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自由時報》4月3日報導,臺灣所謂當選「總統」蔡英文近來表示要支持「國艦國造」計劃,臺灣海軍隨即將從去年開始吹風的的「國艦國造」計劃提上檯面。據稱民進黨規劃,未來20年投入8000億新臺幣(合240億美元),準備」國造」的艦艇包括,四艘6000噸「神盾」艦、多艘2500噸護衛艦、7-11艘「沱江」後續型輕型護衛艦、6艘掃雷艦、兩艘16000噸船塢登陸艦、6艘以上1500噸柴電潛艇,並改裝現役兩艘荷蘭「旗魚」級潛艇等,其中潛艇方面的投資約4000億新臺幣。不過,對於這一「雄心勃勃」的「大建」計劃,臺軍官員表示,錢不夠,光是在潛艇方面起碼再加1000億。
臺灣裝備的「旗魚」級潛艇
據報導,蔡英文3月參觀高雄造船廠的時候表示,上任後將全力推動「國艦國造」,臺軍官員指出,解放軍近年來海軍大發展,讓臺灣感覺有必要提升海軍裝備「因應」。臺軍目前已經啟動的「國艦國造」計劃中,包括的項目有:
掃雷艇:除了美國已經出售的兩艘,再自造6艘,預計350億新臺幣(10.5億美元)。
飛彈艇:即「沱江艦後續量產型建造計劃「,500噸,首艦已經服役,計劃建造7-11艘,預計經費240億新臺幣(約7.2億美元)。
登陸艦:兩艘16000噸船塢登陸艦,經費180億新臺幣(約5.4億美元)。
潛艇:民進黨公布的計劃是研製6艘以上柴電動力潛艇,排水量1500噸,再對兩艘現役「海龍」(荷蘭出售的「旗魚」級)潛艇進行現代化改造,民進黨計劃2025年前建成第一艘「國造」潛艇,經費估計為4000億新臺幣。(120億美元)不過,臺軍官員表示民進黨這個估算價格太低,實際金額可能大幅度膨脹,幅度可能在1000億新臺幣(30億美元)。
此外,臺灣海軍還計劃建造在「沱江」艦基礎上放大的2000-2500噸護衛艦,準備用它們替代「成功」級和「拉斐特」級護衛艦。軍方內部估算計劃需投入上千億新臺幣(30億美元以上)、
此外,臺軍還計劃重啟當年胎死腹中的「小神盾」計劃,建造四艘性能「比照美軍神盾艦」的6000噸新型驅逐艦,億取代現役的「基德」艦。項目經費估計約1400-1600億新臺幣(42-48億美元)。
4月5日,《自由時報》又刊登關於臺灣海軍升級「旗魚」級潛艇的相關方案。稱將花費4億(1200萬美元)新臺幣對其進行升級。
據稱,臺灣海軍已經決定投入4億新臺幣經費,請臺灣「中山科學院」尋找國際廠商為這兩艘潛艇進行現代化改造。
臺灣現役兩艘「劍龍」潛艇(荷蘭「旗魚」級)分別在1987年和1988年入役,艦齡已經逼近30年,相關電子系統、戰鬥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無法維持良好狀態,系統零組件也面臨停產或市場上找不到替代品的問題,有必要進行現代化改裝。
改裝分為三部分:電子戰系統性能提升、戰鬥系統性能提升和武器系統更新,尤其是臺灣計劃為這兩艘潛艇配備新型魚雷。
臺灣要在自製「沱江」艦基礎上研製「放大」型,噸位2000噸以上
臺灣當年計劃研製「小神盾」艦,臺軍計劃將其放大到6000噸,如能建成,噸位將接近解放軍052C型驅逐艦
據稱,臺灣海軍為電子戰系統性能提升方案 編列了9000萬新臺幣的預算。內容是,讓兩艘潛艇平時進行「戰略性偵察」及訓練,利用這些平時積累的資料資料庫和人員操作經驗,提供電子戰參數,為聯合作戰提供支持。但臺灣所謂「立法院」去年審查預算時,認為「中山科學院」執行這一改造的能力有疑問,因而凍結了部分預算。(觀察者網註:指用兩艘潛艇加裝相關設備,對大陸實施電子偵察)
在戰鬥系統性能提升部分,這位官員指出,「旗魚」級的戰鬥系統原廠設計較為領先,將聲吶、火控、導航及推進系統整合在一起,有著30年前堪稱先進的設計理念。臺灣軍方希望在此基礎上,找到「國際上有豐富經驗的廠商」,協助臺灣進行性能提升。
另外,在武器方面,臺灣現役「旗魚」級潛艇使用的是德國SUT重型魚雷,服役已達30年,魚雷內零部件瀕臨壽限,臺軍計劃購買美國MK.48ADCAP魚雷取代。(觀察者網註:美國2004年曾批准向臺灣出口MK.48魚雷,但臺灣認為「沒有必要」,沒有採購。作為一種先進的熱動力魚雷,MK.48比電動的SUT魚雷先進得多,但價格也昂貴得多,且臺灣「旗魚」級的火控系統要使用MK.48也需要進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