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報記者 許軍
4月24日,市民陳先生在紫金山的一處樹叢,發現了一個鳥巢,巢中有三隻鳥蛋,雖然對鳥類不是很了解,出於保護和好奇,陳先生每天路過的時候都會去看上一眼,在鳥媽媽不在的時候,還悄悄拍下了照片。
10天不到,陳先生拍到了鳥兒孵化的過程。有鳥友認出,這種鳥兒名為紅耳鵯,並非南京的鳥,那麼它究竟是哪裡來的?是否會長期留存南京,很好地生活下去呢?
三隻小鳥都在茁壯成長
「我發現這個鳥巢的時候,這幾枚蛋就應該存在一段時間了,雖然鳥巢距離地面只有1.2米左右,不過這裡來往的人少,所以一般沒什麼幹擾。」陳先生告訴記者,就在第二天再去看鳥巢的時候,小鳥就出殼了,光禿禿的,看起來非常嬌嫩,隨後的幾天他多次觀察,發現有兩隻大鳥,不時地在山中帶回一些食物餵養小鳥,小鳥的羽毛也漸漸成形,長勢喜人,目前三隻小鳥狀況很好。
一個多星期過去了,鳥兒長得很快,但是陳先生並不認識這種鳥,「我的朋友錢欽文對鳥類非常了解,經常外出拍鳥,他告訴我它們是紅耳鵯,早些年在南京還是很少見的。」
不是南京鳥卻留在南京
據了解,紅耳鵯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丘陵地帶的雨林、季雨林、常綠闊葉林等森林中,非常活潑,整天多數時候都在喬木樹冠層或灌叢中活動和覓食,在我國分布於西藏東南部,往東經雲南南部、貴州南部、廣西南部一直到廣東西部。錢欽文表示,早些年這種鳥只在中山植物園發現過,當時能觀察到,還是稀罕事,但近些年,紅耳鵯的數量有明顯上升。
對此,專業人士告訴記者,紅耳鵯是留鳥,卻不屬於南京的鳥種,最近幾年南京的紅耳鵯確實多了起來。「最初我們發現紅耳鵯的時候,推測它在南京出現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逸鳥,簡單說就是,一些人養的寵物鳥逃逸的;另外一種也不排除是鳥類領地擴散,已經到了南京,因為鵯類確實是有擴散的。
「紅耳鵯因為外形比較奇特,挺漂亮的,所以在廣東一帶常被捉來售賣,當做籠養鳥,數量受到一定威脅。」一名鳥友告訴記者,紅耳鵯經常是群體聚集,如十多隻的小群,或者更多一起活動,但在南京目前還沒觀測到大群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