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在有生之年提出了「相對論」這個偉大學說,然而誰能得知,愛因斯坦小時候,連個凳子都做不好。
他從小就喜歡動手動腦。有一次上手工課,他想做一隻小木凳。下課鈴響了,同學們爭先恐後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給了漂亮又嚴厲的女教師。愛因斯坦沒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滿頭大汗。女教師寬厚地望著這個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愛因斯坦交給女教師的是一個製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條凳腿還釘偏了。滿懷期望的女教師十分不滿地對全班同學說:「你們有誰見過這麼糟糕的凳子?」同學們竊笑著紛紛搖頭。老師又看了愛因斯坦一眼,生氣地說:「我想,世界上不會再有比這更壞的凳子了。」教室裡一陣鬨笑。
愛因斯坦臉上紅紅的,他走到老師面前,肯定地對老師說:「有,老師,還有比這更壞的凳子。」教室裡一下子靜下來,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著愛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從書桌下拿出兩個更為粗糙的木板凳,說:「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製作的,剛才交給老師的是第三個木板凳。雖然它並不使人滿意,可是比起前兩個總要強一些。」
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師向愛因斯坦親切又深思地點著頭,同學們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讚許的目光。
這個小故事讓我們看到愛因斯坦的韌性,在他不滿意自己的小板凳的時候,他又再次投入製作。他一共製作了三個小板凳,最後的一個比前兩個要好一些。在製作小板凳的過程中,愛因斯坦表現了他對自己的態度,那就是無論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釋放自己的能量,不滿足已有的成績,讓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
愛因斯坦可能沒有做凳子的天賦,但是他卻動手做了三個「令所有人都不滿意的凳子」,其實有時候行動比結果更重要,沒有行動則沒有結果。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有時候比口頭的說教更為重要,孩子能在實踐中學到更多知識,在實踐的同時,他們的思維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推薦這一套《遊戲中的科學》(共6冊)
小實驗一:葡萄乾在碳酸飲料裡跳舞
小實驗二:瓶子吹氣球
小實驗三:橘子浮在水上
科學教育刻不容緩!
科學教育刻不容緩!
關注教育改革的家長都知道,從17年9月開始,全國各小學科學課提前至一年級開課,物理化學方面的學習任務也是逐步在增加,科學課已經成了跟語文、數學兩大主科一樣的必修課!
少抽一包煙,少買一支化妝品,通過《遊戲中的科學》,培養你孩子的科學興趣,和動手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