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蟒蛇和紅耳鵯幼鳥被救治

2021-01-08 SZNEWS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林清容)日前,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一天兩次出動,救護受傷野生動物,分別是蟒蛇和紅耳鵯。據了解,自2011年4月深圳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成立至今,共接收救護森林公安、海關、邊防等執法部門和市民報告移交的野生動物活體97000餘只(條)。其中,本地分布的野生動物經救護治療後,康復並具備野外放歸條件的,成功實施放歸共3300餘只(條)。

7月18日,南澳森林巡防隊致電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稱,在鹿嘴山莊有一條受傷蟒蛇需要救護。救護人員趕到後,經過檢查發現蟒蛇頸部和嘴巴均有外傷,傷勢較重。救護人員現場對傷口處理後,接回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動物醫院進一步觀察和治療。蟒蛇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當晚,又有市民來電求助稱,在南山沙河路口有一隻疑似紅耳鵯的幼鳥需要救護,救護人員到達現場後初步確認是紅耳鵯,該種鳥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疑從樹上鳥窩跌落受傷,但救護人員對附近的樹木巡查了一遍後並未發現鳥窩,於是將紅耳鵯幼鳥接回救護基地養護。

救護人員提醒,如發現野生動物幼鳥切勿隨意帶回家飼養,可能是初飛時不小心跌落到地上的,可及時撥打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電話(0755-23737770)請求救助。

相關焦點

  • 每周一鳥|紅耳鵯
    ……沒錯,它們就南方高光的野鳥--紅耳鵯。大象拍攝       紅耳鵯(學名:Pycnonotus jocosus),體長17-21cm,是鵯科、鵯屬的鳥類。額至頭頂黑色,頭頂有聳立的黑色羽冠,眼下後方有一鮮紅色斑,其下又有一白斑,外周圍以黑色,在頭部甚為醒目。背體褐色,尾黑褐色,外側尾羽具白色端斑,喉部白色,臀部尾下覆羽紅色,顴紋黑色,胸側有黑褐色橫帶。
  • 受傷紅腳隼幼鳥成功獲救
    9月4日下午,東平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接森林公安電話,告之後屯派出所有一隻受傷野生鳥類,隨即安排專業人員前往收救。經現場初步查看,該鳥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腳隼幼鳥,翅膀受傷,是一位熱心群眾在流澤大橋北側路邊發現後撥打110報警,後屯派出所趕赴現場接來的。
  • 鳥友匯- 它叫紅耳鵯,你了解它多少?
    紅耳鵯主要生活在亞洲熱帶地區,澳洲、北美洲、模里西斯也有引進並建立了穩定的種群。在國內,它們主要分布在西藏東南部、雲南南部、貴州南部、廣西南部、廣東西部和香港等地區。紅耳鵯羽色豔麗,善於鳴叫,是人們喜愛的觀賞鳥類。
  • 濟南大明湖裡紅耳鵯正在直播飛行表演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互動編輯 曹蕾 8月3日上午,壹粉「思克」向齊魯晚報新聞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一組在濟南大明湖拍攝的紅耳鵯飛行的照片與大家分享。
  • 六一兒童節不遠了,記紅耳鵯懷念我的過往。
    六一兒童節,不遠了,我記得小學時,在兒童節裡,下過一場大雨,那時的一場雨,我從同學手上買的紅耳鵯,飛遠了。紅耳鵯是一種可愛的鳥,羽毛很圓滿,頭上有頂,臂部紅。或許小時候,特別的不知事,最愛養鳥,還不惜掏錢買飼料,或者去抓蝗蟲餵鳥。蝗蟲往往在水芋的葉子上,或山上的草坪上,最易捕捉,特別是夏天的早晨,它們靜靜的享受陽光的溫暖,我們碾手碾腳的,迅疾用手合著葉子,便可抓著。抓蝗蟲,無趣的緊。
  • 白頭鵯的生活習性,以及我們要如何去飼養
    額與頭頂黑色,嘴黑色,兩眼上方直至枕羽都為白色,老鳥的枕羽更為潔白,眼先、頦、喉和後腦勺均為白色,頰、耳羽和後頸為暗褐色,胸部有淡灰褐色寬斑帶,胸以下為白色,腹部雜有黃綠色縱紋,背部為黃綠色,翅膀和尾羽暗褐色。下體為白色,虹膜褐色,腳黑色。幼鳥則是頭為灰褐色,背部呈橄欖褐色,胸部為淺灰褐色,腹部及其尾下覆羽均灰白色,容易與成鳥區分。
  • 紅耳鵯
    紅耳鵯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丘陵地帶的雨林、季雨林、常綠闊葉林等森林中,性活潑,整天多數時候都在喬木樹冠層或灌叢中活動和覓食。紅耳鵯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 北護城河邊一夜鷺幼鳥翅膀受傷,市民耐心守護
    「有一隻大鳥不能動了,腿和嘴都挺長的,像是灰色的鶴。」昨天下午,有市民反映,東直門橋下北護城河岸邊,有一隻疑似灰鶴的鳥類受傷。市民撥打了救助電話,並在旁守護了3個小時。經動物保護專家鑑定,這隻夜鷺的幼鳥可能是因初學飛行失誤導致受傷。
  • 雲南一動物觀察員用嘴餵幼鳥 被贊最美「鳥媽」(圖)
    狂風暴雨後落難幼鳥嗷嗷待哺  4月下旬開始,普洱太陽河國家公園隔幾天就會降陣雨,並伴隨大風。這些不時降下的陣雨對於緩解普洱太陽河國家公園區域的高溫和周邊的乾旱有不少益處,但對處於太陽河國家公園密林中剛孵化出來的幼鳥來說,不但會破壞它們的家,甚至會造成一些致命的打擊,幼鳥們的父母只能眼睜睜看著它們落難卻無計可施。
  • 一路北漂的歌者——白頭鵯
    研究鳥叫聲的科學家將白頭鵯的叫聲錄下來,轉換成時域波形圖,結果顯示其叫聲可以分成三種:第一種稱為鳴唱,由多個音節組成,聽起來非常婉轉悅耳,在繁殖期的雄性白頭鵯會特別頻繁地發出鳴唱;第二種稱作叫聲,相對鳴唱,叫聲有短粗、單調的特點;第三種是警戒叫聲,這種聲音的特點為嘈雜、沙啞,發出這種聲音時,情緒都較為緊張,帶有報警和驅逐的含義。
  • 大明湖中的精靈——紅耳鵯
    隨著泉城濟南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眾多的鳥類來到大明湖周圍生活繁衍,紅耳鵯就是眾多鳥類的其中之一,它們的到來,使我們的城市處處鳥語花香,充滿生機和希望。請大家賞鳥、拍鳥的同時,愛護野生鳥類,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愛護野生動物,就是愛護我們人類自己.......
  • 紅耳鵯的世界你不懂
    其它鳥類不一定好觀察,那紅耳鵯倒是不怎麼迴避人類。就在屋簷下花盆中長大的那株落傘那茂密的綠葉間,就住著一對紅耳鵯。藉助那綠葉的掩蔽,不注意還真就難以發現。它的巢由一些帶有韌性的小枯枝、枯草等構成,編織得還算別致。
  • 蟒蛇出來覓食被網困住受傷 捕蛇師為其上藥按摩
    導報訊 (記者 劉小冰)近日,在東坪山一帶,許多蟒蛇在覓食時被塑料網困住並受傷。昨日下午3點多,林業人員接到通知,東坪山有一隻大蟒蛇受傷了。原來,這隻蟒蛇外出覓食,不小心卡在了一張綠色的塑料網裡。林業人員用剪刀將網繩一根根剪斷,將蟒蛇救了下來。經過觀察,林業人員發現蟒蛇的傷勢嚴重,多根塑料網嵌入了它的身體裡。捕蛇師阿寶為大蟒蛇上藥並按摩,隨後將其帶回家照顧,「它至少需要一周的時間才能恢復」。林業人員介紹,夏天到了,在東坪山一帶有許多蟒蛇活動,而山上又有很多村民用塑料網將地圍起來,在裡面養雞鴨。
  • 生活在香港的紅耳鵯光臨島城
    要不是親眼所見,打死也不敢相信,記者竟然拍到了一隻本該生活在香港以及兩廣南部的紅耳鵯,大冬天的光臨青島,這是要瘋了嗎?這是記者本周末拍到的紅耳鵯,其以耳後以及臀部紅色羽毛為「亮點」。紅耳鵯,是鵯科、鵯屬的鳥類。紅耳鵯為小型鳥類,體長17~21釐米。額至頭頂黑色,頭頂有聳立的黑色羽冠,眼下後方有一鮮紅色斑,其下又有一白斑,外周圍以黑色,在頭部甚為醒目。上體褐色。
  • 《荒野大鏢客2》紅尾蟒蛇狩獵攻略 紅尾蟒蛇位置分布一覽
    2中紅尾蟒蛇位置及狩獵方法介紹,想了解的小夥伴就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對你們有幫助。紅尾蟒蛇 【... 荒野大鏢客2中的紅尾蟒蛇都在哪有,很多小夥伴可能都不太了解,下面九遊小編就為你們帶來了荒野大鏢客2中紅尾蟒蛇位置及狩獵方法介紹,想了解的小夥伴就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對你們有幫助。
  • 保護動物,愛護大自然,中國綠髮會綠少志願者成功救助並野放白頭鵯
    7月12日,白洋澱溼地自然科普綠少基地綠少志願者王志昊同學發現一隻撞玻璃的白頭鵯幼鳥後,在該綠少基地負責人王曉曄老師的遠程指導下,自行操作完成了一次白頭鵯鳥類的救助和野放。發現受傷鳥兒的綠少志願者王志昊,是來自河北任丘的一名高一學生。
  • 【聚焦】紅耳鵯來栖,上海留鳥再添新面孔
    園內有茂盛的喬灌木和蘆葦溼地,為多種鳥類提供了棲息的佳境。上海留鳥添了一個新面孔三月裡,人們在世博公園裡不僅可以見到白頭鵯(bēi)、烏鶇、珠頸斑鳩、麻雀等俗稱「四大金剛」的上海常見留鳥,還可以見到去年冬天來此越冬,尚未啟程北遷的黃雀、北紅尾鴝、紅脅藍尾鴝等候鳥。近期,世博公園出現了「新面孔留鳥」。
  • 紅耳鵯這種鳥類的「髮型」只是裝酷嗎?那你可就說錯了
    紅耳鵯紅耳鵯也叫高冠鳥,因頭上有豎立起來的羽冠,耳孔覆蓋著紅色的羽毛而得名的。雌雄鳥外形相似屬於鵯科、鵯屬的一種鳥類,體長20釐米左右。不懂鳥語的人聽上去就是鳥在叫,其實這是紅耳鵯的鳥語,你能猜出來它在說什麼嗎?我在這裡簡單的科普一下紅耳鵯的鳥類知識。生活習性:紅耳鵯在我國屬於留鳥,主要分布在西藏東南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等地,國外東南亞一些國家也有分布。它們除了繁殖季節成對生活外,其餘時間通常會集結10多隻的小群體活動。
  • 紅耳鵯在南京成家 未來就是南京鳥了
    □金陵晚報記者 許軍  4月24日,市民陳先生在紫金山的一處樹叢,發現了一個鳥巢,巢中有三隻鳥蛋,雖然對鳥類不是很了解,出於保護和好奇
  • 夜鷺幼鳥試飛受傷 落難街頭被救起
    路遇受傷長嘴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