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運行300天,「中國天眼」加速度

2020-11-06 今日科學

本報記者 丁佳

11月5日和10月29日,兩篇基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自然》雜誌發表,讓「中國天眼」再次成為射電天文學界的焦點。

這兩篇重要的論文,無疑也讓中國射電天文人的信心更加堅定。用中國科學院院士、FAST科學委員會主任武向平的話說,有了「中國天眼」這臺「大國利器」之後,中國射電天文的國際地位正在迅速上升。

總工程師的新夢想

FAST從預研到完成花費了26年的時間,近百名科研工作者前赴後繼投入到這個項目中。FAST於2016年落成,它的反射面相當於30個足球場,是世界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大大拓展了人類在射電波段的視野,也使中國射電天文學家終於有機會走到科學探索的最前沿。

FAST的全新設計理念開創了建造巨型望遠鏡的新模式,多年來,工程團隊開展了一系列的技術攻關,克服了力學、測量、控制、材料、大尺度結構等領域諸多技術難題,實現了多項自主創新,終於使得望遠鏡於2020年1月11日通過國家驗收,所有技術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

這讓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AST總工程師姜鵬頗感欣慰:「我們通過20多年的努力,把一個天馬行空的設想變成了國之重器。但我們現在又有了一個新的夢想,那就是進一步提高望遠鏡性能,建立公開共享的機制,源源不斷地產生科學成果,這才是我們為望遠鏡付出的終極目標。」

今年2月,FAST團隊克服疫情影響,正式啟動科學委員會遴選出的五個優先和重大項目,近百名科學家開始使用並處理FAST的科學數據;4月,時間分配委員會開始向國內天文界徵集自由申請項目,目前已經接到170餘份申請,外部用戶的比例高達95.7%。

「科研人員對FAST觀測時間的競爭相當激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介紹,目前望遠鏡收到的申請共約5500個小時,但實際獲得批准的僅有1500個機時,也就是只有不到30%的申請時間能得到支持。

新物理的核心

用戶擠破頭的情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FAST的科學潛力。FAST的靈敏度是全球第二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2.5倍以上,超強靈敏度使其在射電瞬變源方面具有重大潛力,有望實現納赫茲的引力波探測。同時,它還有能力將我國深空探測及通訊能力延伸至太陽系邊緣,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最近令天文學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毫秒射電爆發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廣袤的宇宙中,經常有一股射電暴襲來,但僅僅閃現幾個毫秒。究竟是什麼發出了這些射電暴?它們到底包含了什麼信息?一系列的謎團讓毫秒射電爆發迅速成為天文學界的前沿問題。

「幾個毫秒就沒了的東西非常難抓,因此這個問題幾乎是天文學中最難的問題之一。」中科院國家天文臺首席研究員韓金林說,「實際上,關於這個問題的理論模型數量比實際觀測的快速射電暴數目還要多。」

此前,這些理論研究主要劃分成兩大「門派」,一個「門派」認為這樣的毫秒射電爆發是宇宙災變事件造成的爆發,而另一派則認為它是粒子在強磁場中穿行產生的。

「FAST的觀測結果直接終結了兩大門派的『理論爭鋒』,通過對11次射電爆發的高靈敏度偏振信號解析,我國科研人員用直接的觀測結果否定了宇宙災變的理論。」韓金林說。

憑藉著一系列的「實錘」,FAST一舉將我國相關科研團隊送上了宇宙毫秒射電爆發新物理的核心地位。

中國的「黃金」十年

在開放運行的300天裡,「中國天眼」展現出的科學實力已經令人印象深刻。目前,FAST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論文達到40餘篇。

「1967年,人們發現了第一顆脈衝星;直到50年後,中國人才用自己的射電望遠鏡FAST發現了第一顆新脈衝星。」武向平說,「在很短時間內,FAST已經發現了240多顆脈衝星,我們期望在未來5年,這一數字能達到1000顆,甚至能找到銀河系外的第一顆脈衝星。」

天文學是高度依賴觀測設備的一門學科,長期以來,由於沒有大射電望遠鏡,中國射電天文學家無法拿到一手資料,在射電天文研究領域難以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但FAST的誕生改變了這一格局。武向平告訴《中國科學報》,現在在射電觀測設備和人才隊伍兩個方面,中國已經位居世界第一梯隊。

實際上,中國射電天文人的雄心和路徑都已十分清晰:用好FAST這口自己的「大鍋」,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合作項目——平方公裡陣列望遠鏡(SKA)的數千個「小鍋」,躋身射電天文學研究的前沿。武向平透露,他們在考慮將FAST編入國際幹涉陣列望遠鏡的網絡VLBI中,而在FAST周圍再建幾口大「鍋」也不是不可能。

「明年,FAST還會對全世界開放。雖然這個望遠鏡是中國人掏錢建的,但我們應有大國的胸襟,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作出貢獻。」武向平相信,未來10年,中國將迎來射電天文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們要利用這個寶貴的窗口期,做出重大的科學發現,為人類探索和認識宇宙作出重大貢獻。」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839-y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827-2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FAST穩定運行300天 2021年起向全世界開放
    【僑報網綜合訊】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近日透露,俗稱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今年1月完成國家驗收以來已穩定運行300天,已取得發現逾240顆脈衝星等系列重大科學成果,並以其當今世界最強靈敏度射電望遠鏡的巨大潛力,有望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原初引力波。
  • 「中國天眼」運行300天 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中國天眼」全景。李柯伽供圖核心閱讀正式運行300天以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我國科研團隊藉助FAST,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 "中國天眼"運行300天 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作者:吳月輝 來源:人民日報 選稿:楊宜修「中國天眼」全景。國家天文臺供圖核心閱讀正式運行300天以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我國科研團隊藉助FAST,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 』中國天眼』運行300天 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正式運行300天以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我國科研團隊藉助FAST,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日前,藉助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最新觀測,我國科學家在快速射電暴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10月29日和11月4日,兩篇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雜誌發表,讓「中國天眼」再次成為射電天文學界的焦點。
  • FAST正式運行300天:探茫茫星際 顯天眼威力
    正式運行300天以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我國科研團隊藉助FAST,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在廣袤的宇宙中,經常突然出現短暫並且猛烈的無線電波爆發,持續的時間只有幾毫秒,卻能釋放出太陽在一整天內釋放的能量,這就是快速射電暴。如此快速閃現的無線電波包含了什麼信息?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體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 星辰大海,才是它的徵途——「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新華社記者齊健、王麗、董瑞豐  眼力決定眼界。1月11日,當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
  • 「中國天眼」的加速度
    作者 |丁佳11月5日和10月29日,兩篇基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自然》雜誌發表,讓「中國天眼」再次成為射電天文學界的焦點。 這兩篇重要的論文,無疑也讓中國射電天文人的信心更加堅定。
  • 中國天眼正式開放運行!網友都在喊一個名字→
    (FAST)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吳秉澤攝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的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批覆的驗收指標,部分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國家驗收委員會認為,「FAST工程建設實現了多項自主創新,顯著提升了我國射電天文研究和技術水平,推動了相關產業技術的革新與發展,產生了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 「天眼」開放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中國有關委員會將對申請進行評審並提出遴選建議,從8月1日起向他們分配觀測時間,預計第一年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它的奠基人是誰時間:2021-01-04 20:07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它的奠基人是誰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到底是什麼情況,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正式開放運行
    1月11日,當今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位於貴州平塘的FAST臺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圖為當天在FAST入口處拍攝的「中國天眼」。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中國天眼」將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中國天眼」將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新華社記者 劉茜 編制   新華社貴陽1月4日電(記者齊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 4月起中國天眼FAST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央視網消息:記者昨天從中國天眼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獲悉,「中國天眼」FAST,2021年將迎來它「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第一年」,4月1日開始,接收來自全球科學家的天文觀測申請,經過評審、遴選後,將於8月1
  • 「中國天眼」4月1日起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人民日報北京1月4日電(記者吳月輝)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 中國天眼FAST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中國天眼FAST明年將向世界開放!】中國天眼FAST建成運行以來,觀天成效如何?近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眼已發現240餘顆脈衝星,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為了發揮更大的科學價值,計劃明年將FAST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使用。
  • 「中國天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中國天眼」有望向公眾開放!
    有「中國天眼」之稱的我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於今年1月通過驗收,正式投入運行。FAST建設單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1月4日介紹,「中國天眼」目前運行穩定,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科學家利用「中國天眼」高靈敏的觀測性能,已經發現超過240顆脈衝星。
  • 中國天眼有望向公眾開放
    【中國天眼有望向公眾開放】作為我國的重大科學基礎設施,「中國天眼」一直備受關注,不少人都渴望能走近天眼,一睹超大科學裝置的魅力。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表示,目前當地在FAST周邊建立了觀景點,未來FAST運行中心也會考慮在沒有科學觀測任務的維護期間,逐步向公眾開放,提供參觀和科普教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