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維度構建世界級企業經管模式

2020-11-23 光明網

  作者: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陳勁、尹西明

  企業是國家創新體系的核心主體,世界級企業更是科技創新強國建設的「領頭雁」。在全國科技界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科技創新持續發力,加速趕超跨越,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和全局性重大變化,企業、產業和國家創新實力大幅增強,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大國。然而,我國創新驅動戰略尚未有效全面落實,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亟待提升,提高我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仍任重道遠。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明確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那麼,什麼是世界級企業?世界級企業有哪些典型特徵?世界級企業的基本經營管理要素和典型模式有哪些?世界級企業未來要面臨什麼樣的管理趨勢?探討和理清這些問題,對我國企業抓住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機遇,培育全球持續競爭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什麼是世界級企業

  第一,世界級企業的定義。

  綜觀企業發展史和世界500強企業,以及那些對人類社會和產業進步發揮重要推動作用的卓越企業,必須認識到,世界級企業不是單純規模大、產值高或市場佔有率高的企業,也不單是具備單一市場或單一技術、產品優勢的企業,更不是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的企業。世界級企業是立足本土,面向全球,願景清晰,使命高遠,秉持企業家精神,有效把握和運用企業經營管理基本規律,依靠艱苦奮鬥和持續創新,持續引領企業和產業技術躍遷,從而有能力、有效和持續地進行經濟價值創造,同時承擔社會與國家發展使命,推動全球包容可持續發展和賦能人的價值實現與幸福感提升的企業。

  第二,世界級企業的典型特徵。

  被譽為「創新的先知」的熊彼特在其經典著作《經濟發展理論》中指出,偉大的企業和企業家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推動時代轉型與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無論是諸如谷歌、微軟、蘋果、IBM、通用電氣、豐田汽車、西門子、富士膠片、杜邦、強生、亞馬遜等發達國家的世界級企業,還是如塔塔集團、Reliance Jio、華為、中國中車、中廣核、中集集團、阿里巴巴、騰訊等日益走向全球的新興經濟體企業,都具有典型的共同特徵:不但在銷售額、市值、市場佔有率等硬實力上顯著超越同產業、同領域、同時代的其他競爭者,同時也在創新力、社會責任與影響力、公眾信任度與尊敬度等軟實力上擁有卓越表現。創新是國家和民族進步的核心驅動力,更是世界級企業生命力的源泉,它們據此實現效率、效益和品質領先,持續引領國內外資源配置、行業技術創新、全球產業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概言之,世界級企業是時代的企業,更是顯著推動時代進步的企業。

  新時代世界級企業經營管理模式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和對外開放邁入新階段,全球範圍內以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方興未艾,工業經濟加速向知識經濟轉型;中國發展也正在從需求驅動走向創新驅動,從引進模仿和追趕為主邁向超越追趕引領創新,深度參與並重構全球價值鏈,並正在積極倡導新型區域和全球經貿與創新體系。這一時代背景下,需要重新認識和把握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規律,總結世界級企業的典型模式,從而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當前和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思想需要從傳統的運營導向轉變為創新導向,重點通過差異化的定位戰略和持續創新變革的發展戰略,朝著世界級企業的目標邁進。新時代世界級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規律與特色體現在六個方面:願景驅動、戰略謀劃、重視能力、以人為本、持續創新、追求卓越。

  第一,願景驅動。偉大的組織能夠實現基業長青,最主要的條件並非結構或管理技能,而是超越經濟目標的信念驅動。願景是領導者的經營哲學、企業核心價值觀和發展使命的集中體現,其不但是組織的精神動力,也是組織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更能夠服務於組織經營,進而持續提升組織績效。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中認為,偉大的企業家要思考三個問題:我們的企業是什麼?我們的企業應該是什麼?我們的企業將是什麼?這是思考企業文化的三個原點,回答了企業存在的理由、核心價值觀和未來的方向,也集中體現了一個企業的願景。明確和堅守企業願景與使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正因其難,驅動力愈強。

  世界級企業,都是將自身生存發展目標與國家和全球發展的趨勢與共同挑戰相結合,制定超越經濟目標、獨特而清晰的使命與願景。

  第二,戰略謀劃。戰略謀劃是最重要的計劃形式之一,是組織的一種總體行動方案,是為實現願景和使命而作的重點部署和安排。明確而清晰的戰略是使組織在競爭中取勝並保持生機和活力的重要前提。企業戰略已經成為決定企業競爭成敗的關鍵與核心問題之一。戰略謀划具有全局性、連續性和假設性三個主要特徵,是對企業所處競爭環境和對手的特徵、演變與趨勢的全局性、動態性和前瞻性判斷與應對,有利於企業明確方向、合理高效配置組織資源從而獲取競爭優勢。

  需要注意的是,知識經濟和人工智慧時代,企業的戰略謀劃應該更加兼顧技術創新與倫理治理、環境保護,更加關注中長期戰略謀劃與短期戰略執行的動態平衡匹配。與此同時,數字經濟模式也正在衝擊和改寫著包括關注單一優勢的波特戰略、關注兩種競爭優勢的藍海戰略等傳統企業競爭優勢理論,商業生態系統的興起,也加速了競爭理念的式微和面向協同共生的戰略運營體系的崛起。谷歌、亞馬遜、海爾等公司的實踐表明,差異化、低成本和集中策略可以同時實現,也能夠實現商業夥伴的共贏。

  第三,重視能力。基於資源觀的企業管理理論普遍認為,企業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的組合,能夠帶來能力的積累和提升,而核心能力則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源泉。資源基礎觀等理論認為企業可以看作是資源的有機組合,這些資源包括人員、財務、設施、技術、管理等有形資源,也包括文化、品牌、關係等無形資源。在擁有資源的基礎上,還需要提高組織內部的學習能力來釋放異質性資源的價值,並且要能夠主動創造、購買和轉化組織內外的資源。組織學習的途徑主要分為利用性學習和探索性學習,利用性學習側重對現有技術和資源價值的充分利用,有助於企業在現有技術和產品軌道上不斷提高技術能力和產品質量。而探索性學習則恰恰相反,強調對組織未來發展所需的技術和產品的探索性開發,雖然探索性學習的投入更多、風險更高,但是對打造組織面向未來市場需求的技術與核心能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例如谷歌和3M公司都注重給予員工15%-20%的工作時間來開展自主探索(俗稱「幹私活兒」),而不管這些方案是否直接有利於公司,雖然沒有明確的時間控制,但是這種鼓勵探索和創新的文化和理念,促成了組織內個體和團隊開展探索性學習和創新的重要「場域」,也是世界級企業實現持續躍遷的重要手段。

  數位化和零工經濟時代,如何將員工的個人能力轉化為公司能力,則日益成為企業提升核心能力的重要議題。對此,3M公司的做法是在公司的領導行為準則中明確列出一條,「堅持誠實的品質與透明化的管理,自我發展並幫助員工成長」:一方面通過公司願景和文化激勵員工自我發展,並通過技術卓越與創新獎來及時獎勵創新者;另一方面也建立雙梯職業發展進階制度,為那些個人核心能力強的員工提供足夠的職業上升激勵。此外,3M還設立了內部孵化器和天使投資,確保公司能夠及時將員工的個人能力和創新成果吸收轉化為組織未來發展的核心能力。中國的海爾集團則是更進一步,通過開放創新平臺建設,打造共創共生的生態,將外部的創新資源和創意,吸納作為企業能力提升的一個重要渠道,實現了內外部創新資源的高效整合。

  第四,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是近現代西方科學的主流價值導向,也和中國哲學的根本精神高度吻合,是東西方管理思想的共同價值內涵,也是對「人企合一」企業經營管理規律的深化發展。以人為本的經營管理理念是確保員工和企業共同成長,進而實現企業持續更新、基業長青的根本保障。卓越企業家首要的任務是通過設立偉大的願景和可行的戰略與組織模式,將公司的願景與個人願景有機整合,並通過管理模式的改善和企業文化的培育,鼓勵組織內部的多樣性和互補型合作,激活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很多世界級企業,都將員工視為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之一,一方面以優秀的企業文化和薪酬待遇吸引高創造力個體加入,另一方面給予個體以充分的信任和賦權,尤其是建立了公司範圍內高透明度和高度民主化的溝通決策和反饋機制,既保障了公司戰略意圖和使命的高效傳遞與執行,又能夠激活自下而上的創造力與創新積極性。

  第五,持續創新。世界級企業一定是與時俱進、與時代共成長的企業,通過擁抱變革、持續創新的企業文化和動態協同的組織學習與創新網絡,實現包容賦能,打破路徑依賴、破除核心剛性,是實現基業長青的根本所在。

  今天,創新已經不僅是產品和技術的研發,還融入商業過程的重塑以及全新市場的開闢中。甚至,管理創新的重要性要大於技術創新、流程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加裡·哈默在《管理大未來》一書中也強調,創新的四個層次分別是營運創新、技術創新、戰略與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持續創新的主要模式包括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如西門子、3M、華為和格力電器;突破組織邊界、面向用戶、內外協同共生共創的開放式創新,如寶潔公司和海爾集團;在現有技術基礎上開展探索性研發和新市場開闢,實現非連續性技術創新或市場顛覆的顛覆式創新,如亞馬遜網上書店、從低端逆襲的吉利汽車、核心業務消失但核心技術永存的富士膠片公司;利用更少資源為更多人提供更好產品與服務的樸素式創新,如印度塔塔公司生產的高性價比汽車,寶潔、通用、強生等公司開發的適用於發展中國家和貧困地區用戶的產品;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協同創新,如谷歌公司與高校學者共建Google X 實驗室,華為、中國中車等公司與頂尖高校共建研發中心攻克核心技術。

  第六,追求卓越。即應用全面質量管理、精益管理、複雜系統科學管理等經營管理的方法論與系統工具,實現企業創新文化、創新經驗和創新目標的顯性化、制度化與動態優化。追求卓越,是在戰略一流、人才一流的基礎上實現質量一流、技術一流、服務一流,從而持續保持品牌一流和管理模式一流。精益管理源於精益生產,被譽為最適用於現代製造企業的生產組織管理方式。精益管理由最初在生產系統的管理實踐成功,已逐步延伸到企業的各項管理業務,也由最初的具體業務管理方法,上升為戰略管理理念和創新戰略。精益管理和精益創業能夠通過提高顧客滿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資本投入,實現股東價值和社會價值最大化。

  如格力電器應用精益管理和全面質量管理思想,探索構建了創新管理與質量管理相結合的「質量預防五步法」 和「質量技術創新循環」。前者通過需求調研、計劃制訂、執行落實、檢驗檢查、改進優化等五個步驟,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嚴格的過程管控,從源頭杜絕質量問題,確保產品「零缺陷」。後者則從顧客需求引領、檢測技術驅動、失效機理研究、過程系統優化四個方面運用適宜的質量工具和方法,深入排查質量隱患,有效保證質量技術創新的效率和成功率,助力格力在空調行業持續保持行業質量水平和經營績效全球第一。中國中車青島四方公司通過精益現場、精益製造、精益管理的探索,形成生產、公益、質量和物流等多項管理鏈,將精益思想與專業化管理融合、落實在製造現場。而中國商飛則是通過面向超複雜產品系統的科學管理,成功研發和試飛C919大型商用客機,成為中國民用航空躋身世界級航空公司的裡程碑。

  世界級企業面向未來的管理挑戰

  第一,時代轉型:正在來臨的人工智慧與全球創新時代。

  科技和產業革命推動了人類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經濟和知識經濟的兩次轉型,如今,以量子理論、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將人類推進至人機互動、增強智能和有機更新的「新智人」時代。超級技術和「人工智慧+」經濟模式的出現,為世界級企業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也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與倫理維度的要求。正如亨利·基辛格在《啟蒙運動的終結》指出的,「啟蒙運動本質上始於由新技術傳播的哲學見解。我們時代的情況恰恰相反。當下已存在可以統領一切的技術,但需要哲學的指引」,因為「我們無法完全預測新技術的變革帶來的影響,它發展到頂點時,可能會帶來一個依賴於數據和算法驅動的機器、不受倫理或道德規範約束的世界」。未來,世界級企業的經營管理需要強化哲學思考,以人文精神引領科技變革,使得科技革命成為能夠惠及大多數人的福利載體,而非少數群體的牟利工具。

  第二,回歸本源:從機械觀回歸生命觀。

  新時代新趨勢,世界級企業的培育必須回歸商業的本質和企業經營管理的本源。長期以來,以科層制理論和科學管理思想為代表,幾乎所有的管理、組織變革和人的行為理論與方法都基於機械觀,認為員工都是缺乏創造性、只能按照規章制度運作的「機器」,這嚴重束縛了員工的創新積極性和組織共同願景的實現。然而,21世紀的世界是一個充滿複雜性的生命系統,機械觀主導下的方法論無法理解和應對複雜性系統,生活和生命系統為應對快速變化和無止境創造的世界提供了全新視角。視組織為生命系統的新世界觀,為領導者提供了打造卓越組織的新原則,包括:有意義的工作才能激發創造力,創造力依賴於多樣性,多樣性是實現一致性的途徑,員工創造力的覺醒和自我激勵能夠為共同願景的實現和變革提供持續動力。

  第三,面向未來:擁抱第四代管理學。

  全球範圍內的新科技革命、西方管理理論與實踐的張力和中國特色管理實踐,正推動管理學向中國哲學引領的第四代管理學——整合管理轉型。第四代管理學的興起,象徵著中國哲學整體觀、系統觀引領的科技與哲學相融合、東西方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管理學理念的崛起。擺脫單一的經濟思維和原子化的局部思維,從人和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以及幸福感提升這一新價值理性出發,來重新思考商業的本質與終極目標,是新時代管理學理論的立足點,也是世界級企業經營管理的價值原點。基於此,強調哲學洞察、自然科學技術與社會科學人文精神相結合,重視願景與戰略引領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的整合式創新理論,不但是對全面創新、自主創新等傳統企業經營管理規律和模式的全面升格,也是加快培育具有全球整合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理論體系支撐。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和全球創新大趨勢下,加強理論與實踐融合、東方與西方融合,在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基礎上「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是世界級企業建設和中國管理學的雙重時代使命。立足本土,面向全球可持續發展,兼顧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人文價值的創造與傳播,是未來世界級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內涵。

[ 責編:秦超 ]

相關焦點

  • 慧辰資訊:多維度布局 做世界級大數據公司
    2012年以來,根據客戶在行業移動端對數據分析的需要,公司對行業的洞察和技術力量的結合,經過四五年摸索,形成了「技術+服務」的應用模式。轉型大數據的過程,是基於客戶需求的一個自然過程。  越來越多的企業,包括上市公司,紛紛涉足大數據,不過在趙龍看來,以後大數據將不再是一個題材概念了,「可能再過兩年,就不再講大數據這個概念了,所有的企業都植入了數據的概念」。
  • 「五個維度」構建「法治金鄉」建設新路徑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平妮今年以來,山東省金鄉縣以全面依法治縣為統領,以法治政府示範創建為抓手,聚集法治重點領域創新突破和常規工作規範提升,「五個維度」構建「法治金鄉」建設新路徑。「三級聯動」護航依法決策。
  • 我們熟知的現實世界存在十個維度?另外六個維度在哪裡?
    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縮小數十億倍,我們就能發現那個微小捲曲的維度,存在於宇宙每個角落,就像螞蟻在電線上的探險一樣探索額外的維度。認為另一維度處處存在的想法就是弦理論的核心。事實上,弦理論的數學計算要求不止增加一個維度,而是要再增加六個,扭轉捲曲的複雜微型結構!
  • 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五個維度構建新型零售基礎設施
    中證網訊(記者 楊潔)11月25日,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在2020年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上表示,網際網路下半場即產業網際網路需要解決產業效率的問題,意味著要構建一個新型零售基礎設施,新的零售基礎設施從五個維度構建,將支撐京東走過未來十年。
  • 胡泳:網際網路國際話語權構建的三個維度
    >【英文標題】Three Dimensions of Onlin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Construction  【作者簡介】胡泳,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國際話語權屬於效果研究的領域,而傳播學界一般認為傳播效果可從三個維度展開
  • 四個維度構築科創中心「四梁八柱」
    四個維度可以描摹出當下這張科創藍圖的「進行時」,其中頂尖科創設施、重要研發與轉化功能性平臺無疑是重中之重的兩個層面。  首先,作為上海科創中心核心區的張江國家科學中心聚焦建設大科學集群,一方面為國內科學家提供各類創新平臺,另一方面釋放輻射效應,打造能夠吸引全球科學家來此從事科技創新的樞紐平臺。
  • 從六個維度透析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趨勢
    概要:影響經濟的因素眾多,若只從一、兩個因素去分析和預測經濟走勢,往往會有失偏頗,本文分別從外部環境、人口、投資、貨幣、收入和政策這六個維度對中國經濟進行分析,雖然也未必全面,但力求更客觀。在這六個維度中,人口、投資、貨幣和收入這四個維度存在很強的因果關係,它們作為影響經濟的中長期因素,對當期經濟走勢不會產生顯著影響;而外部環境和政策這兩個維度分別是外生和內生變量,作為短期因素對當期經濟走勢影響較大。  中國經濟的長期趨勢,更多取決於中長期因素,這也是本文認為中國經濟增速將繼續下臺階的原因所在。
  • 理解「國內大循環」的六個維度
    另一方面,要繼續強化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抓緊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建設面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現代化產業循環體系,真正築牢強國之基。  科技循環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科技創新實現了由「跟跑」為主向著「跟跑、並跑、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 數夢工場吳敬傳: 三個維度構建「新型網際網路」
    在演講中,吳敬傳藉助三個故事,從三個維度講述了如何構建「新型網際網路」。數夢工場董事長兼CEO 吳敬傳2015年3月成立的數夢工場,在短短2年多的時間內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吳敬傳的這篇演講,既有對網際網路發展階段的宏觀判斷,又有對公司戰略的清晰思考以及實踐成果的形象表達。透過吳敬傳的講述,或許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這家創業公司飛速成長背後的動因。
  •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經管系怎麼樣?經管學科就業收入前景
    ­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成立於1984年,目前擁有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會計與金融、管理科學與工程以及工商管理4個「雙一流」建設學科,數量位居全國經管學院之首。清華經管學院本科採取「經濟、金融與管理類」大類招生,由經濟與金融(國際班)、會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構成。
  • 對話李曙光:更高維度領先,五糧液爭創「世界一流企業」
    通過深入推進「二次創業」,五糧液將搶抓高質量發展、把握結構性機遇,進一步推動實施數位化戰略轉型,這些是構建「後千億時代」核心競爭力,以及爭創四川省首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堅實基礎。「當前,加強形勢研判,把握市場主動權,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要!」4月18日,李曙光受邀在江蘇宿遷參加「穀雨論壇」稱,在這個充滿大變革的時局下,要堅定發展信心,明確發展任務。
  • 阿里研究院副院長楊健:從六個維度認識網際網路經濟體
    人民網北京6月22日電 (記者 陳鍵)6月22日,在北京召開的2016(第十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會進入到第二天的議程,阿里巴巴研究院副院長楊健在演講中分享了「從六個維度來認識『網際網路經濟體』」主題。對於「網際網路經濟體」的概念,百度百科給出的解釋是,它的構成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網際網路經濟體包含網際網路應用、網際網路服務、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和網際網路設備製造四個部分,而廣義網際網路經濟體除包含這四個部分外,還包含被「網際網路化」的實體經濟。「作為一個經濟體,它的基礎設施是什麼?」
  • 用友向奇漢:世界級U9支持「鳥巢」結構網狀管理模式
    一方面用友U9V2.0能夠覆蓋中高端製造企業全面應用,是世界級的製造業全面信息化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意味著U9通過大量客戶驗證,已經進入成熟期,能夠支撐世界級的業務架構和先進管理與應用模式,是中國企業管理升級與商業創新平臺。
  • 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京東將從五個維度構建新零售基礎設施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王楠】11月25日,在主題為「數智互聯·共塑未來」的JDDiscovery-2020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上,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教授提出,在今年初正式確立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戰略定位之後,京東將從做寬、做深、做厚、做長、做虛五個維度來構建新的零售基礎設施
  • 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三個維度
    (原標題: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三個維度) 工業網際網路是網際網路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全領域
  • 中國農機企業距世界級水平還有多遠?需同時具備5個特性
    文|於 帥 農業機械雜誌社社長、知谷APP創始人 在農機領域,我們一提到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和愛科,都明顯地認為,這3家企業是農機領域的世界級企業,是具有國際化屬性的跨國巨頭。
  • 清華經管EMBA「未來科技·賦能產業升級」主題論壇召開
    >北京北鬥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建輝北京北鬥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清華經管EMBA2008級校友李建輝表示:「北鬥未來會給每個人時時刻刻提供亞米級的服務甚至是釐米級的服務,帶來的問題是無數個應用的場景將會重構。如果前面20年是北鬥的建設期,那麼在未來10年,將是北鬥應用的黃金10年。」
  • 東航兩款新產品上線 從時間維度向空間維度拓展
    這是東航「隨心飛」從時間維度向空間維度的首次轉變,以航空引擎加速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提振航旅服務全產業鏈,助力構建「大循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隨著「隨心飛」產品的創新推出並廣受市場好評,東航在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同時,加快商業模式、航空產品的創新,聯合熱門航線目的地酒店、旅遊服務企業等推出惠民活動,用「隨心飛」帶動「隨心遊」「隨心兌」「隨心住」「隨心享」等,打造從傳統的航空運輸服務到旅行鏈條各個環節的「隨心」系列產品,讓「隨心」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
  • 法治思維的六個維度
    2017年8月9日 星期三農曆閏六月十八【本期導讀】>法治思維的六個維度>幹部書架不應成擺設>打擊傳銷需全面清查>研學遊不能流於形式>別再用集贊綁架孩子【理論速遞】>《人民日報》刊發文章:《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詳見:http
  • 管理大視野——經管校友講壇第三十三講舉行 - 北京科技大學經濟...
    管理大視野經管校友講壇天氣變冷,北方供暖又成為了社會熱點話題。各個城市為了環保和能源、資源合理配置,冬季推行城區集中供熱,由國有或集體性質的供熱公司統一供熱。而現今在供熱領域又有怎樣的建設管理運營模式呢?目前比較流行的模式在實踐中又探索的怎麼樣?最新一期「管理大視野——經管校友講壇」就圍繞這個內容展開。2020年11月27日下午15點30,在經管樓312教室,由我校熱能本科82級,經管學院管研86級校友李京北帶來了一場主題為「BOT模式在供熱領域的探索實踐」的精彩專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