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起,由市衛生健康委、市文明辦聯合開展的「上海好醫生」尋找推選活動,開啟網上點讚評議。
第3個中國醫師節臨近,今年的節日主題是「弘揚抗疫精神,護佑人民健康」。為進一步弘揚抗疫精神,彰顯醫務工作者護佑人民健康的職責使命,激發全市醫務人員「守醫者初心、擔健康使命」,凝聚奮進力量,全力推進健康上海建設,2019年11月起,市衛生健康委、市文明辦聯合開展了「上海好醫生、上海好護士」尋找推選活動。經過全市各醫療衛生單位踴躍推薦,經各辦醫主體、各區衛生健康委遴選,共收到48名「上海好醫生」推薦對象。
市衛生健康委官方微信「健康上海12320」即日起展出48名「上海好醫生」的風採,並於7月28日—8月4日期間接受廣大市民點讚評議。
「上海好醫生」推薦對象簡介
(按姓氏筆畫排序)
1.丁良福
丁良福,47歲,農工民主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崇明分院,普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現任中國肛腸外科委員、中國膽道外科青年委員、上海市抗癌協會營養分會委員。上海市新華醫院導師制培養,上海市長海醫院進修腹腔鏡微創技術,從事普外科工作23年,擅長腹腔鏡微創手術。崇明區政府、區衛健委記功、記大功6次。獲瀛洲十佳醫生2次。中國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篇。崇明區科委課題2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課題1項,SCI論文1篇。
2.王偉剛
王偉剛,33歲,中共黨員,閔行區古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科科長,副主任醫師。他是「剛粉」們心中優秀的「健康大管家」,首創社區第一家肺功能檢測室,獲得宋慶齡基層最美呼吸醫師提名獎,先後承擔市區級課題3項,發表6篇核心期刊;利用全專結合為癌症患者上門止痛,被央視等多家媒體報導;疫情期間,參與三方上門、集中隔離點、「獻血」抗疫等,獲得上海市「十佳家庭醫生」、閔行區健康衛士等多項榮譽。
3.王忠
王忠,58歲,中共黨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泌尿外科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他是眾多海內外患者心中的「暖醫」,是《解放日報》頭版頭條報導中三年收穫百餘封感謝信的仁醫。他仁心仁術,用精湛醫術、高尚醫德挽救了無數患者的家庭幸福;他砥志研思,竭力鑽研並推廣核心技術、培養人才;他熱心公益,發起「薪『鈥』相傳,更高更遠」志願活動,用實際行動回報革命老區人民。曾榮獲上海醫學科技獎、上海醫務工匠等榮譽。
4.王春生
王春生,56歲,中共黨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臟外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教授。他是我國著名的心臟移植專家,完成了多項亞洲首例心臟手術。他三十六年如一日,牢記「一切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不辭辛勞,只為「心」安。抗疫期間,他與多國專家共商危重新冠患者ECMO救治話題,向世界傳遞中山方案和經驗。曾獲得吳階平醫學研究獎一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上海市醫學科技獎一等獎、上海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十餘個獎項。榮獲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國家名醫盛典——國之名醫卓越建樹、上海醫務工匠等稱號。
5.毛利琴
毛利琴,36歲,上海盛德護理院,質控組長,住院醫師。她勤於鑽研、醫德高尚。她親切地幫助安寧療護患者消除恐懼,平穩、安靜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她入選院優秀中青年醫學人才培養,建立多學科合作的健康管理小組,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引領輻射團隊進步。作為病區質控組長,實現「提高患者安全、促進質量持續改進」的終極目標,及時發現、解決問題,為醫養結合做出貢獻。
6.石雲
石雲,37歲,九三學社社員,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主治醫師。他守正創新,精誠習業是他的座右銘,他是全國第六批老中醫藥學術經驗繼承人,多年來對自閉症的探索取得實效。多位自閉症患兒在他的調治下從不會講話到可以叫媽媽,說完整的句子。他熱心公益,多年來志願者服務累計時長500小時。春節期間,他還支援疾控中心為新冠疫情防控作出貢獻。曾獲市衛生健康系統的優秀志願者,上海市精神文明辦和市教衛工作黨委的優秀志願者積極分子稱號。
7.喬增勇
喬增勇,56歲,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奉賢區中心醫院,心內科主任,主任醫師。2008年,他從山東省濟寧市來滬,紮根奉賢,開啟了奉賢介入診治工作零的突破。十多年過去了,「遠郊治不了心梗,必須驅車前往市區」的困境不復存在。這位開通急性心梗病人「救心」通道的「24小時不關機」醫生,帶出一支「24小時不關機」團隊,還完成了國家級胸痛中心建設,為奉賢居民築起了一道堅實的「護心」長城。曾獲農工黨全國先進個人、上海市首屆區域名醫、奉賢區「十佳」醫生、感動奉賢十大人物、奉賢區衛生系統領軍人才等稱號。
8.劉少穩
劉少穩,56歲,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主任醫師。他在日常工作中勇於承擔風險,對治療方案精益求精,曾為年幼至12歲、年長至92歲的患者施行房顫消融手術,均打破了當時「導管消融術」的「年齡禁區」;在科研創新中,他提出了量化消融的「上海標準」,甚至改寫了國際房顫治療指南。在此次新冠疫情中,劉少穩積極配合醫院疫情防控總體部署,確保在完成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維持心內科醫療業務、科研工作高質量運行。曾榮獲「上海工匠」稱號。
9.劉亮明
劉亮明,52歲,民盟盟員,松江區中心醫院,感染科主任,主任醫師。在他眼裡,患者無關身份、地位,都是需要救治的人,接診病情危重複雜的患者,從不輕言放棄。疫情期間,他作為科主任、區防控專家,50多天不回家堅守在醫院抗疫最前線,進入隔離病房查房、搶救,他總是「搶」在前。從醫近30年,在臨床、科研領域碩果纍纍,為松江區中心醫院的醫療發展實現了許多「零突破」。曾榮獲松江區第三、四屆「拔尖人才」稱號。
10.劉曉東
劉曉東,43歲,中共黨員,華東療養院,康復醫學科主任兼中醫科主任,副主任醫師,任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骨關節康復學組常委、中國康復醫學會療養康復專委會委員等。工作中,以療養員健康為己任,以自己專業知識,為每一位療養員解決健康所需。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延伸工作內涵,深入研究並制定肺部微創術後及腦卒中快速康複方案,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評估評價體系。同時,積極在健康人群中找不同,通過研究健康人群的亞健康表現,鑽研脊柱小關節紊亂的特點,形成一套徒手整脊方案,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獲得各界一致好評。
11.孫麗華
孫麗華,54歲,中共黨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血液內科執行主任,主任醫師。她在全院範圍內開展了多發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的多學科聯合診治模式,為病人提供高質量診斷,改善患者生存時間和質量。她每年成功搶救數十例病危患者,在緊急關頭做到「快、準、精」挽救生命。曾榮獲上海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上海市區域名醫、青浦區「十佳醫師」等稱號,發表核心期刊論文及SCI文章共十餘篇。
12.李龍宣
李龍宣,47歲,中共黨員,浦東新區公利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上海市衛生系統優秀學科帶頭人。率先開展經橈動脈入路腦卒中機械取栓術,創傷小利於恢復;攜手影像科評估可存活區,延長血管內救治時間窗至48小時,為錯失溶栓機會的患者帶來新的希望;帶隊年診療卒中病例4萬餘人次,成功救治患者遠至香港,日本和美國;獲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及國家醫藥衛生界「生命英雄」稱號。
13.楊安禮
楊安禮,82歲,中共黨員,楊浦區中心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楊浦區中心醫院專家組首席顧問。他從醫57年,專注於骨科臨床醫學科研與創新,發明「人工半骨盆的研製及臨床應用」獲市衛生科技進步二等獎,「可調節人工半骨盆假體」及置換手術獲國家發明三等獎,可調節髕骨骨折整復器曾榮獲第45屆世界發明博覽會尤裡卡金獎。他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常年奉獻於醫學事業,先後榮獲全國百名優秀醫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2008年曾作為奧運火炬手參加奧運火炬傳遞接力。
14.楊燕青
楊燕青,43歲,中共黨員,浦東新區浦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主任,全科團隊長,主治醫師(中醫全科)。他師從朱凌雲、李琦等多位中醫名家,從事社區中醫藥工作20餘年,擅以經方克頑疾,尤以改善癌前疾病與腫瘤患者術後狀態為長。他創立「九味消毒飲」協助社區抗疫,帶隊參加隔離點工作3周。他多次奔赴貧困地區義診帶教,積極促進中醫進校園。完成課題5項,發表論文21篇,主參編著作5部。先後被評為「浦東新區文明職工」「浦東新區社區好中醫」和「上海市社區好中醫」。
15.肖思琦
肖思琦,49歲,上海郵電醫院,中醫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中醫臨床工作二十餘載,她大力弘揚中華傳統醫學,用小小銀針吸引無數患者。經過多年臨床摸索,她成功運用各類中西藥物和傳統穴位的配合運用,在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等治療中取得滿意效果。作為學科帶頭人,對120多例急性椎動脈供血不足或痙攣引發的眩暈症病例加以總結,形成優勢穴位注射方法,並做好與其相關的療效影響因素長期動態觀察,廣受病家好評。先後發表《針刺治療甲狀腺手術後聲音嘶啞60例》等多篇有學術價值的論文。曾榮獲上海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靜安區衛生系統「十佳醫生」等稱號。
16.吳先正
吳先正,58歲,中共黨員,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24(小時)365(天)工作制」,急診是沒有休息日的部門。2008年以來,吳先正從未休過一個節假日、每個雙休日都加班查房;出現危重患者搶救和突發事件,他更是24小時隨叫隨到,親自指揮把握全局。從醫35年來秉承救死護傷、大醫精誠高尚醫德,打造急性中毒救治專科特色和急危重症患者搶救綠色通道質量保障體系。曾榮獲上海市用戶滿意服務明星、市教衛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市教衛系統醫德標兵等稱號。
17.吳榮琴
吳榮琴,45歲,中共黨員,靜安區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精神科主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她是一位優雅、堅韌、細膩的年輕女專家,近年來致力於精神學科建設,探索醫教結合中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問題。在武漢抗疫期間,她不畏艱險,發揮上海精神,展現上海醫療的水平,出色完成國家衛健委交給的各項任務。獲「江岸戰疫巾幗英雄」「小鎮戰疫先鋒」優秀志願者——「最美逆行者」 等榮譽。
18.鄒海東
鄒海東,46歲,中共黨員,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已診治各類疑難眼病患者15萬例,被病人譽為「手術刀尖的舞蹈」。領銜建設國內唯一的省級眼病防治融合體系併入選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上海衛生改革發展20件事」。主持制定《中小學生屈光不正篩查規範》國家標準和上海市地方標準。疫情爆發後,第一時間主導制訂防控工作應急預案,始終站在防控第一線,嚴防死守,實現了無一例疑似患者入醫院就診,無一例職工為疑似患者的「雙無」實效。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教育部科技二等獎等17項科技獎項;入選國家百千萬工程、上海市領軍人才等9項人才計劃。
19.汪清
汪清,55歲,九三學社,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婦科部副部長,主任醫師。從事婦科工作30年,她練就了識別隱匿性宮頸癌的「火眼金睛」;精心拆解如「盤絲洞」般的黏連宮腔,讓無數女性重圓母親夢;每年實施各類高難度宮頸宮腔手術9500餘臺,是一般醫生手術量的數倍。她熱衷技術帶教、開創宮頸疾病日間診療模式,帶領團隊形成長三角乃至全國宮頸疾病診療「紅房子品牌」,並在國際舞臺上發聲。她心繫病患,因語重情深的醫患溝通,吸粉無數;疫情期間,開設科普直播課,受益人數達30萬。曾連續5年位居好大夫全國婦產科口碑排行榜榜首。
20.沈坤煒
沈坤煒,56歲,無黨派人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普外科副主任、乳腺疾病診治中心主任、乳腺外科主任,主任醫師。他不僅醫術高超救治了大量疑難危重患者,還在國內首創365天*24小時的病人全程管理服務模式,解決了大量患者的看病難題,給予病人如沐春風般的就醫體驗。遍地求醫無門的病人,他來者不拒;成功概率極低的高難度手術,他甘冒風險沉著應對。他說,好醫生要心懷悲憫,理解病人的痛苦。他創立慈善基金,10年中幫助455名貧困患者重獲新生。他帶領的乳腺疾病診治中心曾獲全國「三八」紅旗集體、衛生部「全國優質護理服務示範病房」。
21.張進安
張進安,55歲,中共黨員,浦東新區周浦醫院,內分泌科-風溼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張進安教授從醫30餘年,擅長內分泌病、風溼性疾病的診治,對甲狀腺病的研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他心繫病患、熱心公益,常常為病患捐錢捐物,累計獻血6000ml。他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達60人,其中包括3名外籍學生,共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發表醫學科研論文150餘篇,其中SCI論文70餘篇,累計影響因子達260餘分。曾榮獲上海市「十佳」健康促進志願者、上海市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優秀教師,他帶領科室獲得上海市重點專科。
22.張煒
張煒,51歲,中共黨員,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呼吸科主任,主任醫師。自疫情爆發以來,作為中醫師,他逆流而上,運用中藥參與治療上海首例兒童新冠感染者。參與上海市專家座談會,積極建言獻策,助力防疫體系建設。參與制定上海方案,提出5條建議寫入國家中醫方案,促進本市中醫治療覆蓋率92.22%,重症轉化率6.5%,指標國內領先。參與科研攻關,把研究成果寫在戰疫第一線。曾榮獲第四屆「仁心醫者·上海市仁心醫師獎」「最美守護者」稱號。
23.張峰
張峰,50歲,中共黨員,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急危重病中心副主任,副主任醫師。26年長期奮戰在急診,手機24小時開機,搶救現場總有他忙碌的身影。為贏得搶救先機,2006年起他志願於普及心肺復甦,足跡遍及金山。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他又力頂壓力被委以臨時黨支部書記、隔離病房負責人重任,不辱使命做好疫情防控的「守門人」。曾榮獲上海市「凝心盡力進博會,醫務服務創一流」崗位標兵、金山區優秀人才、金山區十佳醫務工作者、金山區鑫工巧匠等稱號。
24.陸敏
陸敏,43歲,中共黨員,長寧區新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質控科科長、全科主治醫師。疫情期間,第一時間主動請纓,成為長寧首位奔赴集中觀察隔離點承接派駐任務的醫務人員。派駐期間,她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不折不扣地完成駐點的醫療保障任務。其中「長寧區的這位醫生收到11位湖北旅行團領隊聯名寫來的感謝信」的優秀事跡在人民網、澎湃新聞、上觀新聞等主流媒體上報導,彰顯了共產黨員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樹立了新時代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獲「長寧區衛生健康系統抗疫先進個人」稱號。
25.陳建華
陳建華,66歲,中共黨員,黃浦區香山中醫醫院,骨傷科主任,主任醫師。作為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施氏傷科療法代表性傳承人,從醫四十餘年,他愛崗敬業,始終把患者放在第一位;他業務精湛,在運用手法、中藥治療頸肩腰腿痛、骨關節病等疾患方面,有著卓越的臨床療效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曾獲「尚天裕國際科技獎」1項,上海市科技成果2項,原盧灣區科技進步獎2項。
26.陳曉敏
陳曉敏,52歲,中共黨員,嘉定區安亭醫院,內科二病區主任,主任醫師。從醫28年,陳曉敏始終堅守「救死扶傷」的醫者初心,帶領團隊開展了多項消化道內鏡下的治療新技術,完成多項研究課題。積極參加公益活動,曾前往汶川縣綿虒鎮開展義診。曾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嘉定區十大名醫」「嘉定區十佳醫生」等多項榮譽。
27.陳健
陳健,53歲,中共黨員,黃浦區精神衛生中心北京西路院區負責人、門辦主任兼病區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陳健長期工作於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臨床服務一線,疫情爆發後,他義不容辭馳援武漢,在40天裡,帶領小組圓滿地完成了黃陂區中醫醫院心理救援任務,獲得當地幹部群眾的一致好評。曾獲評黃浦區「醫務工匠」稱號。
28.陳輝
陳輝,41歲,中共黨員,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麻醉科副主任、疼痛科主任,副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上海市分會疼痛學專科分會委員。擅長超聲引導下的慢性疼痛神經介入、CT引導下三叉神經射頻熱凝術等,主持國自然科學基金1項、市科研基金2項,發表SCI論文5篇、中文論文20餘篇,主譯、副主譯疼痛學專著各1部,獲專利2項,撰寫科普文章近百篇。曾榮獲上海衛生系統青年人才「銀蛇獎」提名獎稱號。
29.羅志
羅志,32歲,上海德濟醫院,普外科主治醫師,上海市醫師協會會員。從事臨床工作近10年,除普外科工作外,還承擔慢性創面患者的治療,厭氧菌感染的創面患者經常奇臭無比,但他從不抱怨,秉承一顆醫者仁心。2020年2月14日,他隨同6名同事代表上海市首支社會醫療救援隊逆行馳援武漢,支援武漢紅十字會醫院急診科45天,承擔著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搶救工作。曾獲上海海事局海上搜救中心優秀志願者、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抗疫獎章、普陀區優秀志願者。
30.周揚
周揚,42歲,中共黨員,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傳統醫學二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他主動請纓參與疫情防控,作為上海市新冠肺炎防治中醫專家組成員,兩次進駐公衛中心參與救治工作。他積極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負責110餘名新冠患者的中醫藥治療。一人一方,精準施治,病區中醫治療覆蓋率達到90%以上。從醫二十載,無論是在公衛,還是在醫院,仁心仁術、精益求精的他獲得了病患們的一致好評。作為主要完成人榮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等獎,上海中醫藥科技獎三等獎等,入選上海中醫藥大學杏林傳承型人才。
31.周偉平
周偉平,61歲,中共黨員,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肝外三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後導師。完成國內首例腹腔鏡肝切除術,在國內外率先系統開展肝靜脈阻斷技術、中央入路肝尾狀葉腫瘤切除術、二步法肝巨大腫瘤切除術、三維可視化技術指導下的肝腫瘤切除術,提出以肝切緣為本的肝癌切除新理念。獨立完成肝臟手術1萬餘例,其中緊貼大血管的複雜肝臟腫瘤切除三千餘例。榮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5項,獲第三屆「國之名醫」、全軍優秀中青年技術專家、上海市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培養研究生30餘名,發表SCI論文120餘篇。
32.周許輝
周許輝,51歲,中共黨員,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黨支部書記,全軍骨科研究所副所長,脊柱畸形外科病區主任,主任醫師、教授。長期從事脊柱外科尤其是脊柱側彎方面的臨床工作和相關研究,開展了重度脊柱側彎截骨矯形術、嚴重頸椎畸形矯正術等高難度手術,其手術視頻獲第20屆「國際健康醫學電影及遠程醫療節」一等獎。自2017年起,每年開展黃浦區中小學生脊柱側彎公益篩查活動,使70%的側彎患者最終避免手術。4年來,共向社會募捐1000萬元,用以幫助400餘名貧困患者進行手術。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黃浦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及「中華慈善總會脊柱側彎治療工程特邀專家」。
33.周彩存
周彩存,58歲,中共黨員,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科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作為一名醫師,他用「硬實力」給患者解決問題,用「軟實力」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多年來,他致力於肺癌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及臨床轉化等方面的研究,相關研究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疫情期間,他通過多種方式對肺癌患者的治療做出合理的建議和指導,積極響應醫院疫情期間的各項政策,保證患者及時診療的同時,穩步推進臨床研究工作。獲2018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34.胡兵
胡兵,61歲,中共黨員,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主任,上海超聲醫學研究所所長,上海交大Med-X研究院重大疾病儀器製造和檢測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市六醫院分中心主任,主任醫師。作為中國「超聲之父」周永昌教授的傳人,不僅繼承了周老嚴謹、踏實、務實的「超聲文化」,而且不斷創新發展,開拓出一系列超聲亞學科及新技術。胡兵帶領科室醫生反覆鑽研前列腺癌穿刺活檢技術,只為減輕病人痛苦,提升病人的就醫體驗。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他把5G超聲遠程會診帶到雷神山醫院,讓後方專家能夠及時進行病情研判,為危重症患者提供精準治療。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次,三等獎3次。
35.查瓊芳
查瓊芳,45歲,中共黨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科室首席教學團隊骨幹教師、科室住院醫師規培教學主任,呼吸科黨支部紀檢委員。她從醫22年始終堅守在臨床一線救治患者。2018年曾帶隊第5批仁濟醫院醫療隊開展為期半年的援滇醫療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作為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奮戰68個日夜。她記錄每天所見所聞,用67篇日記匯成《查醫生援鄂日記》一書,目前被翻譯成多語種,向世界傳遞中國抗疫經驗。她曾榮獲上海交大醫學院脫貧攻堅專項嘉獎,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優秀共產黨員,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教書育人獎二等獎等榮譽。
36.俞烽
俞烽,49歲,中共黨員,普陀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作為一名有著21年黨齡的老黨員,俞烽第一時間主動請纓馳援武漢,參與武漢三院光谷院區次危重病房工作。曾收治一位52歲的患者,經過精心治療,病情已有所控制。但有一天,突然接到該病人病情變化的電話,因事發突然,又沒有其他班車,他只能一路小跑返回,邊跑還邊打電話指導當班醫生應對搶救,最終患者轉危為安並順利出院。實際上,俞烽本人患有高血壓,工作一忙碌,血壓就會飆升,但在武漢這段時間,他都顧不上為自己量一下血壓。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老黨員的初心。
37.秦敏
秦敏,55歲,中共黨員,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她以「30餘年如一日」的精神奉獻著一個婦幼工作者的忠誠與堅守,她用「精益求精」的專業素養,帶領一支全新團隊履行母嬰健康管理的特殊使命。她在全國率先引入產科妊娠風險預警評估體系和危重孕產婦評審管理制度,帶領團隊為全市婦幼健康核心指標連續十多年來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作出了不懈努力。曾獲「全國婦幼健康服務先進個人」「上海市母嬰安全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
38.夏敬文
夏敬文,44歲,中共黨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2008年他作為中國紅十字會華山醫院緊急救援隊第一批隊員,汶川震後48小時到達災區救援。2018年他又主動申請,作為上海市第四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員,在西藏日喀則人民醫院支援一年。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又一次主動請纓,義無反顧選擇「逆行」奔赴武漢。每場戰役,都有他的身影,卻唯獨缺席了父親的葬禮。但他既然選擇做一名醫生,就選擇了「舍小家、為大家」的人生路徑,他無怨無悔。曾獲復旦大學校長獎——抗震救災特別獎、復旦大學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援藏幹部人才等榮譽稱號。
39.顧耘
顧耘,54歲,中共黨員,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內科主任兼老年科主任,中醫內科學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她秉承先賢,耕耘創新,她視事業如生命,待患者如親人,她是老人健康的保駕護航者,是與死神賽跑的生命守護者。在火車上救助小女孩、在抗疫前線勇擔使命、熱心公益、回饋社會,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內科醫生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天職。先後獲得上海市青年崗位能手、上海市最美女醫師、巾幗建功標兵、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40.徐格致
徐格致,57歲,中共黨員,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副院長、教授。中華眼科學會委員,全國眼底病學組副組長。個人完成三萬餘例複雜視網膜手術,帶領團隊完成全市40%視網膜手術,挽救大量疑難危重將要失明病人。牽頭成立「長三角疑難視網膜疾病診治聯盟」,帶動三十餘家醫院提高疾病診治能力。建立上海第一條視網膜脫離急救通道,經驗推廣至全國。成立眼科遺傳病精準診治中心,實現發病及風險評估。四次帶領團隊赴甘肅定西等老區義診,為基層醫生講座培訓十餘場。上海領軍人才和上海優秀學科帶頭人,獲省部級獎三次。
41.高文娟
高文娟,44歲,中共黨員,徐匯區龍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怡樂家園團隊長,副主任醫師。她是一名集全科、康復和心理諮詢於一身的全能型家庭醫生,用紮實的技能、優質的服務全方位滿足居民的健康需求。她帶領的團隊創新性開展全日服務、全程照顧、全面負責的「三全」服務模式,落實心臟康復五大處方,率先試點全-專視頻聯合診療和家庭醫生平臺健康雲智能健康管理,讓居民真正享受到籤約帶來的實惠和貼心。曾獲市「十佳」家庭醫生、市十佳健康自我管理指導醫生、市巾幗建功標兵、市青年五四獎章、市三八紅旗手等多項榮譽稱號。
42.高亮
高亮,50歲,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承擔衛健委繼續教育神外專委重症組長、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重症管理協作組副組長等社會兼職。十院神經外科在高亮主任帶領下發展迅速,打造了國際一流的神經重症監護病房。十院神經外科也已成為華東地區乃至全國的神經重症患者的重要轉診中心,挽救了大量的垂危患者。高亮已經連續4年榮登中國名醫百強榜,以最高票數當選2017年度「長三角最受喜愛仁心醫者」稱號並於2019獲得上海市「尚醫」醫德風範獎。
43.蔣更如
蔣更如,55歲,中共黨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腎臟風溼免疫科主任兼上海市罕見病診治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現為上海市腎臟病學會主任委員。他強調慢病終身管理,把微信、電話留給患者交流病情。領銜啟動遺傳及罕見腎臟病全生命周期管理上海協作組項目,管理遺傳及罕見腎病患者,為患者帶來希望。專注IgA腎病和膜性腎病研究,提出HDFP「H(血液)D(彌散/透析)F(濾過)P(吸附)」血液淨化模式,有效減少併發症,提高生存率。新冠疫情期間,以患者為重,確保血透患者的「透析生命線」不斷,實現了醫患零感染。赴雲南開展健康義診、建立工作站等,在上海和西雙版納間架起「一帶一路,腎腎不息」彩虹橋。曾獲市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頒發的突出貢獻獎。
44.韓林
韓林,52歲,中共黨員,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奮鬥在心血管外科臨床崗位28年,「生命的託付用心呵護,責任高於一切」是他從醫的目標和動力,在節假日或夜晚在重症病房或手術室常能見到他的身影,每年完成心臟手術近500例,他努力用自己精湛的技術救治了數百例急性主動脈夾層、晚期心力衰竭等危急重病人,用自己的汗水換回患者的健康與他們家庭的幸福!相關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2項、上海市醫學科技一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等。獲中國心血管外科學界最高榮譽——好醫師獎。
45.傅傳剛
傅傳剛,59歲,中共黨員,上海市東方醫院,普外科主任、胃腸肛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我國著名的結直腸外科專家,在國際上首先發明「直腸拖出式經括約肌間吻合器切除吻合術」,是國內超低位直腸癌保肛技術的開拓者和引領者,在原有直腸癌診治基礎上,不斷創新,開創3D腹腔鏡極致微創結直腸手術,「白色無血、超低位保肛、腹部無切口」,使絕大多數患者避免做永久性結腸造口,術後局部復發率明顯降低,給廣大患者帶來了福音。曾獲上海市區域名醫醫療技術創新一等獎。
46.譚美春
譚美春,49歲,中共黨員,寶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第三黨支部書記,急診醫學科主任、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急診一線醫生,始終保持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對工作精益求精、任勞任怨,對病人親切耐心、認真細緻。無論是非典、禽流感,還是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她都衝鋒在前,作為區內、院內專家組成員,24小時待命,成為了戰鬥在急診一線的「白衣女戰士」、飄揚在患者、醫務職工心中的一面旗幟。曾獲上海市急救先鋒、寶山區十佳醫生、第五屆「寶山區德技雙馨」名醫稱號。
47.熊虎
熊虎,34歲,中共黨員,上海中冶醫院,心臟康復中心副主任,主治醫師。堅守患者至上的初心,在神經康復、心臟康復醫學領域精誠努力10餘年,鑽研醫術,仁心仁德,精心提供人性化、個性化的治療及服務,努力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主動參加滬滇對口健康扶貧醫療隊,在雲南進行6個月的康復學科一對一精準幫扶,言傳身教、以智援滇,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用實際行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曾獲集團「青年崗位能手」「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48.顏景華
顏景華,55歲,靜安區閘北中心醫院感染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第二屆上海醫師協會感染科分會委員。從事醫療臨床工作三十餘年,他是發熱門診與隔離留觀病區的定海神針,以精準施治挽救患者生命,以醫者大愛撫慰患者心靈,以專業知識引領團隊築牢疫情防控戰線,實現醫護零感染、患者零死亡,持續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區域公共衛生工作,守護百姓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曾榮獲上海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上海市衛生系統優秀志願者、靜安區衛生健康系統「我心中的白衣天使——七『十佳』」之「十佳公共衛生工作者」。
投票規則
❶ 網絡投票時間:即日起至2020年8月4日24:00。
❷ 每位用戶在投票期內只能投票1次,每次投票最多能選10個選項。
❸ 本活動解釋權歸主辦方所有。
原標題:《8·19中國醫師節來啦!誰是你心目中的「上海好醫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