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散的紅耳鵯

2021-01-08 自然使者

趙鍔空中老飛豬的自然攝影3天前

雙節期間,抽了一天時間帶家人去了杭州,居住在龍井村的茶山民宿裡賞風景。那邊風景不錯,整個民宿就在茶山的半山腰,民宿院內有幾棵非常大的香樟樹,民宿主人善於綠化,將院子搭理的井井有條,桂花香讓空氣更加清新自然,我雖日間閒逛乏力,但在夜裡卻是睡的極為香甜。

第二天一早,在一陣鳥鳴中醒來,洗簌完畢,便向主人要來早餐,和兒子在自己的房間院子裡享用,鳥鳴聲已沒有了,只有一隻鵲鴝在附近蹦躂,我扔過去點食物,豈料動作太大將它嚇得飛走了,好心卻討了個無趣,我只好尷尬地對兒子說它不領情。

用餐間,忽然想起早上那陣鳥鳴,未曾聽過,會是什麼鳥?

幸好帶著長焦鏡頭,去二樓的平臺守一下試試,我這房間的院子綠化不錯,說不定有驚喜。

於是上了二樓平臺,找好位置坐定,靜等。

茶山上,茶農已經開始忙碌起來,他們走上茶山時,數次驚飛環頸雉,而遠處林間的大擬啄木鳥在撕心裂肺的叫著,林下灌叢,一群棕頭鴉雀打鬧著飛過,我正想抬頭尋找有沒有猛禽,卻被灰樹鵲那一串滴溜溜的聲音打斷。嚯,不錯啊,這邊鳥況還行。

然後,一陣熟悉的鳥鳴聲「落」入我的房間院子,我等待的主角現身了,居然是一對紅耳鵯,我有點傻眼了。

從紅耳鵯的地理分布來講,它可不應該出現在這裡。記得2011年的時候,在浙江確有紅耳鵯被觀察到過,但大家普遍認為是逃逸或者是放生的。我那時也是不管了,先拍了再說,這傢伙顏值可很高啊,太漂亮了,我靜靜地坐著不動,拍了整整半個小時,直到它們自己飛離。

這兩隻紅耳鵯是真漂亮,徹底把我們這邊常見的白頭鵯給比下去了。

(紅耳鵯雄鳥 趙鍔攝)

(紅耳鵯雌鳥 趙鍔攝)

(取食1 趙鍔攝)

(取食2 趙鍔攝)

(取食3 趙鍔攝)

(特寫 趙鍔攝)

(伸脖子 趙鍔攝)

(小懶腰 趙鍔攝)

(你前我後 趙鍔攝)

(排排坐 趙鍔攝)

(親暱一會 趙鍔攝)

拍完後,我請教嵊州老鄉——浙江野鳥會理事「七星劍」,別看他年紀不大,我們浙江的一些罕見鳥記錄,都是他在整理,問他肯定沒錯。問了他,我才知道,杭州的紅耳鵯是多年前一群放生的紅耳鵯後代,這些紅耳鵯一直在植物園、靈隱一帶活動,這次居然被我撞見了兩隻,看來我還是蠻幸運的。接著又查了一些資料,發現鄭光美《中國鳥類分布名錄》第二版(2011年)已經將紅耳鵯列為浙江留鳥了。而整個國內,紅耳鵯從華南地區一步步地正向國內更多地區擴展,比如:上海、江西、湖南、河南、成都等等地區。紅耳鵯具有較強的生命力、繁殖能力和雜食性的特點,使得它與同生態位的物種之間競爭不落下風。

對鳥類學家來講,擴散不見得是好事,因為會帶來種間競爭,導致本地物種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對於我們拍鳥、觀鳥人來說,遇見這種美麗的鳥兒,真是高興啊!拍都拍不夠。總之,隨著觀拍記錄的增加,且看紅耳鵯最終會怎麼擴散吧!

(以上照片均由:Olympus EM1 Mark II,M.ZD ED 100-400mm f5-6.3 IS組合拍攝)

相關焦點

  • 紅耳鵯在南京成家 未來就是南京鳥了
    有鳥友認出,這種鳥兒名為紅耳鵯,並非南京的鳥,那麼它究竟是哪裡來的?是否會長期留存南京,很好地生活下去呢?  三隻小鳥都在茁壯成長  「我發現這個鳥巢的時候,這幾枚蛋就應該存在一段時間了,雖然鳥巢距離地面只有1.2米左右,不過這裡來往的人少,所以一般沒什麼幹擾。」
  • 紅耳鵯的世界你不懂
    其它鳥類不一定好觀察,那紅耳鵯倒是不怎麼迴避人類。就在屋簷下花盆中長大的那株落傘那茂密的綠葉間,就住著一對紅耳鵯。藉助那綠葉的掩蔽,不注意還真就難以發現。它的巢由一些帶有韌性的小枯枝、枯草等構成,編織得還算別致。
  • 生活在香港的紅耳鵯光臨島城
    要不是親眼所見,打死也不敢相信,記者竟然拍到了一隻本該生活在香港以及兩廣南部的紅耳鵯,大冬天的光臨青島,這是要瘋了嗎?這是記者本周末拍到的紅耳鵯,其以耳後以及臀部紅色羽毛為「亮點」。紅耳鵯,是鵯科、鵯屬的鳥類。紅耳鵯為小型鳥類,體長17~21釐米。額至頭頂黑色,頭頂有聳立的黑色羽冠,眼下後方有一鮮紅色斑,其下又有一白斑,外周圍以黑色,在頭部甚為醒目。上體褐色。
  • 大明湖中的精靈——紅耳鵯
    隨著泉城濟南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眾多的鳥類來到大明湖周圍生活繁衍,紅耳鵯就是眾多鳥類的其中之一,它們的到來,使我們的城市處處鳥語花香,充滿生機和希望。請大家賞鳥、拍鳥的同時,愛護野生鳥類,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愛護野生動物,就是愛護我們人類自己.......
  • 【聚焦】紅耳鵯來栖,上海留鳥再添新面孔
    左圖為白頭鵯,右圖為世博公園裡的紅耳鵯上海地區白頭鵯與紅耳鵯比較圖:從這張圖可以看出,白頭鵯與紅耳鵯種屬相近,大小相近,食性相近,棲息環境相近,繁殖生態相近……然而,兩者外形上有一些區別。澳洲、北美洲、模里西斯也通過引進紅耳鵯建立了穩定的種群。在我國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華南地區,紅耳鵯是常見的留鳥,是那兒的「留鳥金剛」之一。紅耳鵯主要分布地在亞洲南部(圖片源於網絡)由於它體型獨特,羽色豔麗,叫聲婉轉多變,深受東南亞和我國南方民眾喜愛。據說泰國人籠養紅耳鵯成風,還為此成立了很多「紅耳鵯俱樂部」。
  • 流浪紅耳鵯渴望有個家 一連5天"求愛"
    愛鳥人士李超最近觀察到一隻雄性紅耳鵯(bēi),連續幾天向一隻已經「成家」的雌性白頭鵯(俗稱白頭翁)求偶。  鬧市驚現紅耳鵯  上周五上午,李超在中山西路,偶遇一隻紅耳鵯。這種鳥兒很好辨認,它頭頂有聳立的黑色羽冠,眼下後方有一個鮮紅色斑,其下還有一白斑,周圍都是黑色,頭部非常醒目,屬於比較漂亮的鳥兒。
  • 紅耳鵯
    紅耳鵯作為東南亞觀賞籠養鳥的主流鳥類之一,有著殺馬特的高冠造型,據說壓口也很好,在泰國更是常見被養著觀賞。
  • 一隻紅耳鵯,讓我找到了奮鬥的戰場!
    突然間兩旁山定子樹上的一隻小鳥闖進了我的視線,這是一隻紅耳鵯,它的眼睛下方那一抹鮮紅的顏色是那麼刺眼,在山定子樹枝上吃著果實,吃相悠閒且得意,絲毫沒有深圳這種快節奏城市該有的速度。這一刻我終於明白了,其實這隻紅耳鵯之所以如此放肆,是因為這裡原本就是它的家,而家裡的一切當然,也自然屬於它所有,於是它才會有那一抹鮮紅且傲嬌的羽毛,再配上頭頂那一撮倒立的羽毛,可真是像極了一位貴族,而它就是這裡的族長。
  • 紅耳鵯這種鳥類的「髮型」只是裝酷嗎?那你可就說錯了
    紅耳鵯紅耳鵯也叫高冠鳥,因頭上有豎立起來的羽冠,耳孔覆蓋著紅色的羽毛而得名的。雌雄鳥外形相似屬於鵯科、鵯屬的一種鳥類,體長20釐米左右。不懂鳥語的人聽上去就是鳥在叫,其實這是紅耳鵯的鳥語,你能猜出來它在說什麼嗎?我在這裡簡單的科普一下紅耳鵯的鳥類知識。生活習性:紅耳鵯在我國屬於留鳥,主要分布在西藏東南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等地,國外東南亞一些國家也有分布。它們除了繁殖季節成對生活外,其餘時間通常會集結10多隻的小群體活動。
  • 鳥友匯- 它叫紅耳鵯,你了解它多少?
    紅耳鵯長相獨特,見過一次便叫人過目不忘。它的前額至頭頂黑色,頭頂有高聳的黑色冠羽,像是戴了一頂高高的巫師帽,又像是尖頂的鳳尾雞冠花,略顯誇張,而又霸氣側漏。這頂神氣的羽冠為它贏得許多外號:黑頭公、高冠鳥、高雞冠等。它的眼睛下後方有斑塊狀的鮮紅色羽簇,「紅耳鵯」、「紅頰鵯」之名也因此而來。
  • 濟南大明湖裡紅耳鵯正在直播飛行表演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互動編輯 曹蕾 8月3日上午,壹粉「思克」向齊魯晚報新聞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一組在濟南大明湖拍攝的紅耳鵯飛行的照片與大家分享。
  • 六一兒童節不遠了,記紅耳鵯懷念我的過往。
    六一兒童節,不遠了,我記得小學時,在兒童節裡,下過一場大雨,那時的一場雨,我從同學手上買的紅耳鵯,飛遠了。紅耳鵯是一種可愛的鳥,羽毛很圓滿,頭上有頂,臂部紅。或許小時候,特別的不知事,最愛養鳥,還不惜掏錢買飼料,或者去抓蝗蟲餵鳥。蝗蟲往往在水芋的葉子上,或山上的草坪上,最易捕捉,特別是夏天的早晨,它們靜靜的享受陽光的溫暖,我們碾手碾腳的,迅疾用手合著葉子,便可抓著。抓蝗蟲,無趣的緊。
  • 讀圖廣西0606丨一隻漂亮的紅耳鵯,與夥伴在荷池裡嬉戲玩耍
    黃安忠/攝崇左6月6日,一隻漂亮的紅耳鵯在廣西寧明縣人民政府大院荷花池裡嬌豔怒放的美麗荷花上嬉戲玩耍。連日來,寧明縣人民政府大院荷花池裡一片片美麗的荷花競相開放,在炎炎夏日中帶來了一股股清新的氣息,成為政府大院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盛開的荷花池不僅吸引了眾多鳥兒流連嬉戲,也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採風創作。
  • 每周一鳥|紅耳鵯
    ……沒錯,它們就南方高光的野鳥--紅耳鵯。大象拍攝       紅耳鵯(學名:Pycnonotus jocosus),體長17-21cm,是鵯科、鵯屬的鳥類。額至頭頂黑色,頭頂有聳立的黑色羽冠,眼下後方有一鮮紅色斑,其下又有一白斑,外周圍以黑色,在頭部甚為醒目。背體褐色,尾黑褐色,外側尾羽具白色端斑,喉部白色,臀部尾下覆羽紅色,顴紋黑色,胸側有黑褐色橫帶。
  • 受傷蟒蛇和紅耳鵯幼鳥被救治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林清容)日前,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一天兩次出動,救護受傷野生動物,分別是蟒蛇和紅耳鵯。據了解,自2011年4月深圳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成立至今,共接收救護森林公安、海關、邊防等執法部門和市民報告移交的野生動物活體97000餘只(條)。其中,本地分布的野生動物經救護治療後,康復並具備野外放歸條件的,成功實施放歸共3300餘只(條)。
  • 一個臺灣人住在香港當起了農民種起了菜(十三)紅耳鵯度小月
    冬天糧少,要度小月,白頭翁不挑食,連嗆鼻的番茄葉都吃,但它的親戚,抹紅頰梳龐克頭的紅耳鵯,可就挑嘴了。莉姊說的沒錯,我觀察了幾天,發現豆苗是白頭翁的表哥紅耳鵯吃掉的,還有辣椒葉。我種了幾棵指天椒,長成灌木叢,椒果火辣,椒葉卻可口柔滑,這傢伙連葉帶芽,整樹啄得清光,難怪連辣椒水也不怕。然後是青花菜(西蘭花)。
  • 白頭鵯的生活習性,以及我們要如何去飼養
    大家好,好久不見,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樂樂,今天樂樂要給大家講的內容就是關於白頭鵯的生活習性,以及我們要如何去飼養它們,可能有的朋友不知道白頭鵯是什麼鳥,它還有一個別名就是(白頭翁),相信大家現在知道它什麼鳥了把。好了,下面樂樂就詳細給大家講講關於它的一些知識。身體特徵 體長16 ~22 釐米,體重26 ~43 克。
  • 鵐鷸鶇鵯鴝鵒鶲鷚鶺鶬鶊……這些鳥名咋這麼不友好呢
    半島記者 李百明鵐鷸鶇鵯鴝,鶲鷚鶺鶬鶊……它來了它來了,它們一起飛來了。唉呀媽呀腦瓜子疼,怎麼一個也不認識呢,字到用時方知讀書少。記者的青島候鳥傳已暫告一段落,讀過系列文章的讀者一定滿腦子疑惑——這些鳥名咋這麼不友好呢。搬出字典一查,咦,這些字古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