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倫茲曲線(Lorenz curve)
1905 年,經濟學家 馬克斯·洛倫茲 提出表示收入分配的曲線:
在一個總體(國家、地區)內,以「最貧窮的人口計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對應各個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點組成的曲線。
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
為了用指數來更好的反映社會收入分配的平等狀況,1912年,義大利經濟學家 科拉多·基尼 根據洛倫茨曲線計算出一個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標,稱為 基尼係數。
區段劃分
基尼係數公式:A/(A+B), 可知基尼係數的實際數值只能介於0~1之間。如果A為零,即基尼係數為0,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為零,則係數為1,收入分配絕對不平等。基尼係數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係數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通常把 0.4 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超過這條「警戒線」時,貧富兩極的分化較為容易引起社會階層的對立從而導致社會動蕩。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組織規定:
若低於0.2:表示指數等級極低;
0.2-0.29: 表示指數等級低;
0.3-0.39: 表示指數等級中;
0.4-0.59: 表示指數等級高;
0.6以上: 表示指數等級極高。
曲線意義
洛倫茲曲線在發展經濟學上,除了用於常見的基尼係數表示收入分布,還有土地分布,教育程度的分布等。
基尼係數由於給出了反映居民之間貧富差異程度的數量界線,可以較客觀、直觀地反映和監測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預報、預警和防止居民之間出現貧富兩極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同和普遍採用。
中國係數
[2003-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係數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ztjc/zdtjgz/yblh/zysj/201710/t20171010_1540710.html)2003-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係數:
中國改革開放前的基尼係數為0.16。2007年已經超過警戒線0.4達到了0.48,當時基尼係數已經是將達到0.5。由於部分群體隱性福利的存在,中國實際收入的差距還要更高。這應該引起高度警惕,否則將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進而造成社會動蕩,危及社會主義人民政權。
1949年後,直到今天,21世紀20年開頭,世界又重新開始關注中國。而我們自己中國人也可能了解不清楚咱們自己國家。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鬥目標。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使用「小康」來描述中國式的現代化。
鄧小平:「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然後實現共同富裕」的思路,有一些議論表現出明顯的誤解,網上尤甚。
問題1:允許 「部分先富」 而走向 「共同富裕」,為什麼這麼難?
鄧小平:「十二億人口怎樣實現富裕,富裕起來以後財富怎樣分配,這都是大問題。」
放在當年,不改革開放,不東邊先發展,不先富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那2020年的小康社會又如何而來?
問題2:貧富差距的問題,我們所嫉妒的是什麼?
李永樂:「人們嫉妒的不是財富擁有的不公平,而是獲得財富途徑的不公平。」 [香港、臺灣和大陸,哪裡貧富差距大?李永樂老師講基尼係數_嗶哩嗶哩-bilibili](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J41137u4)獲取財富的機會的公平,讓大多數人得到制度的公平!
文章部分內容引用:
1 [基尼係數 -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基尼係數)
2 [基尼係數-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基尼係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