其在射電瞬變源方面具有重大潛力,有望在短時間內實現納赫茲的引力波探測、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原初引力波,為研究宇宙大爆炸原初時刻的物理過程提供數據支撐。
  • 中國天眼開啟地外文明搜索
    原標題:「中國天眼」 FAST 正式開啟地外文明搜索IT之家4月28日消息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發布,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正式開啟地外文明搜索,尋找來自宇宙深處高智慧生命的信號。搜尋和監測射電脈衝星是FAST的核心科學目標。
  • 中國天眼FAST獲重大成果,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中國天眼(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中國天眼」FAST建成運行以來,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其科學潛力正在顯現。國家天文臺11月5日表示,我國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明年將向全世界的科學家開放用於研究。
  • 三峽水情遙測系統二期工程通過驗收正式投入運行
    新華社宜昌5月28日電(記者 江時強、吳植)中國三峽總公司27日通過了對三峽水情遙測系統二期工程的驗收。驗收組認為,項目質量優良,系統運行穩定,達到合同要求,正式投入水情測報運行。    三峽水情遙測系統是三峽——葛洲壩梯級水庫調度自動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國天眼」 FAST 望遠鏡將正式對外開放
    2016 年 9 月 FAST 望遠鏡在貴州建成,它全稱為 "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是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被外界形象地稱為 " 中國天眼 "。
  • 中國天眼FAST穩定運行300天 2021年起向全世界開放
    【僑報網綜合訊】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近日透露,俗稱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今年1月完成國家驗收以來已穩定運行300天,已取得發現逾240顆脈衝星等系列重大科學成果,並以其當今世界最強靈敏度射電望遠鏡的巨大潛力,有望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原初引力波。
  • 中國天眼正式開放運行!網友都在喊一個名字→
    (FAST)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吳秉澤攝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的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批覆的驗收指標,部分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國家驗收委員會認為,「FAST工程建設實現了多項自主創新,顯著提升了我國射電天文研究和技術水平,推動了相關產業技術的革新與發展,產生了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 中國「天眼」FAST 找到外星人要多久?
    短短幾個世紀內,天文學領域發生了一次次重大的範式轉移,人類對宇宙的認知不斷深化,但實際上超出人類當前理解範圍的,仍是數不勝數。2020 年 4 月 28 日,中國「天眼」——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FAST)正式開啟地外文明搜索。
  • 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
    此前報導中國天眼開放運行1月11日,當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
  • 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 FAST 正式開啟地外文明搜索
    PingWest品玩4月28日訊,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宣布,使用被稱為中國天眼的FAST正式開啟對地外文明搜索。據公告稱,從即日起,地外文明搜索(SETI)一直是FAST望遠鏡的五大科學目標之一。目前,國家天文臺已經發表了兩篇與SETI相關的論文。這是FAST的第一個SETI研究成果,也為開啟地外文明搜索打下了基礎。
  • 脈衝強磁場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運行
    新華社武漢10月23日電(記者黎昌政、俞儉)經過7年研製和建設,我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脈衝強磁場實驗裝置23日在華中科技大學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投入運行,我國由此成為繼美、德、法之後第四個擁有大型脈衝強磁場實驗裝置的國家。    強磁場與極低溫、超高壓,被列為現代科學實驗最重要的極端條件之一
  • FAST正式運行300天:探茫茫星際 顯天眼威力
    正式運行300天以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我國科研團隊藉助FAST,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在廣袤的宇宙中,經常突然出現短暫並且猛烈的無線電波爆發,持續的時間只有幾毫秒,卻能釋放出太陽在一整天內釋放的能量,這就是快速射電暴。如此快速閃現的無線電波包含了什麼信息?
  • 美國天眼坍塌後,各國都看向了中國,中國接下來的做法獲各國稱讚
    此前美國傳來一個壞消息,建設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消,這引發了很大的轟動,而在美國天眼坍塌後,各國都看向了中國。世界一共有兩大天眼,已經坍塌的阿雷西博是其中之一,另外一個就是中國所建設的fast。天眼的主要作用是幫助我們更好的去觀測宇宙,但是因為建設難度較大的原因,所以真正去投資建設天眼的國家並不多。這也是美國天眼坍塌以後,其它國家只能夠寄希望於中國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