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北京5月24日訊 記者郄建榮 國務院機構改革後,新的「三定」方案明確了生態環境部門生態保護監管者的責任,監管者的責任如何落實?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的要求是,牢牢把握政策法規標準制定、監測評估、監督執法、督察問責「四統一」工作要求,要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推進生態保護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全國自然生態環保工作會議近日在南昌市召開。李幹傑在會上指出,新的「三定」方案明確了生態環境部門生態保護監管者的責任,要提高站位、主動擔當,牢牢把握政策法規標準制定、監測評估、監督執法、督察問責「四統一」工作要求,加快推進生態保護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切實將監管職責落到實處。全國生態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生態保護工作任務依然艱巨,要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推進生態保護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進入新時代,生態保護的核心工作就是做好監管,守紅線、保底線,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維護人民生態福祉。」李幹傑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以實現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為目標,以強化生態保護監管,強化「四統一」為主線,切實做好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管工作,深入推動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試點示範,推動形成機制更加健全、監管更加有力、保護更加嚴格的生態保護監管新格局,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和建設美麗中國提供堅實保障。
李幹傑提出了多項具體措施,其中,他提出,要著眼一個目標,要加快建立完善生態保護監管體系。緊密圍繞生態保護監管的新職能、新定位,重點加強規劃引領、法治保障、標準規範、機制提升,完善監管制度,建立健全監管體制機制,加快實現生態保護領域全過程監管的制度化、法治化、規範化。
要守好一條紅線,堅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李幹傑提出,要抓緊優化有關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全面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建立生態保護紅線與各類保護地之間的動態調整機制,加快推進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建設,加快建立健全生態保護紅線監管的制度體系、技術體系和標準規範體系。
「要用好一把利劍,持續深入推進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李幹傑指出,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制定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制度,組織自然保護地人類活動遙感監測和實地核查,建立健全覆蓋中央、省、保護地三級的問題臺帳系統。督促各地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嚴肅查處涉及自然保護地的生態破壞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