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又甜的桃子,應該沒多少人不喜歡吧?雖然大家有「脆桃比較好吃」和「軟桃比較好吃」的爭論,但對桃子的喜愛,中國人絕對能自豪地說我們是最愛吃桃子的。因為桃子最早就是在中國發現的。
目前考古學家發現,最早的野生桃核距今已經有250萬年,人們在中國西雙版納地區發現了桃核,足以證明這種甜美的水果就產自中國。所以說,桃子是一種可以代表中國的水果。
根據歷史,中國古代的祖先們將桃核帶回家,從野生果實馴化到桃子成為一種可以食用的水果,是在4000多年以前。馴化以前的桃子個頭非常小,個頭大概和現在的櫻桃差不多,一口一個完全沒問題。
但是,即便是這麼小的桃子,桃核又將近三分之一的空間,一口咬下去絕對能把牙齒嘎嘣掉。而果肉也不像現在的桃子這般甜蜜美味,歷史學家們發現,當時馴化好的桃子吃起來雖然不苦,但味如嚼蠟,一點也不好吃。
不過,中國人向來對食物懷有探索的精神。既然這水果能吃,不好吃也要研究到好吃。果農們不斷改良品種,通過「插枝嫁接」的方法來改變桃子的個頭和風味。再一次又一次實驗後,桃子的個頭比以前增大了足足64倍,桃核的大小雖然也再跟著長大,但是果肉的佔比更大,達到整顆桃子的90%。
至於果肉更不用多說,無論是軟桃還是脆桃,桃肉的甜度大幅度提升,桃汁也提高了不少。現在我們吃桃子,一口下去滿嘴甜蜜,實在是很難想像4000年前的桃子居然是被人嫌棄的水果。
果農們的勤勞探索,讓桃子的個頭越來越大,滋味越來越好,這讓桃子的地位變得與眾不同。就像希臘人推崇石榴一樣,中國人的桃子也有著吉祥的寓意。不信的話,看看我們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八仙過海、夸父逐日、蟠桃宴會,出現的水果都是桃子。
桃子還有一定的浪漫成分,古代和「桃」扯上關係的文學作品,立刻讓人覺得深意滿滿,文章立意馬上升華。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讓人想到出嫁的新娘美好的臉龐和溫柔的氣質。一句「桃花依舊笑春風」,讓人倍感在外男兒的相思之苦。
更有桃花、桃木,也在中國文學中延伸出各自不同的寓意。這足以證明中國人有多麼喜歡桃子,以至於要把桃子的一切都賦予最美好的祝願。在大量文學典故的教育下,我們對桃子自然而然會有一種好感。
而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全球範圍內最大的桃子生產國,種出來的各類桃子遠銷全球各地。最知名的產地有北京、山東、湖北,種類有黃桃、油桃、水蜜桃、蟠桃,總之只要是桃子,往上追溯根源,都能找到中國。
現在看來,能在現代吃到又大又甜的桃子,實在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更喜歡吃柔軟多汁的水蜜桃,還是甜美冰涼的黃桃,亦或是脆脆的蟠桃呢?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