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引言
8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在2020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發表演講並指出:國家進入高收入階段,政府加大了再分配力度,用稅收和轉移支付的辦法縮小了基尼係數;「十四五」期間,中國人均GDP應該跨過人均12000美元這個高收入門檻,在這個時期,我們應該加大再分配力度,大幅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同時依靠收入增長、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共同發揮作用,提高居民消費能力,保持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需求因素改善。
圖源網絡
學術釋義
基尼係數:
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於1922年提出的定量測定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指標。在國際上通用于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的收入差距。
基尼係數最大為「1」、最小為「0」,數值越低,表明財富在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越均勻。國際慣例把0.2以下視為收入絕對平均,0.2-0.3視為收入比較平均;0.3-0.4視為收入相對合理;0.4-0.5視為收入差距較大,當基尼係數達到0.5以上時,則表示收入懸殊。
通俗解釋
通俗來看,假設首先收集社會上每一個人的總財富額,把它從少至大排序並計算累積函數,便可繪出洛侖茲曲線(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內,以「最貧窮的人口計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對應各個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點組成的曲線)。
基尼係數測算辦法示意圖
先想像兩個極端情況:假設社會上人人財富均等,那麼就會出現上圖中的45度直線,也即絕對平等直線;但如財富集中在一人手中,便會出現上圖右端的豎軸,稱絕對不平均直線。通常我們認為,洛倫茲曲線代表了財富的實際分布情況,而圖中A部分在A、B兩部分面積之和中所佔的比例,便是基尼係數。
根據圖形解釋便可理解:在人人財富均等情況下,基尼係數為0;在財富一人獨佔的情況下,基尼係數為1。
基尼係數的影響因素:
基尼係數的影響因素包括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文化傳統、政治經濟制度等。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政策制定者希望以收入分配製度達到何種目標,是注重分配差異的刺激激勵作用,還是注重分配政策的調節保障作用。
在薪酬制度設計上注重薪酬保障作用的日本,薪酬收入差距較小;而注重激勵作用的美國,薪酬收入差距往往達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由此造成的結果是美國經濟與社會具有較強的活力和創新力,但社會的割裂和碎片化明顯;而日本社會則較為穩定,但社會活力和創新力又顯得不足。
基尼係數的優缺點:
※優點
作為一種抽象的經濟指標,基尼係數抽象了各類經濟主體之間在收入分配方面具體的差異,概括性地反映出整體分配的差異程度,因而使一些本不可比的現象變為可比,較為客觀、直觀地反映和監測了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預報、預警和防止居民之間出現貧富兩極分化。
※缺點
正是由於基尼係數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基尼係數作為一個單一的統計指標,在反映收入分配公平性方面也存在某些不足:它只能從總體上概括抽象地反映居民之間收入分配的差異程度,具體到每種收入階層之間的差異程度等信息則無法通過基尼係數反映。此外,國際間針對基尼係數的制訂準則仍尚未統一,各國標準並非完全一致。
目前,我國基尼係數統計數據主要來源有四個:國家統計局,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CLDS)、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與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然而由於樣本數量、調查對象等因素的不同,各家數據也略有不同。因此,完整而全面地了解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的收入分配狀況,僅僅依據基尼係數還不夠,還需結合收入分配的次數分布數列以及收入分配各組內部的平均數等指標來進行全面的比較和分析。
執筆人、播音員:費洋、林煒菡
背景音樂:永恆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法律與金融監管研究基地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批准設立的院級非實體性研究單位,是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下屬的研究機構,專門從事金融法律、金融監管及金融政策等領域的重要理論和實務問題研究。
網址:http://www.flr-cass.org電話:+(86-10)5986-8205E-mail:flr-cas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