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新疆將把全區劃分為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綠洲服務、防沙固沙、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以及特殊保護六類生態環境功能區,確定生態環境保護紅線,用以指導全區的資源開發和產業合理布局。
9月7日,記者在新疆生態保護工作專題座談會上了解到,按照《新疆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要求,新疆組織編制《新疆生態環境功能區劃》,依據生態環境的自然屬性和不同地域的主要生態環境功能,以「撫育山區、優化綠洲、穩定荒漠」為主線,將新疆劃分為六大類生態環境功能區,確定生態環境保護紅線。
六類生態環境功能區劃頒布實施後,將明確不同地區的「生態紅線」和生態環境敏感目標,成為新疆生態環境保護頂層設計的組成部分,為加強全疆生態環境保護、優化產業布局和開發建設項目準入提供依據。
記者了解到,環保部在今年啟動「生態紅線」的繪製,在我國重要生態功能區以及陸地和海洋的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紅線,對各類主體功能區分別制定相應的環境標準和環境政策。「生態紅線」劃定的區域將被限制開發,執行生態修養生息的政策。這是首次以規範性文件的形式提出了「生態紅線」的概念,對保護重要生態功能區、恢復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具有重大意義。此外,為構建環境保護新格局,新疆還將針對南疆、北疆、東疆不同區域實施環境保護戰略,明確各區域和各大經濟產業地帶的環境保護重點,即:北疆地區要重點加強工業汙染防治和環境綜合治理;南疆地區要重點加強荒漠化防治和受損生態系統恢復;東疆地區則要重點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環境監管。