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立足當下 放眼世界 面向未來

2020-12-07 BT財經V

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案例每年都在遞增。作為對外投資合作的主力,海外併購及其後的整合協同這樣的創新模式顯然是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東南亞是全世界最具潛力的新興市場。在一波"出海"的浪潮中,大部分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東南亞,其中馬來西亞作為中國在東協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國,雙邊貿易額已達數百億美元級別,兩國關係密切,經貿往來穩定。

馬中兩國情誼源遠流長,多年來,兩國友好民意基礎不變,合作互補的屬性亦不變。馬來西亞積極響應"一帶一路" 倡議,兩國除了經貿往來,在教育、文化和信息通信等領域的合作成效突出、前景廣闊。

吉隆坡投資促進局(Invest KL)

獨特的多元化國家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群族、多元文化及多元語種共生的國家,除了馬來語及英語以外,許多華裔都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及各種方言。

馬來西亞國民高等教育普及,人力資源素質較高,且工資成本較鄰國如新加坡偏低。高附加價值的中企將其成功經驗帶來馬來西亞,有助於提升國家產業鏈的穩定性及競爭力、培育發展新動能、創造就業機會,亦對該國經濟發展影響深遠。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馬來西亞華裔僅佔總人口的24.6%,但是該國是除中國以外,保留中華文化及華文教育體系最完整的國家,街頭隨處可見中文招牌的店鋪,在相似的文化背景下,經貿往來會變得更加便利。

與此同時,馬來西亞的多元語種環境還可以協助中企拓展印度尼西亞和印度市場。該國的清真標準得到全球穆斯林國家認可,中國相關行業可通過馬來西亞發展清真產品,進軍龐大的中亞及北非清真市場。

優質的營商環境

根據世界銀行《2020年經商環境報告》,馬來西亞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12位。

吉隆坡投資促進局(Invest KL)數據統計顯示,2011年至2019年共有91家跨國企業在馬來西亞投資,投資金額達139.5億林吉特(約233億人民幣),為當地創造了12500個就業崗位。當中有7家企業來自中國。

為配合馬來西亞的"國家工業4.0政策"及"2030年共享繁榮願景",該國財政部及貿工部多次強調歡迎高科技、高價值及高影響力的中資企業前來投資。

在經歷新冠疫情衝擊後,馬來西亞的首要任務就是振興經濟,並儘可能減少疫情對經濟所造成的影響。

吉隆坡投資促進局執行長阿茲米

為有效吸引外資,馬來西亞還發布許多稅務優惠政策,如製造業中的新興工業地位補貼(Pioneer Status)、投資賦稅補貼(Investment Tax Allowance)及再投資獎補貼(Reinvestment Allowance);農業領域有清真食品行業稅務優惠;服務業的多媒體超級走廊地位2.0(MSC Status 2.0)及區域樞紐2.0稅務優惠(Principle Hub 2.0 Tax Incentives)。除此之外,外企可豁免5 至10年的法定收入,近70% 至100%不等的企業所得稅,滿足條件的企業,還可再將優惠時間延長5年及享受州屬或經濟走廊屬地化的稅務優惠。

馬來西亞除了與土耳其、 智利、 紐西蘭、澳洲、巴基斯坦、印度、日本7個國家籤署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還與74個國家及地區籤署了雙邊稅收協定,旨在消除雙重徵稅,降低預扣稅。馬來西亞與中國在2016 年11 月1 日籤署了馬中雙邊稅收協定,並即日生效。

此外,該國也參與6個東協區域貿易協定(10+6),分別為東協區域、東協紐澳、東協中國、東協日本、 東協韓國及東協印度。馬來西亞更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及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定 (CPTPP)的一員。

吉隆坡投資促進局會議室

四通八達,"樞紐馬來西亞"聯通天下

馬來西亞地處東南亞中心,憑藉區位優勢,物流運輸業發展迅速。馬來西亞擁有8個國際機場,可通往全球126 個主要城市,每周有超過1900 趟航班飛行,2小時內可抵達東南亞各主要城市,6小時內可飛抵亞洲多國首都。此外,馬來西亞共有17 個海港,連結全球120個國家。其中兩個海港,即巴生港口及丹絨柏樂巴斯分別排在全球最繁忙的港口第12及第18位。

去年馬來西亞宣布在吉隆坡投資促進局(Invest KL)設立 "中資特別通道" ,計劃於今年初正式投入運作。作為中資企業的 "單一窗口",協助在馬來西亞已有業務的中企或有意向開發東南亞市場的中企,實現以馬來西亞作為企業拓展東南亞市場的布局。

該計劃將協助投資方對接政商單位、簡化和增加整個投資流程的透明度,方便中企更順暢地施行落地計劃。

有意向到馬來西亞投資或拓展現有在馬業務的企業可以通過電郵csc@investkl.gov.my直接聯繫中資特別通道, 或致電+603-2260 2270

相關焦點

  • 韓國記者眼中的朝鮮:立足本國 放眼世界
    原標題:韓國記者眼中的朝鮮:市場充斥中國商品韓國《中央日報》洛杉磯分社記者李元英10月3日至10日訪問了朝鮮的平壤和地方城市。此次訪朝採訪是2010年3月發生天安艦事件,韓國政府當年5月24日宣布「限制對朝交流措施」後,韓國媒體記者第一次訪朝。記者深切感受到金正恩體制下朝鮮所發生的變化。
  • 面向未來人類文明的中國形態的建構邏輯
    中國共產黨通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僅使現代文明在中國基本確立,而且還探索出一條面向未來的人類文明的中國形態,證明了人類現代文明實現形態的多元化,而非只有一種「普世模式」;也說明人類文明發展將持續進行並且能夠走向未來新的文明,而不是只能停留在當下的所謂「歷史的終結」。
  • 立足當下 把握未來!國際碳材料大會——金剛石論壇在滬召開
    以5G基建為首的中國七大「新基建」,是經濟復甦和發展的重要生產力,是產業變革的核心。站在新基建政策紅利的「風口」,本屆國際碳材料大會——金剛石論壇重點聚焦在導熱散熱、培育鑽石、半導體器件、超精密加工等領域,探討在新形勢下,金剛石如何立足當下,與時俱進;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如何突破難點,把握未來。
  • 【聚焦2020計劃】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固本拓新、面向未來的...
    國際化布局: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勝任全球設在絲綢之路和亞洲邊地上的「大篷車課堂」是新聞學院最富有國際化特色的課程之一。參與「大篷車課堂」的同學既探訪過塞外、藏區、草原等地域,也穿越過西伯利亞走廊、中巴經濟走廊、法顯海上求法等路線,甚至在2019年還遠徵北極圈。
  • 打開面向未來的風景園林創新之門
    11月19日-20日,2016中國(廈門)國際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大會在福建廈門舉行。從景觀規劃設計論壇、艾景獎參賽大學生設計作品路演以及景觀產業博覽會等活動中,可以鮮明感受到行業的傳統觀念在改變、材料在更新、思維更多元……        面向未來的景觀規劃設計行業,不經意間,透過專家的報告、企業的新產品、新生代學生參賽作品展等,展現出一番追尋變革與創新活力的新氣象。
  • 活在當下,忘掉過去,擁抱未來!(句句精闢)
    活在當下,笑在當下,悟在當下 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詳。 無論你今天怎麼努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也不會明白命運為何這樣待你。曾國藩說:「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將過去的痛苦徹底拋棄,才能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不論你的過去是輝煌的還是極其不幸和痛苦的,我想,都應該忘記過去。人生最重要的不在結果,而在於過程。
  • 立足中國企業實踐,創建管理前沿理論——第八屆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
    獲獎成果立足中國本土實踐關注企業轉型升級2005年在東京大學的一次研討會上,一位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日本的子公司總裁講述了該公司的發展以及於回國後,毛蘊詩教授立足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實踐,開始關注企業轉型升級這一國家發展的戰略問題,先後對數十家企業、行業協會、經濟管理部門進行了調研、跟蹤調研,以及多次問卷調研,形成了50餘篇產業/企業轉型升級相關主題的學術論文。
  • 宗教面向科學,科學追求真理。當下科學應對自然發展的瓶頸
    生物無源不成、無本不立、無物不生,生物是心活身、身合心立足大地成於本源的生命。唯物產生認知自然和生命的障礙成為科學科技快速發展的桎梏。社會唯物使人沉迷物質追逐名利追求享受,如此人「不知死活」,社會「不三不四」。人不了解死怎能知道如何正確的活,是謂不知死活。社會不能透徹自然科學、自然科技、自然法制怎能了解本源、本質、物質、生物的宇宙四大,是謂不三不四。
  • 中國移動別裝睡了:贏了過去,迷茫在當下,正在失去未來!
    一句話來說:中國移動贏得了過去,迷茫在當下,正在失去未來!01如果我們把信息產業看作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在2003-2013年的黃金十年裡,中國移動處於整體產業鏈中最核心的部分,佔有了產業鏈超過70%的價值!
  • 未來十年如何面向國際,布局中國抗體藥物研發?
    要聞 未來十年如何面向國際,布局中國抗體藥物研發?藥渡經緯信息科技創始人、董事長CEO李靖博士在「2020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做了《未來十年如何面向國際進行中國抗體藥物研發的布局》的報告。抗體藥物發展概覽最近,藥渡做了大量的工作來梳理抗體藥物全球的發展趨勢和中國的研發情況。
  • 用「望遠鏡」和「放大鏡」透視當下經濟
    以「放大鏡」關注當下市場主體之困、之需,以「望遠鏡」布局未來發展路徑。近日,來自無黨派界別的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與經濟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在人民政協報記者的「撮合」下,來了場隔空「對話」。
  • 創意青島洞見未來!中國企業改革50人論壇暨創意青島大會今天啟幕
    創意改變青島,未來的青島更需要用創意去創造。大幕開啟,這是中國企業改革50人論壇首次來到青島,人們期待這場盛會能為創意青島注入更多養料,拓展更多維度,開啟更多可能。透過他們的視角,這座城市可以更好地洞見未來。創業城市創意,要成就創業。
  • 《面向未來五年的水業戰略地圖》全解析
    由中國水網研究院製作完成的《中國水業發展展望——面向未來五年的水業戰略地圖》(2014試行版)將在2014(第十二屆)水業戰略論壇上隆重發布
  • 2019中國新網際網路企業·創新網際網路企業TOP100
    對於什麼是創新網際網路企業,實質有兩層含意,首先是它的模式和理念要新,任何一家業務欣欣向榮的公司都是在不斷的自我突破中成長的,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是否算創新網際網路企業,我們更多會關注它的主體業務方向是否代表了一種新的嘗試,是否有質疑的聲音和強烈看好的聲音,是否是未知與已知共存。再則是從當下規模、時代水準、企業使命所對應的企業經營力、綜合創新力、長遠發展力等方面判斷對未來世界的影響力。
  • 「企二代」與中國企業的未來
    具有中國特色的家族企業傳承  中國民營企業絕大多數是家族企業,而其中大約3/4的企業在未來10到20年內面臨交接班問題。中國民營家族企業接班問題的集中爆發,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也大大的不同於歐美甚至東南亞華人家族的傳承。可以說,中國的民營家族企業正在經歷一個近代歷史上罕見的大規模傳承的特殊歷史時期。
  • 六個維度構建世界級企業經管模式
    世界級企業是立足本土,面向全球,願景清晰,使命高遠,秉持企業家精神,有效把握和運用企業經營管理基本規律,依靠艱苦奮鬥和持續創新,持續引領企業和產業技術躍遷,從而有能力、有效和持續地進行經濟價值創造,同時承擔社會與國家發展使命,推動全球包容可持續發展和賦能人的價值實現與幸福感提升的企業。  第二,世界級企業的典型特徵。
  • 人工智慧:當下有為 未來可期
    近日,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中國上海舉行。各國大咖雲端論道,人工智慧的當下作用與未來前景愈發清晰。在全球協力抗疫的背景下,人工智慧被賦予了更多期待和重任,在疫苗藥物研發、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大顯身手。與此同時,隨著新技術新業態的不斷湧現,人工智慧凝聚全球智慧、助力全球經濟復甦的力量更加凸顯。
  • 警惕經驗主義:立足現實,展望未來。。。
    又比如: 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對此,談談你的看法? 這當然是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我的初中老師就曾告訴我,21世紀註定是生物科技的時代,基因工程註定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