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懷孕起每天連皮吃蘋果,最近發現洗得再怎麼幹淨的蘋果皮上都有蠟,懷孕9個月的她糾結萬分——
記者實驗發現,買來的7個蘋果都能刮出蠟
浙江在線杭州2月25日訊 吃了半個進口加力果後,已有9個月身孕的胡小姐覺得嘴巴裡的味道很怪:加力果皮怎麼也嚼不爛,滑膩膩的,「會不會是打蠟了?」
準爸爸丁先生拿起菜刀,輕輕颳了刮妻子吃剩下的半個加力果,有一層白蠟簌簌地掉下來。
胡小姐已懷孕38周,為了給肚子裡的寶寶增加營養,丁先生基本保證妻子每天吃一到兩個加力果。
聽說果皮營養好,每次丁先生都用開水洗一洗加力果後,讓妻子連皮咬下肚。
如今,看著果皮上越刮越多的白蠟,已經連皮吃了9個月蘋果的這對準爸準媽,面面相覷,異常糾結:果皮外塗的這層白蠟對健康有沒有影響,對胎兒有沒有影響?所有蘋果包括進口的都會塗蠟嗎?
[實驗]買來的7個蘋果都能刮出蠟
昨天,丁先生把自己的種種疑慮告訴本報記者。
為了驗證加力果和普通蘋果裹蠟是否普遍,本報記者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
昨天,記者從慶春路一家大型超市、體育場路上兩家水果店,隨機購買2個進口紅玫瑰蘋果、3個國產蘋果和2個進口加力果。
購買水果時,記者特意諮詢過水果店老闆,老闆信誓旦旦地表示:「這些水果都不塗蠟的,儘管放心食用。」
事實到底如何?記者找來一把美工刀,準備刮皮實驗。
幾分鐘後,進口的加力果全部刮出一層白蠟;進口的紅玫瑰蘋果也全刮出白蠟;國產的蘋果,全部刮出一小堆蠟,蠟的顏色還有些發暗發黑。
實驗結果顯示,7個受檢測的蘋果或多或少刮出一層白蠟。
「可能有一兩白蠟吧。」一旁有人看完後,連聲驚嘆。
裹蠟,並不僅僅是杭州獨有。
記者查看微博,前段時間,在長沙,也有當地市民做過刮蠟實驗,結果據說「從5個蘋果表皮上,竟然刮下來半斤蠟」。
[說法]水果打蠟已有三四十年歷史
有營養學家說,蘋果皮含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如黃酮類物質和花色苷類等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功能成分,蘋果皮比蘋果肉有營養,宜多吃。
打蠟的蘋果,連皮吃進肚皮,會怎麼樣?
杭城的「準爸」丁先生,和「準媽」胡小姐,至今為吃了9個月的帶皮加力果,而感到心慌和糾結。
昨天,記者為此諮詢了浙江省農科院果蔬加工研究室原主任程紹南,「不要恐慌,估計沒有關係。」
程紹南是位研究員,退休前一直從事果蔬加工研究,早年還參觀過美國的燒蠟工廠。
「水果打蠟,至今已有三四十年的歷史。」程先生說,「正規的進口水果,是得到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許可的。」
果蠟的成分,主要是瑪琳脂肪酸鹽,還用了少量的表面活性劑和其他合格的食品添加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認可,水果上打這種無色無味的果蠟,對人體無害。
為什麼要打蠟?其實說得形象些,商家是要給水果表面「塗脂抹粉」,搞一層裝飾,讓它賣相好一點。後來,商家們發現,打上蠟的水果,不僅賣相好,而且保鮮時間更長。
其實,水果本身也會分泌果蠟。比如蘋果,表面會生成一層白色的植物保護層,這層東西就是果蠟,它可以有效防止外界微生物、農藥等入侵果肉,起保護作用。這種天然果蠟,非常薄,量很少。
由於水果自身分泌的果蠟,無法完全覆蓋水果表皮,起不到多少保鮮作用。因此,需要長時間保鮮的水果,需要打上一層人工果蠟。
我國也允許在水果上打蠟。GB276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也有相關規定,允許打蠟。
工業蠟易造成腹瀉等腸胃疾病
問題是,有的不法商家自己隨便搞點工業蠟,比如把石蠟打到蘋果上,這種水果帶皮吃進肚子,對人體有害的。
採訪完程紹南老先生後,記者查詢資料。對於石蠟,百度上這麼記載,「工業石蠟一般從石油當中直接提取,在工業提取過程當中會含有多環芳烴和稠環芳烴,這兩種物質是非常強的致癌物。
此外,人體攝入石蠟後,還會造成腹瀉等腸胃疾病。目前部分火鍋底料、油料、方便粉絲和一些劣質桶裝方便麵(桶壁)中含有此類物質,甚至一些方便筷和紙杯中也能發現工業石蠟的存在。」
隨後,記者又聯繫浙江工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授。
這位教授說:「進口的加力果,只要是正規途徑的打蠟,那位媽媽連皮吃進肚子,問題不大,不要恐慌。」
從理論上來說,果蠟吃進肚裡以後,不會被人體消化,不會參與到人體代謝中,而是排到體外。
據食品專家們了解,截至目前,全球還沒有發生一例因為食用果蠟而導致身體受傷害的案例。
但是,食品專家們也有相似的擔心,一些不法商販在蠟內濫加過量的防腐劑,或者使用沒有經過國家認可的工業蠟,這可能會影響消費者健康。
蠟不溶於水,難以洗淨
營養好的果皮到底要不要吃?消費者主要分成兩種意見。
「連皮吃蘋果,等於吃蠟燭!」不少網友表示,以後吃蘋果,不管它是不是進口,不管它是不是正規,一定要削皮吃。
另一種用一些方法搞掉果皮上的蠟,繼續帶皮吃的觀點,也有不少人響應。不過,方法就各有各的,比如有人認為可以用開水燙,有人認為可以用鹽搓,並反覆衝洗,可以去掉果蠟。
昨天,記者又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用開水燙過加力果後,再用指甲摳果皮,沒有出現果蠟。但是,用刀子用力刮,還是出現絮狀的果蠟。
用鹽粒反覆搓洗,再用小刀反覆仔細地刮果皮,果蠟出現了,但是量很少。
對此,浙江大學一位研究食品的老師說,蠟是一種有機物,它不能溶於水,只能溶於有機溶劑。在水裡面加鹽等方法,很難洗去果皮上的蠟。要洗掉蠟,可以使用石油醚之類的有機溶劑,但是這種有機溶劑往往有氣味。
浙江工業大學食品專家們建議,不排除不法商販使用不正規的蠟等可能性,如果消費者想吃蘋果皮的話,最好用刀刮掉果皮上的蠟,然後連皮食用。
除了蘋果上打蠟外,一般來說,有一些柑橘、芒果、香蕉等外皮上也有塗蠟。食品專家認為,這些水果由於是去皮食用的,不會對消費者產生影響。
有人認為,挑選打蠟水果時,可用手或餐巾紙擦拭水果表面,如能擦下一層淡淡的紅色,就很有可能是工業蠟。
「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程紹南研究員說,美國FDA也允許一些水果添加色素,出現顏色也可能是塗了色素的水果。
杭州質檢部門的工作人員則說,果蠟和工業蠟不太容易用肉眼分辨,水果最好乾脆去皮之後再食用。
程紹南研究員認為,另外,考慮到農藥可能會殘留在果皮上,也建議大家吃蘋果時最好削皮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