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想靠8艘自造潛艇滅了大陸艦隊,這臆想症能評幾級

2020-12-08 騰訊網

11月24日,臺灣自造潛艦在高雄開工,計劃2025年交付海軍,想以此平衡兩岸軍力,嚇阻大陸軍隊攻臺。對於這8艘潛艇的價值,臺灣可謂期望蠻高,《富比士》雜誌12月2日分析說,單是靠這8艘潛艦,就能威脅解放軍,可徹底殲滅對方,足以威懾中國大陸攻臺。而美國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也來捧臭腳,其執行主任石明凱說,別低估了它們的反制價值。從宣傳資料來看,這些潛艦類似「旗魚」級潛艇,顯示臺船工程師進行了逆向工程設計。它們有雙層船殼,而這在非俄羅斯潛艦中相當罕見。此外,它們將靠鋰離子電池在水下推進,其武器則包括Mark 48 型魚雷,以及「魚叉」反艦飛彈等,顯然臺灣海軍打算在部署這些新潛艇時,讓它們肩負起反運輸的角色,鎖定那些載運攻臺部隊渡過臺灣海峽的中國大陸軍艦。

美臺專家和媒體分析得倒是挺好,理想誰都可以有,但是,臺灣自造潛艇的實力剛開工就顯現出來了。

臺潛艇11月24日開工,結果25日、28日,臺船就接連發生事故。

11月25日,當時臺船內兩名外包工人正在船頭的船艙內進行電焊修補管道作業,洪姓工人在艙口、陳姓工人在艙內。由於裡頭有易燃物,過程中導致氣爆。造成艙口的洪姓工人被噴飛死亡,而陳姓工人被灼傷。

11月28日,臺船又發生浮船失敗,一艘半成品的貨櫃輪在從船塢拖出碼頭的過程中竟傾斜進水,很可能會影響日後船體安全。

然而,臺相關單位卻對此三緘其口,直到11月26日事故才被曝出。而對於11月28日史無前例的意外,臺船則將原因歸咎於「滿潮導致潮差」。在臺媒的追問下,臺船才坦言確有人為疏失。

被臺當局委以重任的臺船公司,一周內接連發生兩起重大事故,島內輿論直呼「不靠譜」!「又一個財務黑洞。」臺灣《聯合報》就指出,如果臺船連基本的現場工作安全都無法維持,如何能造出性能卓越又安全無誤的潛艦?真是「現在說什麼大話,都嫌太早。」不少臺網友也對臺當局這一計劃怨聲載道。有網友諷刺,「小心吃緊弄破碗,到時候又是呆帳一大筆,吃虧的還是老百姓。」

臺灣在小布希政府時期,就尋求美國售其柴電潛艦,但多種原因未能成,多年後,臺灣始終沒有等到攻擊潛艦的賣家。而眼見著中國大陸軍力飛一般的躍升,對臺灣的威懾力與日俱增,所以臺灣決定打造自己的柴電潛艦隊。對臺灣來說,潛艦是自衛的理想武器,其既能擊沉大陸的艦隊,又能突破海上封鎖。

理論上,臺灣打造柴電潛艦隊的計劃應該不成問題。全球核潛艇工業欣欣向榮,而俄、日、法、德等國都是柴電攻擊潛艦設計領域的佼佼者,臺灣只要出錢,想買個潛艇還是很容易的。但理論就是理論,現實是,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的壯大,大陸藉此施壓,其他國家有所忌憚,擔心會遭到經濟報復,而都不敢賣潛艇給臺灣。其實,而這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俄、日、法、德等國都是與中國建交了的國家,在建交時,他們就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不能和臺灣有任何武器上的往來。

對於其他國家和地區要幫助臺灣自建潛艇一事,2019年1月14日,中國外交部召開例行記者會,發言人華春瑩稱,我們敦促美和其他有關國家充分認清此事的敏感性和危害性,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不允許有關企業以任何形式參與臺「潛艇國造」項目,停止與臺任何形式的軍事聯繫,慎重妥善處理涉臺問題,以免嚴重損害同中國的雙邊關係和臺海和平穩定。

但自造潛艇,好多技術臺灣不具備,需要美國、日本及其他國家的技術支持才行。臺灣所需要的技術支援包括魚雷系統,還有戰鬥整合等。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美國海權中心主任克羅普希說,臺灣要提升潛艇部隊的水準,以因應大陸構成的挑戰與可能動武的威脅,還有許多必須要做的,如需要從美國購買如Mark 48型魚雷,其也是美國海軍潛艦的主力重型魚雷,可追蹤並攻擊潛深800米的潛艦。

目前,而臺灣只有4艘潛艦,較新的「海龍」與「海虎」是1980年向荷蘭採購,並於1988年交艦的。較舊的是二戰時期為美國海軍打造,1970年代初移交臺灣的「海獅」號和「海豹」號,由於這兩艘潛艦都已屆高齡,不適合在前線服役,如今臺軍用來訓練反潛作戰部隊。

其實,臺灣能夠下決心潛艇自造,這和美國在背後鼓動支持是分不開的,一是美國可以向臺灣賣技術賣裝備,二是美國樂見臺灣對抗大陸,提高與大陸討價還價的籌碼。而大陸軍力近年來飛速躍升,必不會讓臺灣任意妄為,臺灣一旦鋌而走險,大陸必誅之。(郭宇男)

相關焦點

  • 臺灣「自製」潛艇開工,這事能成嗎?
    事實上,就在前天(11月24日),蔡英文在高雄主持「潛艇自造」開工典禮,啟動潛艇製造廠房,意味著民進黨當局力推的「自製潛艇」正式進入建造階段。根據臺軍規劃,這艘潛艇預計於2024年下水,2025年可以交付給臺灣海軍。臺海軍還證實,美國方面已同意向臺灣出口「數字聲吶系統」和「潛艇武器系統」。
  • 美媒狂捧臺軍「自造潛艇」,其實是慫恿他們送死
    文/行走斯圖卡前些日子,臺灣當局為了「以武拒統」,咧咧嗆嗆終於啟動所謂「臺艦臺造」中的「潛艇自造」計劃,按照計劃,臺軍將建造8艘常規動力潛艇,用於取代4艘高齡潛艇,島內一些媒體開啟了「狂吹」模式,而現在有一些美媒也加入其中。
  • 日本海自第10艘蒼龍級潛艇服役 現已有潛艇21艘
    (原標題:日本海自第10艘蒼龍級潛艇服役 現已有潛艇21艘)
  • 希特勒的「狼群」,二戰德國潛艇艦隊的重建之路
    然而如果面對的是一大群德國潛艇(即「狼群」)的話,其護航艦艇組成的防禦圈將很容易被德國潛艇滲透突破後遭受攻擊,從而造成巨大的損失。鄧尼茨還進行了許多課題的研究,其中就包括盟軍ASDIC系統的有效性。鄧尼茨認為,如果想在大戰期間完全切斷英國人的海上供應線,將需要至少300艘遠洋潛艇。這一目標至少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完成,然而鄧尼茨很快也發現潛艇的建造並非德軍最高指揮部的優先發展方向。
  • 缺少關鍵零件卻要自制潛艇 蔡英文是在開玩笑嗎?
    上世紀80年代初,臺灣制訂「劍龍專案」,計劃從荷蘭採購6艘「旗魚」級潛艇。但在大陸的強烈反對下,荷蘭政府僅交付兩艘潛艇(「海龍」號和「海虎」號),取消了後4艘的建造合同。之後,臺灣仍未放棄擴建潛艇部隊的企圖,屢屢嘗試從德國、荷蘭、瑞典、法國、日本、美國等國以直接購買、轉手購買、聯合建造、技術引進等各種方法獲得潛艇,但均以失敗告終。
  • 中國周邊已被潛艇包圍 日本已裝備18艘潛艇
    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先後製造了「早潮」「夏潮」「大潮」「朝潮」「渦潮」「夕潮」「親潮」以及最新的AIP(不依賴空氣動力裝置)「蒼龍」級等共八種型號的潛艇。目前,日本海軍共有3級18艘潛艇,包括5艘「蒼龍」級,11艘「親潮」級和2艘「春潮」級。作為日本潛艇的主力,「親潮」級是當今世界排水量最大的常規潛艇之一,水下排水量達3000噸。
  • 為偷襲日本聯合艦隊而生的T級潛艇,卻在二戰地中海發威
    2000噸,也就是限制建造大型遠洋潛艇,不過這一點難不倒皇家海軍,因為根據他們的經驗,潛艇並非越大越好,以當時潛艇主要以魚雷攻擊為主的技術條件來看,越大的潛艇越容易被警戒的驅逐艦發現,而一旦對方撒開網搜索潛艇,笨重的大型潛艇很難逃出生天。
  • 從西伯利亞艦隊到太平洋艦隊,俄羅斯的遠東海洋夢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國力大漲,於1894年的甲午戰爭擊敗了清朝的北洋水師。日本本想奪取遼東半島,將遼東半島當做自己勢力範圍的沙俄當然不答應,調動西伯利亞艦隊連同德國和法國的軍艦,武力威脅日本放棄了遼東半島的權益。沙俄以幫助清廷要回遼東有功,於1897年佔領了另一個不凍港——旅順港,還把西伯利亞艦隊的司令部搬到了這裡。
  • 俄羅斯10年造一艘潛艇,螺旋槳暴露了性能,還未服役就已經過時
    利刃\Dark根據環球網的消息,在蘇聯解體之後一支不斷萎縮的俄羅斯海軍,將在本年度獲得三艘到兩艘最新的潛艇,一艘是弗拉基米爾號戰略核潛艇(北風之神級),另外的1到2艘則是亞森級及其改進型攻擊核潛艇,這對俄羅斯海軍來是劃時代的大事。
  • 常規潛艇靠燃料電池挑戰核動力,德國走在前面,打造全球首款新艇
    常規動力潛艇最大的缺點,就是動力不足,在水下連續潛航的時間有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國都開始發展不依賴空氣的動力系統,又稱:AIP技術,其中技術之一:燃料電池,從技術實際應用的效果上看,現代常規潛艇靠燃料電池挑戰核動力。
  • ——安逸窩裡爬行的一戰美國潛艇
    當歐洲大陸已經矛盾重重陰雲密布時,美國本土仍然載歌載舞一片和平。沒有生存壓力和競爭鞭策,潛艇發展當然如蝸牛一般爬行。每級潛艇數量不多,只有幾艘甚至一艘,總體上是小步快跑的原則。只有在戰爭刺激下,美國潛艇才像受驚的公牛一般狂奔,開始大量建造。如L級(11艘)、O級(16艘)、R級(27艘)、S級(51艘)等。
  • 印度海軍立下雄心要造24艘潛艇 包含6艘核潛艇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新德裡電視臺(NDTV)12月29日報導,印度海軍計劃建造24艘潛艇
  • 賣完中國賣日本:中日最強潛艇的發動機來自同一個國家
    (圖為舷號為SS-503的蒼龍級白龍號在珍珠港)日本海上自衛隊,即海自,是日本自衛隊海上部隊。潛水艦隊屬於海自潛水部隊,其司令部在橫須賀基地船越地區,全隊人員約1800人。潛水艦隊分為第1、第2潛水隊群,每個隊群設一等海佐司令,也就是上校。
  • 蔡英文稱將推動「國艦國造」 臺軍欲造「神盾」艦、升級潛艇
    據稱民進黨規劃,未來20年投入8000億新臺幣(合240億美元),準備」國造」的艦艇包括,四艘6000噸「神盾」艦、多艘2500噸護衛艦、7-11艘「沱江」後續型輕型護衛艦、6艘掃雷艦、兩艘16000噸船塢登陸艦、6艘以上1500噸柴電潛艇,並改裝現役兩艘荷蘭「旗魚」級潛艇等,其中潛艇方面的投資約4000億新臺幣。
  • 一戰時這艘德國潛艇上鬧鬼:揭秘流傳了100年的幽靈潛艇傳說
    圖片:這就是西方傳說中鬧鬼的那艘UB-65號潛艇。根據傳說,鬧鬼的這艘潛艇是德國在一戰中研製生產的一艘叫UB-65號的潛艇,這是一艘UBIII型潛艇。這種潛艇排水量516噸(水上)/651(水下),長55.3米,寬5.8米,吃水3.68米,最大潛深50米,下潛時間30秒,速度25.2公裡/小時(水上),14.8公裡/小時(水下),續航力在11公裡每小時的速度下15742公裡。有2臺404千瓦柴油機和2個290千瓦的電動發動機。
  • 日本蒼龍級潛艇褒貶不一,有何奇特之處?又有什麼優缺點?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30多年來已先後服役了汐潮、春潮、親潮、蒼龍4級潛艇,更新頻率非常快。 冷戰時代,日本就是美國封堵蘇聯潛艇前出太平洋的橋頭堡,海上自衛隊也被形容為「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反潛支隊」。日本非常重視潛艇和水下反潛力量,研發了一系列遠洋作戰的大型獵殺潛艇(SSK)。蒼龍級也這一戰略需求下的產物。
  • 臆想症
    而且如今躺在我視線之內的只是一片不再豐滿的湖床,這個世界對這片湖做過什麼,光憑我的臆想是無法得出答案的。   所以我站在湖邊,開始寄希望於發現一些水泵工作過的痕跡。沿湖上橋,幾隻我叫不出學名的白色水鳥愣在湖灘,長喙偶爾耕入湖床。我想興許是校裡高層有動保達人,為了確保龍山水鳥的順利越冬,抽乾了湖水,給這些白色飛鳥更多的覓食空間和更大的存活可能性。
  • 075型一共可能造8艘:集中使用威力巨大,「草莓兵」無法阻擋
    值得注意的是,海軍時報還預計,接下來解放軍海軍還將採購5艘,加上現在製造中的一艘,未來會有8艘075級在海面上出現,這使得中國海軍將擁有一個規模僅次於美軍的兩棲攻擊艦艦隊。 而兩棲攻擊艦數量之所以要多造,原因自然不用多說。
  • 日本海軍第4艦隊事件——艦隊慘遭颱風襲擊,數艘戰艦被風浪重創
    按照計劃,第4艦隊的組成包含有航空母艦鳳翔號和龍驤號,潛艇母艦大鯨、四艘妙高級重巡洋艦,最上號等九艘輕巡洋艦,另下轄有吹雪型驅逐艦、神風級驅逐艦和睦月級驅逐艦組成。當時第4艦隊在演習開始前移動到了北海道的函館港,預訂在9月24日出港,向預定演習海域航行集結。
  • 「雙艦隊遏制」中國:不能光靠第七艦隊,美欲在印太重建第一艦隊
    這不,在海上,美國人又開始動歪腦筋了。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的最新消息說,海軍部長布瑞斯威特認為,在印太區域,單靠第七艦隊已經不夠用了,要建立一支新的「第一艦隊」,重兵集結,用兩個艦隊來防範中國。冷戰時期,第七艦隊還在臺灣設有分遣隊,直到中美建交,駐臺美軍才撤走。第七艦隊總部,在日本神奈川,橫須賀海軍基地,擁有2萬人、70多艘軍艦與潛艇、150架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