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案例每年都在遞增。作為對外投資合作的主力,海外併購及其後的整合協同這樣的創新模式顯然是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東南亞是全世界最具潛力的新興市場。在一波"出海"的浪潮中,大部分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東南亞,其中馬來西亞作為中國在東協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國,雙邊貿易額已達數百億美元級別,兩國關係密切,經貿往來穩定。
馬中兩國情誼源遠流長,多年來,兩國友好民意基礎不變,合作互補的屬性亦不變。馬來西亞積極響應"一帶一路" 倡議,兩國除了經貿往來,在教育、文化和信息通信等領域的合作成效突出、前景廣闊。
獨特的多元化國家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群族、多元文化及多元語種共生的國家,除了馬來語及英語以外,許多華裔都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及各種方言。
馬來西亞國民高等教育普及,人力資源素質較高,且工資成本較鄰國如新加坡偏低。高附加價值的中企將其成功經驗帶來馬來西亞,有助於提升國家產業鏈的穩定性及競爭力、培育發展新動能、創造就業機會,亦對該國經濟發展影響深遠。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馬來西亞華裔僅佔總人口的24.6%,但是該國是除中國以外,保留中華文化及華文教育體系最完整的國家,街頭隨處可見中文招牌的店鋪,在相似的文化背景下,經貿往來會變得更加便利。
與此同時,馬來西亞的多元語種環境還可以協助中企拓展印度尼西亞和印度市場。該國的清真標準得到全球穆斯林國家認可,中國相關行業可通過馬來西亞發展清真產品,進軍龐大的中亞及北非清真市場。
優質的營商環境
根據世界銀行《2020年經商環境報告》,馬來西亞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12位。
吉隆坡投資促進局(Invest KL)數據統計顯示,2011年至2019年共有91家跨國企業在馬來西亞投資,投資金額達139.5億林吉特(約233億人民幣),為當地創造了12500個就業崗位。當中有7家企業來自中國。
為配合馬來西亞的"國家工業4.0政策"及"2030年共享繁榮願景",該國財政部及貿工部多次強調歡迎高科技、高價值及高影響力的中資企業前來投資。
在經歷新冠疫情衝擊後,馬來西亞的首要任務就是振興經濟,並儘可能減少疫情對經濟所造成的影響。
為有效吸引外資,馬來西亞還發布許多稅務優惠政策,如製造業中的新興工業地位補貼(Pioneer Status)、投資賦稅補貼(Investment Tax Allowance)及再投資獎補貼(Reinvestment Allowance);農業領域有清真食品行業稅務優惠;服務業的多媒體超級走廊地位2.0(MSC Status 2.0)及區域樞紐2.0稅務優惠(Principle Hub 2.0 Tax Incentives)。除此之外,外企可豁免5 至10年的法定收入,近70% 至100%不等的企業所得稅,滿足條件的企業,還可再將優惠時間延長5年及享受州屬或經濟走廊屬地化的稅務優惠。
馬來西亞除了與土耳其、 智利、 紐西蘭、澳洲、巴基斯坦、印度、日本7個國家籤署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還與74個國家及地區籤署了雙邊稅收協定,旨在消除雙重徵稅,降低預扣稅。馬來西亞與中國在2016 年11 月1 日籤署了馬中雙邊稅收協定,並即日生效。
此外,該國也參與6個東協區域貿易協定(10+6),分別為東協區域、東協紐澳、東協中國、東協日本、 東協韓國及東協印度。馬來西亞更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及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定 (CPTPP)的一員。
四通八達,"樞紐馬來西亞"聯通天下
馬來西亞地處東南亞中心,憑藉區位優勢,物流運輸業發展迅速。馬來西亞擁有8個國際機場,可通往全球126 個主要城市,每周有超過1900 趟航班飛行,2小時內可抵達東南亞各主要城市,6小時內可飛抵亞洲多國首都。此外,馬來西亞共有17 個海港,連結全球120個國家。其中兩個海港,即巴生港口及丹絨柏樂巴斯分別排在全球最繁忙的港口第12及第18位。
去年馬來西亞宣布在吉隆坡投資促進局(Invest KL)設立 "中資特別通道" ,計劃於今年初正式投入運作。作為中資企業的 "單一窗口",協助在馬來西亞已有業務的中企或有意向開發東南亞市場的中企,實現以馬來西亞作為企業拓展東南亞市場的布局。
該計劃將協助投資方對接政商單位、簡化和增加整個投資流程的透明度,方便中企更順暢地施行落地計劃。
有意向到馬來西亞投資或拓展現有在馬業務的企業可以通過電郵csc@investkl.gov.my直接聯繫中資特別通道, 或致電+603-2260 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