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微星用衛星解決人象衝突,亞洲象每走百步觸發上報定位

2020-12-04 澎湃新聞

九天微星用衛星解決人象衝突,亞洲象每走百步觸發上報定位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

2020-09-25 13:10 來源:澎湃新聞

大象項圈,底部小孔用於調節項圈長度。

9月24日,在外灘大會展覽區,一條周長超過3米的「大象項圈」吸引不少目光。這款項圈由商業衛星公司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九天微星」)設計研製,與雲平臺配套使用,用以解決雲南地區亞洲象的「人象衝突」問題。

九天微星方面介紹,大象項圈採用北鬥高精度導航定位、北鬥短報文信息回傳和NB-IoT信息回傳等技術,可及時監測大象的行動軌跡。

工作人員在西雙版納保護區深林環境下開展衛星通信和定位的性能測試。

項圈內置的電子圍欄將野象活動區域劃分為「棲息地安全區」、「緩衝區」和「人象衝突區」。當項圈監測到大象離開棲息地,前往森林邊緣的「緩衝區」時,每運動200步,系統觸發一次定位和上報,為管理部門提供「人象衝突」預警。

當大象進入「人象衝突區」,每行動100步就會觸發和上報一次定位,為衝突監控和驅趕隊抵達提供精確位置,減少野象侵入造成的人員損傷和財務損失。同時,這些長期記錄的位置及軌跡信息,也將為研究野象的棲息地和活動習性提供精確數據。

考慮到森林環境、大象生活習性、保護研究需要等因素,技術團隊還採用了多種工藝加強項圈結構,確保滿足長周期工作、高級別防水、耐拉伸耐撞擊、可調節尺寸等實際使用需求,具有功耗低、可靠性高、定位精度高等優勢。

亞洲象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在雲南西雙版納、普洱、臨滄等地。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曾介紹,隨著生態保護力度加大,近30年間,生活在雲南的野生亞洲象數量從低谷時的150頭左右增至300頭左右。

工作人員在西雙版納保護區深林環境下開展衛星通信和定位的性能測試。

雲南「人象衝突」形勢嚴峻。保護區內食物減少,野象數量不斷增多,食量較大,不少象群便到保護區外取食。一旦人象活動空間重疊,「人象衝突」難以避免。公開資料顯,目前約有三分之二的野象活動在保護區外。據云南省林草局統計,2011至2018年間,野象肇事造成的財產損失超過1.7億元,並造成人員死傷。

「人象衝突」問題由來已久,傳統多依靠人工警報、燃放鞭炮、燃燒火堆等方式驅趕,此後也引入大象圍欄、無人機監測等方式監測預警。但受限於網絡信號的覆蓋和天氣變化等因素,依然難以精準掌握象群的行動軌跡。

今年7月,馬雲在阿里內網發布倡議,號召員工一起解決人象衝突,用技術尋找可持續的解決辦法,保護好大象,也保護好當地居民的利益。阿里團隊與九天微星深入交流後提出大象監測終端硬體系統與雲平臺軟體系統相結合的方案。

九天微星創始人兼CEO謝濤表示,早在2018年,九天微星就和阿里集團合作發射一顆天貓國際星。本次大象項圈的合作也是典型的衛星應用場景示範,相關技術和方案可拓展至多種珍稀動物的保護。九天微星和阿里相關技術團隊近期將再赴雲南西雙版納進行項圈佩戴試驗,開展「人象衝突」解決方案實測。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民營航天,民營衛星,人象衝突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用衛星科技解決「人象衝突」
    在我國,亞洲象是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其體型巨大,感官發達,自我保護意識強,具有攻擊能力和群體攻擊的特點。成年亞洲象每日食量約為150公斤,每天需要10個小時以上的時間行走和覓食。如果象群行進到人類居住的區域,就會不可避免地產生「人象衝突」,嚴重影響當地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
  • 周長超3米,還有北鬥衛星定位能精確到半米
    除了「身材」巨大之外,這條項圈還很「硬核」,能在快速移動狀態下實現高精度定位及智能上報,是國內首個為亞洲象量身訂製的智能項圈。該項圈是「螞蟻保護大象」計劃中的關鍵一步,由螞蟻集團聯合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專門為解決人象衝突而設計
  • 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提速 九天微星衛星工廠開工
    作者:田瑞穎隨著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我國商業航天發展從 「遊擊戰」轉為「陣地戰」。9月1日,商業航天公司九天微星衛星研發製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在河北省唐山市正式開工。這是衛星網際網路納入國家新基建之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項目。
  • 九天微星衛星工廠唐山開工,擬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
    作為國內最早布局衛星網際網路的企業之一,九天微星代表國內民營商業航天公司率先完成百公斤級衛星發射和運營。此次將智能化、脈動式的工業產線引入衛星製造領域,將改變傳統的衛星製造模式,以批量化生產服務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的建設需求。
  • 今日航天快訊2020年9月1日 九天微星衛星工廠唐山開工
    今日航天快訊九天微星衛星工廠唐山開工2020年9月1日,九天微星衛星研發製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在唐山市路南區正式開工。這是衛星網際網路納入國家新基建之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項目。「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院士為工廠開工題詞:「九天衛星工廠,未來大有可為」,鼓勵商業航天企業和地方政府積極參與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
  • 九天微星CEO謝濤:在浩瀚太空升起更多「中國星」
    九天微星成立於2015年,定位為小衛星全產業鏈服務商。從2017年起,在預研百公斤級衛星「瓢蟲一號」的同時,先行啟動通信系統及地面終端研發,與多個行業頭部機構建立衛星網際網路示範應用合作。2018年,九天微星兩次發射共8顆衛星並全部成功運行,率先實現民營企業百公斤級衛星的自主研製及在軌驗證,走通整星研製及在軌交付、天地一體化通信解決方案兩大主營業務。
  • 雲南普洱建亞洲象監測塔緩解人象衝突
    圖為雲南普洱建設的亞洲象監測塔。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供圖中新網昆明1月6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6日從雲南省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來普洱轄區內亞洲象數量增加,活動範圍擴大,為進一步緩解人象衝突、促進人象和諧,該市在思茅區六順鎮南邦河村勐主寨建成首個亞洲象監測塔。
  • 拓展網際網路星座業務,想成為「太空界華為」,「九天微星」宣布完成...
    「九天微星」(以下簡稱九天)是36氪持續關注的一家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目前定位為小衛星全產業鏈服務商。在此前的計劃中,九天出於現實條件考慮,以物聯網衛星星座為切入點,聚焦在無基站覆蓋區域重大資產的監控和數據回傳。
  • 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加速產業落地 九天微星衛星工廠在唐山開工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群孫家棟院士題詞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鬱):9月1日,小衛星全產業鏈服務商九天微星衛星研發製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在河北唐山正式開工。這是衛星網際網路納入國家新基建之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項目。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院士為工廠開工題詞:「九天衛星工廠,未來大有可為」,鼓勵商業航天企業和地方政府積極參與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據悉,衛星工廠將於2021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亞洲象出沒」
    那麼大的大象走起來一點聲音都沒有,就衝著我們來了,就用那個鼻子就搖(車)啊,搖啊搖啊,搖了好幾下它才走掉的。它走了之後,我腿都在抖,感覺腿都不是自己的了。看見大象就很害怕。」勐海縣勐阿鎮黎明農場四分廠五隊的一位村民說道。
  • 馭星速訊 | 航天馭星順利執行九天微星「瓢蟲系列」衛星測控任務
    2018年12月7日12時1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的SaudiSat 5A和SaudiSat 5B及搭載的7顆物聯網技術驗證衛星和3顆遙感新技術試驗衛星。北京航天馭星科技有限公司為搭載該火箭升空的九天微星「瓢蟲系列」衛星中的6顆衛星提供了商業測控服務,其中瓢蟲一號為百公斤級衛星。
  • 浪潮打造亞洲象生態保護系統 用科技賦能瀕危物種和生態保護
    8月12日是第九個#世界大象日#,亞洲象的生存保護現狀再次受到廣泛關注。在我國亞洲象的主要棲息地——雲南西雙版納,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浪潮合作搭建了一套亞洲象保護系統,利用新技術保護與研究亞洲象,已取得積極進展。
  • 科技緩解「人象衝突」保護亞洲象
    作為亞洲現存最大的陸生動物,亞洲象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確定的瀕危物種之一。它們曾是人類活動的受害者,也是人類「危險的鄰居」。近年來,隨著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大象數量增加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最突出的就是野象損壞莊稼、傷害人畜的事件頻繁發生,人象衝突不斷加劇。
  • 巴基斯坦35歲亞洲象到柬埔寨養老,8年前伴侶去世十分孤獨
    有時候我心情不好,看到小象特別是『羊妞』屁顛屁顛跑過來,用鼻子跟我玩,所有疲憊就都消散了。」「羊妞」是5年前來到救助中心的。它的生日也被定在了世界大象日這天。人類和亞洲象的關係,並不是簡單的照顧和被照顧。亞洲象曾是人類活動的受害者,也是人類「危險的鄰居」。大家都在想辦法,找到和大象的和諧相處之道。
  • 衛星要批量化生產?這家中關村企業將年產100顆百公斤級衛星
    日前,中關村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九天微星」)衛星研發製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正式開工。這是衛星網際網路納入國家新基建之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項目。據悉,衛星工廠計劃於明年年初投產,屆時將形成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
  • 雲南瀾滄縣7年8人被亞洲象攻擊致死:一個貧困縣的人象生存之爭
    目前,作為全國最後未摘帽的52個貧困縣,監測員實時追蹤、匯報轄區亞洲象的行蹤,是瀾滄縣亞洲象保護主要方式。然而因缺少專項資金,如何解決人象衝突,仍是瀾滄縣亟待破局的難題。衛星地圖顯示,羅福大死亡的位置,位於勐乃新寨以北約200米處東側的甘蔗林,當地稱這一片為老瓦廠。負責該轄區亞洲象監測工作的村民羅四告訴紅星新聞,彼時象群在老瓦廠一帶活動多日,故每日晚8時,監測員就對該地段封路。
  • 幾萬顆衛星就要上天,但衛星網際網路消費終端還未成型
    而在國內,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衛星工廠已在河北唐山開工。「相較於高軌道衛星,低軌網際網路星座傳輸延時更短、路徑損耗更少、成本更低,可以滿足地面網絡未通地區的需求,這也是國家的戰略需求。」九天微星聯合創始人彭媛媛分析。據聯合國的最新數據,全球仍有57%的人口(約42億人)未實現網際網路連接,這意味著世界上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人口無法享受優質的手機通信和上網體驗。
  • 亞洲象殺人事件|溫柔的大象為什麼會變成狂暴的「殺人象」?
    近日裡,雲南地區出現了24頭野生亞洲象,這本來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亞洲象的野生數量十分稀少,在我國境內甚至不足300頭,是一種十分珍貴的保護動物。但這則消息對當地的人們來說,卻有許多人都覺得是個「噩耗」。這是為什麼呢?
  • 雲南普洱建亞洲象監測塔
    記者1月6日從雲南省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來普洱轄區內亞洲象數量增加,活動範圍擴大,為進一步緩解人象衝突、促進人象和諧,該市在思茅區六順鎮南邦河村勐主寨建成首個亞洲象監測塔。該監測塔既可用於觀測亞洲象活動範圍,還可用於緊急避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