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正式運行300天:探茫茫星際 顯天眼威力

2020-11-06 金羊網

正式運行300天以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我國科研團隊藉助FAST,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在廣袤的宇宙中,經常突然出現短暫並且猛烈的無線電波爆發,持續的時間只有幾毫秒,卻能釋放出太陽在一整天內釋放的能量,這就是快速射電暴。如此快速閃現的無線電波包含了什麼信息?各國天文學家一直在尋求真相。

日前,藉助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最新觀測,我國科學家在快速射電暴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10月29日和11月4日,兩篇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雜誌發表,讓「中國天眼」再次成為射電天文學界的焦點。

有力支持高水平研究

快速射電暴如何產生?此前的理論研究主要分成兩種,一種認為這樣的毫秒射電爆發來自粒子碰撞,而另一種則認為它是粒子在強磁場中穿行產生的。

「FAST的觀測結果直接終結了爭論,通過對11次射電爆發的高靈敏度偏振信號解析,我國科研人員用直接的觀測結果否定了粒子碰撞的理論。」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首席研究員韓金林說。

憑藉著一系列的FAST觀測「實證」,我國相關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2019年,北京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柯伽團隊利用FAST探測到一例全世界僅有21例的快速射電暴重複爆FRB180301。李柯伽說:「在共計12個小時的觀測時間裡,FAST探測到15次閃現,每次電波閃現的強度曲線也各不相同,最奇妙的結果來自對11次爆發電波的高靈敏度偏振信號解析。」

李柯伽解釋:「FAST觀測的11個爆發信號中,竟然有7個毫秒閃現爆發能夠很好地解析出其偏振。令人激動的是7個偏振不僅僅是變化的,而且呈現出變化的多樣性。如此變化的偏振在早先的重複暴從來沒有看到。FAST觀測到的偏振變化多樣性明確說明,宇宙中的爆發源可能來自緻密星體磁層中的物理過程。」

今年8月,北京師範大學林琳博士、北京大學張春風博士、國家天文臺王培博士等聯合研究團隊,利用FAST觀測到銀河系中有一顆已知磁星SRG1935+2154呈現出幾十次伽馬射線爆發。

林琳說:「以FAST的高靈敏度,我們在射電波段觀測中,一個射電爆發也沒有探測到。該結果說明,宇宙中緻密天體不同波段的爆發時,物理條件非常苛刻,使得無線電與伽馬光子不能同時掃過地球。」

觀測服務超5200個機時

FAST於2016年落成,它的反射面面積相當於大約30個標準足球場,大大拓展了人類在射電波段的視野,也使中國射電天文學家終於有機會走到科學探索的最前沿。

正式運行300天以來,FAST展現的科學實力令人驚喜。FAST近一年的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目標近兩倍,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

「1967年,人們發現了第一顆脈衝星;直到50年後,中國人才用自己的射電望遠鏡FAST發現了第一顆新脈衝星。」FAST科學委員會主任、中科院院士武向平說,「在很短時間內,FAST已經發現了240多顆脈衝星,我們期望在未來5年,這一數字能達到1000顆,甚至能找到銀河系外的第一顆射電脈衝星。」

今年2月,FAST團隊正式啟動科學委員會遴選出的5個「優先和重大項目」,近百名科學家開始使用並處理FAST的科學數據;4月,時間分配委員會開始向國內天文界徵集自由申請項目,目前已經接到170餘份申請,而且外部用戶的比例高達95.7%。

「明年,FAST還會對全世界開放。」武向平認為,未來10年,中國將迎來射電天文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們要利用這個寶貴的窗口期,做出重大的科學發現,為人類探索和認識宇宙做出重大貢獻。」

科學潛力將進一步顯現

巨大工程體量、超高精度要求及特殊的工作方式,給FAST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技術挑戰,為此,工程團隊開展了一系列的技術攻關。FAST工程建設實現了多項自主創新,顯著推動了我國相關產業技術的革新與發展。

「FAST的先進測量技術遠不止於望遠鏡本身,在其它領域有重要的應用前景。」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AST總工程師姜鵬說,「比如,在高精度地礦勘探方面,可以利用慣性組件與衛星導航融合技術,為重力測量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和方位姿態基準;在海洋測繪中,採用慣性組件與聲吶等測量技術融合,實現海底測繪,為勘探區作業的機器設備建立高精度的時空和姿態基準。」

隨著性能的提升,FAST的科學潛力還將進一步顯現。國家天文臺臺長、中科院院士常進說:「FAST超高靈敏度使其在射電瞬變源方面具有重大潛力,有望在短時間內實現納赫茲的引力波探測、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原初引力波,為研究宇宙大爆炸原初時刻的物理過程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它還有能力將我國深空探測及通信能力延伸至太陽系邊緣,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探茫茫星際 顯天眼威力
    人民網-人民日報「中國天眼」全景。李柯伽供圖核心閱讀正式運行300天以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我國科研團隊藉助FAST,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在廣袤的宇宙中,經常突然出現短暫並且猛烈的無線電波爆發,持續的時間只有幾毫秒,卻能釋放出太陽在一整天內釋放的能量,這就是快速射電暴。
  • 中國天眼FAST穩定運行300天 2021年起向全世界開放
    【僑報網綜合訊】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近日透露,俗稱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今年1月完成國家驗收以來已穩定運行300天,已取得發現逾240顆脈衝星等系列重大科學成果,並以其當今世界最強靈敏度射電望遠鏡的巨大潛力,有望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原初引力波。
  • 』中國天眼』運行300天 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正式運行300天以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我國科研團隊藉助FAST,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日前,藉助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最新觀測,我國科學家在快速射電暴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10月29日和11月4日,兩篇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雜誌發表,讓「中國天眼」再次成為射電天文學界的焦點。
  • 「中國天眼」FAST通過國家驗收 投入正式運行 開啟「睜眼看宇宙...
    「中國天眼」FAST通過國家驗收 投入正式運行 開啟「睜眼看宇宙」新徵程 2020-01-12 10:30:37 來源:央廣網  |  作者:朱敏 | 字號:A+ | A-
  • 「中國天眼」運行300天 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中國天眼」全景。李柯伽供圖核心閱讀正式運行300天以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我國科研團隊藉助FAST,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 "中國天眼"運行300天 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作者:吳月輝 來源:人民日報 選稿:楊宜修「中國天眼」全景。國家天文臺供圖核心閱讀正式運行300天以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我國科研團隊藉助FAST,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 開放運行300天,「中國天眼」加速度
    本報記者 丁佳11月5日和10月29日,兩篇基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自然》雜誌發表,讓「中國天眼」再次成為射電天文學界的焦點。這兩篇重要的論文,無疑也讓中國射電天文人的信心更加堅定。
  • 叼炸天的中國天眼,霍金曾極力阻止,其作用竟然如此強大
    中國天眼(FAST)這個話說天眼是中國神話中的神跡,是佛教中的五眼之一,所謂五眼出自佛家的經典《金剛經》,包括: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中有云:於眼得色界四大造清淨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見,自地及下地六道中眾生諸物若近若遠
  • 中國「天眼」:世界最大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中國「天眼」的視野有多遠?據專家介紹,哪怕是遠在百億光年外的射電信號,中國「天眼」也有可能捕捉到,還可能發現高紅移的巨脈澤星系,實現銀河系外第一個甲醇超脈澤的觀測突破;用於搜尋識別可能的星際通訊信號,尋找地外文明等等。 中國「天眼」有多大? 沿著FAST的圈梁走了一圈用時43分鐘。
  • 星辰大海,才是它的徵途——「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新華社記者齊健、王麗、董瑞豐  眼力決定眼界。1月11日,當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
  • 中國天眼正式開放運行!網友都在喊一個名字→
    (FAST)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吳秉澤攝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的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批覆的驗收指標,部分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國家驗收委員會認為,「FAST工程建設實現了多項自主創新,顯著提升了我國射電天文研究和技術水平,推動了相關產業技術的革新與發展,產生了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 中國天眼FAST成果頗豐,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2020年1月1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With the help of the advanced telescope, Chinese research teams have become a key force in studying fast radio bursts, which are extremely short but powerful flashes in the sky.
  • 美國「天眼」坍塌畫面公布!全世界僅剩FAST一隻「天眼」...
    △坍塌的前後對比長期在阿雷西博天文臺工作的物理學家亞伯·門德斯表示:「現在唯一在做類似研究的是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它比阿雷西博要靈敏。△中佛羅裡達大學發布的坍塌近景從1963年落成到2016年,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始終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孔徑望遠鏡,雖名義上被用於深空科學研究,但實際上在冷戰中是為反導研究而生的。
  • 地球的眼睛,人類之光,中國fast天眼將對外開放。
    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 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發布消息,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據總工程師姜鵬介紹,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中國天眼FAST獲重大成果,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中國天眼(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中國天眼」FAST建成運行以來,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其科學潛力正在顯現。【知識點】FAST是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即「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也被稱為「中國天眼」。光學望遠鏡(optical telescope)和射電望遠鏡(radio telescope)都是觀測宇宙天體的重要工具。
  • 4月起中國天眼FAST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央視網消息:記者昨天從中國天眼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獲悉,「中國天眼」FAST,2021年將迎來它「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第一年」,4月1日開始,接收來自全球科學家的天文觀測申請,經過評審、遴選後,將於8月1
  • 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
    但是,要觀測更弱的射電源,還顯不足。美國305米口徑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接收面積比上述兩臺望遠鏡的天線要大約10倍,靈敏度提高約1個數量級,成為天眼之前最強大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貴州天眼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先生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它的奠基人是誰時間:2021-01-04 20:07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它的奠基人是誰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到底是什麼情況,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 「天眼」開放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中國有關委員會將對申請進行評審並提出遴選建議,從8月1日起向他們分配觀測時間,預計第一年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正式開放運行
    1月11日,當今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位於貴州平塘的FAST臺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圖為當天在FAST入口處拍攝的「中國天眼」。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