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偷襲日本聯合艦隊而生的T級潛艇,卻在二戰地中海發威

2020-12-06 騰訊網

在上世紀30年代,英國皇家海軍計劃建造新的潛艇,以替代手中日漸老舊的O、P、R級潛艇,T級潛艇在設計建造時考慮了多種因素,包括當時的海軍條約等,在二戰時T級潛艇成為皇家海軍主力潛艇之一。

偷襲聯合艦隊的T級潛艇

在設計之時,考慮到海軍條約的限制,潛艇的排水量不得超過2000噸,也就是限制建造大型遠洋潛艇,不過這一點難不倒皇家海軍,因為根據他們的經驗,潛艇並非越大越好,以當時潛艇主要以魚雷攻擊為主的技術條件來看,越大的潛艇越容易被警戒的驅逐艦發現,而一旦對方撒開網搜索潛艇,笨重的大型潛艇很難逃出生天。

與此同時,他們認為潛艇作戰重點在於第一輪攻擊,當一艘潛艇發現敵方艦隊的時候,要在第一輪攻擊中發射大量魚雷,爭取首輪攻擊就重創對手,接下來再考慮是撤退還是繼續發起攻擊。

當時英國皇家海軍在歐洲地區擁有著絕對的優勢,沒有一國海軍具備單獨與之對抗的能力;不過一戰後日漸式微的大英帝國已不復當年的雄風,在把力量集中在本土附近之後,東亞地區的利益就無法保障。

尤其是當時日本聯合艦隊發展迅速,在華盛頓海軍條約中獲得了世界第三的噸位分配,加上該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在東亞、東南亞地區沒有一支強勁的海軍與之對抗,因此聯合艦隊成為威脅英國東亞利益的頭號對手。

為了應對潛在的危機,皇家海軍決定把重擔交給新型的T級潛艇,畢竟維護一支潛艇部隊,比維護一支大型水面艦隊要便宜得多。皇家海軍希望如果一旦發生戰事,T級潛艇能夠在海上對聯合艦隊發起偷襲,雖然此舉並不能消滅對手,但如果能夠給主力戰艦造成一些傷亡,為己方主力的到來爭取時間,哪怕損失一些潛艇也是能夠接受的。

注重首輪攻擊的T級潛艇

既然設計思路已經定下了,潛艇的設計工作就在1934年開始進行。在經過設計部門和海軍反覆的溝通之後,1935年設計基本定型,次年年初批准通過。

T級潛艇最大的特點就是火力布置,為了實現在首輪攻擊中發射儘可能多的魚雷,潛艇艇首採用鼓包狀的結構,硬是塞下了3對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然而這還不夠,設計師還在艇首上方和指揮塔兩側增加了4具魚雷發射管,不過這4具發射管無法從內部裝填,屬於一次性使用。

如此一來T級潛艇就能在首輪射擊中發射多達10枚魚雷,在正常交戰距離上,大型艦隊如果遭到偷襲將很難躲過這樣密集的攻擊,有效地提高了命中率。

早期人們對於艇尾是否布置魚雷一直爭論不休,很多人認為在艇尾設置魚雷發射管會擠佔寶貴的空間,而且作戰效果也並不好,不過後來潛艇軍官們頻頻反饋缺少艇尾魚雷發射管不利於作戰,這才增加了兩具。

與當時其他潛艇一樣,T級潛艇也布置了一門帶有炮盾的4英寸甲板炮,最初備彈100發,後來有所增加。早期標準防空武器為3挺劉易斯機槍,1941年時改為維克斯機槍,還有一些被改成雙聯裝20毫米機炮。

因為武備佔據了太多的空間,為了保持遠洋航行的燃料需求,因此留給潛艇動力艙的空間就小了很多,大部分的T級潛艇安裝的是1250馬力6缸4衝程噴射柴油發動機,雖然它的單位功率相對要低一些,不過勝在可靠性高。另外還有一些戰前建造的潛艇使用了德國的柴油發電機,它們也存在單位功率低的問題,要知道這些發動機在德軍中只用於推動幾百噸級的U艇。

整體來說T級潛艇還是很不錯的,標準T級潛艇水面排水量1325噸,水下排水量1570噸,水面最大航速約15節,水下最大航速約9節,艇員61人。

在地中海發威

第一艘T級潛艇在1938年年底才服役,一年過後大戰就爆發了,因此英軍實際上沒有來得及按照設想在東南亞部署一支T級潛艇部隊。

二戰爆發時T級潛艇首先參與了北歐地區的戰鬥,不幸的是第一個戰果卻是自己人,在9月10日,特裡頓號在巡邏途中發現一艘潛艇(奧克斯利號),過於緊張的他直接用外部魚雷管發射了兩條魚雷,一條命中目標,直接將友軍奧克斯利號擊沉。不過隨後的戰鬥還算有點作用,在挪威戰役期間擊沉擊傷了一些德軍艦船。

法蘭西戰役後,T級潛艇轉戰比斯開灣,用於建立海底巡邏圈,封鎖U艇進出大西洋的通道,在這裡它們並沒有發揮太大作用,主要的發現或擊殺都是由飛機和水面艦艇完成的。

1941年年底,英軍派遣T級潛艇進駐地中海,它們在那裡的主要任務是破壞敵人的海上運輸線,執行類似U艇的截殺任務。在地中海戰區,意海軍擁有比較完善的反潛手段,而且地中海水面平靜,能見度高,非常不利於潛艇作戰;儘管這樣,T級潛艇仍然在地中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有4艘潛艇獲得維多利亞十字勳章,有效地削弱了地中海的運輸能力。不過T級潛艇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總共13艘被擊沉。

至於地球另一端的戰事,二戰爆發時沒有一艘T級在那服役,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前才派出2艘T級潛艇,它們抵達時新加坡已經陷落,只好與荷蘭潛艇組隊並肩作戰,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

到二戰後期,T級潛艇已經顯得過時,只是在盟軍整體優勢面前沒有出現大問題。二戰後皇家海軍仍然保留了不少T級潛艇,一部分在幾年後接受改裝,取消了隆起艇首等結構,外形更加流暢,它們被用於北歐地區的巡邏等任務。另有3艘出售給以色列。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日本人為何被美國潛艇搞得焦頭爛額
    文/寂寞的紅酒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是二戰時期世界主要工業強國之一。作為軸心國集團的二號巨頭,二戰時的日本頗有實力,特別是日本海軍世界名列前茅,是二戰時期世界三大海軍力量之一。日本在瘋狂追加海軍投入的同時,把資金和資源大部分都投向了戰列艦、航母等主力艦隻,而忽視了輔助艦隻的發展,所以造成了日本海軍瘸腿發展。雖然日本的主力艦數量很多,性能也非常先進,但輔助艦隻根本拿不上檯面,驅逐艦等護航艦隻和反潛飛機少的可憐,性能也遠遠落後於美英。實際上,日本不僅為資金和資源所困,而且也沒有把反潛當回事。
  • 偷襲珍珠港,美日兩國到底損失有多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在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成功偷襲了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美日兩國開始了長達三年零八個月的血腥拼殺。那麼這次珍珠港偷襲事件中,美日兩國到底損失有多大呢?
  • 希特勒的「狼群」,二戰德國潛艇艦隊的重建之路
    二戰大西洋之戰,一場軸心國潛艇與盟國護航船隊之間驚心動魄的大戰。一旦德國U艇成功切斷了通往大不列顛的同盟國海上航運線,那麼大戰的勝者或許將是他們。1933年,希特勒上臺。1935年3月,希特勒斷然宣布退出《凡爾賽和約》。
  • 幸運的不死鳥們,那些撐過二戰的日本艦隊驅逐艦(上)
    刨掉二戰中生產的,以及來路不正或者實在太老降級使用不好歸類的,由日本自己製造、歸類是艦隊驅逐艦的、並且一直被作為艦隊驅逐艦使用的、堅持到戰爭結束的艦隊驅逐艦一共是五艘。下面就讓我們一一講來,字數太多分成兩篇。
  • 二戰風雲:日本為什麼偷襲珍珠港?其實是當年日本的最佳選擇!
    珍珠港事件是二戰歷史上一次著名的襲擊事件,日本聯合艦隊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將美國拉入了戰爭中。對珍珠港事件,在大多數人眼中,這是日本一次「愚蠢」的戰略決策。它將美國這個強大的戰爭機器拉入二戰,無疑加速了日本的覆滅。但以日本方面的角度來看,日本偷襲珍珠港,絕非愚蠢的決定,而是日本國內諸多的軍事、政治、外交人才,經過長時間反覆討論做出的挽救日本的正確決策。
  • 美國傳奇潛艇鸚鵡螺號戰記:中途島海戰拖住日本艦隊立下大功
    美國海軍在二戰中水面艦艇名艦無數,但水下艦隊也同樣戰功赫赫,接下來介紹美國在二戰中最富傳奇色彩的獨角鯨級大型遠洋潛艇SS168鸚鵡螺號,該艇是美國在戰前專為廣闊的太平洋作戰設計,水下排水量高達4000噸,在大量潛艇排水量低於1000噸的當時這個噸位是驚人的,巨大的噸位賦予了他強大的戰鬥力和多任務用途
  • 日本蒼龍級潛艇褒貶不一,有何奇特之處?又有什麼優缺點?
    多年來,日本一直在積極建設「水下狼群」。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30多年來已先後服役了汐潮、春潮、親潮、蒼龍4級潛艇,更新頻率非常快。 冷戰時代,日本就是美國封堵蘇聯潛艇前出太平洋的橋頭堡,海上自衛隊也被形容為「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反潛支隊」。
  • 二戰日本海軍:擁有14級型號繁多,數量龐大的驅逐艦群
    二戰前,由於受到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日本海軍重型巡洋艦的總噸位不得超過10.8萬噸,輕型巡洋艦的總噸位不得超過10萬噸;此外,對於日本海軍的潛艇和驅逐艦噸位總和,包括排水量與艦炮口徑也做出了相應地限制。
  • 二戰日本有多達25艘航母,其中十艘專業航母是怎麼被逐一消滅的?
    一戰後日本為了稱霸亞洲,逐步建立起一支規模龐大的聯合艦隊,這支艦隊不僅包含了數量眾多的戰列艦,還有為數不少的新式航空母艦,整個二戰中日本總共有25艘航母,如此龐大的數量即便是今天也是一支可怕的力量。這些航母中有10艘為專業級航母,是日本海軍航母的主力,那麼這些航母都是如何被一艘一艘的擊沉的呢?
  • 二戰中,德國海軍潛艇的狼群戰術究竟高明在哪裡?
    在二戰中,德國的空軍和陸軍都以戰鬥力強大而聞名於世。相比之下,德國海軍的實力就稍顯不足了。不過,在二戰前期,德國海軍也曾一度縱橫大西洋,對盟軍艦隊造成了重創,他們克敵制勝的主要功臣當屬德軍潛艇和他們所採取的「狼群戰術」。
  • 德國海軍以潛艇偷襲為核心戰術,二戰初期使英國海軍損失嚴重
    德國海軍以潛艇偷襲為核心戰術,使得盟國在北大西洋的戰爭形勢急轉直下。英國雖為傳統的海軍強國,但是由於單獨對抗納粹德國,加之輕敵思想和防務布置不當,在戰爭初期遭受了極為嚴重的損失。1940年5月到10月間,德國潛艇共擊沉287艘英國艦船,總計1450878噸;僅僅1940年10月一個月,德國的8艘潛艇就擊沉63艘英國艦船,總計352407噸。
  • 鮮為人知的二戰蘇聯潛艇,戰績非常出色,曾屢次重創德國艦隊
    二戰時期,在「德國潛艇之父」鄧尼茨元帥的領導下,德國海軍發動了更大規模的「無限制潛艇戰」,在「狼群戰術」的瘋狂攻擊下,僅1942年上半年,被擊沉的美國艦船數量就超過了一戰時的總和,當時,德國潛艇每個月都可擊沉超過50萬噸排水量的商船和軍艦。此舉差一點扼制住了英國的「喉嚨」。當然,德國人也很快嘗到了苦頭。
  • 日本「蒼龍」級:世界最大最先進常規潛艇(圖)
    近年來,日本該級潛艇以每年1艘的速度陸續下水和服役。蒼龍級潛艇以優異的性能引起部分國家的關注。據悉,澳大利亞政府正在討論從日本購買一批該級潛艇,以取代日益老化的柯林斯級常規動力潛艇。  蒼龍級潛艇究竟有何「過人之處」?為何能夠贏得澳方的青睞?未來日本潛艇的發展趨勢如何?本文為您一一解讀。
  • 二戰中德國和日本誰相對更強?
    二戰爆發後,德國佔領了法國、捷克、比利時等國家。這些國家都是著名的工業強國,工業水平很高,產能也很強,不是一般的小角色。二戰前,德國的工業產值就佔到世界總份額的13.2%,如果加上法國、捷克、比利時等國家的產能,其工業產能接近世界總產能的30%,與美國不相上下,其實力比日本強很多。
  • 二戰「石首魚」號潛艇奇襲日本本土戰記
    那麼這艘潛艇是如何發起這次奇襲的呢,本文將為您呈現70多年前精彩的一幕。▲SS220「石首魚」號潛艇,照片攝於1945年5月3日在舊金山附近,展示了其戰爭末期的形態。「石首魚」號潛艇是二戰中美國著名的小鯊魚級潛艇的一艘,於1941年6月7日開工建造,1942年4月2日完工,當年7月8日入役。
  • 日軍偷襲珍珠港往返28天,聯合艦隊耗油巨大,如何補給燃油?
    飯野商事是第一批獲得資助的公司,立即向神戶川崎造船廠訂購了一艘一萬噸級的油船。該造船廠在日本海軍艦政本部的指導下進行設計,這就是之後稱為川崎級的高速油船。川崎級高速油船共建造了13艘,"日本丸"號是其中第四艘,由山下汽船公司在海軍的指示下訂購,1936年6月30日竣工。"
  • 二戰日本驅逐艦發展標杆,日本造艦鬼才的神作,吹雪級的發展事跡
    之前也簡單介紹過日系的驅逐艦,所以今天就繼續就「日系驅逐艦」這個話題往下嘮嗑,簡單了解一下二戰時期的日本驅逐艦吧。其實驅逐艦這個詞並不是中國翻譯發明的,這個詞語是一個舶來品,而且是從日本傳過來的,不過在二戰時期日本驅逐艦不是直接叫「驅逐艦」而是被叫做「雷擊艦」(日文中將魚雷一類的水中兵器寫作「水雷」)。
  • Proton OnSite將為多支潛艇艦隊供應電解槽電池堆
    這筆訂單包含17個電池堆,旨在為美國、英國和法國海軍艦隊的新潛艇提供產氧功能,將於幾年內交付。過去兩個月獲得的這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訂單鞏固了Proton作為國際潛艇艦隊唯一一家美國電池堆供應商的地位。已訂購的訂單將支持美國「維吉尼亞」級、英國「前衛」(Vanguard)級與「機敏」(Astute)級以及法國「梭魚」級潛艇的氧氣生產,並且對這些潛艇可追溯至2008年的之前交付形成補充。
  • 藏在水下的日本幽靈艦隊:超過50艘軍艦250架戰機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日本成功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海軍受到重創,其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沉沒,近兩百架飛機被炸毀,數千名美軍士兵葬身海底,更有無數的士兵受傷,多艘戰艦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海軍實力一時下降不少。
  • 性能雞肋的二戰後德國袖珍潛艇 性能甚至不如前輩U艇
    德國雖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非正義的失敗方,但是德國在二戰中軍工產業卻不乏亮眼表現。比如令人印象深刻的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Me-262、地面戰場上所向披靡的「虎」式、「黑豹」坦克以及大洋裡神出鬼沒的U艇「狼群」。德國海軍的水面艦隊在二戰中被英國皇家海軍所壓制,但是其龐大的潛艇部隊卻險些扼斷英國海上生命線,讓盟軍損失慘重頗為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